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异质性论文-邹勤

血管异质性论文-邹勤

导读:本文包含了血管异质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肺癌,VEGF,动物模型,显微CT

血管异质性论文文献综述

邹勤[1](2017)在《裸鼠肺癌移植瘤模型瘤血管异质性的影像学动态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对比剂在离体肿瘤血管成像中的作用。比较不同VEGF表达水平两种细胞间的血管定量参数的差异。贝伐单抗抗血管生成治疗后肿瘤血管变化趋势。方法:构建A549细胞移植瘤模型,并使用碘海醇、硫酸钡悬混液、Micro-fil制备不同对比剂的瘤血管灌注模型;构建A549细胞和Calu-6细胞移植瘤模型,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两种细胞VEGF表达量,采用显微CT监测两细胞移植瘤模型不同时间点瘤血管定量参数;构建A549细胞移植瘤模型,并采用贝伐单抗干预和生理盐水对照,采用显微CT评价两组移植瘤模型血管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Micro-fil在离体肿瘤样本中其对比效果要优于硫酸钡悬混液和碘海醇。高VEGF表达的Calu-6细胞模型其肿瘤体积、血管体积、血管节点总数、血管节点密度均高于低VEGF表达的A549细胞模型,但是在反映血管叁维复杂程度的分形维度和血管表面积与体积比两参数方面,两者没有统计学差异;Calu-6细胞模型的体积、血管体积、血管节点总数等方面随时间推移而增多,但是在血管体积分数、血管节点密度等方面随时间推移而减少;A549细胞模型的血管体积分数、血管节点密度在前期随时间推移而增多,在第19天出现明显减少。贝伐单抗拮抗的A549细胞模型,在肿瘤体积、血管体积、血管节点总数、血管节点密度等方面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但与对照组表现的血管体积相对不足不同,抗VEGF治疗组其血管体积分数、血管节点密度在缓慢上升,虽然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cro-fil适合作为离体血管标本的对比剂。同时不同VEGF的肿瘤在肿瘤血管定量参数方面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VEGF在肿瘤血管生成中具有重要意义。抗VEGF治疗后,肿瘤血管相关定量参数明显减少,但是其血管定量参数的改变,提示在肿瘤内部仍有其他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可能与单纯应用抗血管生成治疗出现耐药相关。(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17-05-01)

