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论文-王梦娇

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论文-王梦娇

导读:本文包含了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安娜·,阿赫玛托娃,《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勒内·,韦勒克新批评理论,结构

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论文文献综述

王梦娇[1](2018)在《勒内·韦勒克新批评视野下安娜·阿赫玛托娃《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的艺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阿赫玛托娃作为俄罗斯白银时代诗歌的“月亮”,其创作持续了半个多世纪,《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作为她晚期创作的主要代表之一,是诗人艺术创作理念、意象及主题的综合和统一。本论文旨在运用勒内·韦勒克的文学内外部研究理论,对《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这部崇高却难于被解读的作品进行较为深刻的剖析和较为系统的解读,从而使读者更好地接近这部作品,同时为学界对这部作品的进一步开拓性研究增添一份成果。为对问题进行更系统的研究及更深刻的阐释,论文主要采用实证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图表法等科学研究方法。阿赫玛托娃的生平对《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的创作具有一定影响,如她的个人才能、成长环境、情感婚姻对其创作的影响就体现在《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中。从作品与社会的角度看,《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反映着过去、现在又预示着未来。作者创造性的将当时社会对《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的态度和评价也写入诗内,使之成为叙事诗的一部分。《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的篇幅较传统叙事诗长,结构正如作者自己所形容的“叁联诗”,各部分又各具其结构特点。论文分析了意象“宁静”、“彼得堡”形象及其他诗歌中涉及的意象。作者通过这些意象含蓄地表达其思想情感,这也正是诗歌朦胧美的体现。全诗格律较灵活,但并非杂乱无章,而是乱中有序。作为一首长篇叙事诗,这样的格律特点使之从音乐感的角度更似一部交响曲。(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6-01)

徐雪琴[2](2016)在《一首长诗,一部历史画卷——《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结构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俄罗斯现代文学史上着名的女诗人安娜·安德列耶夫娜·阿赫玛托娃(1889—1966)晚年花费二十多年心血着成的长诗《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完成了对"白银时代"和诗人自我的纪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但由于诗歌牵涉历史时空甚广且语句晦涩难懂,研究者因此相对较少。笔者在本文中对这首长诗的结构(叁联诗)做了一些尝试性的分析,以期对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篇不朽诗作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6年09期)

阿赫玛托娃,汪剑钊[3](2014)在《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叁联诗)》一文中研究指出Deus conservat omnia[2](喷泉屋徽标上的题铭)代前言其他人皆已不在,那些人又在更远的……——普希金她第一次来喷泉屋拜访我是在1940年12月27日深夜,还在秋天,她就给我送来过一个小片断(《你从虚无的地方来到俄罗斯》)作为信使。我不曾呼唤过她。我甚至不曾等待过她,在我最后的列宁格勒之冬的那个寒冷而阴郁的日子。在她莅临之前,发生过几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我不敢称它们为事件。那一晚,我写下了第一部(《一九一叁》)中的两小节和《献辞》。一月初,出乎我自己意料,我写出了《硬币的背面》,而在塔什干(分两次)写出了作为第叁部的《尾声》,还对前两部进行了重要的增补。(本文来源于《江南(江南诗)》期刊2014年04期)

安娜·阿赫玛托娃,冷霜[4](2011)在《关于《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一文中研究指出要确知我是从何时开始在内心深处听到这首诗的,已经是不可能的了。那也许是在一九一七年二月二十五日,在一次《假面舞会》的彩排之后,我和我的同伴站在涅夫斯基大街,而一支哥萨克骑兵军正在沿路冲锋的时候。或者是有一次,当我一个人站在利泰内桥上,在辽阔的日光中,它突然被提升起来(绝无仅有的一件事),以使一艘扫雷舰为支援那些布尔什维克而向着斯莫尔纳进发(一九一七年十月二十五日)。我真的不知道!(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期刊2011年01期)

安娜·阿赫玛托娃,汪剑钊[5](2011)在《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节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期刊2011年01期)

