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收益模型论文-汤可欣

事件收益模型论文-汤可欣

导读:本文包含了事件收益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权激励,随机森林,超额收益率,事件驱动

事件收益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汤可欣[1](2018)在《基于随机森林模型挖掘股权激励事件的超额收益》一文中研究指出二级市场投资策略众多,其中事件驱动和因子选股这2种投资策略一直以来深受投资者认可和追捧。本文选取在我国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的股权激励计划作为事件来进行研究。股权激励计划将公司核心人员未来的收益与公司未来的业绩与股价挂钩,对员工进行长期的激励,在理论上,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业绩会有所增长。因此,当某只股票发布股权激励计划时,市场会随即对其做出反应,引起股价波动。根据Wind数据统计,股权激励事件在短期和长期内确实存在相对于中证500指数的超额收益率,且预案日的股权激励效应更强。同时,股权激励效应在2015年最明显,而在2016和2017年几乎消失殆尽。因此,本文在事件驱动型策略的基础之上,引入因子选股,构造一个事件驱动多因子选股模型,从股权激励事件中挖掘超额收益。从投资经验角度,选取股权激励时间的内部因子(激励标的、激励额度和上市板块)和外部因子(估值因子、盈利因子、运营因子、分红因子)。将2010-2016年的数据作为训练集、2017年的数据作为测试集,带入用Python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最终,模型的预测的准确率平均为55.92%;根据测试集得到的结果买入股票,策略的绝对收益率平均为200.56%,相对于中证500指数的超额收益率为95.74%,远远超过一般策略、模型的收益率。(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05-25)

李瑞娟,张丽媛[2](2016)在《给定置信水平下模糊二级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收益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最小风险准则下,基于可能性理论,针对突发事件对二级供应链造成的影响,建立给定置信水平下的最大收益模型,给出模型的算法,最后通过算例给出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不同价格敏感系数改变量下的收益情况,并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司崭[3](2015)在《中国资本市场IPO长期超额收益新探——基于BHAR模型改进、事件信息传递及公司特征变化的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1998-2008年间我国主板A股市场首次公开募股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经典BHAR模型的改进,从事件信息传递与公司特征变化的全新视角探讨新股发行长期超额收益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IPO事件发生后事件公司的股票存在显着的长期正向超额收益,较短期间内IPO公司股票的收益表现弱于市场,但公司特征变化可以完全稀释事件信息对超额收益的影响,事件信息公告日后IPO公司股票取得的长期超额收益是公司特征变化的结果,而事件信息的传递仅表现为普通的正向收益形式。(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问题》期刊2015年04期)

王婷琳,郐艳丽[4](2010)在《城市扩张、更新过程中征地拆迁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基于“成本—收益”模型的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冲突较多,群体性事件激增;高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规模的扩张以及城市更新的进行,带来大量的征地、拆迁,由于规范和操作存在问题,拆迁、征地群体性事件屡见不鲜。本文研究城市拆迁、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首先详细描述两个典型群体性事件,然后解析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轨迹,之后,创新性地运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模型来分析和演绎群体性事件的爆发,最后,基于模型分析,参引安全阀理论,得出解决的方案和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期刊2010-10-15)

陈信元,江峰[5](2005)在《事件模拟与非正常收益模型的检验力——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别以1990年12月至2003年12月两市所有A股公司为抽样总体,检验了均值调整模型、市场调整模型和市场模型为基础的多种检验方法的检验力。研究发现,无论事件研究中各公司事件是否相近或重迭,都应采用市场模型为基础的非参数秩检验法。而累积非正常收益的检验也应以市场模型为计算基础。若样本公司事件日相近或重迭,统计量的设置要考虑累积非正常收益截面数据的相关性。均值调整模型在本文所定义的各种检验方法中,均无明显优势。经敏感性测试,本文结论不变。(本文来源于《会计研究》期刊2005年07期)

事件收益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最小风险准则下,基于可能性理论,针对突发事件对二级供应链造成的影响,建立给定置信水平下的最大收益模型,给出模型的算法,最后通过算例给出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不同价格敏感系数改变量下的收益情况,并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事件收益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汤可欣.基于随机森林模型挖掘股权激励事件的超额收益[D].南京大学.2018

[2].李瑞娟,张丽媛.给定置信水平下模糊二级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收益模型[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3].司崭.中国资本市场IPO长期超额收益新探——基于BHAR模型改进、事件信息传递及公司特征变化的解释[J].中国经济问题.2015

[4].王婷琳,郐艳丽.城市扩张、更新过程中征地拆迁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基于“成本—收益”模型的案例分析[C].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0

[5].陈信元,江峰.事件模拟与非正常收益模型的检验力——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检验[J].会计研究.2005

标签:;  ;  ;  ;  

事件收益模型论文-汤可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