冷晓玲[2](2015)在《乳腺癌超声造影特征与恶性基质化、肿瘤血管异质性区域性特点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探讨乳腺癌边缘带的超声造影特征;筛选与乳腺癌预后因子相关性好的超声造影定性标准及定量参数。2)探讨乳腺癌边缘带的恶性基质化分布特点;阐明恶性基质化区域性分布差异与超声造影定性特征及定量参数的相关性。3)探讨乳腺癌边缘带的肿瘤血管异质性的特点;阐明乳腺癌肿瘤血管及肿瘤血管拟态区域性分布差异与超声造影定性及定量参数的相关性。方法:1)选取可疑乳腺癌,利用常规超声根据血流分布选择病灶的最佳切面,观察超声造影定性指标及病灶边缘带、中央区域及病灶旁乳腺组织的灌注参数。标记肿块的研究切面,用美兰标记病灶的研究切面及需要术后取材的边缘带。2)术后确诊的119例乳腺癌纳入研究对象,收集临床病理参数及分子生物学指标,分析乳腺癌超声造影特征与预后因子的关联,筛选与乳腺癌预后因子相关性好的超声造影定性及定量参数,并筛选与超声造影关联的肿瘤微循环相关性预后因子。3)术后按统一标准对乳腺癌研究切面的边缘带、中央区域、病灶旁乳腺组织叁个不同区域分别取样,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对恶性基质细胞TAF、TAM、TADC在乳腺癌叁个不同区域的分布差异与超声造影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4)应用免疫组化CD34标记肿瘤微血管,CD34/PAS双染标记肿瘤血管拟态。对乳腺癌MVD及血管拟态的区域分布差异与超声造影参数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1)乳腺癌叁个区域的时间强度曲线具有明显差异:癌边缘带时间强度曲线的中位强度、峰值强度、上升时间段、平均渡越时间、曲线下面积均大于癌中央区域及癌旁乳腺组织(P<0.05)。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3个预后因子关联了最多的超声造影指标。在超声造影定性指标中,灌注缺损、增强程度、病灶增强范围3个超声造影定性指标关联了最多的预后因子,其中,灌注缺损与预后关联最强。中位强度、上升斜率、始增强度、消除斜率、达峰时间5个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预后因子关系密切。乳腺癌边缘带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较定性指标关联了更多且更集中的预后因子。几乎所有的乳腺癌边缘带超声造影强度参数及灌注斜率参数均与定性指标中的造影模式及造影程度相关。2)TAF、TAM在边缘带、中央区域、癌旁叁个区域的浸润数量呈递减分布,而TADC呈递增分布(P<0.05)。恶性基质化与乳腺癌超声造影特征的关系显示,增强范围与叁个区域TAF、TAM并不具有很强的关联,但发现造影后增强范围大于二维超声的乳腺癌存在未成熟DC向肿瘤中央区域堆积现象;有充盈缺损的乳腺癌中央区域TAF、TADC低表达,边缘区域与中央区域均为TAM高表达;增强程度几乎与叁个区域TAF、TAM、TADC均具有关联,表现为高增强的乳腺癌在边缘区域及中央区域TAF、TAM高表达,叁个区域TADC均低表达。恶性基质化与乳腺癌肿瘤微循环相关性预后因子的关系显示,TAF、TAM在边缘区域与肿瘤大小存在正相关,TADC却在中央区域与肿瘤大小存在负相关。而恶性基质化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在乳腺癌各个区域均存在关联。3)MVD及VM在癌边缘带、癌中央区域及癌旁均呈递减分布(P<0.05),但乳腺癌MVD及VM的分布与超声造影的关联不具有一致性。癌边缘带、癌中央区域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MVD具有关联。超声造影定性指标中的充盈缺损与乳腺癌中央区域MVD有关联,增强程度与乳腺癌叁个区域MVD均存在关联,而病灶增强范围与MVD无关联。对VM而言,筛选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叁个区域VM阳性率不存在关联。显示充盈缺损的乳腺癌VM阳性率在边缘带较高,中央区域较低。增强程度及增强范围与各个区域VM的阳性率均不存在关联。乳腺癌MVD及VM的分布与肿瘤微循环相关性预后因子的关联也不具有一致性。组织学分级增高,乳腺癌边缘带、中央区域的MVD也较高,病灶大小、临床分期与乳腺癌叁个区域的MVD均无关联。乳腺癌病灶较大,临床分期较高时,边缘带VM的阳性率也较高;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较高,其叁个区域VM的阳性率均较高。结论:1)与乳腺癌预后相关的超声造影定性指标为充盈缺损、增强程度、病灶增强范围,与乳腺癌预后相关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为中位强度、上升斜率、始增强度、消除斜率、达峰时间。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为乳腺癌的肿瘤微循环相关性预后因子。超声造影主要鉴别诊断指标与预后因子无显着关联。2)乳腺癌边缘带与中央区域的超声造影指标和恶性基质化的关联并不一致,超声造影指标与边缘带恶性基质化的关联强于中央区域。TAF、TAM趋向于向微血管密集的区域富集,而TADC则被乳腺癌肿瘤微血管抑制。恶性基质化与肿瘤微循环相关性预后因子的关系表明,叁个区域的恶性基质化细胞均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存在关联,但恶性基质化与肿瘤大小的关联存在区域不均衡性。乳腺癌边缘带的TAF、TAM较多与预后不良有关,叁个区域的TADC均是乳腺癌的保护性因素。3)MVD与VM与超声造影的关联不具有一致性。超声造影不能完全反映MVD,但能真实反映有功能的肿瘤血管。VM对反映肿瘤边缘带侵袭性具有重要价值。液化坏死区旁边的乳腺癌组织可能具有恶性程度更高的微循环构筑及更强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超声造影与MVD的关联性明显好于VM,但VM较MVD值关联了更多的预后指标,显示了其与乳腺癌细胞的分化程度、侵袭力密切相关。将超声造影与VM的检测两者结合,不但能反映肿瘤血管生长的情况,而且可预示肿瘤生长、转移和复发的趋势。(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5-09-01)

