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群落特征论文-殷秀琴,崔东,许还

森林群落特征论文-殷秀琴,崔东,许还

导读:本文包含了森林群落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壤动物,干扰程度,分布特征,季节动态

森林群落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殷秀琴,崔东,许还[1](2019)在《长白山地森林不同干扰程度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白山地不同干扰程度下的次生针阔混交林、次生阔叶林以及农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长白山地不同干扰程度下森林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长白山地森林土壤动物的分布因干扰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随干扰程度的增强,土壤动物群落的个体密度、类群数及多样性均呈现减少的趋势.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动物群落有重要的影响,多数土壤动物群落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全钾、速效磷、锰和土壤温度呈负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何斌,李青,冯图,刘勇[2](2019)在《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踏查的基础上,随机设置典型调查样地,从物种组成、区系特征、生活型谱和群落分类等方面对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样地内种子植物共有34科62属74种,物种组成主要以蔷薇科、禾本科和菊科等植物为主;2)群落内植物的科、属区系成分类型多样,温带成分占优势;生活型谱主要以地面芽植物(44.6%)和高位芽植物(25.68%)为主,其他生活型较少,这与草海保护区所在的地理区位相吻合;3)运用二元指示种分析(TWINSPAN)法将样地内植被划分为9个群落类型,以针叶林和针叶混交林为主。(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伟成,盛海燕,金孝锋,陈伟杰[3](2019)在《浙江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次生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乔木群落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浙江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次生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乔木群落的物种组成、径级结构、优势种种群存活曲线及稳定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次生常绿阔叶林乔木层包含31科51属84种,针阔混交林乔木层包含26科48属76种;2个林型的优势种明显,次生常绿阔叶林重要值排名前5的物种为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甜槠[Castanopsis eyrei(Champ.) Tutch.]、短尾柯[Lithocarpus brevicaudatus(Skan) Hayata]、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Lindl.) Planch. ex Maxim.]和尖连蕊茶[Camellia cuspidata(Kochs) Wright ex Gard.],针阔混交林重要值排名前5的物种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木荷、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和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次生常绿阔叶林乔木层中木荷、甜槠和短尾柯种群径级分布均呈倒"J"型,存活曲线均为直线型,属于稳定型种群;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 Sieb. et Zucc.)种群径级分布接近"L"型,存活曲线为"凹"型,属增长型种群。针阔混交林乔木层中杉木种群径级分布呈"L"型,存活曲线为"凹"型,属于增长型种群;木荷种群径级分布呈倒"J"型,存活曲线为直线型,属于稳定型种群;黄山松和马尾松种群径级分布接近正态分布,存活曲线均呈"凸"型,属于衰退型种群。M-Godron群落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2种林型均处于不稳定状态。CCA分析结果显示:海拔是影响这2个林型的主要环境因子。综合研究结果显示: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次生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处于相对稳定的演替中期,未达到稳定的顶极群落状态。(本文来源于《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周倩倩,高见[4](2019)在《麦积国家森林公园植被群落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垂直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麦积国家森林公园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沿海拔梯度测定分析各层片物种组成和结构特征,并计算物种重要值及多样性指数。研究表明,区域植被有34科56属67种,随着海拔升高乔木层和草本层物种成分增加,灌木层下降,乔木层树木胸径、树高增大,但个体数减少,表现出明显的松类向栎类过渡特征;灌木层出一定单优倾向,平均地径、株高和总盖度均有所下滑;草本层物种组成和个体数量均增加,纵向横向生长旺盛,尤其是株丛高度明显增大,与较低海拔表现出极显着差异。整体上,各层片仅灌木层存在逆向波动,群落的稳定性能够较好的保持并发展。(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8期)

