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膜燃料电池论文-杨玉梅

陶瓷膜燃料电池论文-杨玉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陶瓷膜燃料电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陶瓷膜燃料电池,绿色能源,研究进展

陶瓷膜燃料电池论文文献综述

杨玉梅[1](2019)在《陶瓷膜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与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世界公认的高效、便捷和对环境友好的绿色能源。探索新型的高电导率电解质材料和发展薄膜化制备技术,研制高性能的中温陶瓷膜燃料电池以克服传统SOFC的高温操作带来的技术困难,近几年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简要介绍了这一历史性进程,特别是作者实验室的工作进展,提出了我国陶瓷膜燃料电池产业化的构想,展望了这种先进能源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工业》期刊2019年02期)

司晓庆[2](2019)在《用于固体燃料电池的不锈钢与YSZ陶瓷空气反应连接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一种清洁高效的高温固态电化学能源转换系统,具备成本低、污染小、能量转化率高、燃料多样性以及噪音小等优势。为了获得足够的功率输出,需要将多个单电池互连构建电池堆,其中实现电池片YSZ陶瓷部位与不锈钢连接是构建SOFC电池堆的关键技术。电池堆需要在高温(800°C)双重气氛(氧化和还原)下长期服役,接头在服役过程中将面临化学腐蚀和热应力的挑战,接头组织稳定、气密性良好以及连接强度高是满足电池堆服役需求的重要指标。当前,Ag基钎料是满足电池堆长期服役的最佳选择,尤其适用于移动电源设备。但是,现阶段使用最为广泛的Ag-CuO钎料存在与不锈钢过度反应、与电池堆组件热失配较大和连接温度高等问题。为解决上述Ag基钎料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不锈钢基体预制保护层、优化钎料体系及纳米Ag低温连接的方法,研究了保护层形成与保护机制、钎料强化机理并实现了接头的高质量连接。采用空气反应铝化法在铁素体不锈钢(Crofer22)表面成功制备了Al_2O_3保护层,通过优化工艺对保护层的形成和保护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阐明了铝粉熔化-凝固-扩散过程对铝化的控制作用。空气反应铝化过程主要包括Al液相形成与凝固(660-700°C),富Al层-不锈钢基体固相互扩散(700-1000°C)和Al_2O_3高温外延生长(1000-1100°C)叁个阶段。通过高温(800°C)氧化实验对铝化Crofer22的保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00°C铝化Crofer22获得最佳保护效果,经过2000h高温氧化后质量只增加0.03mg/cm~2,Al_2O_3保护层(2μm)依然致密连续,与不锈钢基体结合牢固。