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力设计公式论文-潘东毅,袁健

承载力设计公式论文-潘东毅,袁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承载力设计公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设计算式,可靠度

承载力设计公式论文文献综述

潘东毅,袁健[1](2019)在《中美欧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设计公式可靠度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考虑基本变量概率分布类型的一次二阶矩方法,对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ACI 318-14《混凝结构建筑规范要求和说明》和EN 1992-1-1∶2004《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中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式进行可靠度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剪跨比不小于2. 0的集中荷载作用下有腹筋梁受剪承载力,GB 50010—2010算式的可靠指标最大且能满足GB 50068—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的要求,而EN 1992-1-1∶2004算式的可靠指标低于目标可靠指标。对于均布荷载作用下有腹筋梁的受剪承载力,几部标准算式的可靠指标都明显高于目标可靠指标。(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9年04期)

项剑锋[2](2016)在《关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受弯构件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对配有预应力钢筋的受弯构件,其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公式取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一样;其斜截面承载能力的计算公式中由预加力所提高的构件受剪承载力计算值统一取0.05N_pe。本文详细阐述了该计算公式中的不妥之处,并提出简化的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建筑结构抗震技术国际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07-14)

胡涛[3](2014)在《设计规范中钢混无腹筋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比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异同,分析了国内外528根跨高比不小于5的无腹筋梁剪切试验数据,得出当梁的有效高度大于600mm或纵筋率小于1.5%时,《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预测结果偏于不安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预测结果离散型大,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预测结果相对保守。(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14年04期)

王学远[4](2013)在《型钢混凝土非埋入式柱脚设计规范比较——中日受压抗剪承载力公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型钢混凝土结构(简称SRC结构)中柱脚的作用是固定柱身并将柱中内力传递给基础。较埋入式,非埋入式柱脚因其型钢不埋入基础内部,柱脚施工方便,成本低于埋入式柱脚,但其震害严重,抗剪性能不足,故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提高抗震抗剪性能。中国规范组在2010版《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 138-2010》中,首次对型钢混凝土非埋入式柱脚抗震抗剪性能提出较完备的计算公式。日本此类研究开展较早,积累了大量经验和研究成果,基于此,文章主要对比中日两国SRC非埋入式柱脚受压抗剪公式,可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3年01期)

湛铠瑜[5](2012)在《对重庆地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讨论——桩端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对比分析了重庆地标和桩基规范中桩端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值的关系;提出了重庆地标的桩端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修正方法;结合工程实际分析了其修正方法及修正公式中参数取值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桩径时可塑-坚硬状态黏性土桩端承载力特征值的桩基规范计算值约为重庆地标计算值的3.7~4.2倍,稍密-密实状态碎石土桩端承载力特征值的桩基规范计算值约为重庆地标计算值的4.3~5倍,嵌岩桩桩端承载力特征值的桩基规范计算值约为重庆地标计算值的0.95~1.25倍;重庆地标桩端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式对于岩质地基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对于桩端持力层为较破碎中等风化岩体时比桩基规范更具有适用性,而对于土质地基的适用性有限;重庆地标桩端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的修正方法为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其深度修正系数黏性土时取0.5~1.8,碎石土时取1.1~4.5,岩质地基时不需修正。(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期刊2012-10-22)

白家荣,邢勇[6](2010)在《各国规范受剪承载力设计公式的分析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了各国规范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及其适用条件,并对比各规范考虑因素的不同之处,为进一步修订规范时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重型机械》期刊2010年S2期)

王全凤,柴振岭,黄奕辉,杨勇新,张云波[7](2006)在《GFRP加固砖墙抗震抗剪承载力的设计公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1片未加固带壁柱墙体和8片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加固带壁柱墙体抗震试验的试验结果和纤维复合材料的桁架受力模型,并借鉴现行抗震规范中未加固墙体的抗震抗剪设计计算公式,提出了FRP加固带壁柱砖墙抗震抗剪承载力的设计计算公式,试验结果与所得公式计算结果比值的平均值为2.23,样本方差为0.033,可供进一步研究和工程设计参考使用。(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06年06期)

李少云,黄太华,邓丽娟[8](2006)在《高规中剪力墙正截面偏心受拉承载力设计公式的合理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指出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在进行墙肢正截面偏心受拉承载力设计时的公式错误,并提出了公式的正确表达式,然后对公式的正确表达式进行了合理性分析,最后对规程中墙肢在某一配筋及截面情况下只受弯矩作用时的极限抗弯承载力公式进行了合理性分析。(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06年02期)

夏德明[9](2001)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设计公式的可靠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设计公式 ,建立试计比的极限状态方程 ,利用各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及统计参数 ,计算被统计复合地基的平均可靠度指标 ,分析设计公式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结构工程师》期刊2001年01期)

王云昌,李瑞锋[10](2000)在《对现行《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板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中系数α的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板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分析 ,指出现行规范计算公式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试验结果 ,提出了对该系数的修改办法 ,使其计算结果更加接近实际(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00年04期)

承载力设计公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对配有预应力钢筋的受弯构件,其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公式取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一样;其斜截面承载能力的计算公式中由预加力所提高的构件受剪承载力计算值统一取0.05N_pe。本文详细阐述了该计算公式中的不妥之处,并提出简化的计算公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承载力设计公式论文参考文献

[1].潘东毅,袁健.中美欧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设计公式可靠度比较[J].工业建筑.2019

[2].项剑锋.关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受弯构件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的探讨[C].第五届建筑结构抗震技术国际会议论文集.2016

[3].胡涛.设计规范中钢混无腹筋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对比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4

[4].王学远.型钢混凝土非埋入式柱脚设计规范比较——中日受压抗剪承载力公式[J].四川建筑.2013

[5].湛铠瑜.对重庆地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讨论——桩端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C].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2012

[6].白家荣,邢勇.各国规范受剪承载力设计公式的分析比较[J].重型机械.2010

[7].王全凤,柴振岭,黄奕辉,杨勇新,张云波.GFRP加固砖墙抗震抗剪承载力的设计公式[J].工业建筑.2006

[8].李少云,黄太华,邓丽娟.高规中剪力墙正截面偏心受拉承载力设计公式的合理性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6

[9].夏德明.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设计公式的可靠性分析[J].结构工程师.2001

[10].王云昌,李瑞锋.对现行《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板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中系数α的再研究[J].河南科学.2000

标签:;  ;  ;  ;  

承载力设计公式论文-潘东毅,袁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