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和解吸论文-王道涵,焦峰,吕林有,贾岚月,罗祥志

吸附和解吸论文-王道涵,焦峰,吕林有,贾岚月,罗祥志

导读:本文包含了吸附和解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物质炭,风沙土,吸附,解吸

吸附和解吸论文文献综述

王道涵,焦峰,吕林有,贾岚月,罗祥志[1](2019)在《生物质炭改良风沙土对磷的吸附解吸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科尔沁沙地土壤改良方法、提升风沙土的土壤质量,以科尔沁沙地南缘辽宁省彰武县境内的风沙土为试验对象进行了田间试验.在试验田内施加3种不同生物质炭,每种炭设置5种不同浓度,均匀地混合至风沙土中.经过燕麦草12周自然生长周期后,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室内实验.室内吸附解吸实验主要采用外加磷源法,将磷溶液设置为8种不同浓度.研究风沙土混合不同种生物质炭后对磷素的吸附效果及土壤质量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风沙土中添加1kg/㎡的秸秆炭时,土壤对磷素的吸附解吸效果最好.且将田间需磷肥量降低约10%.说明生物质炭可以改善风沙土土壤质量,且生物质炭类型的不同对改良风沙土效果明显优于生物质炭的添加量.(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王琼,展晓莹,张淑香,彭畅,高洪军[2](2019)在《长期不同施肥处理黑土磷的吸附-解吸特征及对土壤性质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影响土壤磷库和土壤性质的变化。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下黑土磷的吸附解析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响应关系,为黑土合理施用磷肥,提高磷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依托于公主岭黑土肥力长期定位试验,供试作物为玉米。选取不施肥(CK)、施氮、钾肥(NK)、氮磷钾平衡施肥(NPK)、氮磷钾+有机肥(NPKM)4个处理。取1990、2000和2010年的0—2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分析土壤性质,测定磷的吸附解吸值,并用Langmuir方程拟合了磷的吸附曲线,计算磷最大吸附量(Q_(max))、磷吸附常数(K)、最大缓冲容量(MBC)、磷吸附饱和度(DPS)以及土壤易解吸磷(RDP)。【结果】Langmuir吸附等温线方程能很好的拟合土壤吸附磷和相应的平衡溶液磷浓度曲线(R~2=0.93—0.99)。不同施肥处理磷吸附解吸特征参数具有明显的差异。随试验年限的增加,不同处理各特征参数变化不尽相同,与1990年相比,2010年不施磷处理(CK和NK),Q_(max)值分别增加了1.83和1.61倍,MBC值分别增加了0.80%和49.40%,DPS值分别降低了92.04%和87.50%,RDP值分别降低了20.00%和82.83%;NPK处理Q_(max)和DPS值分别增加了81.39%和90.74%,MBC和RDP值分别降低了79.37%和48.57%;NPKM处理Q_(max)和MBC值分别降低了33.35%和78.52%,DPS和RDP值分别增加了11.36倍和1.48倍。施肥21年后,与CK和NPK处理相比,NPKM处理的Q_(max)值降低了64.66%和49.52%,MBC值降低了81.87%和79.56%,DPS值增加了110和3.81倍,RDP值增加了4.36倍和78.57%。NPKM处理显着增加了土壤全磷(Total-P)、有效磷(Olsen-P)、有机质(SOM)和CaCO_3含量,降低了比表面积,维持pH、游离铁铝氧化物值不变。冗余分析结果表明:SOM和Total-P是造成磷吸附解吸特征参数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解释了全部变异的49.5%和18.7%(P<0.05)。【结论】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可显着增加SOM和土壤中磷素累积,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增加土壤对磷的解吸,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但同时显着提高了土壤磷吸附饱和度,易引起磷素流失的风险,对于NPKM处理应考虑有机肥与无机肥的投入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1期)