采用Ag-CuO钎料对铝化Crofer22和电池片(连接部位:YSZ陶瓷)进行空气反应钎焊(RAB),研究了Al_2O_3保护层在连接以及服役过程对不锈钢基体的保护作用,分析了钎料与母材基体的界面连接机制。Al_2O_3保护层在连接(1000°C/空气)以及后续的800°C高温氧化(空气)和还原(4%H_2-50%H_2O-N_2)测试中对Crofer22基体构成了有效保护,确保了焊后接头的组织稳定性。钎料在两侧界面形成两种机械互锁,提高了接头结构稳定性。界面透射分析显示,Ag元素可以扩散进入氧化物基体,在YSZ和Al_2O_3基体的扩散深度分别为10nm和20nm,Ag和CuO均与YSZ和Al_2O_3实现了原子间结合。通过添加纳米Al_2O_3(10nm)制备了Ag-CuO-Al_2O_3复合钎料,对铝化Crofer22和YSZ陶瓷进行RAB连接,探究了纳米尺度增强复合钎料的RAB连接特性,通过调节纳米Al_2O_3含量及优化连接工艺,研究了界面组织演化和增强相的烧结行为。纳米Al_2O_3在连接过程中会烧结长大,TEM分析确认焊后接头形成了微米-纳米Al_2O_3复合强化效果。纳米Al_2O_3的最佳添加量为8wt.%,1050°C/30min连接工艺可以获得最佳微米-纳米复合强化效果,界面断裂能达到768J/m~2。焊后接头800°C/300h高温氧化(空气)和还原(4%H_2-50%H_2O-N_2)实验表明纳米Al_2O_3具备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在焊后及老化实验后,接头同样保持了极低的气体泄漏率(2.1×10~(-3)-2.7×10~(-3)sccm/cm),界面断裂能未发生明显变化。为最大限度缓解热应力,采用添加负膨胀系数β-锂霞石(LiAlSiO_4:-6.2×10~(-6)/K)制备Ag-CuO-LiAlSiO_4复合钎料,实现了与铝化Crofer22以及电池片连接位置YSZ电解质的热膨胀系数(CTE)匹配。对复合钎料RAB连接工艺进行研究,确定大装配应力(16N/cm~2)可以实现Ag-CuO-(2-6wt.%)LiAlSiO_4复合钎料在970°C的无缺陷连接,同时在接头两侧界面形成了机械互锁结构,LiAlSiO_4添加量为6wt.%时,获得了高达930J/m~2的界面断裂能。通过焊后接头800°C/300h高温氧化(空气)和还原(4%H_2-50%H_2O-N_2)实验研究了复合钎料体系的高温稳定性,结果显示,接头具有良好的组织和结构稳定性,在焊后以及老化实验后,均保持了极低的气体泄漏率(1.2×10~(-3)-1.4×10~(-3)sccm/cm),界面断裂能未发生明显变化。对连接母材进行表面纳米结构化,获得了具有叁维Ni/Au纳米片阵列结构的表面,选用小尺寸纳米Ag焊膏(12±5nm)作为连接材料,泡沫Ag作为中间层,对连接工艺进行研究,在300°C实现了铁素体不锈钢(Crofer22)与电池片的低温连接。通过界面组织演化分析,表明叁维纳米片阵列结构提高了纳米Ag颗粒与基体的界面烧结效率,以及泡沫Ag中间层提高了钎缝烧结致密度。阐明了接头复合强化机制,Ag基体与叁维纳米片阵列,以及泡沫Ag中间层形成了两种机械互锁结构,将接头界面断裂能从124J/m~2提高到352J/m~2。纳米Ag低温连接接头同样具备良好的高温服役性能,经过800°C/400h高温氧化和还原测试后,接头组织强度都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4-01)

