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后成熟论文-刘锴栋,郑小林,肖浪涛,张涛,黎海利

采后成熟论文-刘锴栋,郑小林,肖浪涛,张涛,黎海利

导读:本文包含了采后成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番木瓜,果实,成熟,CpARF2

采后成熟论文文献综述

刘锴栋,郑小林,肖浪涛,张涛,黎海利[1](2019)在《番木瓜生长素响应因子基因CpARF2调控果实采后成熟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番木瓜(Carica papaya L.)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果实采后在常温下迅速转黄、软化并完成后熟,贮藏期较短,限制了番木瓜产业的发展。果实采后成熟是一个受到多种生理生化因素影响的复杂生物学过程,植物激素及植物激素信号途径在调控果实成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番木瓜生长素响应因子基因CpARF2调控果实成熟的生理和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克隆得到了CpARF2基因全长,基因表达分析表明果实采后成熟及外施乙烯诱导了CpARF2基因的表达,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CpARF2定位在细胞核中。利用番茄遗传转化体系证实异源超量表达CpARF2转基因番茄具有缩短果实从授粉到破色期天数、加快乙烯释放量高峰期的出现、并加速叶片衰老等作用。通过酵母双杂交、GST Pull-down、BiFC和LCI等技术,证明CpARF2不但能与自身形成二聚体,还能和1个重要乙烯信号途径蛋白实现体外体内互作。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发现互作复合体能显着诱导CpACS1、CpACO1、CpXTH12和CpPE51等基因启动子的活性,从而调控番木瓜果实采后成熟的进程。本研究初步揭示CpARF2参与番木瓜果实采后成熟调控的分子机制。(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植物开花·衰老与采后生物学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4)

张婷婷,李永才,毕阳,张彦东,胡培芳[2](2019)在《采后褪黑素处理对杏果实成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采后外源褪黑素处理对杏果实低温贮藏期间品质及生理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褪黑素处理浓度,并明确其对杏果实成熟的调控机理,试验以‘兰州大接杏’为材料,采用50~1 000μmol/L褪黑素溶液浸泡杏果实15 min,分析低温[(2±2)℃,相对湿度73%±2%]贮藏期间杏果实乙烯释放量、呼吸强度、硬度、色泽等品质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外源褪黑素溶液处理均显着提高了杏果实的呼吸强度以及乙烯释放量,贮藏第12 d时,50μmol/L外源褪黑素处理杏果的呼吸强度较对照提高32.8%,同时,贮藏第8 d时,该处理的乙烯释放量为对照的2.2倍;其次,50μmol/L褪黑素溶液处理有效促进了杏果实的软化。此外,褪黑素处理杏果实后有利于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有效保持果实抗坏血酸含量。综合来看,50μmol/L外源褪黑素处理可通过提高采后杏果实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促进果实成熟,进而加速杏果实最佳食用品质的形成。(本文来源于《中国果树》期刊2019年01期)

卜宁霞,徐昊,赵宇慧,刘敦华[3](2019)在《不同成熟度枸杞采后品质及生理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枸杞采后品质及生理变化规律,为枸杞鲜果贮运提供理论基础。取不同成熟度"宁杞1号"枸杞鲜果(红果、红黄果、黄果)为试材,在常温(25℃)和低温(4℃)恒温冰箱中贮藏,每天测定果实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果胶酶活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可滴定酸(TA)含量、VC含量。结果表明:各成熟度枸杞均无明显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高峰,属于非跃变型果实;红果、红黄果枸杞POD活性随时间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黄果为持续下降,红果枸杞POD活性显着高于另两个成熟度(P<0.05);果胶酶活性逐天上升,其中黄果显着低于另两个成熟度(P<0.05);SSC呈先增大后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红果在采后第3天达到峰值;TA含量总体为下降趋势且变化幅度不大,黄果显着高于另两个成熟度(P<0.05);VC含量逐天下降,红黄果降幅最大,各成熟度差异显着(P<0.05)。此外,同常温相比,低温可抑制枸杞呼吸强度、果胶酶活性的上升,减缓TA含量、POD活性的下降和VC含量的损失,故低温对枸杞鲜果保鲜有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保鲜与加工》期刊2019年01期)

