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条籽论文-金桂林

柠条籽论文-金桂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柠条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柠条籽,锦鸡儿属,抗炎,活性筛选

柠条籽论文文献综述

金桂林[1](2011)在《柠条籽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豆科锦鸡儿属植物全世界大约有100余种,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从北欧到中亚,东到俄罗斯、日本、韩国,南到尼泊尔、不丹等地都有分布,主要生长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我国产62种,9变种,12变型,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各省区,该属植物具有很好的防风固沙作用,对沙漠的治理起着重要的作用。锦鸡儿属在中国作为药用植物有着悠久的历史,蒙古医药和西藏医药认为其滋阴养血、健脾、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他们用锦鸡儿属的植物治疗发烧、咽喉肿痛、炎症、伤口感染、眩晕乏力、妇科疾病等。近些年来研究表明锦鸡儿属植物富含黄酮类、二苯乙烯类、萜类等成分,这些成分也显示出了一系列活性如:抗炎、抗氧化、抗菌、镇痛等活性。柠条籽在民间作为治疗咽喉肿痛的药物来使用,但是由于对其研究的严重缺乏,导致活性部位和活性成分不明确以及没有可行的质量标准,柠条籽药材品种的混乱及质量的参差不齐必将对该生药的使用产生不利的影响。另外,锦鸡儿属的植物具有很好的防风固沙作用,对沙漠的治理起着很好的功效,而柠条籽药用其种子,不会对其植株造成损害,因此不会破坏植被。若将柠条籽开发成中药,将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我们对柠条籽子进行活性部位和活性成分的跟踪筛选,阐明其活性物质基础,为将其开发成新药打下基础。本课题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活性物质基础研究以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为抗炎模型,对柠条籽子的80%乙醇提取物及其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的各部位进行抗炎活性筛选,发现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为柠条籽中的活性部位。采用柱层析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从活性部位中分离出42个化合物,并应用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UV, IR, MS, ~1H-NMR, ~(13)C-NMR, 2D-NMR)分析技术鉴定了其中的39个化合物,其中6个为新化合物。化合物类型主要有叁萜类,黄酮类,甾体类以及一些小分子酚性化合物等,其主要成分为齐墩果烷型叁萜皂苷,并显示出一定的药理活性。从柠条籽中分离的得到化合物分别为:No.英文名中文名Ntz-1 Tricin麦黄酮Ntz-2 Apigenin芹菜素Ntz-3 p-hydroxyl ethyl cinnamate对羟基肉桂酸乙酯Ntz-4 Caffeic acid咖啡酸Ntz-5 Ferulic acid阿魏酸Ntz-6 Umbelliferone伞形花内酯Ntz-7 Luteolin木犀草素Ntz-8 ?-sitosterolβ谷甾醇Ntz-9 dihydroapigenin二氢芹菜素Ntz-10 2,6-dimethoxyphenol 2,6-二甲氧基苯酚Ntz-11 Formononetin-7-O-beta-D-glucopyranoside芒柄花苷Ntz-12 Caraganoside C锦鸡儿苷C Ntz-13 Caraganoside D锦鸡儿苷D Ntz-14 ethyl caffeate咖啡酸乙酯Ntz-15 p-Hydoxybenzoic acid对羟基苯甲酸Ntz-16 Sucrose蔗糖Ntz-17 Ursolic acid熊果酸Ntz-18 Lupeol羽扇豆醇Ntz-19 pseudobap-tigenin赝靛黄素Ntz-20 Obtusalin 3β, 27-二羟基羽扇豆烷-12-烯Ntz-21 Lup-20(29)-en-3?, 30-diol羽扇豆烷-20(29)-烯-3?, 30-二醇Ntz-22 Quercetin槲皮素Ntz-23 2,6-Dimethoxyquinone 2,6 -二甲基对苯醌Ntz-24 caraganin A锦鸡儿素A Ntz-25 Daucosterol胡萝卜苷Ntz-26 Protocatechuic acid原儿茶酸Ntz-27 stigmast-4-en-6β-ol-3-one豆甾烷-4-烯-6β-醇-3-酮Ntz-28 Pyrocatechol邻苯二酚Ntz-29 caraganin C锦鸡儿素C Ntz-30 p -methoxycinnamic acid对甲氧基肉桂酸Ntz-31 olean olic acid齐墩果酸Ntz-32 caraganin D锦鸡儿素D二、生物活性研究对总提取物进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抗炎模型进行活性筛选实验,并筛选出了活性部位,从活性部位分离鉴定出39化合物,其中六个新化合物。进一步对含量较多的单体化合物齐墩果烷型叁萜皂苷进行了抗炎、抗肿瘤、抗菌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Ntz-12、Ntz-13显示了良好的体外一氧化氮生成抑制活性,其IC_(50)分别为26.4μM and 32.2μM。化合物Ntz-12、Ntz-13显示了一定的抗肿瘤活性(MCF-7、HL-60、HCT116 and A549)。化合物Ntz-3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显示了较好的活性,其MIC值都达到3.125μg/mL.(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11-04-01)