任玉连,曹乾斌,李聪,冯峻,陆梅[5](2019)在《南滚河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特征与土壤性质之间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植被类型与土壤特征之间关联性是理解"植被-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以南滚河自然保护区5种不同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不同森林类型群落多样性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群落多样性存在显着差异,物种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山地雨林(Ⅱ)>沟谷雨林(Ⅰ)>半常绿季雨林(Ⅲ)>季风常绿阔叶林(Ⅳ)>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Ⅴ)。土壤理化性质亦存在一定差异,总体而言,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土壤理化状况优于较其他森林类型。关联度分析表明,森林群落多样性及群落特征参数与土壤理化指标的关联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土壤pH、速效氮、全磷和容重的关联度最大;Simpson指数与土壤速效氮、有机质、全氮和容重的关联度最大;年均降雨量、年均温度、乔木覆盖度、林下植被覆盖度、凋落物厚度和土壤厚度与土壤有机质、pH、速效氮、全氮、含水量和容重的关联度最大。5种森林类型群落多样性、群落特征参数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联度整体>0.6,均与土壤含水量和容重有较高的关联关系。表明南滚河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下"植被-土壤特征"存在显着的关联作用及样地差异性,与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多样性及样地微环境紧密的关联。(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温伟良[6](2019)在《白湾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特征及其植被恢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白湾自然保护区地处广东省中北部,动植物种类资源丰富。对白湾自然保护区进行简介,给出了该区植被群系的组成数据,阐述了主要植被群系的特征,列出了该区内的濒危保护植物,同时对该区植被生态恢复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情报》期刊2019年02期)

谢峰淋,周全,史航,舒枭,张克荣[7](2019)在《秦岭落叶阔叶林25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组成与群落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秦岭落叶阔叶林是温带–亚热带过渡区保存较好的植被类型,群落结构复杂。为了研究该过渡区植被的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按照CTFS (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和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 Bio)的建设标准,于2015年在陕西省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落叶阔叶林建立了一块面积25 ha的动态监测样地。本文对样地内胸径(DBH)≥1 cm的所有木本植物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了其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样地内DBH≥1 cm的木本植物独立个体有47,739株,隶属于36科66属119种。温带区系成分的科和属分别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41.18%和60.00%,温带区系特征明显。稀有种有51种,占总树种的42.86%。落叶树种有106种,占总树种的89.07%,在样地内占绝对优势。重要值≥1的物种共有20个,分别占样地总个体数和总胸高断面积的70.35%和57.41%,重要值最大的物种分别是乔木层的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rrata)、亚乔木层的水榆花楸(Sorbus alnifolia)和灌木层的刺叶栎(Q. spinosa)。样地内所有个体的平均胸径为8.61 cm,整体径级分布呈倒"J"型,小径级个体较多,群落更新良好。除了太白杨(Populus purdomii),样地内优势种表现出大尺度的聚集分布,且它们的分布与生境紧密相关,不同物种表现出不同的生境偏好。(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19年04期)

王帅,高尔刚,罗小菊,胥晏,刘映良[8](2019)在《施秉典型常绿阔叶林森林群落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贵州施秉典型常绿阔叶林1 hm2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群落种类组成、分布区类型、数量特征、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5个方面分析该地区常绿阔叶林森林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施秉典型常绿阔叶林共有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251种2 971株,隶属于47科94属;区系特征明显,科级热带性质较强,属级温带性质较强。施秉典型常绿阔叶林的物种丰富,分布较均匀,优势树种不明显。个体数随植物胸径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径级分布近似于倒"J"型。群落整体呈增长型。从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来看,重要值大于10%的13个植物种群和4个主要种群的中、小径木都表现出明显的聚集分布,而4个主要种群的大径木则呈均匀分布。大部分物种随着径级的增加聚集度变小。通过研究以期为更好的认识施秉森林群落,为施秉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10期)

