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变链论文-方致远,向衍,张凯

灾变链论文-方致远,向衍,张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灾变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库灾害,链式效应,减灾

灾变链论文文献综述

方致远,向衍,张凯[1](2019)在《水库灾变链断链减灾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库大坝失事涉及的灾害要素复杂且影响巨大,现有溃坝案例以及重大工程险情案例表明:水库灾害具有系统性特征。灾害事件间关联作用是灾情恶化的重要原因,故如何全面考虑灾害系统中的复杂特征并科学地建立减灾对策是水利领域防灾减灾以及安全管理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对水库灾害系统认知的基础上明晰了水库灾变链的主要形式(自然灾害类灾变链、事故灾难类灾变链、社会安全类灾变链、其他类灾变链),就灾变链的脆弱性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基于灾变链脆弱性的断链减灾对策,并从网络整体性能角度对减灾对策进行了后评估。(本文来源于《大坝与安全》期刊2019年03期)

方致远,向衍,张凯[2](2019)在《水库灾变链链式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库灾害事件在演化过程中表现为相互转异、耦合、持续演进等链式结构特点,并呈现不断演化的态势,所造成的危害与影响远比单一灾害事件大且深远,而水库灾变链式效应及其链式风险是研究该态势演化的关键,故针对水库灾变链式效应开展水库灾变链风险评估模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构建了水库灾变链风险评估模型,结合复杂网络理论与技术,选取边的介数、平均路径长度及连通度对灾变链脆弱性进行表征,并应用于工程实例,对其中相关灾害事件所构成的灾变链进行分析,得到每条灾变链的链式风险度量值并进行排序,可为灾害预警及断链减灾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水利水运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鹏,刘春娟,马金珠[3](2019)在《甘肃南部典型小流域泥石流灾变链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前人对灾害链的研究及实地勘察,分析山地灾害链的发育类型与结构,采用SINMAP斜坡稳定性分析模型,进行小流域斜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流域内不稳定区域分布特征。利用多重灾种链式演化模式中的聚焦型模型,分析典型小流域泥石流沟汉林沟链首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其链首灾种为地裂缝、崩塌、滑坡、坡面泥石流及沟谷泥石流。由于汉林沟沟口相对狭窄,沟道的排导能力较弱,在极端降雨或其他地球外营力下形成的大型沟谷泥石流,极易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坝体在无法承受巨大的泥石流体冲击时,极易发生坝体溃决,形成大型山洪灾害,因此汉林沟流域发生泥石流灾害后最终形成的灾害链为山洪灾变链。(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9年01期)

张如意[4](2017)在《寒区渠道工程冻融灾变链式模型及断链减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渠道冻胀破坏是冻土地区存在的主要灾害形式之一,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纬度较高地带,国土面积的75%为永久冻土区与季节性冻土区。随着季节变换,昼夜更替,在正负温差作用下,岩土产生冻胀和融沉,而在这两种作用下,岩土内部结构由此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其物理及力学性质,岩土产生冻胀、融沉造成的渠道工程损坏在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发生。因此,渠道冻害是寒区渠道建设亟需要解决的工程问题。本文针对渠道冻胀灾害发生形成的条件及其产生破坏的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渠道冻胀灾害形成的水分条件、土质条件和温度条件的分析入手,根据灾变链式理论的普适性原则,依据链式灾害理论,对渠道冻胀成灾机理作了细致的分析论述,说明渠道衬砌结构冻胀破坏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链式规律性。论文以理论分析、原型渠道冻胀试验、数值模拟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引起渠道冻胀的因素综合分析,以期为寒区渠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和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与成果如下:(1)根据灾变链式理论的普适性原则,依据链式灾害理论,分析渠道冻胀灾害形成的水分条件、土质条件和温度条件,建立了渠道冻胀破坏链式模型。(2)通过现场原型渠道试验对渠道冻胀破坏分析,观测气温、地温、土质、土壤水分、冻深、冻胀变形量、冻胀应力等因素,分析得到了渠道冻胀破坏的链式规律。试验观测表明,随着气温降低,地温持续降低,渠道各部位的渠基土含水率也因此产生变化,渠基土含水率在距地表60 cm深度范围处增大,呈聚集势态形成冻结锋面。冻结期,渠道阴坡地温最低温度为-25℃,对应最大冻深为146.2 cm冻胀应力为178 kPa;阳坡地温最低值是-21℃,对应最大冻深为123.5 cm冻胀应力为154 kPa;渠底地温最低值是-23℃,对应最大冻深为147.2 cm冻胀应力为163 kPa。(3)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渠道冻胀破坏过程中,渠基土体温度场与应力应变场的变化分布规律。随着渠基土体深度的增加温度梯度逐渐减小,温度等值线越靠近底部越接近于水平直线。模拟得到渠道不同部位的最大冻深分别为阴坡139.8 cm、渠底141.3 cm、阳坡122.4 cm,最大冻胀变形为11.89 cm,发生在渠道底部。渠道衬砌表面主应力分布集中的区域,位于渠底板中间部位和渠道阴坡的衬砌板表面以及渠坡板接近坡脚位置处。(4)研究渠道冻胀链式关系,分析现场原型试验观测数据,结合前人做过的渠道防冻胀试验结果,建立了渠道冻胀断链减灾模型,以此为依据,提出合理的渠道冻胀的防灾减灾措施。(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7-06-01)