解晶晗[6](2005)在《《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诗学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娜·安德列耶夫娜·阿赫玛托娃(1889——1966)是俄罗斯着名的女诗人,她的一生历经了时代的变革,饱经了历史的残酷,在其晚年以长诗《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完成了对“白银时代”和作为诗人自我的纪念。 阿赫玛托娃在《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中通过两种途径来纪念“白银时代”。其一是通过对1913年彼得堡的一场假面舞会的描写,怀念了青春时代的爱情、背叛和热情以及那个群星璀璨的辉煌年代。其二是运用了大量象征主义诗学理论来构筑这个时间与空间的迷宫,其诗学手法迥然相异于其早期的创作。可以说这两种途径都是通过长诗独特的诗学特征来实现的,对长诗诗学特征的分析也就成了本文剖析和理解长诗之迷的切入点。 本文试图从叁个不同的侧面来分析《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的诗学特征。第一章是长诗的引证、典故、语言和形象等特点对时间主题体现。长诗的时间分为叁种:象征白银时代的1913年、铁的20世纪的现在以及历史本身。第二章着重从文本出发探讨长诗的结构和诗学技巧,揭示其诗学手法的奥秘。并着重分析了中文译本中诗歌形式的体现。第叁章结合白银时代象征主义的诗学理论,进一步分析了阿赫玛托娃诗歌风格转变的必然性和自觉性。(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5-04-01)

张冰[7](2002)在《白银挽歌——安娜·阿赫玛托娃《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简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俄国女诗人安娜·安德列耶夫娜·阿赫玛托娃晚年最重要的长诗《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素以晦涩难解着称。本文作者认为,这首长诗的主题思想可以归结为是对白银时代、对彼得堡文化及世界文化的一首挽歌,是从特定历史语境出发对文化及其命运的一种反思。在这一主题的统帅下,长诗的分主题从各个不同角度对之进行了深化,其分主题主要有:回忆、良心、叹挽等。在诗学特征方面,诗人采用了文本间多重话语的对话形式,并通过暗示及隐喻等,有机地融合了古希腊悲剧及梅尼普讽刺体的诗学要素,从而使长诗成为内容与形式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整体。(本文来源于《当代外国文学》期刊2002年01期)

康澄[8](2000)在《阿赫玛托娃的《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与勃洛克的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勃洛克和安娜·阿赫玛托娃是俄国现代派诗歌的两位巨匠 ,前者是俄国象征主义诗歌最杰出的代表 ,后者则在阿克梅派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他们的创作对俄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12年春 ,当阿赫玛托娃的第一部诗集《黄昏》问世时 ,勃洛克已是享誉诗坛的大(本文来源于《俄罗斯文艺》期刊2000年04期)

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俄罗斯现代文学史上着名的女诗人安娜·安德列耶夫娜·阿赫玛托娃(1889—1966)晚年花费二十多年心血着成的长诗《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完成了对"白银时代"和诗人自我的纪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但由于诗歌牵涉历史时空甚广且语句晦涩难懂,研究者因此相对较少。笔者在本文中对这首长诗的结构(叁联诗)做了一些尝试性的分析,以期对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篇不朽诗作有所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论文参考文献

[1].王梦娇.勒内·韦勒克新批评视野下安娜·阿赫玛托娃《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的艺术分析[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

[2].徐雪琴.一首长诗,一部历史画卷——《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结构浅析[J].名作欣赏.2016

[3].阿赫玛托娃,汪剑钊.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叁联诗)[J].江南(江南诗).2014

[4].安娜·阿赫玛托娃,冷霜.关于《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J].青年文学.2011

[5].安娜·阿赫玛托娃,汪剑钊.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节选)[J].青年文学.2011

[6].解晶晗.《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诗学特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5

[7].张冰.白银挽歌——安娜·阿赫玛托娃《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简析[J].当代外国文学.2002

[8].康澄.阿赫玛托娃的《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与勃洛克的创作[J].俄罗斯文艺.2000

标签:;  ;  ;  ;  ;  ;  

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论文-王梦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