艾辛梓[4](2019)在《外源生长素对番茄采后成熟过程中蔗糖代谢和芳香物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果实甜度和香气是决定番茄市场价值的重要特性,如今,研究人员越来越关注水果风味的改善,而糖代谢和挥发性香气物质的产生是植物激素高度协调的过程。本研究以樱桃番茄“新太阳”(Solanum lycopersicum L.cv Xin Taiyang)为试验材料,用外源生长素2,4-D处理绿熟阶段的离体番茄果实,分析了外源生长素2,4-D对叁种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其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还分析了番茄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外源生长素2,4-D处理对果实芳香物质及其合成通路上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2,4-D采后处理抑制了樱桃番茄果实中乙烯产生、果实软化、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以及叶绿素的降解,延缓了果实的成熟。2.2,4-D促进了蔗糖的降解,并未显着影响葡萄糖和果糖的积累,同时,2,4-D处理显着提高了酸性转化酶(AI)活性(成熟早中期),抑制了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和蔗糖合成酶(SUS)分解方向活性。3.2,4-D还改变了蔗糖降解和合成通路上的许多关键基因的表达。2,4-D促选LIN5,LIN6,LIN7,TIVl,SPS3 的表达丰度,抑制CIN6,INVINH1,SUS3,SPS1,SPS4。2,4-D处理果实中,已糖和蔗糖的转化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转化酶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但并不严格依赖于编码SUS的SUS2,SUS3和SUS6基因表达的调控。4.2,4-D可能通过改变芳香物质合成通路上关键基因的表达来影响芳香物质的含量。2,4-D处理后,TomloxC LeHPL和ADH2的基因表达量下降,导致番茄果实成熟早期(7d和13d)中脂肪酸衍生挥发物的含量降低。2,4-D处理引起的LeCCD1B表达的变化与大多数类胡萝卜素衍生挥发物的含量变化呈正相关,表明LeCCD1B可能是产生类胡萝卜素衍生挥发物的关键因素,并且果实中的类胡萝卜素挥发物的产生与类胡萝卜素直接相关。另外,2,4-D通过诱导SlSAMT1,LePAR1和LePAR2增加某些酚类挥发物的积累,如苯乙醛(1.57倍),2-苯基乙醇(1.56倍)和苯甲酸甲酯(1.75倍)。(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1-04)