胡建华,何川,邓红卫,林阳帆[5](2013)在《矿山水害灾变链式模型与工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矿山水害灾变具有链式的结构特征。结合灾害链式理论与矿山工程特征,探讨矿山水害的断链减灾理论模型与工程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以某矿山为工程实例,基于灾害链式理论构建了矿山水害的动态灾变链理论模型,将影响矿山水害形成的灾害要素划分为3类集合。构建了集合与集合、集合与集合内要素、要素与要素间的动态理论模型,分析了矿山水害链随时间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针对水害链孕育、潜存与爆发各个阶段特征的3种断链减灾模式和控制措施。应用该模型对某矿山610中段存在的由老窿水患引起的残矿资源回收问题,从断链减灾模式出发,提出了控制水害发生的具体的工程技术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山水害链模型显示的水害链灾源主要由地表水与老窿储水构成,并在工程响应下诱发充水通道形成灾害输出的灾变链结构;水害链模型可以有效描述矿井水害从孕育到发生的过程;610中段水患问题处于爆发状态;针对水害链的结构特征与状态,提出了老窿充填、地下排水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控制水害的断链减灾工程措施,可以实现矿山水害的减灾、治理与水资源利用的协同处置。(本文来源于《科技导报》期刊2013年21期)

王建秀,邹宝平,陈学军[6](2013)在《泗顶铅锌矿塌陷地生态环境灾变链式机制及灾害环境整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入了矿山塌陷地生态环境灾害链理论。结合泗顶铅锌矿地面塌陷引发的各种灾害,认为生态环境破坏主要包括土地、气候、水和人工生态环境破坏,地面塌陷是其主要灾害源,相应衍生出5种生态环境破坏次生灾害链。对其衍生的不同灾种之间及同一灾种不同单元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共分7种灾变链式机制,并基于生态恢复对地面塌陷灾害分4类进行治理,共治理地面塌陷坑280个,同时将其划分为城市农业景观功能区和经济林景观功能区,恢复农业耕种用地(旱地)24.2 hm2,恢复经济林用地8.47 hm2。结果表明,所进行的生态环境灾变链式机制的研究是可行的,可为矿山地面塌陷灾害整治设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分析思路。(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李明,孙传恒,钱建平,吉增涛,杨信廷[7](2010)在《基于灾变链式理论的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警源追溯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追溯警源是日光温室蔬菜病害预警中提供排警措施的依据。结合灾变链式理论和植物病害流行学,对日光温室黄瓜病害警源追溯问题及孕源断链减灾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考虑到日光温室作物病害预警对象多警源的特点及其对预警解释推理方式的影响,采用数字化方法,构建了易于系统实现的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警源追溯模型。对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实例进行追溯分析,结果表明,外界出现的阴雨雪雾天气是导致该实例中霜霉病发生的警源。并可用方差分析来检测日光温室环境的时空突变,以验证警源信息。该模型能够为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排警措施提供决策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郑大鹏[8](2010)在《基于灾变链式理论的建筑与边坡互相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人口的集中使得城市土地资源紧张问题表现明显。在西部山区城市,这种状况更为突出,于是,出现了大量的建筑物沿边坡修建的状况。但与传统边坡问题不同的是,不同条件下的建筑结构都会对坡体产生不同的安全影响。且现有的地基基础规范中假定地基为半无限大限空间体,即建筑结构基础周边岩土为无限大刚度,但建筑中,基础的一边岩土体有滑移,这样对建筑基础会产生横向剪切作用。所以,对这一类型边坡和建筑的互相影响的研究就显的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这种边坡与传统边坡的区别,应用灾变链式理论研究了建筑边坡破坏影响机制和变形模型,为防治此类灾害提供了指导。提出了边坡滑移对不同类型建筑桩基础的破坏模式。然后分析了传统边坡稳定计算方法求解建筑边坡的不足之处,确立以有限元法对建筑边坡进行数值分析。着重介绍了有限元计算中采用的坡体材料本构关系和计算方法与计算过程。利用有限元法进行了不同建筑因素下对均质土坡和有软弱层的岩质边坡的安全稳定影响计算,得出了不同因素下,坡体稳定性变化规律。同时,从岩质边坡的滑移对桩基础的影响角度,得出了不同桩深和不同坡体折减系数对桩基础的剪切变化规律,为此类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最后,对本文不足的地方及有待进一步工作的方向进行了简要的讨论。(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0-04-01)

