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模型论文-戴明珠,沈佳琪,陆夏逸,李春启

鱼模型论文-戴明珠,沈佳琪,陆夏逸,李春启

导读:本文包含了鱼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药,毒性成分,毒性靶器官,增效减毒

鱼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戴明珠,沈佳琪,陆夏逸,李春启[1](2019)在《利用斑马鱼模型对有毒中药“毒-效”进行多维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出,毒一指药物的偏性,二指药物的毒副作用,效则指药物对证和症的治疗功效。中药的"毒性"实指其药性峻猛,安全剂量小,故易对机体产生明显的副作用。2015版《中国药典》指出,大毒中药10种(川乌、马钱子、马钱子粉、天仙子、巴豆、巴豆霜、红粉、闹羊花、草乌、斑蝥),有毒中药42种,小毒中药31种。有毒中药毒性研究概况显示,天仙子主要毒性成分和毒性靶器官均不明确,没有小鼠急性毒性和LD50数据;红粉、闹羊花均无急性毒性相关数据;有毒中药白果、叁颗针、硫磺、金钱白花蛇4个品种没有检索到任何一项基础毒性数据信息;小毒中药大皂角、九里香、猪牙皂、土鳖虫、地枫皮、绵马贯众炭、翼首草、紫箕贯众、鹤虱9个品种没有检索到任何一项基础毒性数据信息。同时,有毒中药在部分疑难杂症的治疗中又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西医药束手无策的肝硬化腹水和恶性肿瘤积水中,中医采用"峻下、逐水"中药治疗取得了显着的临床疗效。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特性和有毒中药的特殊性,导致临床上很难控制其使用,因此进一步明确有毒中药的"毒-效"关系,实现增效减毒,建立更为合理的毒性评价与控制方法十分必要。近年来,斑马鱼模式生物备受关注,其在有毒中药"毒-效"多维评价方面引人注目的优势是其胚胎发育的透明性,基于高通量的检测体系,以及快速-低成本筛选。斑马鱼胚胎在母体外发育,从合子期到孵化期仅72小时,且通体透明,便于实时-靶器官观察;斑马鱼与人类基因同源性达87%,用于药物的体内快速评价实验结果可比性强,且拥有6-384孔板的高通量检测体系;斑马鱼生殖周期短,繁殖能力强,发育快,实验周期短,成本低。概括介绍了斑马鱼在有毒中药"毒-效"多维评价中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5)

涂敏[2](2019)在《基于“慧鱼”模型的计算机实验教学创新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慧鱼"创意模型的特点,从实验项目的设置、培养目标、实施过程、实验设备管理等几个方面探索出了一种实验教学创新模式。(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产品与流通》期刊2019年11期)

闫磊,聂阳文,胡星[3](2019)在《基于慧鱼模型的一种振动式大枣采摘装置方案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的大枣采摘方式主要是人工采摘,果农用杆子将枣打下再收起来,采摘任务繁重,费时费力。设计了一种振动式大枣采摘装置及采摘方法,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采摘装置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能够提高采摘效率,节省人力物力,并较好地保证采摘水果的质量,减轻采摘时对大枣的损伤。(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9年19期)

韩利文,史永平,羊兴爱,孔浩天,夏青[4](2019)在《基于斑马鱼模型的中药乳香发育毒性的研究及其效应标志物的发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乳香是我国传统的活血止痛类树脂类中药材,临床上用途广泛。乳香在祖国医学典籍中一直有"孕妇慎服"的记载,但是对于发育毒性的科学证据并不完善。因此对乳香的发育毒性的研究,揭示其可能导致发育毒性的效应标志物,对传统中药乳香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非常重要。本文采用模式生物斑马鱼作为发育毒性的研究模型,在显微镜下挑选发育至4hpf的健康AB系斑马鱼胚胎,移入无菌6孔板,进行乳香不同剂量处理,于给药后72 h观察乳香样品对斑马鱼致死、发育畸形的情况,评价乳香的发育毒性。采用60%、80%、100%甲醇提取得到乳香样品,进行分别进行斑马鱼发育毒性的平行比较研究;同时进行HPLC指纹图谱分析,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将3个提取部位的发育毒性与共有峰的峰面积进行关联,筛选对发育毒性贡献大的效应标志物。选取主要的效应成分,进行斑马鱼模型进行在体的毒性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斑马鱼胚胎模型可实现药物诱导的发育毒性的可视化观察,并且用量少(mg级),可用于乳香发育毒性的跟踪评价。乳香60%甲醇提取物、80%提取物、100%提取物在给药浓度为2 mg·L-1下的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致畸率分别为13.3%、28.9%、45.6%。通过HPLC图谱分析获得为6个共有峰的关联度值,其中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AKBA)的关联度值最大(0.82)。进一步对AKBA的发育毒性的研究发现,AKBA可诱导斑马鱼胚胎的发育异常,具体表现为体长缩短、体循环消失、鱼鳔发育异常、躯干弯曲等,同时发现对斑马鱼胚胎的心脏发育有较大影响,引起了心包水肿、心率降低、心包面积增加、血流速度减少。斑马鱼体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降低,丙二醛含量显着升高。Mn-sod,Cat and Gpx等相关基因表达量显着降低。这些结果说明,AKBA导致斑马鱼体内发生了氧化应激。综上,本文利用新型模式生物斑马鱼建立了研究乳香发育毒性的可视化模型,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了中药乳香发育毒性的效应标志物,并进一步对其毒性机制进行研究,为中药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2019年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科学家毒理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7)