常雪花,王振菊,陈振涛,敬媛媛,朱璇[5](2018)在《不同成熟度对冬枣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不同成熟度对冬枣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以新疆冬枣为试材,将果实分为成熟度1(全青果)、成熟度2 (白熟期果实)和成熟度3(全红果),置于(0±1)℃、90%~95%(RH)的冷库贮藏,每10 d测定相关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冬枣果实的腐烂率、失重率和细胞膜渗透率逐渐升高,可溶性固形物变化较小,呼吸速率先上升后下降,硬度呈不断下降的变化趋势。在贮藏期间,成熟度1冬枣果实虽然能够保持较高的硬度,但果实失重率较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成熟度2冬枣果实的失重率、呼吸速率、细胞膜渗透率低于成熟度1、3果实,并且腐烂率较低,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成熟度3冬枣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成熟度1、2果实,但果实硬度下降迅速,细胞膜渗透率较高,腐烂严重。说明采后贮藏冬枣果实可选择成熟度2作为适宜的采收成熟度。(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李英,廖以金,从心黎[6](2018)在《不同成熟度的海南红心火龙果果实在采后的储藏特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不同成熟度的海南红心火龙果果实在采后的耐储性,以便为火龙果的采后保鲜技术提供理论指导,本实验以"金都一号"红心火龙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七成熟、八成熟和九成熟3种不同采摘成熟度的果实在采后贮藏中的品质变化,同时,通过测定其在采后贮藏期间的可溶性固形物(TSS)、花青苷、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其病情指数、失重率、p H值、抗氧化活性(DPPH)等生理指标,比较了不同成熟度的火龙果在采后贮藏品质的差异.结果显示:八成熟果实的TSS和p H值与七成熟果实的TSS和p H值在贮藏期间的差异显着(P <0. 05);贮藏前6天,九成熟果实的TSS含量差异不显着,但是6天后九成熟果实的TSS含量下降趋势明显;八成熟果实的病情指数显着低于七成熟和九成熟果实的病情指数,七成熟果实的失重率最高,九成熟果实的失重率最低;抗氧化活性和花青苷的含量变化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九成熟果实>八成熟果实>七成熟果实;八成熟果实的SOD和POD活性高峰出现的时刻比七成熟和九成熟果实的SOD和POD活性高峰出现的时刻延迟2天.储藏期间的综合指标表明:八成熟的果实在采后其贮藏品质较好,因此可将其作为海南红心火龙果的采摘依据.(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张培安,王壮伟,蔡斌华,文习成,田亮[7](2018)在《ABA对‘巨峰’葡萄采后成熟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ABA、NDGA(Nordihydroguaiaretictic acid,NCED酶抑制剂)和氟啶酮(Fluridone)、乙烯利和AS6(3’-hexylsulfanyl-ABA,PYL-PP2C受体拮抗剂)处理‘巨峰’葡萄采后果实,分析果实硬度、花色苷、芳香挥发物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ABA可促进花色苷、可溶性固形物和香气挥发物形成,降低可滴定酸含量与果实硬度。NDGA、氟啶酮、AS6的效果与ABA相反。VvMYBA2、VvUFGT和VvEGS1的表达可促进花色苷的积累和芳香挥发物的形成,而Vv LAR1则减少花色苷积累。施加外源ABA,可促进果实内源ABA含量增加和VvOPR3、VvACO1和VvSUT11的表达;AS6处理也可增加内源性ABA含量,而NDGA、氟啶酮则相反。VvNCED1、VvCYP707A1、VvPYL8的表达与内源ABA含量基本一致,相比之下,AS6可下调V PYL8表达量。VvPP2C49的表达变化与内源ABA相反,AS6促进VvPP2C49表达。这些结果表明果实内源ABA含量影响花色苷、香气挥发产物的形成,促进果实软化和糖代谢。(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杨杨[8](2018)在《一氧化氮参与调控番茄果实采后成熟衰老信号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成熟衰老是果实采后生理研究的核心问题。