彭启超,刘小华,罗培宇,梁伟健,刘宁[3](2019)在《不同原料生物炭对氮、磷、钾的吸附和解吸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叁种不同原料生物炭(玉米秆炭、稻壳炭、稻秆炭)对氮、磷、钾的吸附解吸试验,了解不同材料来源的生物炭对无机养分的吸附和解吸特征,为将其作为添加物来调节有机肥的性质提供参考。【方法】在pH 6.75±0.25、25℃下,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对叁种不同原料生物炭(玉米秆炭、稻壳炭、稻秆炭)氮、磷、钾的等温吸附进行拟合。对吸附养分后的生物炭进行连续5次解吸,前4次采用水浸提,第5次浸提采用1 mol/L KCl浸提氮,0.5 mol/L的NaHCO3浸提磷,1 mol/L的CH3COONH4浸提钾。【结果】1) 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均可用来拟合生物炭对氮、磷、钾的等温吸附,Langmuir方程对氮、磷的吸附拟合较好,Freundlich方程对钾的吸附拟合较好。对不同原材料而言,稻秆炭对氮、磷、钾的吸附性能均较好,其最大吸附量qm分别为(2.44±0.15) mg/g、(2.91±0.12) mg/g和(4.97±0.22) mg/g。2)不同原材料生物炭对氮、磷、钾的单次解吸率和总解吸率具有一定的差异。生物炭对阳离子(铵根离子和钾离子)的最大吸附量受阳离子交换量和酸性官能团的数量以及pHpzc影响,对磷酸根的最大吸附量主要与阳离子交换量和碱性官能团的数量有关。【结论】所试叁种生物炭对氮、磷、钾的吸附存在单分子层吸附和多分子层吸附,在单次解吸率和总解吸率上不同原料生物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生物炭对氮和钾吸附的总量上,物理性吸附的贡献高于化学吸附;对磷的吸附总量上,化学吸附的贡献高于物理吸附。叁种生物炭对氮、磷、钾的固储和缓释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稻秆炭的保肥供肥能力优于玉米秆炭和稻壳炭。(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永利,马凯,马玉林[4](2019)在《功率红外作用下煤对CO_2吸附/解吸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煤层气储量丰富,但由于赋存条件差,储层特征表现为低压、低渗、低饱和度,煤层气解吸及运移困难,导致目前大多数煤层气井产量低,产量递减快。为了提高煤层气的开采效率,增加煤层气的产出量,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煤层气增产新技术——功率红外开采煤层气。采用自主研制的功率红外作用下煤层气等温吸附/解吸仿真试验仪进行实验,基于该装置对取自海州矿的煤样进行了恒定温度下不同红外功率、不同压力吸附/解吸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红外功率下,吸附量与解吸量关于压力值呈正相关,且最终趋于稳定;同一压力条件下,吸附量与解吸量随红外功率的增加逐渐减小;解吸作用较吸附作用有明显的滞后现象;吸附/解吸过程符合LangmuirⅠ型曲线模型。所得功率红外作用下煤层气的吸附/解吸规律可为功率红外开采煤层气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实验力学》期刊2019年05期)

赵瑜,靳开民,沈维克,张东彦[5](2019)在《页岩岩心CH_4吸附/解吸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页岩对CH_4的解吸、吸附作用直接影响页岩气渗流规律,进而影响页岩气井的开采效率。为真实反映储层页岩的吸附/解吸特性,选用相对颗粒更能保持岩层原始地质结构的Ф50 mm×100 mm页岩岩心试样,并在恒定轴压和围压条件下,通过恒温水浴改变试验温度,开展了不同温度、不同储层压力作用下页岩吸附/解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①由于页岩原始结构的微裂隙的各向异性,岩心吸附曲线表现出"阶梯状"和"负吸附"特征;②颗粒试样比岩心样品的吸附量更高,并且吸附量随围压变化更均匀,而岩心吸附过程压力与吸附量相关性差,并在极限压力点出现突增现象;③页岩岩心吸附CH_4以微孔和微裂隙填充为主,其次是大孔的单分子层吸附;④吸附势理论模型在描述岩心的吸附和解吸过程比Langmuir模型更合理。(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陈雪娇,林启美,肖弘扬,Muhammad,Rizwan,赵小蓉[6](2019)在《改性油菜秸秆生物质炭吸附/解吸Cd~(2+)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选用蒸汽爆破油菜秸秆,对其进行羟基磷灰石和KMnO4浸渍处理,再用壳聚糖和NaOH溶液改性所获得的生物质炭改性,以比较表面特性变化和吸附/解吸Cd~(2+)的特征。结果表明,改性处理可有效地在生物质炭表面负载相应官能团,如羟基磷灰石处理使生物质炭表面磷酸盐增多,比表面积提高至225.68 m2/g;而壳聚糖、KMnO4和NaOH处理,则引入了-NH2和-OH、-COOH等酸性含氧官能团。尽管改性生物质炭表面电荷减少,但Cd~(2+)吸附容量却提高了13%~315%,其吸附行为可用Langmuir等温吸附式拟合,并符合Pseudosecondorder吸附动力学方程。改性后,生物质炭对Cd~(2+)的吸附主要为专性吸附,其初始吸附速率提高了65%~379%,而解吸率降低了17%~91%,表明对Cd~(2+)的吸附更快且更加稳定,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郭平[7](2019)在《瓦斯压力对煤体吸附-解吸变形特征影响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松藻煤电公司渝阳煤矿8#突出煤层原煤试样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瓦斯压力条件下的煤体吸附-解吸变形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瓦斯煤体吸附-解吸变形动态曲线可划分为抽真空压缩变形阶段I、吸附膨胀变形阶段II、解吸收缩变形阶段III等3个阶段;煤体的吸附-解吸变形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但横纵向变形量比值随时间和压力变化不明显,趋于定值;含瓦斯煤体体积变形随吸附/解吸压力的增大呈线性增加,吸附/解吸时间越长,线性斜率越大;含瓦斯煤体吸附-解吸变形不可逆,残余变形量随气体压力增加而增大,且纵向变形对煤体残余体积变形贡献相对较大。(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09期)

