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入学成绩、教学质量与就业后工作能力的关联度研究

大学生入学成绩、教学质量与就业后工作能力的关联度研究

◎曹禺熊国祥(中国防卫科技学院,北京101601)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14-02

摘要:文章通过对问卷和网上调查搜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大学本科生入学成绩、高校教学质量与学生就业后工作能力之间的关联度,旨在衡量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经济和社会效用,以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

关键词:大学本科生;入学成绩;教学质量;工作能力;关联度

一、研究目的

目前我国相当多的社会公共教育资源转移到了公办高校,特别是少数名牌高校。本研究通过探讨大学本科生入学成绩、教学质量与其就业后的工作能力之间相关性,旨在对这种资源转移的经济和社会效用进行衡量,以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

二、研究现状

本课题研究内容尚无人论及。大部分研究要么是对大学生某一方面入学成绩的研究,要么是对毕业生质量的调查研究。尚没有对大学本科生入学成绩、教学质量与他们就业后的工作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专门的研究探讨。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证分析法。通过问卷(含网上)调查法搜集数据,然后运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四、问卷设计

本研究围绕大学本科生入学成绩、教学质量与就业后工作能力的关系。以高校知名度代表大学本科生入学成绩(二者具有高相关度。知名度越高,入学成绩越高。),通过毕业生就业后在单位的工作能力等硬指标反映高校的教学质量。据此,设计调查问卷。主要以企事业等用人单位对人才评价调查对象。

五、问卷调查主要内容

(一)我国高校毕业生质量的整体状况。

从调查的情况看,认为良好及以上(66~80分)的单位仅占35.3%,而认为一般(51~65分)的最多(47.1%),17.6%的单位认为较差(50分以下),认为很好(81分以上)的没有。与05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关于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状况的调查结果相印证。该结果的结论是“社会用人单位认为,与实际部门缺乏联系和交流、教学设施落后、对市场前沿问题关注较少和教学管理弱化是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主要问题。”①

那么,目前高校教学中最应该做好的是什么?70.6%的单位认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3.5%的单位认为是实践教学,5.9%的单位选择了其他。

可见,高校在育人过程中忽视了用人单位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没有合理地匹配,存在比较严重的脱节现象。

(二)一般普通高校与名牌高校毕业生质量的比较。

调查发现,在用人单位看来,不同知名度的高校,相同学历的应届毕业大学生在同样的工作环境(工龄、岗位、培训等一样)下,从整体看个人能力没有明显的差异。只有29.4%的被调查单位认为有明显差异,而绝大多数(70.6%)的单位则选择了有差异但不明显。对单位的贡献也是如此(比例分别为11.8%和88.2%)。

(三)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毕业生质量的比较。

那么,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情况如何呢?调查表明,民办高校的学生与公办高校相同学历的应届毕业大学生,在同样的工作环境(工龄、岗位、培训等一样)下,从整体看个人能力也没有明显的差异。94.1%单位持这种观点。对单位的贡献与此类似。11.8%的单位认为有明显差异,88.2%的单位认为有差异但不明显。

六、实证研究与分析

(一)实证研究。

1、原理。

事物之间的统计关系不像函数关系那样直接,但通过对大量数据的观察和研究,就会发现许多变量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统计关系,并且有的关系强,有的关系弱,程度各有差异。

相关关系分为线性相关分析、偏相关关系、距离分析等三种。其中,线性相关分析是研究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程度。因此,本案采用线性相关分析进行研究。

线性相关程度大小,用相关系数r来描述。一般地,

|r|>0.95,认为存在显著性相关;

|r|≥0.8,认为是高度相关;

0.5≤|r|<0.8,认为是中度相关;

0.3≤|r|<0.5,认为是低度相关;

|r|<0.3关系极弱,认为不相关。

2、相关分析。

*.Correlationissignificantatthe0.05level(2-tailed).(相关系数在0.05置信水平上显著)

**.Correlationissignificantatthe0.01level(2-tailed).(相关系数在0.01置信水平上显著)

由上表可知,大学本科生入学成绩与普通公办高校和名牌高校学生就业后的能力、民办和公办高校学生就业后的能力的样本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分别是0.521、0.462、0.496,均大于0.05,故接受零假设,即认为大学本科生入学成绩与就业后工作能力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且普通公办高校和名牌公办高校之间、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之间也同样如此。也就是说,大学本科生入学成绩高低与就业后的工作能力没有显著的差异,相关性不强。

那么,其相关性程度如何呢?可以用相关系数(r)来测量。大学本科生入学成绩与普通公办高校和名牌高校学生就业后的能力、与民办和公办高校学生就业后的能力样本统计量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191、-0.177。|r|都小于0.3关系极弱,认为不相关。

那么,就业后的工作能力是否与教学质量相关呢?经测量,教学质量与普通公办高校和名牌高校学生就业后的能力、与民办和公办高校学生就业后的能力的样本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分别是0.808、0.168,均大于0.05,故接受零假设,即认为大学生就业后的工作能力与各高校的教学质量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各高校的教学质量差异不大,这就否认了大学本科生就业后的工作能力与所就读大学的教学质量的相关显著性。

由上表还可以看出,普通公办高校和名牌高校学生就业后的能力与民办和公办高校学生就业后的能力,经双尾检验,在相关系数r=0.01的置信水平上,二者呈显著相关。说明,公办普通高校、名牌高校和民办高校的本科学生就业后的工作能力显著相关,没有显著的差异。

七、结论

本研究调查结果与实证分析相互验证,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大学本科生入学成绩与其就业后的工作能力无明显的相关性;各高校的教学质量与大学生就业后的工作能力也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与公办高校并无明显的差异;不同高校培养的大学本科生就业后的工作能力亦无显著差异。

八、进一步思考

目前,政府对于公办高校大力扶持,而对民办高校的支持却少的可怜。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左、右手,虽然国家投入悬殊,民办高校却交出了与公办高校相媲美的答卷。我们不得不说,国家对公办高校的投入效益很低。就公办高校内部而言,政府部门将较多的资金、优秀的生源等有限的教育资源以办国际一流大学、分批次录取等各种措施,投入到了名校。根据调查的情况,显然名校的投入产出比要低于一般高校。

因此,我们希望本研究的结论能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采取改革措施,扭转这种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不合理的现象,科学、合理、高效地配置高等教育资源。

本研究不足之处,由于人力、物力等限制未能大规模地进行调查,只是通过与企业职工进行各种形式的访谈,采取小样本问卷调查等方式搜集数据,在代表性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缺陷。恳请更多的学者进行研究论证。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调研报告(摘要)[EB/OL].(2005-03-03)[2008-11-25].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1190&infoid=11971.

【2】杨晓明主编.Spss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01.

【3】李斌、侯文.我国高校毕业生质量状况与对策研究[J].硅谷,2009(5):169.

作者简介:

熊国祥,男,1968/3/17,中国防卫科技学院,讲师职称,研究方向:工商管理(企业战略、人力资源)。

曹禺,女,1979/10/10,中国防卫科技学院,讲师职称,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标签:;  ;  ;  

大学生入学成绩、教学质量与就业后工作能力的关联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