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底板后浇带施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基础底板后浇带施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黄伟坚

广东广基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基础底板后浇带施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展开了探讨,详细阐述了基础底板后浇带的形式,并在分析了基础底板后浇带施工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系列相应的解决和预防措施,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基础底板后浇带;存在问题;解决预防

随着地下室施工规模的不断扩大,后浇带的施工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后浇带因为外界或本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容易存在着渗漏的施工质量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存在的问题,以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

1基础底板后浇带的形式

1.1抗水板无变形缝式

在后浇带底板处安装了加强抗水板,这部分混凝土提造浇筑,基础底板防水和后浇带合为一体,后浇带两边留设直缝,在后浇旁边都安装了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而一些没有斟酌后浇缝部分的止水,后浇带两侧中间采取企口形式止水,该类后浇带较多用于沉降后浇带,如图1所示。

2基础底板后浇带出现的质量问题

(1)后浇带两侧混凝土高低差现象,该现象出现的频率较少,一般发生在沉降后浇带两侧。

(2)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出现接缝处裂缝及渗水现象。较多是位于沉降后浇带处,出现部位多位于紧靠地下室外墙的部位,部分在跨中部位。

(3)后浇带裂缝,在发现渗水时才知道,不出现渗水现象时不易发现。

3基础底板后浇带渗水问题的原因分析

3.1后浇带分隔不良

基础底板有双层双向钢筋网,钢筋直径较大,底板下钢筋保护层厚50mm,分隔网片穿越钢筋时,网片开孔钢筋穿越,有网片开口反压,有钢筋下部浇素混凝土带。部分后浇带隔离网,支撑架焊接不良或刚度不足,在浇筑混凝土时,出现部分隔离网片失稳,混凝土流入后浇带。

3.2后浇带内清理不干净

后浇带内杂物有三类:

(1)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溢出的混凝土和后浇带隔离网中渗出的混凝土浆料进入后浇带;

(2)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杂物落入后浇带中;

(3)施工过程中灰尘及泥土随地面流水的作用淤积在后浇带中。

3.3后浇带浇筑前停止降水

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基础底板,由于停止降水后产生较大的浮力,有的后浇带按无水压力构造设计,有的虽然按提前止水构造设计,但其刚度和受力性能远不及基础底板已经浇筑部位,因此,会造成局部后浇带部位出现防水层破坏而渗水。对于刚浇筑完成混凝土的后浇带,由于混凝土强度较弱,不能抵抗地下水上浮压力,引起后浇带处混凝土裂缝和渗水。沉降后浇带两侧会因上浮力的影响而造成高低差,形成两侧底板的标高差异。

3.4后浇带提前浇筑

对于温度后浇带,提前浇筑的后浇带可能会引起变形裂缝;沉降后浇带的提前浇筑可能会引起后浇带部分因沉降差异而形成裂缝。

4基础底板后浇带存在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法

4.1沉降后浇带高低差的处理

(1)发现高低差继续发展,应根据综合因素进行分析,如为沉降差异,则应继续观察,并根据沉降差异值的大小与设计院进行沟通联系。

(2)如果没有未发现高低差继续变化,对于较小的沉降差异可以通过调节地下室地面标高或者地面层的厚度来解决。

(3)高低差未继续变化,而已经出现两侧较大标高差异时,应核对地下室顶梁板是否存在两侧的标高差异。

4.2底板后浇带渗水的处理

4.2.1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渗水的处理

在基础底板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如清理后浇带部位积水时,发现有明显渗水点,应采取在底板后浇带渗水区域两侧设置临时隔断措施,可以先用聚氨酯发泡剂筑低坝,也可以用“堵漏灵”作临时挡坝,然后,在该区域采用干湿两用吸尘器,或者用空压泵加吸管装置,将渗水区域的水迅速排出。

如果发现基础底板后浇带某区域渗水量较大,渗水速度较快时,应通过分段筑坝方式,准确查明渗水部位,然后,在渗水区域每侧延长1m左右长度作为防范区,然后选用1/4截面的Φ75mm的PVC管作为引水槽,紧贴后浇带底部渗水部位的阴角,管上开设2个引水管孔,如图5所示。将引水管插入后,用“堵漏灵”或“堵漏王”将PVC管与后浇带侧及底板间的间隙封闭严密,如图6所示,使渗出的水通过引水管排出后浇带。确认封堵部位无渗出水后,可以开始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在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通过一根渗水引出管进行灌注丙烯酸盐浆料,另一根作为临时排水。采用压力注浆时,应观察另一根引水管的出水情况,如发现引水管已经有灌浆料出现,就应立即关闭该管处的阀门,继续加压注浆,在注浆泵压力显示0.3~0.4MPa时应暂停加压,静观压力表情况,如压力下降应继续缓慢加注。