刘志勇,孙保存[3](2014)在《肿瘤干细胞与肿瘤血管异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血管新生是肿瘤发生和恶性演进过程中基本的生物学过程。传统的血管生成理论认为肿瘤血管新生主要通过由宿主血管网内皮细胞增殖、迁移长入肿瘤组织或由肿瘤组织募集骨髓中的内皮祖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以构建新生血管,即内皮依赖性血管是肿瘤血供的唯一方式。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肿瘤的微循环网络是异质性的且肿瘤干细胞在肿瘤血管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对不同肿瘤血管新生模式的作用及其作为肿瘤抗血管生成疗法的潜在靶点做一概述,并对肿瘤干细胞促血管生成研究中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临床》期刊2014年02期)

牛田力[4](2013)在《星形细胞瘤与转移瘤血管异质性的SWI与DSC-PWI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和动态磁敏感灌注成像(Dynamical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d perfusion weightedimaging,DSC-PWI)对脑肿瘤瘤体实质及瘤周区的微出血、微循环状态进行量化分析,探讨二者对星形细胞瘤分级诊断及其与单发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2例疑诊脑肿瘤患者行MRI检查,包括SWI和DSC-PWI。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包括星形细胞瘤I级3例、II级8例、III级9例、IV级8例、转移瘤14例。所有病例均行SWI检查,而部分(32例)行PWI检查,包括星形细胞瘤I级2例、II级5例、III级8例、IV级3例和转移瘤14例。所有患者MR图像在GE Signa HDxt1.5T MR扫描仪上采集,采用标准头线圈。MR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FSE T1WI,横断位FSE T1WI、T2WI、SWI、PWI以及T1WI增强扫描。SWI及DSC-PWI的原始数据经ADW4.5工作站的Functool软件处理后,得到滤过后相位图(filtered phase image,CPI)、SWI最小密度投影图(SWI miniumintensity projection,SWIMinIP)以及局部脑血容量图(regional cerebral bloodvolumer,rCBV)、局部脑血流量图(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局部平均通过时间图(regional mean transit time,rMTT)和局部达峰时间(regional time to peak,rTTP)。观察所有肿瘤的MR表现,确认肿瘤的不同成分。将SWIMinIP上肿瘤实质内线状或点样低信号结构定义为肿瘤内磁敏感信号(intertumoral susceptibility signal intensity,ITSS),计数肿瘤内所有层面ITSS数。分别测量脑肿瘤实质及瘤周区的平均rCBV值、rCBF值、rMTT值和rTTP值。对于瘤周区按其远近划分为:距肿瘤强化外缘1cm内的区域定为近侧瘤周区,距肿瘤强化外缘1cm外的区域定为远侧瘤周区。星形细胞瘤不同级别之间、星形细胞瘤与转移瘤之间的ITSS差异用Wilcoxon检验进行对照分析,而组间的灌注参数对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肿瘤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采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敏感度、特异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肿瘤内ITSS与各灌注参数的关联性。各检验方法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之间的ITSS比较II级星形细胞瘤瘤内实质的ITSS均值为4.12±0.64,III级为18.11±2.15,IV级为18.75±2.48。II级与III级星形细胞瘤之间IT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835,P<0.01);III级与IV级之间ITSS无显着差异(H=0.021,P=0.885)。低级别(II级)星形细胞瘤的ITSS明显小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III级与IV级;H=13.156,P<0.01)。以7.5为鉴别高、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ITSS阈值,则敏感度为88.2%,特异性为81.8%,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2;同样,以6.0为阈值鉴别II级与III级星形细胞瘤,则敏感度为100%,特异性为87.5%, AUC为0.903。2.星形细胞瘤和转移瘤之间的ITSS比较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瘤内实质的ITSS均值(18.41±1.58)明显高于转移瘤(6.14±1.56,p=0.001);以6.5为鉴别阈值,则敏感度为94.1%,特异性为71.4%,AUC为0.861。另外,所有星形细胞瘤(包括高级别和低级别)瘤内实质的ITSS数(13.14±1.66)也高于转移瘤ITSS数(6.14±1.56,p=0.028);以6.5为阈值鉴别星形细胞瘤与转移瘤,则敏感度为64.3%,特异性为71.4%,AUC为0.705。3.高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瘤内实质及瘤周微循环差异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瘤内实质、近侧瘤周区和远侧瘤周区rCBV分别为2.56±1.08、1.31±0.51及0.90±0.21,具有显着差异(P=0.004、 P=0.028);而瘤内实质rCBF值也明显高于近瘤区(2.39±0.99、1.09±0.49;P=0.001)。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瘤内实质区、近瘤区和远瘤区rCBV和rCBF均无明显差别(P>0.05)。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内实质rCBV值和rCBF值均明显高于低级别的(rCBV:2.56±1.08,1.40±1.08,P=0.042;rCBF:2.39±0.99、1.31;(1.31±0.51、0.93±0.21,P=0.045),而rTTP值明显低于低级别(0.94±0.06、1.01±0.02,P=0.009)4.星形细胞瘤和转移瘤瘤内实质及瘤周区的微循环差异星形细胞瘤和转移瘤二者实质的rCBV、rCBF、rMTT及均无差异,而转移瘤实质的rTTP较高(0.99±0.06,1.11±0.16,P=0.017);对于瘤周区域: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近瘤区rTTP低于转移瘤(0.94±0.06,1.10±0.21,P=0.026),远瘤区rCBF也低于转移瘤(0.57±0.49,0.98±0.21,P=0.031);另外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实质rTTP(0.99±0.07)也低于转移瘤(1.11±0.16,P=0.035)。5.肿瘤瘤内实质微循环与ITSS关联性31例均行SWI和PWI扫描的病例瘤内rCBV、rCBF、rMTT、rTTP值与ITSS计数间无相关性(P值均大于0.05)。结论1.肿瘤内及瘤周ITSS有助于星形细胞瘤的分级诊断及其与转移瘤的鉴别诊断,反映了肿瘤微血管组织病理学的差异。2. DSC-PWI能够定量评估肿瘤实质和周围的微循环状态,也是星形细胞瘤、转移瘤鉴别和分级诊断的有力的补充手段。(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3-04-01)

