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

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

封国强

河北省岗南水库管理局河北省050410

摘要:水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我国要在各方面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加强对水土资源的保护,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针对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建设进行分析,并以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理论基础为依据,从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建设原则、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建设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其主要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建设。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生态修复;措施

引言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撑,由于我国近年来多数地区过于追求经济的增长,忽视了对水资源的保护,从而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破坏,这也成为当前影响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只有重视对于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保护问题,正视水土流失的现状,加强对于水土保护的力度,才能够有效缓解水资源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态环境。

1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理论基础

现如今,提高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积极利用现代化技术,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已然成为了新的工作方向。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水土流失治理方案,提高工作质量,全面加强水土治理品质。强化治理力度的目的在于提升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效果。改善以往的管理方式,提升水土流失治理效率,进而为我国水土保持建设奠定重要基础。

2水土保持措施对于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

2.1分析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有利影响

对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的地区,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实现良好的拦蓄泥沙和径流的效果,并且还能够通过控制洪峰的水流量,控制径流的泥沙量。那么结合水土保持措施的特征和拦减泥沙的机制,其主要有2种类型,即常见的拦蓄型和滞蓄型。拦蓄型的水土保持措施,就是通过人工修建水利工程等措施,形成一定的容量空间,对地表径流携带的泥沙进行有效的拦蓄,从而减少该区域的水流流失。拦蓄型的水土保持措施,还能够有效防治非点源的污染、改善水环境,其通过拦截地表径流,蓄水保土,在实现控制土壤侵蚀和搬运过程中,截断非点源污染的污染链,有效改善区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而滞蓄型的水土保持措施,就是通过各种措施来改善原本的土壤条件和结构,提升土壤的通气孔隙,从而提升整个土层的渗水性和蓄水能力。滞蓄型的水土保持措施相较于拦蓄型的水土保持措施,有着更大的优势,其不仅可以改变该流域的植被覆盖率,还能够真正从源头上提升土壤的固结能力,也就是在减小地表径流时,减弱地表径流的侵蚀和输沙能力。

2.2水土保持措施对于水资源和水环境的负面影响

水土保持就是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该区域的下垫面情况进行有效的改变,这样必然会对整个流域的产流机制和水循环过程形成一定影响。拦蓄洪水虽然对水土保持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地表径流,因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林草面积增加,会利于拦蓄径流,但无增雨作用或通过入渗量增加地下水的补给功能,而当人工植被林被扩大之后,其蒸腾量就会增加,从而提升土层的干燥性,阻断地下水的补给,减小地下水径流量。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就像淤地坝、梯田等措施拦蓄地表径流,会被小流域内人畜以及农田所利用,从而导致整个流域的径流总量大大减小,对下游断流也会形成一定的影响。还会对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因为在整个自然系统中,只要是由人为引起的变化,实际上对于那个流域的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害处。水土保持措施还会致使局部水资源短缺问题加重,因此水土保持措施确实对于地区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有着一定的正面影响,但对于水资源和水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是存在的,需要相关人员在制定水土保持方案时,尤其要考量这些不利的影响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3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建设原则

3.1保障水生态原生态系统

自然资源有着良好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强对原生态系统的保护,进而展现出自然环境的自我恢复水平。在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建设的过程中,全面提高自身发展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促进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的整体掌握度。使用此法,能有效促进自身在发展过程中的整体治理质量,保障水生态系统的原状,加速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的提升。在水土保持的过程中,强化治理过程中原本存在植被保护力度,加强水土治理质量。

3.2加强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保护

土壤中包含着较多的微生物,其对于生态平衡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能够达到对水土保持以及对水资源修复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减少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确保水土保持工作顺利进行。

4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措施

4.1严格制定生态修复计划

在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建设的过程中,为全面提高水生态修复质量和水土保持效果,在治理的过程中要严格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治理工作,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的治理水平。在治理过程中,加强植被种植,促进地区的绿化建设。制定合理的生态修复计划,保障生态修复过程中的绿化效果,为自身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4.2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水土保持与水生态建设的质量,在治理的过程中合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为自身水土治理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能够有效保障水土治理的质量,提高自我修复能力。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促进科学技术在现代化生态治理中的作用。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加强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对相关制度的整体发展效率,为生态治理提供良好的基础,科学技术能够有效支持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对植被绿化的培养,促进生态建设修复的效率。

4.3工程和农业措施

分析水体保持工程的原理,就是直接利用人工的方式,来改变该区域内的小地形,从而实现拦蓄地表径流和泥沙的效果,并不断提升区域土壤的渗水量,改善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并建立良性的生态环境,减少土壤的侵蚀情况。像在黄土高原中水平梯田就是一个良好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因为水平梯田不仅能够将“三跑田”变为“三保田”,在提升农业生产量时,还能够有效避免径流的产生,起到减小侵蚀的作用。可以说,等高耕种措施也是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其能够通过沟垄耕作来改变原本的地形结构,形成了有沟有垄的微地形,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地面的受水面积,也减小了水流的冲刷力度,在避免水土流失时,也杜绝了土壤养分的流失。

4.4生物措施

在当前的水土保持过程中,生物措施也是常用的措施,其就是在水土流失地区种植植物,从而形成生态环境,以提升其地力,让土壤免受雨水冲刷,有效防止土壤被侵蚀,改善土壤,改善生态环境。生物林草水土保持措施能够直接利用其林冠进行截流,植物的枯枝落叶直接掉落在土壤表面,也能够对土壤起到固结的作业,从而实现水土保持的目的。因为对于没有地表覆盖物的缓坡上的土壤侵蚀,以雨水冲刷、风蚀等方式为主,那么林地枯落物正好可以作为地表的覆盖物,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地表的抗冲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水资源污染治理成为环境保护的重点项目,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以及对水资源的修复力度,已经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水土保持与水资源修复建设计划与制度,对员工的行为加以约束,提高工作效率,使我国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参考文献:

[1]王行斌.水库建设过程中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分析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8,(2).

[2]戚世强,张芳.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7).

标签:;  ;  ;  

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