4.2.2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地面未施工前渗水的处理

一般采取渗水区域点线钻孔压力注浆,如果发现有裂缝应沿裂缝连续间隔钻孔注浆,通常采用灌注丙烯酸盐灌浆料进行压力注浆。在完成局部注浆后,应对该区域进行观察,如在该区域附近未发现渗水,则表示注浆成功,如发现附近出现渗水点,则应继续注浆,直至无渗水点为止。

对于渗水量较大的区域,注浆钻孔的钻取深度宜为基础底板厚度的1/3~1/2,注浆孔钻孔的间距宜为300~500mm,孔径应小于20mm。如果渗水区域混凝土表面存在裂缝较宽时,可以对裂缝处清理后用“堵漏灵”浆料进行封缝处理,封缝宽度宜为50mm,厚10~20mm。

4.2.3后浇带处地面施工后渗水的处理

(1)地面无填充层做法时,应将出现渗水点部位的地面面层机槽,范围应顺渗水处向外300mm,查找渗水及裂缝,再对渗水处采用丙烯酸盐灌浆料注浆堵漏。

(2)地面下有填充层时,先在渗水处1m范围剔除地面,查看该范围填充层的含水量,对含水量特别大区域的填充层进行刨除,用干布或吸湿吸尘器,吸除底板面浮水,查找渗水点。

4.3底板后浇带裂缝的处理

底板后浇带裂缝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裂缝处存在渗水,二是裂缝处无渗水。处理方式和注浆料存在区别。

(1)裂缝处存在渗水时按4.2.2所述的方法进行处理。裂缝较长、较宽,且水压大或渗水量大的裂缝,对裂缝表面封缝,用聚氨酯灌浆料或者采用丙烯酸盐灌浆料斜向注浆。

(2)非渗水的裂缝,裂缝较宽时,采取钻孔,插注浆管,用环氧树脂灌浆料进行压力注浆。注浆点沿裂缝,布置于裂缝较宽的位置,间距宜为200~300mm。

5基础底板后浇带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

5.1混凝土及杂物进入后浇带的预防

(1)模板采用“网易收”隔离钢板网,支架钢筋的直径及布置形式和间距,需根据基础底板的厚度来确定。也应根据后浇带中部的设计止水形式确定隔离网及支架的布置形式,隔离网支架需采用斜撑式支撑于基础底板钢筋上。隔离网也可以采用密目式钢丝网。

(2)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应对后浇带部位预先堆积混凝土,先稍作短时间振捣,在间隔1h左右后再对后浇带侧混凝土进行振捣,避免其他部位的混凝土浆料在浇筑和振捣过程中从隔离网处流淌至后浇带中。

(3)在浇筑混凝土前,将后浇带部分上侧作临时封盖,避免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溢入后浇带内。

5.2后浇带渗水的预防

(1)加强防水附加层、接槎部位的连接质量。自粘性防水卷材设计无保护层时,后浇带处宜加设保护层。

(2)后浇带设计采用止水钢板或遇水膨胀止水条,设计无止水构造措施时,应按《地下防水工程技术规范》要求设置止水条。

(3)在浇筑后浇带前,应剔凿清理隔离网,基础底板厚大时,剔凿至底板面下300mm。后浇带的表面清理干净,再涂刷混凝土界面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后浇带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留施工缝。

5.3后浇带裂缝的预防

(1)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间必须按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按45d;沉降后浇带,高层结构在封顶14d后施工。混凝土宜低温入模,坍落度宜为120~160mm。应一次浇筑完成并及时养护。

(2)地下水位较高时,停止降水应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降水应在底板后浇带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后停止。地下水位较高时,宜在后浇带处设置降水管井,保持后浇带处的降水井降水效果,避免水位升高破坏垫层或抗水板。高水位处后浇带宜采用超前止水后浇带。

6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就基础底板后浇带施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给出了一系列相应有效的解决措施,相信通过不断的应用,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施工质量将会得到越来越有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志远.地下室基础底板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7).

[2]华燕飞、叶炳钰.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存在问题及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7).

标签:;  ;  ;  

基础底板后浇带施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