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反思论文-仇湘云,顾明栋

文学反思论文-仇湘云,顾明栋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学反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伦理观,修辞性阅读,全球化,文学作品

文学反思论文文献综述

仇湘云,顾明栋[1](2018)在《全球化和电信时代的文学反思——刍议《文学思考的洲际对话》》一文中研究指出自90年代初以来,英美主流媒体隔叁差五发表一些反思文学现状的文章,要么声称"文学正在死亡",要么声称"文学已死"。在20世纪最后不到10年的时间内,耶鲁大学出版社就推出了叁位文学研究大家以"文学之死"为主题的专着,叁部书名所示的内容一目了然:《文学之死》(The Death of Literature,1990)、《文学之丧》(Literature Lost:Social Agendas and the Corruption of the Humanities,1997)、《文学的兴亡》(The Rise and Fall of English:Reconstructing English as a(本文来源于《当代外国文学》期刊2018年02期)

胡铁生[2](2018)在《战争与和平的当代文学反思——以英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石黑一雄的小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石黑一雄获奖在学术界引起的争议主要聚焦在对其作品价值和诺贝尔文学奖价值取向的质疑上。由于人类历史上持续不断的战争以及文学思潮的演进,文学对战争性质的探讨和战争场面的描写已经形成传统。石黑一雄则以记忆书写的叙事策略突破了这种传统,其《远山淡影》和《浮世画家》是对战后日本"个人记忆"和"国家记忆"的文学探讨,而《被掩埋的巨人》则是以"忘却"与"记忆"的逻辑悖论对冷战后表面上的和平与潜在的战争危机所做的文学反思。其作品内涵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位跨文化语境下的英国日裔作家已突破了族裔文学书写的藩篱,站在人类共有价值的高度来审视战争与和平,这不仅体现出其小说的重大时代意义,而且也回应了学术界对诺贝尔文学奖价值取向的质疑。(本文来源于《求是学刊》期刊2018年02期)

张重岗[3](2017)在《失败的潜能:关于钓运的文学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个思想史事件,保钓运动的兴起、衰落和延伸不断产生精神上的能量,影响着海内外华人对自我生存、社会状况和世界局势的理解。关于钓运的书写,则是使得其精神价值延续不息的重要途径。其中,保钓文学的出现引人关注,可谓这场运动的意外收获,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呈现了钓运价值的诸多面向和内涵。张系国的《昨日之怒》以半自传体小说的形式,抒写钓运亲历者的感受和认知,对钓运之所以流产的原因进行了反思;平路的《玉米田之死》以现代主义式的思考,探究钓运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存困境,对其内心的梦想进行了追踪呈现;刘大任的《浮游群落》《远方有风雷》和郑鸿生的《青春之歌》在剖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青年思想状况的基础上,对过去和现在进行了内在的连接,在文学和精神层面展现了钓运的失败在主体成长和历史认知上所蕴藏的意涵,并开启了关于第叁世界左翼之路的持续思考。(本文来源于《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11期)

刘佳茹[4](2017)在《十七年文学反思——浅论爱情与人性的挣扎》一文中研究指出爱情作为文学作品的母题,一直以来为作家所重视,其体现出来的曲折美好为人所向往。但是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使文学脱离了人学的本质。在"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审美规范下,十七年时期的爱情描写普遍带有简单化、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大众化"的创作方向、"典型化"的创作任务和"两结合"的创作方法,造成文学的全面政治化。在对传统和现代的双重背离中,十七年时期文学中的爱情描写发生严重变异,文学为此付出了人性失落的沉重代价。(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7年02期)

刘宝杰,于博[5](2016)在《《咆哮了的土地》对革命文学反思后的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蒋光慈是革命文学的探索者和奠基者,在革命文学发展链条中具有独特的存在意义。上世纪30年代初,面对左联的批判和社会转型要求,蒋光慈在《咆哮了的土地》中对以前革命小说中的革命现代性进行了反思和新的建构。与此同时,时代和个人的局限性造成了蒋光慈反思中的困惑。《咆》具有清晰地区别于"五四"和20年代革命小说的革命现代性。文章从革命与复仇,革命与性爱,革命与人道主义和革命目标四个角度阐释了蒋光慈在《咆》中对革命现代性的反思及困惑。(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郭亮[6](2015)在《武侠文学反思——以网络时代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时代下的媒体生产与消费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娱乐与体验也越来越即时性,网络时代下的信息不仅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其对武侠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影响,可以简单的表述为,有风险的同时也伴随着机会的产生,虽然有危机,但同时还存在希望。相比较起来,危机和风险是空前的、多重的。我们应当抓住网络时代这一时代特征带给武侠文学的有利趋势,克服其造成武侠文学速度化的弊端,让武侠文学在传媒语境下,获得持续的成长。(本文来源于《中华武术研究2015年全国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上)》期刊2015-12-05)