李元杰,李林,刘永茂,王梁,王梦琳[8](2019)在《内蒙古西北部典型棕钙土对砷和重金属的吸附-解吸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典型棕钙土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棕钙土的理化性质,并分别对砷和重金属离子在棕钙土表面的等温吸附进行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拟合,研究棕钙土对几种离子的吸附能力,加入硝酸铵作为解吸剂开展解吸试验确定各离子解吸难易程度.结果表明:棕钙土对砷和其他四种重金属吸附性强弱表现为Pb>Cu>Zn>Cd>As;解吸剂对五种重金属离子的解吸量大小顺序为:Cu>Zn>Cd>Pb>As.(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期刊2019年05期)

刘永茜,张书林,舒龙勇[9](2019)在《吸附–解吸状态下煤层气运移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带吸附作用的煤层气运移规律一直是煤层气地质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为研究吸附–解吸状态下的煤层气运移机制,推导了气体吸附–解吸方程并分析了多孔介质扩散–渗流理论,开展了煤层气运移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煤体孔隙结构对煤层气运移具有"容阻效应","容储""阻降"二重特性并存构成了煤基质的基本功能;气体运移过程中煤体对CO_2和CH_4吸附能力的差异体现在吸附响应时间、吸附速率增长率、吸附平衡时间和最大吸附体积等4项指标;煤层气运移过程中扩散和渗流两种方式并存,当裂隙及大孔内气体压力较中–微孔隙系统气体压力高时,气体运移速率以渗流为主,否则以扩散为主。(本文来源于《煤田地质与勘探》期刊2019年04期)