韩敏芳,张永亮[3](2017)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陶瓷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也称为陶瓷燃料电池,其关键组成电解质、阴极和阳极均为陶瓷氧化物材料。致密电解质薄膜材料是核心,主要是(纯)氧离子导体,其电导率依赖于氧化物中的氧离子空位传导,氧空位主要来源于氧化物中低价金属离子掺杂;工业上主要使用萤石结构Y_2O_3掺杂的ZrO_2(YSZ)和Sc_2O_3掺杂的ZrO_2(ScSZ),更高氧离子电导率的材料包括掺杂的CeO_2、δ-Bi_2O_3和掺杂的LaGaO_3钙钛矿材料,有望在中低温下使用。电极都是多孔陶瓷材料,同时具有氧离子传导和电子传导性能。工业上阳极主要采用Ni-YSZ多孔金属陶瓷,具有混合离子电子导电性(MIEC)的钙钛矿材料是现在的研究热点。工业上阴极材料主要是掺杂LaMnO_3和YSZ复合陶瓷,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中高温范围内被认可的材料是掺杂LaFeO_3基钙钛矿材料,以La_(0.6)Sr_(0.4)Co_(0.2)Fe_(0.8)O_3-δ为代表,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和稳定性;优化材料组分和结构仍然是阴极材料的研究重点,也是SOFC领域必须突破的重要方向。(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丁国昌[4](2017)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Ni-Co合金基陶瓷阳极材料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Ni基陶瓷材料对于燃料的催化氧化活性高,导电性良好,且与陶瓷基电解质化学相容性好,是目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研究较为广泛的阳极材料。传统Ni基陶瓷阳极面临高温Ni颗粒易烧结,以碳氢化合物为燃料时积碳严重的问题。本文以提高传统Ni基陶瓷阳极抗积碳性,延长阳极使用寿命为研究重点,考察了Co掺杂对于Ni-Ce_(0.8)Sm_(0.2)O_(1.9)(SDC)阳极材料的改性影响;以及降低阳极Ni负载量,构建Ni包覆结构的新型阳极,对传统的Ni基陶瓷阳极进行了改良研究。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不同Co掺杂量的Ni_(1-x)Co_xO-SDC材料,并以此为阳极制备了Ni_(1-x)Co_xO-SDC|SDC-(Li_(0.66)Na_(0.34))_2CO_3|LiNiO_2-SDC-(Li_(0.66)Na_(0.34))_2CO_3单电池。结果表明适量的Co可以融入NiO的晶格当中,经还原后形成Ni-Co合金相催化剂。Co的掺入增强了Ni与SDC相的相互作用,抑制了高温下Ni颗粒的烧结长大,使得阳极的微观结构得以优化,增强了阳极催化活性。此外,Co的掺杂减少了以甲醇为燃料时阳极的积碳含量,且降低了积碳的石墨化程度。对Ni_(1-x)-x Co_xO-SDC为阳极的单电池在700 ~oC,甲醇燃料下进行放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x=0、0.05、0.1和0.2时,分别取得了514、582、675和371 mW cm~(-2)的最大功率密度,即适量Co的掺杂有利于提高电池的放电性能。相比于未掺杂Co的Ni-SDC阳极电池仅可稳定工作260 min,掺杂Co的阳极可以实现500 min稳定放电,电池工作寿命大大增加。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Ni负载量的包裹型LaNi_(0.9)Co_(0.1)O_3(LNC)-SDC材料,并将其作为阳极前驱体制备成了LaNi_(0.9)Co_(0.1)O_3-SDC|SDC-(Li_(0.66)Na_(0.34))_2CO_3|LiNiO_2-(Li_(0.66)Na_(0.34))_2CO_3单电池。结果表明覆盖在SDC表面的LaNi_(0.9)Co_(0.1)O_3钙钛矿经还原后,可以在SDC表面形成尺寸细小,且高分散的Ni-Co合金。TGA分析显示,阳极的积碳量与Ni含量有直接关系,Ni负载量越小,阳极的积碳含量越少。EIS结果显示,当阳极Ni的负载量达到10 wt%时,即可保证足够的电子导电性,同时由于金属Ni的高分散,阳极催化活性相比于传统Ni基阳极有明显提升。以LNC-SDC、2LNC-SDC、10LNC-SDC和20LNC-SDC为阳极的单电池在700 ~oC,甲醇为燃料时,分别取得了511、453、745和872 mW cm~(-2)的最大功率密度。对比传统Ni基阳极,采用Ni包覆型的新型阳极结构,可以在更低的Ni负载量下,保证阳极足够的导电性,同时提高了阳极的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05-01)