这一过程不仅直接导致能量和物质的消耗从而造成贮藏期间的品质下降,也与病害等其它采后致损现象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其发生、发展的深层机制以及调控方式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释,阐明这些问题对于探索和改善果蔬采后贮藏保鲜技术,降低采后损失,提高果蔬鲜藏品质和商业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是一种具有调节果实成熟衰老潜在可能的小分子信号物质,本研究以丽春番茄果实和转反义ACS2番茄果实作为材料,研究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和NO合成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N-omega-nitro-L-arginine,L-NNA)处理对番茄果实成熟衰老、糖代谢、呼吸代谢、能量平衡、活性氧代谢、内源激素的影响,探索乙烯在NO调控丽春番茄果实成熟衰老过程中的作用和作用方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高浓度SNP(>0.5 mM)对果实成熟衰老具有显着促进作用(P<0.05),低浓度SNP(<0.2 mM)抑制绿熟期成熟衰老,但促进破色期果实成熟;0.1 mM L-NNA处理显着抑制绿熟期果实的成熟;两种处理对于呼吸跃变启动之后果实的成熟衰老均无影响。2.采用0.1 mMSNP和0.1 mML-NNA处理采后绿熟Ⅱ期番茄果实作为研究模型,研究NO对番茄果实成熟衰老的调节。结果显示:(1)0.1 mMSNP处理丽春番茄果实后,处理组较对照组番茄平均破色期推迟2d,处理维持了果实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的活性,抑制了贮藏后期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的活性,从而减缓了糖酸代谢产物的积累和消耗的速度,减缓了破色期后蔗糖的转化速度和转化糖的消耗速度。处理使0-24h的果实呼吸峰提前出现,诱导了处理后0-24h果实的抗氰呼吸,但推迟了贮藏期间果实的呼吸跃变,同时也抑制了果实的软化、绿色消退,降低了果实活性氧的产生和积累,提高了果实的活性氧清除能力,降低了果实贮藏后期的丙二醛积累和离子渗透率。该处理还促进了 0-24 h内果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s)相关基因SlMAPK1/2/3的表达并刺激系统Ⅱ乙烯合成关键基因SlACS2的表达和内源乙烯的短暂释放,但推迟了贮藏期果实的乙烯跃变和SlACS2表达高峰的出现并降低了跃变乙烯峰值和SACS2表达量的峰值。0.1 mM SNP处理丽春转反义ACS2番茄果实抑制了可溶性糖的消耗速度,贮藏期间不出现呼吸跃变现象,处理还抑制了果实的软化和绿色消退,降低了果实活性氧的产生和积累,提高了果实的活性氧清除能力,降低了果实贮藏后期的丙二醛积累和离子渗透率。(2)0.1 mML-NNA处理丽春番茄果实后,处理组番茄果实平均破色期较对照推迟4 d。处理维持了贮藏前期果实的SPS和SS活性,减缓了糖酸代谢产物的积累,减缓了蔗糖的转化速度,但提高了贮藏后期AI和NI的活性,加速了转化糖的消耗和糖酸代谢产物的分解。处理推迟了处理后0-24 h果实呼吸峰的出现,抑制了处理后0-24h果实的抗氰呼吸,同时也推迟了贮藏期间果实的呼吸跃变,但跃变后果实呼吸速率的下降加速。处理抑制了 0-24h内果实SlMAPK1/2/3和SlACS2表达和内源乙烯的释放,并推迟了贮藏期果实的乙烯跃变和SlACS2表达高峰的出现,但增加了跃变乙烯峰值和SlACS2表达量的峰值。该处理还加速了丽春番茄果实完熟后的软化速度,提高了软化相关酶的活性,增加了完熟后果实活性氧的产生和积累,削弱了完熟后果实的活性氧代谢能力,增加了贮藏后期果实的丙二醛积累和离子渗透率。0.1 mML-NNA处理丽春转反义ACS2番茄果实对果实糖的消耗和酸的积累、呼吸速率、果实软化、叶绿素分解和活性氧积累等衰老相关指标没有显着影响。说明L-NNA对番茄果实糖酸代谢的调控依赖于系统Ⅱ乙烯。(3)采用0.1 mM SNP结合10 μM MAPKs级联抑制剂U0126处理后被SNP诱导乙烯信号和SlACS2表达的长短时效应同时解除。上述结果表明:NO可调节番茄果实采后成熟衰老,一氧化氮合酶(NOS)途径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低浓度外源NO处理抑制果实成熟并延缓完熟后的衰老,其中对成熟的抑制依赖于系统Ⅱ乙烯,对完熟后衰老的抑制存在不依赖于系统Ⅱ乙烯的途径。低浓度NO合酶抑制剂抑制果实成熟但加速果实完熟后的衰老,该作用依赖于系统Ⅱ乙烯。对系统Ⅱ乙烯的调节是NO信号调控果实成熟衰老的关键,且MAPKs级联介入了 NO对乙烯的调节并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胡苗[9](2018)在《采后褪黑素处理对‘华优’猕猴桃果实冷害和成熟衰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猕猴桃果实是乙烯敏感性果实,常温下易变软腐烂。低温冷藏有利于延缓其后熟和衰老进程,延长贮藏保鲜期。然而猕猴桃果实对低温较敏感,容易发生代谢失调和细胞伤害。褪黑素在生物体中一个主要的生理功能是抗衰老和抗胁迫效应。