叶碧莹,柏宏成,刘高云,魏世强[10](2019)在《天然有机质不同分子量组分对紫色土镉吸附-解吸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中广泛分布的天然有机质(NOM)对重金属土壤环境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为深化对NOM调控重金属土壤环境行为的认识,本文采用批量平衡试验方法,研究了NOM不同分子量组分(F0,未分级NOM;F1,<5000;F2,5000~10 000;F3,10 000~30 000;F4,>30 000)对紫色土Cd吸附-解吸的影响,分析了NOM效应与其组成和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添加NOM及其组分(0.1%、0.2%、0.5%C)均增加了土壤对Cd的吸附性能,与未添加NOM对照相比,土壤Cd吸附量增加6.25%~61.22%,而解吸率降低16.22%~56.52%;NOM组分添加量越高,对土壤Cd吸附能力的增加作用越显着;等添加量条件下(0.5%C),F1、F3、F4组分土壤Cd的吸附量明显高于F0,而F2的作用则相反,其中F1处理的土壤Cd吸附量较F0高约37.98%,解吸率降低了约38.63%,而F2则使土壤Cd吸附量降低了约6.68%,解吸率增加18.02%;随NOM组分分子量的增加,其C、H元素含量增加,而O含量减少,O/C、(N+O)/C元素比值降低,反映出高分子量组分氧化程度更低,极性更弱。研究表明,NOM组分对土壤Cd吸附的影响与其分子量大小的变化并不存在线性依存关系,低分子量组分F1可能主要通过影响土壤pH而改变对Cd的吸持能力,而高分子量组分则还受其结构复杂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吸附和解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影响土壤磷库和土壤性质的变化。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下黑土磷的吸附解析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响应关系,为黑土合理施用磷肥,提高磷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依托于公主岭黑土肥力长期定位试验,供试作物为玉米。选取不施肥(CK)、施氮、钾肥(NK)、氮磷钾平衡施肥(NPK)、氮磷钾+有机肥(NPKM)4个处理。取1990、2000和2010年的0—2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分析土壤性质,测定磷的吸附解吸值,并用Langmuir方程拟合了磷的吸附曲线,计算磷最大吸附量(Q_(max))、磷吸附常数(K)、最大缓冲容量(MBC)、磷吸附饱和度(DPS)以及土壤易解吸磷(RDP)。【结果】Langmuir吸附等温线方程能很好的拟合土壤吸附磷和相应的平衡溶液磷浓度曲线(R~2=0.93—0.99)。不同施肥处理磷吸附解吸特征参数具有明显的差异。随试验年限的增加,不同处理各特征参数变化不尽相同,与1990年相比,2010年不施磷处理(CK和NK),Q_(max)值分别增加了1.83和1.61倍,MBC值分别增加了0.80%和49.40%,DPS值分别降低了92.04%和87.50%,RDP值分别降低了20.00%和82.83%;NPK处理Q_(max)和DPS值分别增加了81.39%和90.74%,MBC和RDP值分别降低了79.37%和48.57%;NPKM处理Q_(max)和MBC值分别降低了33.35%和78.52%,DPS和RDP值分别增加了11.36倍和1.48倍。施肥21年后,与CK和NPK处理相比,NPKM处理的Q_(max)值降低了64.66%和49.52%,MBC值降低了81.87%和79.56%,DPS值增加了110和3.81倍,RDP值增加了4.36倍和78.57%。NPKM处理显着增加了土壤全磷(Total-P)、有效磷(Olsen-P)、有机质(SOM)和CaCO_3含量,降低了比表面积,维持pH、游离铁铝氧化物值不变。冗余分析结果表明:SOM和Total-P是造成磷吸附解吸特征参数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解释了全部变异的49.5%和18.7%(P<0.05)。【结论】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可显着增加SOM和土壤中磷素累积,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增加土壤对磷的解吸,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但同时显着提高了土壤磷吸附饱和度,易引起磷素流失的风险,对于NPKM处理应考虑有机肥与无机肥的投入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吸附和解吸论文参考文献

[1].王道涵,焦峰,吕林有,贾岚月,罗祥志.生物质炭改良风沙土对磷的吸附解吸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王琼,展晓莹,张淑香,彭畅,高洪军.长期不同施肥处理黑土磷的吸附-解吸特征及对土壤性质的响应[J].中国农业科学.2019

[3].彭启超,刘小华,罗培宇,梁伟健,刘宁.不同原料生物炭对氮、磷、钾的吸附和解吸特性[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

[4].张永利,马凯,马玉林.功率红外作用下煤对CO_2吸附/解吸规律研究[J].实验力学.2019

[5].赵瑜,靳开民,沈维克,张东彦.页岩岩心CH_4吸附/解吸特性试验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9

[6].陈雪娇,林启美,肖弘扬,Muhammad,Rizwan,赵小蓉.改性油菜秸秆生物质炭吸附/解吸Cd~(2+)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19

[7].郭平.瓦斯压力对煤体吸附-解吸变形特征影响试验研究[J].煤矿安全.2019

[8].李元杰,李林,刘永茂,王梁,王梦琳.内蒙古西北部典型棕钙土对砷和重金属的吸附-解吸能力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9

[9].刘永茜,张书林,舒龙勇.吸附–解吸状态下煤层气运移机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9

[10].叶碧莹,柏宏成,刘高云,魏世强.天然有机质不同分子量组分对紫色土镉吸附-解吸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标签:;  ;  ;  ;  

吸附和解吸论文-王道涵,焦峰,吕林有,贾岚月,罗祥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