胡晓军,梁霞,李群,邓晓燕[2](2007)在《柠条籽粗蛋白及含油率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柠条籽的粗蛋白含量为35.58%,经脱皮处理后其粗蛋白含量可达到42.79%,比大豆粗蛋白含量高出了7.69%,是一种很好的蛋白饲料资源。柠条籽的含油率为12.61%,经脱皮处理后,其含油率可提高到15.91%,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与大豆油很相似,完全可以作为生物质能源的原料。(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学刊)》期刊2007年05期)

霍炎[3](2006)在《柠条籽镇痛及抗肿瘤物质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对疼痛的定义:“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所引发的情感经历;或者就这一损伤所做的描述”,疼痛属于一种不愉快的生理体验,它广泛出现于各种疾病的病程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由于外来的伤害或自身的病变,任何人的一生都难免疼痛,其中疼痛较重又不能自行缓解而需要就医者约占全人群的1/10。疼痛,特别是剧烈的或持久性疼痛,常使患者遭受种种痛苦,如惊慌、害怕、焦虑、悲伤、愤怒、烦躁、失眠,进而影响机体局部甚至整体的功能,严重者还可以导致生理功能紊乱,引发疼痛性休克。因此合理应用镇痛药,有效地控制疼痛十分重要,这不仅能解除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给他们心理极大的安慰,加强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目前用于疼痛治疗的药物主要有四类:一类是阿片类镇痛药,具有成瘾性;一类是作用于中枢的非阿片类镇痛药,但无抗炎抗风湿作用,并具有肝毒性;一类是作用于外周的抗炎镇痛药,但长期服用容易引起胃肠损害。一类是复方抗炎镇痛药,但由于联合用药机制的复杂性,该类药物还很少,而且安全性也需要进一步长期观察。 因此目前临床上仍缺乏理想的镇痛药物。近年来国内外对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新的镇痛成分研究十分活跃,从天然药物中寻找高效、低毒、无依赖性的镇痛新药将成为主流的发展趋势,已有用于临床的报道,如延胡索乙素、辣椒素等。 柠条籽是豆科锦鸡儿属植物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的成熟种子,同时在不同地区也将中间锦鸡儿和树锦鸡儿的成熟种子作为柠条籽入药。其原植物生长于欧亚大陆干旱半干旱地区,主产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各省区,我国产62种,大多数作为绿化及防风固沙植物,仅有少数应用于药用。柠条籽味苦,性寒。清热利咽,主治咽喉肿痛等症。 国内学者研究表明,锦鸡儿属植物中含有黄酮、二苯乙烯低聚体、叁萜、生物碱等化学成分,但反映柠条籽临床功效与药理作用的有效成分有待阐明。目前柠条籽药材尚未被药典收载,且对于其原植物的植物分类学尚存在较大的争议。我们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采集柠条籽,将柠条籽75%乙醇浸膏用水混悬,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分成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共5个极性部位,并对各部位进行了初步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柠条籽的总提物、石油醚及氯仿部位(1g(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06-05-01)

白世宽[4](2003)在《采柠条籽的姑娘》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阳把大地亲吻,柠条戏弄着柔风。采柠条籽的姑娘出发了,通往沙原的路上,洒下一串笑声。姑娘们恰似轻巧的燕子,掠过一重重柠条丛林。枝头上挂满红色的宝刀,俨然像不可一世的英雄。灵巧的手儿上下翻飞,艳红的缨儿贴近她们的面影。精巧的篮儿装满七彩阳光,也装满她们热恋(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林业》期刊2003年08期)