王维香,李金秋,朱鹏,王彬容[5](2019)在《基于斑马鱼模型的乌龙茶、绿茶和红茶提取物的胚胎发育毒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斑马鱼急性毒性技术(OECD203)研究乌龙茶、绿茶和红茶叁种茶叶提取物对胚胎发育的影响。材料和方法 HPLC测定叁种茶叶茶多酚组成和含量。选择6hpf(受精后6小时)斑马鱼胚胎为实验对象,分别用不同浓度叁种茶叶提取物以及与0.6%乙醇同时暴露处理,以胚胎培养液处理组为空白对照,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胚胎孵化、死亡和发育畸形情况。记录24hpf自主运动次数;48和72hpf心跳次数;72和96hpf心包面积和仔鱼体长。吖啶橙(OA)荧光染色法分析检测叁种茶叶提取物与乙醇共同处理下96hpf斑马鱼胚胎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乌龙茶和绿茶的茶多酚组成相似,是茶叶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但红茶提取物几乎不含茶多酚,以多糖为主。乌龙茶、绿茶和红茶的提取物对斑马鱼胚胎的96 h-LC_(50)分别为112.74mg·L~(-1),185.87mg·L~(-1)和2241.76 mg·L~(-1);96 h-IC_(50)(抑制孵化一半时的浓度)分别为89.64,95.65和>2500 mg·L~(-1);96 h-EC_(50)分别为59.68,97,和1156.72 mg·L~(-1)。叁种茶叶提取物引起胚胎发育畸变以心包水肿为主、其次为未孵化、卵黄囊水肿和脊柱弯曲,其中绿茶提取物处理中没有出现脊柱弯曲。另外,叁种茶叶提取物还抑制胚胎心跳,导致孵化仔鱼体长变短等现象。乌龙茶、绿茶和红茶叁种茶叶提取物的最低效应浓度分别为12.5,25和100 mg·L~(-1)。乌龙茶在30 mg·L~(-1)及以上浓度,绿茶在12.5 mg·L~(-1)及以上浓度,红茶在28.9 mg·L~(-1)及以上浓度,叁种茶叶提取物与乙醇共同处理会加剧斑马鱼胚胎死亡,其中以红茶最为严重,并与细胞死亡强度相关;但叁种茶叶提取物均能降低乙醇导致的胚胎畸变率。结论乌龙茶和绿茶的组成成分相似,但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害程度不同。叁种茶叶提取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害依次为乌龙茶>绿茶>红茶。茶叶提取物与乙醇协同作用会加重胚胎死亡,其中以红茶提取物作用最为严重。(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7)

杨国威,彭世泽,赵建元,张永欣,岑山[6](2019)在《基于表达荧光蛋白的海分枝杆菌感染斑马鱼模型的抗结核药物评价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提高基于荧光检测的海分枝杆菌-斑马鱼感染模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我们构建了毒力较弱的可以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菌Mm927-pR2HYG,建立了斑马鱼感染模型,用于抗结核药物的药效评价和筛选。方法重组菌Mm927-pR2HYG经受精卵卵黄囊注射感染斑马鱼幼鱼,通过测定斑马鱼致死率确定其对斑马鱼的感染性,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其在斑马鱼体内的分布。同时应用荧光像素计数法对异烟肼和利福平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荧光蛋白的重组海分枝杆菌Mm927-pR2HYG感染斑马鱼模型。异烟肼和利福平两种抗结核药物在该模型中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应用荧光像素计数法和q PCR计数法进行的药效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重组海分枝杆菌Mm927-p R2HYG感染斑马鱼模型结合荧光像素计数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直观的药物体内评价系统,可以用于抗结核药物的高通量筛选。(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徐男,李明臣,李元媛,闫海英,韩利文[7](2019)在《基于斑马鱼模型叁棱抗血栓活性部位筛选及其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中药叁棱抗血栓活性部位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斑马鱼血栓模型对中药叁棱8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的抗血栓作用进行测试。以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抗血栓作用显着的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 MS等方法并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乙酸乙酯萃取物能显着增加斑马鱼血栓模型的心脏染色强度(P<0. 01),其余各部位抗血栓作用不明显。在该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5-羟甲基糠醛(2)、对甲氧基苯甲醛(3)、对羟基苯甲醛(4)、对香豆酸(5)、阿魏酸(6)、香草酸(7)、原儿茶酸(8)、香兰素(9)、Methyl-3, 6-dihydroxy-2-[2-(2-hydroxyphenyl)-ethynyl]benzoate(10)及1, 3-O-二阿魏酰基甘油(11)。结论:叁棱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具有显着的抗血栓作用,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酚酸类化合物。(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14期)