李成新,王岳鹏,张山林,杨冠军,李长久[5](2017)在《先进陶瓷涂层结构调控及其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等离子喷涂技术可以对陶瓷涂层的微观结构进行调控设计,因此在制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基于等离子喷涂方法,可以直接制备或经过后处理获得致密的电解质涂层。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也可以制备高性能的多孔阳极和阴极,并可对钙钛矿结构阴极材料的成分和晶体结构进行调控。文中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采用涂层制备电池的方法,主要探讨了热喷涂方法制备电解质涂层的特点,对存在的问题和可行思路进行了讨论,并探讨了基于提高叁相反应界面长度来制备高性能电极的方法。由于固体氧化物燃料全电池各功能层都有可能通过热喷涂方法制备,因此该方法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结构设计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表面工程》期刊2017年02期)

黄建兵,马逾,李文利,程明,代斌[6](2016)在《一体化电解质支撑结构质子陶瓷膜燃料电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近年来,基于钙钛矿型高温质子导体的质子陶瓷膜燃料电池因其质子导电活化能低、能量效率高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1])。掺杂锆酸钡高温质子导体具有高的化学稳定性和质子导电性,基于这种新型电解质材料有望开发出面向600℃以下低温操作的下一代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2])。传统的单电池制备工艺一般是先通过共烧制备由多孔阳极支撑层和致密电解质薄层构成的基体结构,但是锆酸钡电解质烧结温度高达(本文来源于《第18届全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暨国际电化学储能技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6-11-03)

余亮[7](2016)在《银基陶瓷复合电极的电性能及其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是一种能够直接将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具有电转换效率高、对环境友好、燃料适应性广及寿命长等优点,被公认为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型发电技术。SOFC的电极材料对SOFC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传统的SOFC采用镍基阳极和掺杂锰酸镧复合阴极,但镍基阳极在使用含碳燃料时会因为促进积炭而降低电池性能,锰酸镧阴极的氧还原能力也不够强,特别是在温度降低时,阴极极化电阻将显着增大,从而严重影响电池的输出性能。针对传统电极存在的问题,本论文研究了银基陶瓷复合材料作为SOFC的阴极和阳极的性能。首先采用传统YSZ电解质,分别采用不同Ag比例的Ag-YSZ和Ag-GDC为电极材料,制备对称电极,在空气中对其进行了交流阻抗谱测试,分别选出Ag-YSZ和Ag-GDC电极的最佳成分比;结合相应电极材料组装成的SOFC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区分出阴极和阳极的极化电阻,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Ag含量(质量比)时,Ag-YSZ在空气下的极化阻抗普遍小于Ag-GDC,且当Ag的含量为65%时,Ag-YSZ(65Ag-YSZ)在空气中的极化阻抗最低,而Ag-GDC在空气中的最低极化阻抗时的Ag含量是70%(70Ag-GDC)。分别采用65Ag-YSZ(Ag的质量百分数为65%)和70Ag-GDC(Ag的质量百分数为70%)为电极制备SOFC单电池并使用加湿氢气(3 vol.%H2O)为燃料进行测试。800?C时,采用65Ag-YSZ和70Ag-GDC既作为阴极又作为阳极的电池,前者的开路电压和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1.08 V和200mW·cm-2,后者的分别为1.09 V和214 mW·cm-2。采用阻抗谱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在空气气氛中Ag-YSZ的极化电阻比Ag-GDC低,但在加湿氢气中,Ag-GDC的极化电阻比Ag-YSZ低,说明Ag-YSZ更适合用作阴极,而Ag-GDC更适合用作阳极。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研究了银基陶瓷复合电极用于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DC-SOFC)的性能。用65Ag-GDC作为DC-SOFC的阳极,65Ag-YSZ作为其阴极,830?C测试温度下,其最大输出功率密度能达到~339 m W·cm-2,比传统NiO-YSZ阳极的性能要优越许多。结果表明,采用Ag-GDC复合电极材料能够有效地提高电池的输出性能。(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6-04-25)

余亮,于方永,苑莉莉,蔡位子,刘江[8](2016)在《银基陶瓷复合电极的电性能及其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银基陶瓷复合电极可望在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含碳燃料SOFCs和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s)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优选出银基陶瓷复合电极的成分,本研究采用YSZ(钇稳定化氧化锆)电解质,先将Ag-YSZ和Ag-GDC(掺钆氧化铈)材料制备成对称电极,测试其在空气下的阻抗谱,由此判断其作为阴极的性能;发现在相同的Ag含量时,Ag-YSZ的阴极极化电阻普遍低于Ag-GDC;当Ag的质量分数为65%时,Ag-YSZ的极化电阻最低,而对于Ag-GDC,Ag的质量分数是70%。然后采用空气中极化电阻最低的Ag-YSZ和Ag-GDC作为电极制备了SOFC单电池,并采用加湿氢气燃料对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根据电池的阻抗谱数据,将极化阻抗的数值减去上述阴极阻抗的数值可得到阳极阻抗值,其结果和电池的输出特性均表明,Ag-GDC作为阳极的性能优于Ag-YSZ,即在本实验条件下,Ag-YSZ更适合用作阴极,而Ag-GDC更适合用作阳极。本研究不仅提供了关于银基复合电极材料的有用数据,还提供了一种测试SOFC阳极极化电阻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余亮,于方永,苑莉莉,刘江,杨成浩[9](2015)在《银基陶瓷复合电极的电性能及其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SOFCs)是一种能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而连续地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发电装置,具有系统结构简单、电转换效率高、对环境友好、适用燃料范围广及寿命长等优点,被公认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型发电技术。_(1-4)为了大幅度的地降低成本、拓宽材料的选择范围和提高SOFC系统的稳定性,近年来研究者做了大量的工作,旨在把SOFC的操作温(本文来源于《2015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理事会议暨第叁届全国固态离子学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30)