刘双[5](2011)在《颅脑肿瘤血管异质性的磁敏感加权成像与动态磁敏感灌注成像的联合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联合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seighted imaging,SWI)和动态磁敏感灌注成像(dynamical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d perfusion imaging,DSC-PI)对脑肿瘤实质的血管结构、出血灶以及微循环状态进行量化分析,以期为脑肿瘤的定性诊断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材料与方法:前瞻性地对43例疑诊脑肿瘤患者行MRI检查,包括增强型T2*加权血管成像(enhanced T2 star weighted angiography, ESWAN)和动态磁敏感增强灌注成像(dynamical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d perfusion imaging, DSC-PI)。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19-73岁,平均57.91±12.88岁。43例中,转移瘤24例,胶质瘤9例(胶质母细胞瘤6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3例),脑膜瘤10例。所有患者MR图像在GE Signa HDxt 3.0T MR扫描仪上采集,采用标准头线圈。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FSE T1WI、横轴位FSE T1WI、T2WI、GRE ESWAN、DSC-PI、T1WI增强扫描。ESWAN及DSC-PI的原始数据经ADW4.3工作站的Functool软件处理后,得到滤过后相位图(flitered phase image,FPI)、ESWAN最小密度投影图(minium intensity projection,ESWAN MinIP)以及局部脑血容量图(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rCBV)、局部脑血流量图(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和局部平均通过时间图(regional mean transit time,rMTT)。通过观察常规图像确认肿瘤的不同成分后分别测量脑肿瘤实质区及对侧正常脑白质区的Phase值、R2*值、rCBV值、rCBF值和rMTT值;观察ESWANMinIP图像上的肿瘤实质内出血灶及血管结构,分别按数目对其分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比较3组肿瘤与对侧正常脑白质区以及3组肿瘤之间的Phase值、R2*值、rCBV值、rCBF值和rMTT值的差异性;采用多组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肿瘤实质区Phase值、R2*、出血级别、血管级别分别与rCBV、rCBF、rMTT值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1.肿瘤实质phase值与R2*值转移瘤和脑膜瘤的Phase值较对侧正常白质显着增高(0.103±0.033,0.034±0.004,P=0.003;0.097±0.043,0.046±0.019,P=0.012);而两组肿瘤的R2*值较对侧正常脑白质明显降低(15.099±5.541,19.528±1.580,P=0.003;15.380±4.609,18.753±1.571,P=0.027)。胶质瘤的Phase值和R2*值较对侧正常白质区无显着性差异(0.086±0.059,0.005±0.075,P=0.229;15.380±4.609,18.502±2.071, P=0.368)。3组肿瘤之间的Phase值和R2*值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932,0.171)。2.肿瘤实质出血数目及血管数目21例转移瘤中,按出血灶数目分为I级5例(24%),II级6例(29%),III级11例(57%);9例胶质瘤中,I级1例(11%),II级1例(11%),III级7例(78%);8例脑膜瘤中,I级出血灶4例(50%),II级2例(25%),III级2例(25%)。胶质瘤和脑膜瘤的出血灶数级别具有明显差异(P值<0.05);转移瘤和胶质瘤、脑膜瘤的出血灶数级别无显着性差异(P值均>0.05)。21例脑转移瘤中,肿瘤实质内出现点、条状血管结构,按数目分级:I级11例(52%),II级2例(10%),III级8例(38%);9例胶质瘤中,血管数为I级5例(56%),II级1例(11%),III级3例(33%);8例脑膜瘤,I级6例(75%),III级2例(25%)。胶质瘤实质内血管数级别与脑膜瘤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0.05);转移瘤和胶质瘤、脑膜瘤的血管数级别无显着性差异(P值均>0.05)。同时,4例转移瘤(19%),1例高级别胶质瘤(11%)和4例脑膜瘤(50%)周围出现弧形低信号影。3.肿瘤实质微循环定量与对侧正常白质相比,转移瘤实质区rCBV值、rCBF值均显着增高(1183.35±819.64,265.98±68.59,P=0.001;3.64±2.14,0.84±0.09,P=0.001)。脑膜瘤的rCBV值(904.37±910.64)较对侧正常白质区(219.25±69.94)也明显增高(P=0.023)。3组肿瘤之间的rCBV值、rCBF值、rMTT值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4.肿瘤实质SWI与DSC-PI参数相关分析转移瘤的R2*值与血管数存在显着负相关性(r=-0.444,P=0.050);胶质瘤肿瘤实质rCBF值与phase值具有一定的负相关(r=-0.949,P=0.051)。其他肿瘤实质灌注参数与Phase值、R2*值以及血管数、出血数均未发现显着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1.MR技术(尤其是ESWAN和DSC-PI)的联合应用,可以客观、定量地评估脑肿瘤的血管异质性,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脑肿瘤实质的病理改变。2.转移瘤和脑膜瘤实质的Phase值和R2*值显着变化可以间接反映瘤内氧、铁、水的水平。3.转移瘤、胶质瘤实质内富含血管结构,而且容易合并出血,血管结构与出血数存在正相关性。4. rCBV和rCBF值可以定量评价脑肿瘤内的血流灌注情况;转移瘤、脑膜瘤、胶质瘤肿瘤实质的血流灌注较正常脑组织丰富。(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1-04-01)

