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下盾螨论文-王梓清,刘杨曦,陈宏,范青海,罗佳

黔下盾螨论文-王梓清,刘杨曦,陈宏,范青海,罗佳

导读:本文包含了黔下盾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剑毛帕厉螨,黔下盾螨,种间相残,生长发育

黔下盾螨论文文献综述

王梓清,刘杨曦,陈宏,范青海,罗佳[1](2010)在《剑毛帕厉螨与黔下盾螨种间相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食用菌害虫2种天敌剑毛帕厉螨(Stratiolaelaps scimitus)和黔下盾螨(Hyposipis chianensis)的种间相残特性,为开展两者的协调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有或无自然猎物(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条件下,观察2种捕食螨不同螨态间的相残程度及相残后若螨的发育和雌成螨的产卵量。【结果】有自然猎物腐食酪螨时,2种螨较少发生相残。无自然猎物时,2种螨发生相残,相残程度与捕食者螨态和猎物螨态密切相关,但黔下盾螨若螨不捕食剑毛帕厉螨幼螨。捕食黔下盾螨卵或幼螨的剑毛帕厉螨若螨80%和100%发育到成螨,若螨期分别为7.88d和7.30d;捕食剑毛帕厉螨卵的黔下盾螨若螨仅有30%发育至成螨;缺乏自然猎物时,2种捕食螨相残后雌成螨的产卵量均显着低于存在腐食酪螨时的产卵量,一种捕食螨仅通过捕食另一种捕食螨,无法维持种群正常增长速度。【结论】剑毛帕厉螨与黔下盾螨不适合作为相互的猎物,存在其它更为适合的猎物时,不优先选择相残,在害虫密度较大的条件下可以同时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04期)

王霞蔚[2](2010)在《黔下盾螨生物学及捕食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敌生物学研究是开展害虫生物防治的前提条件,为了探索食用菌害虫安全有效的控制方法,本文在天敌筛选研究的基础上,在25±1°C,100%RH无光照条件下,以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和甜果螨Carpoglyphus lactis为猎物,开展了对黔下盾螨Hypoaspis chianensis生长发育及繁殖等基础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并就黔下盾螨对两种猎物的捕食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黔下盾螨既可进行孤雌生殖也可进行两性生殖,两种生殖方式对后代的繁殖有一定的影响。以孤雌生殖方式繁殖的雌成螨产卵期为57.70±16.77d,显着长于以两性生殖方式繁殖的产卵期(37.00±6.46d, p<0.05);总产卵量两者差异不显着(p>0.05);两种生殖方式的后代的卵孵化率及幼螨存活率均高于90%,差异不显着(p>0.05);但雌雄比有显着差异(p<0.05),两性生殖条件下,后代雌雄比为1.04,孤雌生殖条件下后代则均为雄螨。2.分别取食两种猎物时,黔下盾螨均能完成生长发育与繁殖,但发育历期及产卵量等有明显差异。取食甜果螨的发育历期明显长于取食腐食酪螨的,两者呈显着差异(p<0.05);取食甜果螨的产卵期为40.31d,取食腐食酪螨的为37.00d,差异不显着(p>0.05);取食甜果螨的黔下盾螨雌成螨寿命要显着长于取食腐食酪螨的;取食腐食酪螨的黔下盾螨每雌总产卵量为35.93±5.53粒,显着(p<0.05)大于取食甜果螨的产卵量(21.46±2.54粒);取食腐食酪螨的黔下盾螨后代卵孵化率达91%显着(p<0.05)高于取食甜果螨的。3.黔下盾螨对湿度变化较敏感,25±1°C条件下,100%RH最利于其生长发育与繁殖;相对湿度降至96%时,整个世代的发育历期明显增长;92%RH条件下,出现群体死亡现象,幼螨无法发育至下一螨态。4.温度、湿度、雌成螨密度以及饥饿等因素均影响雌成螨的产卵量。在15~35°C温度范围内,雌成螨的产卵量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少,30°C时产卵量最大;100%RH条件下其产卵量最大;在个体饲养小室内,雌成螨的不同密度对其产卵量有一定的影响,2头/室的条件下产卵量最大;饥饿35d后又饲喂腐食酪螨的产卵量与未饥饿组的差异不显着(p>0.05)。5.黔下盾螨种内相残现象不明显。相同螨态间,若螨达8头/室时才会发生与对照组(添加腐食酪螨)有差异的种内相残;成螨在8头/室密度下仍无相残发生。不同螨态种内相残组与对照组相比,其若螨的发育历期显着(p<0.05)长于有猎物的对照组,雌成螨不产卵,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6.不同温度下黔下盾螨捕食两种猎物的幼螨,其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不同猎物及温度对其功能反应参数均有影响,但方程类型不变。7.黔下盾螨雌成螨在不同密度条件下,随自身密度的增大,捕食总量增大,单头的捕食率下降,干扰系数m为0.6216,自我干扰方程E=0.1798P-0.6216,。研究表明,黔下盾螨活动能力强,捕食量大,作为腐食酪螨的天敌,具有开发利用价值,但利用甜果螨大量饲养黔下盾螨的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0-04-01)

