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值电流模式论文-高鹏飞

峰值电流模式论文-高鹏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峰值电流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峰值电流,次谐波震荡,斜坡补偿

峰值电流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高鹏飞[1](2019)在《峰值电流控制模式DC-DC BUCK变换器的斜坡补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峰值电流控制型开关调节系统(CPM)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存在的次谐波振荡现象。通过对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得出了加入人工斜坡补偿抑制次谐波的方法。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通信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闫凯歌,刘坤,潘盈盈,甘祎扬[2](2019)在《电流断续模式Boost PFC峰值电流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峰值电流控制是Boost PFC(升压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常用的一种控制方式,但大多用于电流连续模式(CCM)。电流断续模式(DCM)使用正弦峰值拟合曲线时,存在电流的平均值曲线不能为正弦、功率因数(PF)较低问题。为此,文章通过推算DCM模式下的电流特性,修正了峰值拟合曲线;使用该峰值曲线进行控制,不仅可提高功率因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电感电流的闭环控制,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PSIM仿真和样机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控制与信息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徐彦峰,王胜,张键,曹正州,张旭东[3](2018)在《一种采用仿峰值电流模式的Buck型DC-DC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压模式和峰值电流模式是PWM降压DC-DC最常采用的反馈控制方式,二者优缺点明显。提出了一种名为仿峰值电流模式的新型PWM控制模式,该模式通过逐周期模拟电感电流动态变化的方式,对Buck型DC-DC电路进行调节控制,使电路既保留了峰值电流模式动态响应速度快、逐脉冲过流检测、补偿结构简单等特点,又具有了电压模式抗噪声能力强且占空比调节不受限制的特点。基于UMC 0.25μm 2P5M BCD工艺,设计一款采用仿峰值电流模式的宽输入电压的Buck型DC-DC。使用Hspice对Buck DC-DC进行整体性能和功能仿真,证明了该仿峰值电流模式结构的优越性,并完成电路版图设计和流片。(本文来源于《电子与封装》期刊2018年10期)

郑岩,陈永刚,张国帅,万成安[4](2018)在《峰值电流模式的蓄电池放电调节器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卫星上蓄电池放电调节器工作特点,选用Weinberg变换器作为其主功率级拓扑,给出了Weinberg变换器各工作模态的基本原理,从理论上分析了引入峰值电流控制模式的优点。为了分析蓄电池放电调节器稳定性,采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了基于连续电感电流条件下的峰值电流模式的功率级和控制级的小信号模型,推导出电流内环和电压外环的环路增益,并给出补偿器设计方法。最终以一个600 W的蓄电池放电调节器为例,得到系统补偿前后的稳定性分析结果,通过负载突变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龙江,钟俊杰,孔昊[5](2018)在《一种峰值电流模式控制的宇航开关电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峰值电流模式控制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并从理论上对斜率补偿的作用上进行分析,建立了峰值电流模式控制的小信号一阶模型。以UC1825为控制芯片的全桥变换器为例,着重从取样电路设计和斜率补偿电路设计来具体阐述峰值电路模式的开关电源的设计,同时基于峰值电流控制的小信号模型,设计全桥变换器的PI参数,最后通过产品结果验证了该设计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源世界》期刊2018年06期)

钟山雨[6](2018)在《Buck变换器的仿电流斜坡峰值电流模式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关变换器具有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性能好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通信、服务器、电动汽车和航空航天等场合。开关变换器的性能与其控制方式密切相关。峰值电流控制是开关变换器常用控制方式之一,具有可限流、动态性能好和可改善均流效果等优点,但也存在抗干扰能力差等问题。本文研究一种基于仿电流斜坡的峰值电流控制方式,该方法利用电感电流的谷值与外加的电阻电容电路中产生的斜坡之和来重构开关器件中的电流信号,避免了开关电流信号的前沿尖峰引起PWM比较器的误关断问题,同时还具有电流模式控制的优点。本文首先介绍峰值电流模式控制的基本原理,指出其存在抗干扰能力不足的问题。接着,对基于仿电流斜坡的峰值电流模式控制的原理进行介绍和分析,建立基于仿电流斜坡的峰值电流模式控制的Buck变换器的功率级和控制回路的模型,并推导变换器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和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根据推导出的模型,完成了变换器电流环和电压环的闭环参数设计,并用MATLAB软件对系统级设计的性能进行了验证。然后,将仿电流控制和峰值电流控制进行了比较,通过Saber软件的仿真验证了仿电流控制可以有效地避免前沿尖峰带来的误关断问题,并对仿电流控制的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进行了仿真验证。最后,研制了一台原理样机,对本文理论分析进行实验验证。(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3-01)