徐燕,王丹,梁志清[6](2009)在《肿瘤血管异质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离不开血管生成。受肿瘤微环境的影响,肿瘤血管在形态、功能、蛋白表达、对细胞因子的反应性,以及在遗传学水平上与正常血管存在差异。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能动态的适应肿瘤微环境的变化,因此,在不同肿瘤,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生长部位,同一条脉管不同区域,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均表现出异质性。了解肿瘤血管的异质性,不仅可以提高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的疗效,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减少药物副反应,也为了解肿瘤组织中不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临床肿瘤学杂志》期刊2009年09期)

徐泱,孙惠川,汤钊猷,樊嘉,刘银坤[7](2007)在《噬菌体文库体内展示结合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及实时多聚酶链反应技术研究肝癌肿瘤血管异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改进、优化体内噬菌体展示技术,为肝癌肿瘤血管异质性研究提供稳定、高效的技术平台。方法将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CM)与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与噬菌体文库体内展示相结合,在裸鼠肝癌原位种植模型上筛选与肝癌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特异结合的靶向噬菌体。结果应用LCM及Real-time PCR技术,不仅成功克服了肝脏对噬菌体文库的非特异性结合,肿瘤特异性噬菌体LCI-X7被成功富集,其与肿瘤血管的亲和力分别是肝、肺、肾、脑组织的12、33、426及745倍。结论经过改进优化的体内噬菌体展示技术可为肝癌肿瘤血管异质性研究提供稳定、高效的技术平台。(本文来源于《中华实验外科杂志》期刊2007年07期)

张倜,孙惠川,汤钊猷[8](2005)在《肿瘤血管异质性及其研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血管异质性是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的理论基础。肿瘤血管与正常血管相比,其表 现形式、发生基础均存在显着差异。深入研究肿瘤血管异质性有助于发现新的分子诊断标记和治 疗靶点。(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期刊2005年02期)