然而关于外源褪黑素处理对采后园艺产品质量保持及耐冷性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华优’猕猴桃果实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对猕猴桃果实采后冷害和衰老的影响,拟从中筛选出有效的使用浓度,进而从生理和相关基因转录表达水平解析褪黑素的调节作用,以期为探索猕猴桃冷害和衰老调控的有效途径提供科学依据,采后‘华优’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Huayou’)果实经0(对照)、0.05、0.1、0.2、0.5 mM浓度的褪黑素分别浸渍10 min后,置于0±0.5℃(RH 90%~95%)低温下贮藏90 d。结果表明:1.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华优’猕猴桃果实硬度和色度逐渐下降,失重率和腐烂率逐渐上升。0.05、0.1、0.2 m M MT处理均有延缓果实硬度、色度下降和失重率、腐烂率的上升的作用,0.1 mM MT处理的效果最为显着。2.0.1 mM MT处理可以降低乙烯释放速率和呼吸强度,推迟乙烯释放高峰,降低淀粉酶活性,提高抗氧化酶APX、GR等的活性,提高抗氧化物质AsA和GSH的含量,延缓淀粉的降解。3.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华优’果实冷害逐渐加重,冷害率和冷害指数逐渐增加,0.1mM MT处理有效延迟了果实冷害的发生时间,并显着降低了冷害率和冷害指数。4.0.1 mM MT处理提高了抗氧化酶SOD、CAT活性,减少了O_2~-、H_2O_2的积累,从而降低了低温对细胞膜的伤害,延缓了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的升高。5.木质化细胞在近表皮组织处排列较紧密,细胞较小;靠近果心处排列较疏松,细胞较大;木质素主要聚集在细胞壁内侧。0.1 mM MT处理显着降低了果实细胞的木质化程度。且显着抑制了冷藏中猕猴桃果实木质素含量的上升。6.在贮藏前期MT处理的‘华优’果实的PAL酶活性显着低于对照;MT处理延缓了果实CAD酶活性高峰出现的时间,且降低了CAD酶活性的峰值;抑制了木质素含量的上升。0.1 m M MT处理的4-CL酶在整个贮藏过程中除贮藏20 d和40 d外,均显着低于对照,且Ac4CL1、Ac4CL2的表达显着下调,与木质素含量变化相似,即Ac4CL1、Ac4CL2可以响应外源褪黑素处理,与抑制猕猴桃果实中木质素含量上升有关。综上所述,0.1 mM MT处理可有效降低‘华优’猕猴桃果实采后冷害和延缓其后熟衰老进程。(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胡斌[10](2017)在《不同成熟度毛花猕猴桃‘华特’采后果实AsA代谢及挥发性物质的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即AsA,俗称维生素C)是评价猕猴桃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毛花猕猴桃'华特'果实富含AsA。本文以毛花猕猴桃'华特'果实为试验材料,果实分别于扬花期后155 d、165 d和175 d采收(依次标记为成熟度Ⅰ、成熟度Ⅱ和成熟度Ⅲ),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果实在常温(23 ℃)贮藏期间品质、AsA代谢及挥发性物质的差异,为果实采后品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成熟度Ⅲ '华特'采后果实的品质劣变较快,贮藏期短,仅适合用于产地销售食用;成熟度Ⅱ '华特'采后果实贮藏期较长,是果实较适宜的采收成熟度,但果实口感及营养品质低于成熟度Ⅰ果实。成熟度Ⅰ '华特'采后果实的酚类、有机酸和AsA等营养物质含量较高(总酚和AsA含量分别维持在142.52μg·g-1FW和789.66 mg·100g-1FW以上),口感较好,且贮藏期较长,是最佳的采收成熟度。2、叁种成熟度'华特'果实采后AsA含量的差异变化,缘由果实AsA合成、再生代谢表现差异。成熟度Ⅰ果实采后AsA积累主要是AsA合成和再生代谢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代谢途径关键酶为L-半乳糖脱氢酶(GalDH)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成熟度果实采后AsA含量无显着变化,成熟度Ⅲ果实采后AsA积累,两者主要是因为AsA再生代谢的作用,但关键酶前者为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后者为DHAR。3、成熟度Ⅰ、Ⅱ和Ⅲ '华特'果实中分别共检出41、33和36种挥发性成分,醛酮类相对含量始终维持在68.78%以上,为果实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其中2-己烯醛的相对含量最高。贮藏期间,'华特'果实能够维持较高的醛酮类相对含量,且醇类及酯类相对含量均未达到16%,进而抑制果实贮藏期间异味的积累。同时,不同成熟度果实的挥发性物质存在一定差异,成熟度Ⅲ果实的醛酮种类数较多,酯类、醇类相对含量较高,成熟度Ⅱ果实的醛酮类、醚类、烃类相对含量较高;成熟度Ⅰ果实能保持较丰富的挥发性成分(共41种)及较高的酯类、醛酮类、醇类相对含量,保持了较好的风味品质。(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7-12-01)