吴求生,龙健,廖洪凯,刘灵飞,李娟[9](2019)在《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小生境下土壤细菌群落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小生境土壤(石洞、石缝、石沟、石槽、土面)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土壤细菌16S rRNA V3~V4可变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细菌α多样性、物种组成及丰度差异情况,并应用数量生态学方法分析土壤理化因子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5类小生境土壤共检测到27个门64个纲128个目242个科367个属704个种;主要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硝化螺旋菌门;石洞表层(0~10 cm)、石洞下层(10~20 cm)、石缝及石槽等生境主要的优势菌门是放线菌门,土面表层(0~10 cm)、土面下层(10~20 cm)的是酸杆菌门,石沟表层(0~10 cm)、石沟下层(10~20cm)的是变形菌门.石缝细菌Simpson多样性最高,土面下层(10~20 cm)最低. LEfSe分析表明,土面表层(0~10 cm)、土面下层(10~20 cm)、石洞下层(10~20 cm)以及石槽不同分类水平上的差异指示种数量高于石缝、石沟表层(0~10 cm)以及石沟下层(10~20 cm).例如,在门水平上,石洞下层(10~20 cm)差异指示种为放线菌门与绿弯菌门,石沟表层(0~10 cm)为变形菌门与Tectomicrobia门,土面表层(0~10 cm)为酸杆菌门、疣微菌门及Latescibacteria门,土面下层(10~20 cm)为硝化螺旋菌门,石槽、石缝以及石沟下层(10~20 cm)无差异指示种;但从门至属,石洞表层(0~10 cm)都无差异指示种.冗余分析(RDA)及集成推进树(ABT)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pH及总磷较大程度上解释了细菌门类水平分布对土壤基本理化因子变化的响应机制.(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杨琦,蒋方政,李浩东,董树刚[10](2018)在《蒙山国家森林公园龟蒙顶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样方调查法对临沂蒙山国家森林公园龟蒙顶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个样方(共1 600 m~2)中,记录到维管植物43种,隶属18科31属。4个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主要物种分别为栓皮栎、荆条和鸭跖草。从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来看,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H')、均匀度(E)和优势度(D)基本表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但4个样方相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有一定差异。建议重点保护植物优势物种,同时加强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发展,促进蒙山国家森林公园龟蒙顶植物群落发挥生态功能。(本文来源于《山东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森林群落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踏查的基础上,随机设置典型调查样地,从物种组成、区系特征、生活型谱和群落分类等方面对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样地内种子植物共有34科62属74种,物种组成主要以蔷薇科、禾本科和菊科等植物为主;2)群落内植物的科、属区系成分类型多样,温带成分占优势;生活型谱主要以地面芽植物(44.6%)和高位芽植物(25.68%)为主,其他生活型较少,这与草海保护区所在的地理区位相吻合;3)运用二元指示种分析(TWINSPAN)法将样地内植被划分为9个群落类型,以针叶林和针叶混交林为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森林群落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殷秀琴,崔东,许还.长白山地森林不同干扰程度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何斌,李青,冯图,刘勇.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特征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

[3].李伟成,盛海燕,金孝锋,陈伟杰.浙江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次生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乔木群落特征研究[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

[4].周倩倩,高见.麦积国家森林公园植被群落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垂直变化[J].林业科技通讯.2019

[5].任玉连,曹乾斌,李聪,冯峻,陆梅.南滚河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特征与土壤性质之间关联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

[6].温伟良.白湾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特征及其植被恢复分析[J].林业科技情报.2019

[7].谢峰淋,周全,史航,舒枭,张克荣.秦岭落叶阔叶林25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组成与群落特征[J].生物多样性.2019

[8].王帅,高尔刚,罗小菊,胥晏,刘映良.施秉典型常绿阔叶林森林群落特征[J].分子植物育种.2019

[9].吴求生,龙健,廖洪凯,刘灵飞,李娟.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小生境下土壤细菌群落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9

[10].杨琦,蒋方政,李浩东,董树刚.蒙山国家森林公园龟蒙顶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特征[J].山东科学.2018

标签:;  ;  ;  ;  

森林群落特征论文-殷秀琴,崔东,许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