石宇[3](2003)在《黔下盾螨和菅原毛绥螨生物学与生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黔下盾螨隶属于蜱螨亚纲Acari、厉螨科Laaelapidae、下盾螨属Hypoaspis Canestrinis;菅原毛绥螨Lasioseius sugawarai Ehara隶属于囊螨科毛绥螨属两者皆为捕食性螨类。本文研究分别研究了两者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1.黔下盾螨发育经历了卵、幼螨、第一若螨、第二若螨和成螨五期。 2.在20℃~30℃范围内,黔下盾螨各发育阶段(除产卵前期外)的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20.0℃时,全世代历期长达18.143天,而30.0℃下,其历期仅为11.534天;黔下盾螨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D、发育速率V与温度的回归关系式分别为: 卵期:D=9.83-0.3048T(R=-0.9843**),V=-1.5135+0.08424T(R=0.9695**); 幼螨期:D=2.9268-0.06044T(R=-0.8999*),V=-0.0817+0.03237(R=0.7638); 第一若螨期: D=7.167-0.1399T(R=-0.9672**),V=0.0094+0.01072T(R=0.9622**); 第二若螨期: a=6.9598-0.1414T(R=-0.8725*),V=-0.021+0.01288T(R=0.8677**); 全世代: D=28.097-0.6622T(R=-0.9829**),V=-0.00864+0.003218T(R=0.9978**)。 3.黔下盾螨全世代的发育始点C为(9.09±2.45)℃,有效积温K为257.5日度;卵的发育始点C为(18.1±1.24)℃,有效积温K为12.86日度;幼螨的发育始点C为(7.56±1.77)℃,有效积温K为26.16日度;第一若螨的发育始点C为(6.73±1.25)℃,有效积温K为65.85日度;第二若螨的发育始点C为(8.62±1.76)℃,有效积温K为54.41日度。黔下盾螨在福州地区一年可完成15~16代。 4.菅原毛绥螨发育经历了卵、幼螨、第一若螨、第二若螨和成螨五期。 5.在20℃~30℃之间,菅原毛绥螨卵期、幼螨期、第二若螨的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20℃时,全世代的历期长达19.813天,而在30℃时,其历期仅为9.178天。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D、发育速率V与温度T的回归关系式分别为: 卵期:D=-0.1972T+8.5036(R=-0.9476*),V=0.014852T-0.08064(R=0.9856**);幼螨期:D=-0.1539T+5.131(R=-0.9146*),V=0.09394T-1.4229(R=0 .9957**);第一若蜗:D=一0.2335T+7.4382(R=一0.8197*),V=0.080lT一1.1918(R=0.9142*);第二若蜻期:D=一0 .2277T+7.7202(R=一0.8905*),V=0.053lT一0.7537(R=0.9856**);全世代:D=一1 .0229T+35.5878(R=一0.868*),V=0.006272T一0.06534(R=0.9103*)。6.营原毛绥蜗全世代的发育始点C为(12.89士1 .47)℃,有效积温K为132.36日度:卵的发育始点C为(6.n士0.60)℃,有效积温K为65.00日度:幼蜗的发育始点C为(巧.23士0.33)℃,有效积温K为10.55日度;第一若蜗的发育始点C为(16.55士1 .43)℃,有效积温K为10.44日度;第二若蜗的发育始点C为(14.5士0.60)℃,有效积温K为18.30日度。营原毛绥蜗在福州地区一年可完成18一19代。7.管原毛绥蜗对腐食酪蜗各龄态的捕食量从小到大依次为幼蜗一卵一若蜗一 “._..一0.03867成蜗:雌成蜗捕食率与捕食者密度关系式E=0 .064097P一’一’;若蜗捕食率 、.一.‘.一0.4654与捕食者密度关系式为E=0 .1718P一’一;该蜗喜食腐食酪蜗的幼蜗,对腐食酪雌成蜗的嗜性最差;该蜗在6℃低温下卵的孵化率始终不高,在储存6天时仅为12.5%;成虫存活率在储存6天后开始明显下降,到了10天后仅为5%;雌成瞒对雌成蜗不存在自残情况,而雌成蜗对幼蜗的自残率却高达47.5%,对卵的自残率为23.3%,对若蜗的自残率略低为7.5%。同样的若蜗对若蜗亦不存在自残情况,对卵的自残率高达40%,对幼蜗的自残率也达到了26.7%。(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03-05-01)