张改萍,贺辛亥,白锦旗,贺小茸,徐纪宽[8](2019)在《桌面清洁机器人的慧鱼模型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利用慧鱼模型,使用ROBO Pro软件、TXT控制器设计一款具有模块化功能的桌面清洁机器人,通过联动控制及执行,论证了慧鱼模型在创新训练中的实用性及优越性,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期刊2019年13期)

王俐梅,张建,刘忠华,杨威[9](2019)在《视网膜母细胞瘤斑马鱼模型及rb1基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婴幼儿眼内的原发恶性肿瘤,大量的研究表明,rb1基因的改变是导致RB发生的主要原因。新型模式生物斑马鱼最近几年被开发成为研究RB的动物模型,本文在介绍rb1基因与RB疾病相关研究新进展的同时,综述了已有报道的RB斑马鱼模型建立方法,包括异种移植法、基因突变法和TALEN基因编辑法,并进一步将RB斑马鱼模型与已有报道的小鼠、大鼠、兔、非洲爪蟾RB动物模型进行了对比。(本文来源于《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期刊2019年03期)

吉薇,章超桦,ALLAN,V,Kalueff,宋采[10](2019)在《糖尿病斑马鱼模型的建立与南极磷虾酶解物降血糖活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联合20g/L葡萄糖溶液浸泡和10%胆固醇喂养20d快速建立了稳定的糖尿病斑马鱼模型,并用该模型对3 000~100Da南极磷虾酶解物(AKEH)的体内降血糖效果进行评价,具体考察AKEH对糖尿病斑马鱼DPP-IV的活性、理化指标(葡萄糖、甘油叁酯、胆固醇)和与血糖水平相关基因(Insa、Glucagon、Pck1)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的3 000~100Da AKEH组分(1.35,2.70g/L)对糖尿病斑马鱼的理化指标与血糖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影响不显着,而高剂量的3 000~100Da AKEH(5.40g/L)能降低其血糖的理化指标水平,显着抑制糖尿病斑马鱼DPP-IV活性与Glucagon基因和Pck1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Insa基因表达水平。因此,3 000~100Da AKEH组分具有一定的降血糖功效。(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9年06期)

鱼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介绍了"慧鱼"创意模型的特点,从实验项目的设置、培养目标、实施过程、实验设备管理等几个方面探索出了一种实验教学创新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鱼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戴明珠,沈佳琪,陆夏逸,李春启.利用斑马鱼模型对有毒中药“毒-效”进行多维评价研究[C].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涂敏.基于“慧鱼”模型的计算机实验教学创新探索[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

[3].闫磊,聂阳文,胡星.基于慧鱼模型的一种振动式大枣采摘装置方案设计[J].科技与创新.2019

[4].韩利文,史永平,羊兴爱,孔浩天,夏青.基于斑马鱼模型的中药乳香发育毒性的研究及其效应标志物的发现[C].2019年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科学家毒理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9

[5].王维香,李金秋,朱鹏,王彬容.基于斑马鱼模型的乌龙茶、绿茶和红茶提取物的胚胎发育毒害研究[C].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2019

[6].杨国威,彭世泽,赵建元,张永欣,岑山.基于表达荧光蛋白的海分枝杆菌感染斑马鱼模型的抗结核药物评价方法的研究[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9

[7].徐男,李明臣,李元媛,闫海英,韩利文.基于斑马鱼模型叁棱抗血栓活性部位筛选及其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

[8].张改萍,贺辛亥,白锦旗,贺小茸,徐纪宽.桌面清洁机器人的慧鱼模型设计与实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

[9].王俐梅,张建,刘忠华,杨威.视网膜母细胞瘤斑马鱼模型及rb1基因研究进展[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19

[10].吉薇,章超桦,ALLAN,V,Kalueff,宋采.糖尿病斑马鱼模型的建立与南极磷虾酶解物降血糖活性评价[J].食品与机械.2019

标签:;  ;  ;  ;  

鱼模型论文-戴明珠,沈佳琪,陆夏逸,李春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