藻间竞争论文-洪喻,许可

藻间竞争论文-洪喻,许可

导读:本文包含了藻间竞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藻,竞争,机制,研究进展

藻间竞争论文文献综述

洪喻,许可[1](2014)在《微藻间竞争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综述了微藻间竞争机制的种类、特点及影响因素。藻对资源利用能力的差异及利用域的可变性是其资源性竞争的主要机制,两者与溶解性无机碳(DIC)、二氧化碳浓度、光照、水体pH值、水体扰动等因素有关。微藻干扰性竞争机制主要是通过分泌化感物质实现,其性质包括双向性、易变性。间接性竞争机制则是微藻利用自身生理特性及外部环境因子间接改变藻间竞争,其中外部环境因子包括人为投放牧食者等生物因子,光照因素、营养因素、环境pH值因素等非生物因子。藻间竞争时上述3种竞争机制可同时存在,具有多元复合特点。最后,探讨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利用藻间竞争机制治理水环境提供参考建议。(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4年05期)

周成旭,傅永静,陈海敏,严小军[2](2007)在《微小卡罗藻KARLODINIUM MICRUM的毒性检测及其与东海原甲藻PROROCENDRUM DONGHAIENSE的藻间竞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了对一种裸甲藻微小卡罗藻 Karlodinium micrum 的毒性检测和它与东海原甲藻 Prorocendrum donghaiense Lu 之间的种间竞争。该藻(NMB jah047)分离自2005年6 月浙江洞头以 Karenia mikimotoi Hansen 和 Prorocendrum donghaiense Lu 为优势种的混合赤潮样品。K.micrum 在赤潮水样中的密度大概为10 cells/mL。以实验室条件培养纯化株,对其溶血毒、鱼毒和细胞毒特性进行了检测。并且,就此未见在中国海区发生单种赤潮报道的裸甲藻与中国东海常见赤潮原因种 P.donghaiense 的种间竞争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08-01)

潘克厚,王金凤,朱葆华[3](2007)在《海洋微藻间竞争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初级生产者,也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1-2]。微藻之间的竞争作用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竞争机理的探(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07年05期)

康燕玉,梁君荣,高亚辉,林荣澄,高华[4](2006)在《氮、磷比对两种赤潮藻生长特性的影响及藻间竞争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两种赤潮藻即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Hasle et Heimdalh)和裸甲藻(Gymnodiniumsp.)在不同氮磷比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和藻间竞争作用,探讨了氮磷含量及其比值对赤潮爆发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N/P=16条件下,假微型海链藻的最大比增长率最高、相对生长常数最大、平均倍增时间最短,叶绿素a含量最高,说明该N/P值是假微型海链藻最佳生长营养盐条件.对裸甲藻而言,N/P=6是其最佳生长的营养盐条件.叶绿素a含量受N/P值的影响和藻细胞密度所受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不同N/P值对藻间竞争作用和群落演替的总体影响不明显,都呈现先硅藻后甲藻的群落演替规律.裸甲藻可能具有利用体内磷来维持生长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中文版)》期刊2006年05期)

南春容,董双林[5](2004)在《大型海藻与海洋微藻间竞争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的污染日趋加重,藻类水华已成为世界各地近岸海域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人类生活直接造成危害的是一些有毒海洋微藻的水华(即有害赤潮HAB)。但近年来,在海洋沿岸带如河口、海湾等水体较浅的透光层内,以石莼等绿藻为主要代表的大型海藻亦开始泛滥,形(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04年11期)

南春容,董双林,金秋[6](2003)在《不同磷浓度及脉冲方式下孔石莼与亚心形扁藻间竞争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 1次性培养法结合 Monod模型测定了大型海藻 -孔石莼和海洋微藻 ,-亚心形扁藻磷限制下的生长动力参数 ,并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观察 2种藻类对不同磷浓度及脉冲方式的反应及竞争特征。结果显示 :亚心形扁藻的种群密度随着磷脉冲的增大而增加 ;孔石莼在不同磷脉冲供给的培养系统中 ,保持基本稳定的生物量。在低磷浓度 (0 .1 6μmol/ L/ d)下 ,孔石莼成为优势种群 ;在磷浓度较高的情况下 (0 .8μmol/ L/ d以上 ) ,亚心形扁藻成为优势种群。亚心形扁藻为 r-选择者 ,孔石莼为 K-选择者。(本文来源于《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1期)

藻间竞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报道了对一种裸甲藻微小卡罗藻 Karlodinium micrum 的毒性检测和它与东海原甲藻 Prorocendrum donghaiense Lu 之间的种间竞争。该藻(NMB jah047)分离自2005年6 月浙江洞头以 Karenia mikimotoi Hansen 和 Prorocendrum donghaiense Lu 为优势种的混合赤潮样品。K.micrum 在赤潮水样中的密度大概为10 cells/mL。以实验室条件培养纯化株,对其溶血毒、鱼毒和细胞毒特性进行了检测。并且,就此未见在中国海区发生单种赤潮报道的裸甲藻与中国东海常见赤潮原因种 P.donghaiense 的种间竞争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藻间竞争论文参考文献

[1].洪喻,许可.微藻间竞争机制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

[2].周成旭,傅永静,陈海敏,严小军.微小卡罗藻KARLODINIUMMICRUM的毒性检测及其与东海原甲藻PROROCENDRUMDONGHAIENSE的藻间竞争[C].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07

[3].潘克厚,王金凤,朱葆华.海洋微藻间竞争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2007

[4].康燕玉,梁君荣,高亚辉,林荣澄,高华.氮、磷比对两种赤潮藻生长特性的影响及藻间竞争作用[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6

[5].南春容,董双林.大型海藻与海洋微藻间竞争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2004

[6].南春容,董双林,金秋.不同磷浓度及脉冲方式下孔石莼与亚心形扁藻间竞争的实验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标签:;  ;  ;  ;  

藻间竞争论文-洪喻,许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