朱彩莲,高龙,郑晓东[7](2018)在《峰值电流模式控制中斜坡补偿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峰值电流模式控制易出现电路工作不稳定的问题,先阐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采用了在误差放大器的输出迭加负斜率斜坡补偿和在电流检测信号上迭加正斜率斜坡补偿两种解决方法,通过分析,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稳定电路的输出,最后给出了一种具体的斜坡补偿实现电路。(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8年02期)

张普杰,王卫东[8](2017)在《峰值电流控制模式中的自适应斜坡补偿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PWM(脉冲宽度调制)峰值电流模式中当占空比大于50%时发生次斜坡振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当输入输出电压变化时补偿量跟随变化的斜坡补偿电路方案。与固定斜坡补偿电路相比,本文设计的自适应补偿电路有更好的跟随性,还可避免发生过补偿问题。电路采用gpdk090 CMOS工艺仿真,由仿真结果可知,该电路可以很好地抑制次谐波振荡,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性能。(本文来源于《微型机与应用》期刊2017年18期)

成俊,梁星,李晓骏,王春娟,王帆[9](2017)在《峰值电流模式Buck转换器系统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关电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密度和输出效率高等优点,己逐渐取代传统的线性电源,成为电源芯片中的主流产品。本文首先对峰值电流模式控制的Buck转换器的功率级和控制回路进行了建模,得到转换器的小信号系统模型,并推导了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然后对转换器电流环和电压环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完成了转换器的系统级设计,并用Matlab对系统级设计的性能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集成电路》期刊2017年08期)

李璐[10](2017)在《峰值电流控制模式Boost DC-DC变换器的斜坡补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简要地介绍了峰值电流控制中斜坡补偿的基本原理以及优点,并对系统的稳定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斜坡补偿和系统稳定的关系,最后通过斜坡补偿设计解决了系统中出现的不稳定的因素。(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7年13期)

峰值电流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峰值电流控制是Boost PFC(升压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常用的一种控制方式,但大多用于电流连续模式(CCM)。电流断续模式(DCM)使用正弦峰值拟合曲线时,存在电流的平均值曲线不能为正弦、功率因数(PF)较低问题。为此,文章通过推算DCM模式下的电流特性,修正了峰值拟合曲线;使用该峰值曲线进行控制,不仅可提高功率因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电感电流的闭环控制,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PSIM仿真和样机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峰值电流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高鹏飞.峰值电流控制模式DC-DCBUCK变换器的斜坡补偿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9

[2].闫凯歌,刘坤,潘盈盈,甘祎扬.电流断续模式BoostPFC峰值电流控制[J].控制与信息技术.2019

[3].徐彦峰,王胜,张键,曹正州,张旭东.一种采用仿峰值电流模式的Buck型DC-DC设计[J].电子与封装.2018

[4].郑岩,陈永刚,张国帅,万成安.峰值电流模式的蓄电池放电调节器稳定性分析[J].电源技术.2018

[5].龙江,钟俊杰,孔昊.一种峰值电流模式控制的宇航开关电源[J].电源世界.2018

[6].钟山雨.Buck变换器的仿电流斜坡峰值电流模式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7].朱彩莲,高龙,郑晓东.峰值电流模式控制中斜坡补偿应用[J].电子设计工程.2018

[8].张普杰,王卫东.峰值电流控制模式中的自适应斜坡补偿技术[J].微型机与应用.2017

[9].成俊,梁星,李晓骏,王春娟,王帆.峰值电流模式Buck转换器系统建模[J].中国集成电路.2017

[10].李璐.峰值电流控制模式BoostDC-DC变换器的斜坡补偿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

标签:;  ;  ;  

峰值电流模式论文-高鹏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