采后成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采后外源褪黑素处理对杏果实低温贮藏期间品质及生理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褪黑素处理浓度,并明确其对杏果实成熟的调控机理,试验以‘兰州大接杏’为材料,采用50~1 000μmol/L褪黑素溶液浸泡杏果实15 min,分析低温[(2±2)℃,相对湿度73%±2%]贮藏期间杏果实乙烯释放量、呼吸强度、硬度、色泽等品质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外源褪黑素溶液处理均显着提高了杏果实的呼吸强度以及乙烯释放量,贮藏第12 d时,50μmol/L外源褪黑素处理杏果的呼吸强度较对照提高32.8%,同时,贮藏第8 d时,该处理的乙烯释放量为对照的2.2倍;其次,50μmol/L褪黑素溶液处理有效促进了杏果实的软化。此外,褪黑素处理杏果实后有利于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有效保持果实抗坏血酸含量。综合来看,50μmol/L外源褪黑素处理可通过提高采后杏果实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促进果实成熟,进而加速杏果实最佳食用品质的形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采后成熟论文参考文献

[1].刘锴栋,郑小林,肖浪涛,张涛,黎海利.番木瓜生长素响应因子基因CpARF2调控果实采后成熟的机制研究[C].第叁届全国植物开花·衰老与采后生物学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2].张婷婷,李永才,毕阳,张彦东,胡培芳.采后褪黑素处理对杏果实成熟的影响[J].中国果树.2019

[3].卜宁霞,徐昊,赵宇慧,刘敦华.不同成熟度枸杞采后品质及生理变化研究[J].保鲜与加工.2019

[4].艾辛梓.外源生长素对番茄采后成熟过程中蔗糖代谢和芳香物质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9

[5].常雪花,王振菊,陈振涛,敬媛媛,朱璇.不同成熟度对冬枣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8

[6].李英,廖以金,从心黎.不同成熟度的海南红心火龙果果实在采后的储藏特性比较[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张培安,王壮伟,蔡斌华,文习成,田亮.ABA对‘巨峰’葡萄采后成熟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J].园艺学报.2018

[8].杨杨.一氧化氮参与调控番茄果实采后成熟衰老信号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

[9].胡苗.采后褪黑素处理对‘华优’猕猴桃果实冷害和成熟衰老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10].胡斌.不同成熟度毛花猕猴桃‘华特’采后果实AsA代谢及挥发性物质的差异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7

标签:;  ;  ;  ;  

采后成熟论文-刘锴栋,郑小林,肖浪涛,张涛,黎海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