赵翔,王峰会[10](2015)在《化学应变和热失配导致陶瓷燃料电池多层结构的曲率反转和残余应力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Hsueh方程,建立了一种考虑电池阳极还原过程中材料力学性能变化的力学模型,解释了半电池发生曲率反转的原因,以及薄膜中残余应力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16)

陶瓷膜燃料电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一种清洁高效的高温固态电化学能源转换系统,具备成本低、污染小、能量转化率高、燃料多样性以及噪音小等优势。为了获得足够的功率输出,需要将多个单电池互连构建电池堆,其中实现电池片YSZ陶瓷部位与不锈钢连接是构建SOFC电池堆的关键技术。电池堆需要在高温(800°C)双重气氛(氧化和还原)下长期服役,接头在服役过程中将面临化学腐蚀和热应力的挑战,接头组织稳定、气密性良好以及连接强度高是满足电池堆服役需求的重要指标。当前,Ag基钎料是满足电池堆长期服役的最佳选择,尤其适用于移动电源设备。但是,现阶段使用最为广泛的Ag-CuO钎料存在与不锈钢过度反应、与电池堆组件热失配较大和连接温度高等问题。为解决上述Ag基钎料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不锈钢基体预制保护层、优化钎料体系及纳米Ag低温连接的方法,研究了保护层形成与保护机制、钎料强化机理并实现了接头的高质量连接。采用空气反应铝化法在铁素体不锈钢(Crofer22)表面成功制备了Al_2O_3保护层,通过优化工艺对保护层的形成和保护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阐明了铝粉熔化-凝固-扩散过程对铝化的控制作用。空气反应铝化过程主要包括Al液相形成与凝固(660-700°C),富Al层-不锈钢基体固相互扩散(700-1000°C)和Al_2O_3高温外延生长(1000-1100°C)叁个阶段。通过高温(800°C)氧化实验对铝化Crofer22的保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00°C铝化Crofer22获得最佳保护效果,经过2000h高温氧化后质量只增加0.03mg/cm~2,Al_2O_3保护层(2μm)依然致密连续,与不锈钢基体结合牢固。采用Ag-CuO钎料对铝化Crofer22和电池片(连接部位:YSZ陶瓷)进行空气反应钎焊(RAB),研究了Al_2O_3保护层在连接以及服役过程对不锈钢基体的保护作用,分析了钎料与母材基体的界面连接机制。Al_2O_3保护层在连接(1000°C/空气)以及后续的800°C高温氧化(空气)和还原(4%H_2-50%H_2O-N_2)测试中对Crofer22基体构成了有效保护,确保了焊后接头的组织稳定性。钎料在两侧界面形成两种机械互锁,提高了接头结构稳定性。界面透射分析显示,Ag元素可以扩散进入氧化物基体,在YSZ和Al_2O_3基体的扩散深度分别为10nm和20nm,Ag和CuO均与YSZ和Al_2O_3实现了原子间结合。通过添加纳米Al_2O_3(10nm)制备了Ag-CuO-Al_2O_3复合钎料,对铝化Crofer22和YSZ陶瓷进行RAB连接,探究了纳米尺度增强复合钎料的RAB连接特性,通过调节纳米Al_2O_3含量及优化连接工艺,研究了界面组织演化和增强相的烧结行为。纳米Al_2O_3在连接过程中会烧结长大,TEM分析确认焊后接头形成了微米-纳米Al_2O_3复合强化效果。纳米Al_2O_3的最佳添加量为8wt.%,1050°C/30min连接工艺可以获得最佳微米-纳米复合强化效果,界面断裂能达到768J/m~2。焊后接头800°C/300h高温氧化(空气)和还原(4%H_2-50%H_2O-N_2)实验表明纳米Al_2O_3具备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在焊后及老化实验后,接头同样保持了极低的气体泄漏率(2.1×10~(-3)-2.7×10~(-3)sccm/cm),界面断裂能未发生明显变化。为最大限度缓解热应力,采用添加负膨胀系数β-锂霞石(LiAlSiO_4:-6.2×10~(-6)/K)制备Ag-CuO-LiAlSiO_4复合钎料,实现了与铝化Crofer22以及电池片连接位置YSZ电解质的热膨胀系数(CTE)匹配。对复合钎料RAB连接工艺进行研究,确定大装配应力(16N/cm~2)可以实现Ag-CuO-(2-6wt.%)LiAlSiO_4复合钎料在970°C的无缺陷连接,同时在接头两侧界面形成了机械互锁结构,LiAlSiO_4添加量为6wt.%时,获得了高达930J/m~2的界面断裂能。通过焊后接头800°C/300h高温氧化(空气)和还原(4%H_2-50%H_2O-N_2)实验研究了复合钎料体系的高温稳定性,结果显示,接头具有良好的组织和结构稳定性,在焊后以及老化实验后,均保持了极低的气体泄漏率(1.2×10~(-3)-1.4×10~(-3)sccm/cm),界面断裂能未发生明显变化。对连接母材进行表面纳米结构化,获得了具有叁维Ni/Au纳米片阵列结构的表面,选用小尺寸纳米Ag焊膏(12±5nm)作为连接材料,泡沫Ag作为中间层,对连接工艺进行研究,在300°C实现了铁素体不锈钢(Crofer22)与电池片的低温连接。通过界面组织演化分析,表明叁维纳米片阵列结构提高了纳米Ag颗粒与基体的界面烧结效率,以及泡沫Ag中间层提高了钎缝烧结致密度。阐明了接头复合强化机制,Ag基体与叁维纳米片阵列,以及泡沫Ag中间层形成了两种机械互锁结构,将接头界面断裂能从124J/m~2提高到352J/m~2。纳米Ag低温连接接头同样具备良好的高温服役性能,经过800°C/400h高温氧化和还原测试后,接头组织强度都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陶瓷膜燃料电池论文参考文献