血管异质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1)探讨乳腺癌边缘带的超声造影特征;筛选与乳腺癌预后因子相关性好的超声造影定性标准及定量参数。2)探讨乳腺癌边缘带的恶性基质化分布特点;阐明恶性基质化区域性分布差异与超声造影定性特征及定量参数的相关性。3)探讨乳腺癌边缘带的肿瘤血管异质性的特点;阐明乳腺癌肿瘤血管及肿瘤血管拟态区域性分布差异与超声造影定性及定量参数的相关性。方法:1)选取可疑乳腺癌,利用常规超声根据血流分布选择病灶的最佳切面,观察超声造影定性指标及病灶边缘带、中央区域及病灶旁乳腺组织的灌注参数。标记肿块的研究切面,用美兰标记病灶的研究切面及需要术后取材的边缘带。2)术后确诊的119例乳腺癌纳入研究对象,收集临床病理参数及分子生物学指标,分析乳腺癌超声造影特征与预后因子的关联,筛选与乳腺癌预后因子相关性好的超声造影定性及定量参数,并筛选与超声造影关联的肿瘤微循环相关性预后因子。3)术后按统一标准对乳腺癌研究切面的边缘带、中央区域、病灶旁乳腺组织叁个不同区域分别取样,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对恶性基质细胞TAF、TAM、TADC在乳腺癌叁个不同区域的分布差异与超声造影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4)应用免疫组化CD34标记肿瘤微血管,CD34/PAS双染标记肿瘤血管拟态。对乳腺癌MVD及血管拟态的区域分布差异与超声造影参数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1)乳腺癌叁个区域的时间强度曲线具有明显差异:癌边缘带时间强度曲线的中位强度、峰值强度、上升时间段、平均渡越时间、曲线下面积均大于癌中央区域及癌旁乳腺组织(P<0.05)。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3个预后因子关联了最多的超声造影指标。在超声造影定性指标中,灌注缺损、增强程度、病灶增强范围3个超声造影定性指标关联了最多的预后因子,其中,灌注缺损与预后关联最强。中位强度、上升斜率、始增强度、消除斜率、达峰时间5个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预后因子关系密切。乳腺癌边缘带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较定性指标关联了更多且更集中的预后因子。几乎所有的乳腺癌边缘带超声造影强度参数及灌注斜率参数均与定性指标中的造影模式及造影程度相关。2)TAF、TAM在边缘带、中央区域、癌旁叁个区域的浸润数量呈递减分布,而TADC呈递增分布(P<0.05)。恶性基质化与乳腺癌超声造影特征的关系显示,增强范围与叁个区域TAF、TAM并不具有很强的关联,但发现造影后增强范围大于二维超声的乳腺癌存在未成熟DC向肿瘤中央区域堆积现象;有充盈缺损的乳腺癌中央区域TAF、TADC低表达,边缘区域与中央区域均为TAM高表达;增强程度几乎与叁个区域TAF、TAM、TADC均具有关联,表现为高增强的乳腺癌在边缘区域及中央区域TAF、TAM高表达,叁个区域TADC均低表达。恶性基质化与乳腺癌肿瘤微循环相关性预后因子的关系显示,TAF、TAM在边缘区域与肿瘤大小存在正相关,TADC却在中央区域与肿瘤大小存在负相关。而恶性基质化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在乳腺癌各个区域均存在关联。3)MVD及VM在癌边缘带、癌中央区域及癌旁均呈递减分布(P<0.05),但乳腺癌MVD及VM的分布与超声造影的关联不具有一致性。癌边缘带、癌中央区域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MVD具有关联。超声造影定性指标中的充盈缺损与乳腺癌中央区域MVD有关联,增强程度与乳腺癌叁个区域MVD均存在关联,而病灶增强范围与MVD无关联。对VM而言,筛选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叁个区域VM阳性率不存在关联。