胡安松[7](2015)在《“纯文学”反思之“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再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80年代提出的"纯文学"观念,随着90年代市场经济的繁荣,消费文化的大潮逐渐淹没了"纯文学"的阵地,繁华过后,人们纷纷开始对"纯文学"进行反思,寻找"纯文学"新的发展可能性。本文旨在梳理"纯文学"在发生、发展前后"文学与政治"关系的问题,分析"文学政治化"的历史合理性、"文学去政治化"的历史必要性以及"文学回归政治"的时代新要求,以期探求"纯文学"未来发展之出路。(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5年21期)

刘霞云[8](2015)在《戴厚英《人啊,人!》的文体选择与文学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初,作家们在题材选取、主题表达、价值立场等方面整齐划一地恪守着十七年时期盛行的政治文化思维模式。作为人道主义文学宣言的长篇小说《人啊,人!》,则在恪守与突破政治文化规约之间凸显出一定的文体革新意识。结合新时期初政治文化语境下长篇反思小说的集体式创作概况,本文从《人啊,人!》章节并置、叙述者并置、情节并置以及作家的人生际遇、创作心理、审美追求等方面发掘作品突出的文体探索实绩及成因,重点反思作品的文体探索价值与事实上不关乎文学的各种冷遇成因,从文学视角重构其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文体价值。(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曹顺庆,曾诣[9](2015)在《双重话语霸权遮蔽下的中国古代白话文学——反思残缺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是以白话诗派为代表的白话诗,还是承接唐宋白话小说传统的明清小说,又或是价值突出的白话文论、精彩纷呈的白话词曲文、明清两代的白话文革命,这些都说明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白话文学资源。然而,一切历史都是话语权斗争和掌控的历史,中国古代白话文学的发展便清楚地体现着文言与现代白话双重话语霸权的压抑。正是在这种影响下,中国古代白话文学呈现出畸形的发展样态,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变得名不正言不顺。若从话语斗争的维度重新考察中国古代白话文学,不仅能够还原文学史的真实状况、为中国古代白话文学正名,还可以对残缺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做出相应的反思,完善我们自身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江腊生[10](2013)在《文学反思与话语认同的焦虑》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说伤痕文学重在伤痕记忆与历史遗忘的焦虑中倾泻痛苦和伤痕抚摸,那么反思文学则在历史反思与政治认同的纠结中争取个性书写的合法化。经过伤痕文学短暂的哭诉和抚摸之后,新时期文学开始冷静下来,逐步展开从历史、人性等层面的反思。很多作家认识(本文来源于《文学评论丛刊》期刊2013年02期)

文学反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石黑一雄获奖在学术界引起的争议主要聚焦在对其作品价值和诺贝尔文学奖价值取向的质疑上。由于人类历史上持续不断的战争以及文学思潮的演进,文学对战争性质的探讨和战争场面的描写已经形成传统。石黑一雄则以记忆书写的叙事策略突破了这种传统,其《远山淡影》和《浮世画家》是对战后日本"个人记忆"和"国家记忆"的文学探讨,而《被掩埋的巨人》则是以"忘却"与"记忆"的逻辑悖论对冷战后表面上的和平与潜在的战争危机所做的文学反思。其作品内涵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位跨文化语境下的英国日裔作家已突破了族裔文学书写的藩篱,站在人类共有价值的高度来审视战争与和平,这不仅体现出其小说的重大时代意义,而且也回应了学术界对诺贝尔文学奖价值取向的质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学反思论文参考文献

[1].仇湘云,顾明栋.全球化和电信时代的文学反思——刍议《文学思考的洲际对话》[J].当代外国文学.2018

[2].胡铁生.战争与和平的当代文学反思——以英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石黑一雄的小说为例[J].求是学刊.2018

[3].张重岗.失败的潜能:关于钓运的文学反思[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4].刘佳茹.十七年文学反思——浅论爱情与人性的挣扎[J].山西青年.2017

[5].刘宝杰,于博.《咆哮了的土地》对革命文学反思后的重构[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

[6].郭亮.武侠文学反思——以网络时代为例[C].中华武术研究2015年全国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上).2015

[7].胡安松.“纯文学”反思之“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再思考[J].大众文艺.2015

[8].刘霞云.戴厚英《人啊,人!》的文体选择与文学反思[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5

[9].曹顺庆,曾诣.双重话语霸权遮蔽下的中国古代白话文学——反思残缺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J].中国文化研究.2015

[10].江腊生.文学反思与话语认同的焦虑[J].文学评论丛刊.2013

标签:;  ;  ;  ;  

文学反思论文-仇湘云,顾明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