晁中彝,冯凌云[5](1987)在《柠条籽油涂料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柠条 Caragana microphylla Lam 蝶形花科锦鸡儿属的落叶灌木。它是我国北方水土保持和固沙造林的重要树种,多分布在海拔1000—2000m的沙漠绿洲或黄土高原地带,东北、华北、西北均有种植,尤以陕西、内蒙比较集中。 我国的柠条种子,除了用于造林之外,大都未于利用;仅陕西省榆林地区每年就积压四百多万斤。我们在研究柠条籽油理化性质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柠条籽油醇酸白磁漆和柠条籽油铁红电泳漆两种新涂料,质量检验完全达到国家或陕西省颁布的相应涂料标准。(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1987年01期)

胡连世[6](1986)在《要重视柠条籽的收购工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林业》编辑同志: 前几年,我们浑河林场营造了许多柠条纯林和混交林,现在已开花结实。近年来我区大力发展柠条,因而柠条籽的收购价格一再提高,这对群众采集柠条籽的积极性有很大促进。但是收购部门对柠条籽的质量没有严格要求,致使采种人在种子没有成熟之前就到我场(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林业》期刊1986年06期)

王文明[7](1984)在《管好用好柠条籽种》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辑同志: 国家每年收购大量柠条籽,下拔给各地社队搞播种造林,增加植被。很多社队干部社员珍视每一粒柠条种子,做到如数下种,精心管理,使大片荒漠荒山得到绿化。但有一些社队虽然年年也种柠条,可就是不如数下种,种后管理工作也跟不上。据我们调查了解,还有个别基层干部和社员把国家下拨的拧条籽以“自采”为名转手卖给了供销社,得钱进了私襄。建议有关部门对这种损公肥己的不法行为要严肃处理,(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林业》期刊1984年07期)

[8](1964)在《榆林专区抓紧布置柠条籽种采收工作》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榆林专区对采收柠条籽种的工作较往年抓得紧。全区计划收购一百万斤的任务已于五月初布置到神木等八县,并指定了二十叁个种籽集中地点。为做好这一工作,并向各县提出叁点要求:(1)广泛宣传种柠条的好处,教育群众,注意保护母树林,管好采种基地,保花保荚,采种前不得放牧、沤肥和割取枝条。(2)摸清种源,逐社逐队落实采种任务,(本文来源于《黄河建设》期刊1964年07期)

王掌勤[9](1959)在《柠条籽可以榨油》一文中研究指出陕西葭县刘国具乡红旗人民公社会计郑长胂同志试用柠条籽榨油成功。方法是首先把柠条籽晒干簸尽杂质放在锅里炒,炒至半生半热时掏出晾干。把炒好的柠条籽用碾或磨压碎(压成半碎即可),压碎的种子叫作油丕。再把油丕倒于开水锅里煮(加火要大),随时搅拌,约煮叁小时后。水面即浮起一层油。等柠条籽全部煮烂,油全部溶于水后,停止烧火,用铁杓取其黑色原油,再加水提炼,途去杂质。提炼的过程中要用力搅拌,(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技术快报》期刊1959年10期)

柠条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柠条籽的粗蛋白含量为35.58%,经脱皮处理后其粗蛋白含量可达到42.79%,比大豆粗蛋白含量高出了7.69%,是一种很好的蛋白饲料资源。柠条籽的含油率为12.61%,经脱皮处理后,其含油率可提高到15.91%,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与大豆油很相似,完全可以作为生物质能源的原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柠条籽论文参考文献

[1].金桂林.柠条籽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

[2].胡晓军,梁霞,李群,邓晓燕.柠条籽粗蛋白及含油率的测定[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7

[3].霍炎.柠条籽镇痛及抗肿瘤物质基础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

[4].白世宽.采柠条籽的姑娘[J].内蒙古林业.2003

[5].晁中彝,冯凌云.柠条籽油涂料的研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87

[6].胡连世.要重视柠条籽的收购工作[J].内蒙古林业.1986

[7].王文明.管好用好柠条籽种[J].内蒙古林业.1984

[8]..榆林专区抓紧布置柠条籽种采收工作[J].黄河建设.1964

[9].王掌勤.柠条籽可以榨油[J].林业科学技术快报.1959

标签:;  ;  ;  ;  

柠条籽论文-金桂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