黔下盾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天敌生物学研究是开展害虫生物防治的前提条件,为了探索食用菌害虫安全有效的控制方法,本文在天敌筛选研究的基础上,在25±1°C,100%RH无光照条件下,以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和甜果螨Carpoglyphus lactis为猎物,开展了对黔下盾螨Hypoaspis chianensis生长发育及繁殖等基础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并就黔下盾螨对两种猎物的捕食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黔下盾螨既可进行孤雌生殖也可进行两性生殖,两种生殖方式对后代的繁殖有一定的影响。以孤雌生殖方式繁殖的雌成螨产卵期为57.70±16.77d,显着长于以两性生殖方式繁殖的产卵期(37.00±6.46d, p<0.05);总产卵量两者差异不显着(p>0.05);两种生殖方式的后代的卵孵化率及幼螨存活率均高于90%,差异不显着(p>0.05);但雌雄比有显着差异(p<0.05),两性生殖条件下,后代雌雄比为1.04,孤雌生殖条件下后代则均为雄螨。2.分别取食两种猎物时,黔下盾螨均能完成生长发育与繁殖,但发育历期及产卵量等有明显差异。取食甜果螨的发育历期明显长于取食腐食酪螨的,两者呈显着差异(p<0.05);取食甜果螨的产卵期为40.31d,取食腐食酪螨的为37.00d,差异不显着(p>0.05);取食甜果螨的黔下盾螨雌成螨寿命要显着长于取食腐食酪螨的;取食腐食酪螨的黔下盾螨每雌总产卵量为35.93±5.53粒,显着(p<0.05)大于取食甜果螨的产卵量(21.46±2.54粒);取食腐食酪螨的黔下盾螨后代卵孵化率达91%显着(p<0.05)高于取食甜果螨的。3.黔下盾螨对湿度变化较敏感,25±1°C条件下,100%RH最利于其生长发育与繁殖;相对湿度降至96%时,整个世代的发育历期明显增长;92%RH条件下,出现群体死亡现象,幼螨无法发育至下一螨态。4.温度、湿度、雌成螨密度以及饥饿等因素均影响雌成螨的产卵量。在15~35°C温度范围内,雌成螨的产卵量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少,30°C时产卵量最大;100%RH条件下其产卵量最大;在个体饲养小室内,雌成螨的不同密度对其产卵量有一定的影响,2头/室的条件下产卵量最大;饥饿35d后又饲喂腐食酪螨的产卵量与未饥饿组的差异不显着(p>0.05)。5.黔下盾螨种内相残现象不明显。相同螨态间,若螨达8头/室时才会发生与对照组(添加腐食酪螨)有差异的种内相残;成螨在8头/室密度下仍无相残发生。不同螨态种内相残组与对照组相比,其若螨的发育历期显着(p<0.05)长于有猎物的对照组,雌成螨不产卵,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6.不同温度下黔下盾螨捕食两种猎物的幼螨,其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不同猎物及温度对其功能反应参数均有影响,但方程类型不变。7.黔下盾螨雌成螨在不同密度条件下,随自身密度的增大,捕食总量增大,单头的捕食率下降,干扰系数m为0.6216,自我干扰方程E=0.1798P-0.6216,。研究表明,黔下盾螨活动能力强,捕食量大,作为腐食酪螨的天敌,具有开发利用价值,但利用甜果螨大量饲养黔下盾螨的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黔下盾螨论文参考文献

[1].王梓清,刘杨曦,陈宏,范青海,罗佳.剑毛帕厉螨与黔下盾螨种间相残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0

[2].王霞蔚.黔下盾螨生物学及捕食作用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

[3].石宇.黔下盾螨和菅原毛绥螨生物学与生态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3

标签:;  ;  ;  ;  

黔下盾螨论文-王梓清,刘杨曦,陈宏,范青海,罗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