显示充盈缺损的乳腺癌VM阳性率在边缘带较高,中央区域较低。增强程度及增强范围与各个区域VM的阳性率均不存在关联。乳腺癌MVD及VM的分布与肿瘤微循环相关性预后因子的关联也不具有一致性。组织学分级增高,乳腺癌边缘带、中央区域的MVD也较高,病灶大小、临床分期与乳腺癌叁个区域的MVD均无关联。乳腺癌病灶较大,临床分期较高时,边缘带VM的阳性率也较高;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较高,其叁个区域VM的阳性率均较高。结论:1)与乳腺癌预后相关的超声造影定性指标为充盈缺损、增强程度、病灶增强范围,与乳腺癌预后相关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为中位强度、上升斜率、始增强度、消除斜率、达峰时间。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为乳腺癌的肿瘤微循环相关性预后因子。超声造影主要鉴别诊断指标与预后因子无显着关联。2)乳腺癌边缘带与中央区域的超声造影指标和恶性基质化的关联并不一致,超声造影指标与边缘带恶性基质化的关联强于中央区域。TAF、TAM趋向于向微血管密集的区域富集,而TADC则被乳腺癌肿瘤微血管抑制。恶性基质化与肿瘤微循环相关性预后因子的关系表明,叁个区域的恶性基质化细胞均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存在关联,但恶性基质化与肿瘤大小的关联存在区域不均衡性。乳腺癌边缘带的TAF、TAM较多与预后不良有关,叁个区域的TADC均是乳腺癌的保护性因素。3)MVD与VM与超声造影的关联不具有一致性。超声造影不能完全反映MVD,但能真实反映有功能的肿瘤血管。VM对反映肿瘤边缘带侵袭性具有重要价值。液化坏死区旁边的乳腺癌组织可能具有恶性程度更高的微循环构筑及更强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超声造影与MVD的关联性明显好于VM,但VM较MVD值关联了更多的预后指标,显示了其与乳腺癌细胞的分化程度、侵袭力密切相关。将超声造影与VM的检测两者结合,不但能反映肿瘤血管生长的情况,而且可预示肿瘤生长、转移和复发的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管异质性论文参考文献

[1].邹勤.裸鼠肺癌移植瘤模型瘤血管异质性的影像学动态监测[D].第二军医大学.2017

[2].冷晓玲.乳腺癌超声造影特征与恶性基质化、肿瘤血管异质性区域性特点的相关性[D].新疆医科大学.2015

[3].刘志勇,孙保存.肿瘤干细胞与肿瘤血管异质性[J].中国肿瘤临床.2014

[4].牛田力.星形细胞瘤与转移瘤血管异质性的SWI与DSC-PWI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3

[5].刘双.颅脑肿瘤血管异质性的磁敏感加权成像与动态磁敏感灌注成像的联合应用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1

[6].徐燕,王丹,梁志清.肿瘤血管异质性的研究进展[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9

[7].徐泱,孙惠川,汤钊猷,樊嘉,刘银坤.噬菌体文库体内展示结合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及实时多聚酶链反应技术研究肝癌肿瘤血管异质性[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7

[8].张倜,孙惠川,汤钊猷.肿瘤血管异质性及其研究意义[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5

标签:;  ;  ;  ;  

血管异质性论文-邹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