[1].杨玉梅.陶瓷膜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与进展[J].中国粉体工业.2019

[2].司晓庆.用于固体燃料电池的不锈钢与YSZ陶瓷空气反应连接机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3].韩敏芳,张永亮.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陶瓷材料[J].硅酸盐学报.2017

[4].丁国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Ni-Co合金基陶瓷阳极材料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7

[5].李成新,王岳鹏,张山林,杨冠军,李长久.先进陶瓷涂层结构调控及其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J].中国表面工程.2017

[6].黄建兵,马逾,李文利,程明,代斌.一体化电解质支撑结构质子陶瓷膜燃料电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C].第18届全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暨国际电化学储能技术论坛论文集.2016

[7].余亮.银基陶瓷复合电极的电性能及其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8].余亮,于方永,苑莉莉,蔡位子,刘江.银基陶瓷复合电极的电性能及其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J].物理化学学报.2016

[9].余亮,于方永,苑莉莉,刘江,杨成浩.银基陶瓷复合电极的电性能及其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C].2015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理事会议暨第叁届全国固态离子学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2015

[10].赵翔,王峰会.化学应变和热失配导致陶瓷燃料电池多层结构的曲率反转和残余应力变化[C].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2015

标签:;  ;  ;  

陶瓷膜燃料电池论文-杨玉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