高峰[9](2009)在《顶板诱导崩落机理及次生灾变链式效应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连续采矿顶板诱导崩落技术是连续采矿技术和诱导崩落技术的有机结合。其中,诱导崩落是区别于传统自然崩落和强制崩落的技术创新。它基于人工扰动诱发岩石力学系统失稳原理,转变地下开采应力致灾思维定式,将岩体中采动应力时空演化诱导成致裂破岩的有利因素,在保证采矿工作面连续推进的同时,实现采空区安全处理和次生灾害的断链控制。传统观点认为,地下岩体工程中复杂应力和应变环境是导致灾害发生的主要条件之一。但是,应力集中或高应力状态下,硬岩的“好凿好爆”和更易致裂破碎的现象启示我们如何充分利用回采扰动与应力集中的能量释放及卸荷作用耦合诱导破裂矿岩。因此,诱导崩落技术在矿体开采和空区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在“十五”、“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基础之上,针对连续采矿顶板诱导崩落机理及次生灾害控制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分析了顶板诱导崩落技术的实施背景及连续采矿与顶板诱导崩落空区处理技术耦合的可行性;基于弹塑性力学,将顶板力学系统简化为平面模型,分析了顶板失稳力学原理,根据格里菲斯双剪强度理论,说明了顶板发生屈服及破坏的条件。根据突变理论,建立扰动诱发顶板失稳的尖点突变数学模型,对临界微扰超前强扰诱发顶板岩石力学系统失稳的机理进行了分析,采用分岔与混沌理论阐述了诱导崩落扰动失稳的非线性本质特征,从岩石力学系统运动角度揭示了顶板诱导崩落的基本原理。采用数值方法和相似材料试验方法对连续采矿顶板诱导崩落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说明了在特定回采时间和空间效应下超前诱导顶板崩落对于采空区安全控制的意义。重点开展顶板诱导崩落扰动路径下,岩石卸荷特性实验研究。采用MTS815型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对铜坑矿92号矿体顶板灰岩进行了常规叁轴试验、峰前和峰后卸荷试验,分析了不同围压卸荷条件下岩石的强度特征、破坏特征,反映了顶板诱导崩落的岩石性质弱化和变形破坏机理。揭示了扰动卸荷与常规加载应力路径下的力学特性差异,并探讨了爆破预裂成缝机理及裂纹萌生、扩展和贯通的力学机制。在连续采矿诱导崩落技术实际工程应用的基础上,采用数字光学前景钻孔电视与数字式全景钻孔摄像系统(DPBCS)对不同扰动时间岩体内节理、裂隙情况进行探测。评价了诱导崩落实施效果,在裂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分形理论,分析了岩体内裂隙分布的分形特征,得出了裂隙演化与岩体宏观时效断裂的相关性。引入灾害链式理论,指出超前诱导空区顶板崩落防止不可预测次生灾害发生的断链减灾模式,初步提出矿山采动致灾链式效应概念,构建了采动灾害链式效应数学模型。并以断链减灾方法对诱导崩落及矿山灾害的控制研究进行了尝试,为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9-05-01)

马曙,龙祖根[10](2009)在《煤与瓦斯突出灾变链式机理及断链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煤与瓦斯突出灾变的发展与形成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煤与瓦斯突出灾变的链式规律不同于其它生态环境灾害的独特性,探索了煤与瓦斯突出形成与发展的灾变过程中的链式演化规律及煤与瓦斯突出灾变的各阶段特点,提出了煤与瓦斯突出灾变分阶段防突的思想及各阶段应积极采取的有效断链措施,并指出了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的理论导向。(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09年10期)

灾变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库灾害事件在演化过程中表现为相互转异、耦合、持续演进等链式结构特点,并呈现不断演化的态势,所造成的危害与影响远比单一灾害事件大且深远,而水库灾变链式效应及其链式风险是研究该态势演化的关键,故针对水库灾变链式效应开展水库灾变链风险评估模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构建了水库灾变链风险评估模型,结合复杂网络理论与技术,选取边的介数、平均路径长度及连通度对灾变链脆弱性进行表征,并应用于工程实例,对其中相关灾害事件所构成的灾变链进行分析,得到每条灾变链的链式风险度量值并进行排序,可为灾害预警及断链减灾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灾变链论文参考文献

[1].方致远,向衍,张凯.水库灾变链断链减灾对策研究[J].大坝与安全.2019

[2].方致远,向衍,张凯.水库灾变链链式风险评估[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9

[3].张鹏,刘春娟,马金珠.甘肃南部典型小流域泥石流灾变链预测研究[J].人民黄河.2019

[4].张如意.寒区渠道工程冻融灾变链式模型及断链减灾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7

[5].胡建华,何川,邓红卫,林阳帆.矿山水害灾变链式模型与工程应用[J].科技导报.2013

[6].王建秀,邹宝平,陈学军.泗顶铅锌矿塌陷地生态环境灾变链式机制及灾害环境整治[J].自然灾害学报.2013

[7].李明,孙传恒,钱建平,吉增涛,杨信廷.基于灾变链式理论的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警源追溯模型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

[8].郑大鹏.基于灾变链式理论的建筑与边坡互相影响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

[9].高峰.顶板诱导崩落机理及次生灾变链式效应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9

[10].马曙,龙祖根.煤与瓦斯突出灾变链式机理及断链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9

标签:;  ;  ;  

灾变链论文-方致远,向衍,张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