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决策风格论文-朱尧天

消费决策风格论文-朱尧天

导读:本文包含了消费决策风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服饰消费决策风格,性别,职业,情绪稳定性

消费决策风格论文文献综述

朱尧天[1](2019)在《时尚消费决策风格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商品种类繁杂的今天,消费者不知自己究竟真正应该买什么,大多数仅凭自己的喜好来进行采购。所以对于商家来说,摸清消费者的消费决策风格是很重要的。因此,本研究考察了性别,职业情绪稳定性对服饰消费决策风格的影响。295名被试参与了本研究,被试年龄平均值为37.38 (SD=12.16,全距为11–82),男性占33.2%,女性占66.8%。通过询问被试的性别、职业、情绪稳定性与其服饰消费决策风格,经统计分析发现性别、情绪稳定性都对时尚消费风格有显着预测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9年04期)

刘书羽[2](2019)在《时尚消费决策风格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家的各种营销手段层出不穷,但是这些手段对消费者是否能够起到作用却不得而知。本研究考查了家庭经济状况和责任心,宜人性对服饰消费决策的影响。295名被试参与了本研究,被试年龄平均值为37.38 (SD=12.16,全距为11–82),男性占33.2%,女性占66.8%。本研究加深了了人们对消费者决策风格影响因素的了解,有助于商家进一步了解消费者在进行消费决策时的偏好、态度、习惯等心理特征,从而做出具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提升商家的市场营销竞争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9年04期)

蒋曾雯萱[3](2019)在《父母对中学生消费决策风格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与人们的生活质量都有了空前的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消费观、消费行为、消费决策风格等等都与以往大不相同。尤其是青少年这一群体的消费更是在全体人口消费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如今中学生在家庭中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消费方面的意识、观念和决策风格等等实际上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父母的影响。文章主要以中学生消费决策风格为研究对象,探讨父母对中学生消费决策风格带来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05期)

王臻,陈毅文[4](2018)在《港澳大学生冲动性与消费罪恶感的关系:决策风格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日益进步,有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人选择到内地学习,进而在大学毕业后留在内地谋求发展。这些时代的变化使得我们更加关注港澳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本文主要探索在京高校港澳大学生消费罪恶感、冲动性与决策风格叁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决策风格在港澳大学生消费罪恶感与冲动性之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通过采用自编的成人消费罪恶感量表(CGSCA)、一般决策风格量表(GDMS)和Barratt冲动性量表第11版(BIS-11)等量表,对在北京五所高校就读的432名港澳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叁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果:①港澳大学生冲动性、消费罪恶感和决策风格之间两两呈显着正相关,冲动性显着正向预测决策风格与消费罪恶感。②港澳大学生决策风格在冲动性和消费罪恶感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7. 13%。③利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冲动性与消费罪恶感之间的中介效应95%的置信区间为0·0551~0. 2146,模型的总效应为0.7019,模型的直接效应为0.2885,间接效应为0.4134,决策风格总的中介效果量为56.76%。从这些结果中不难看出,港澳大学生作为新一代青年人同样拥有着共性消费倾向,港澳大学生决策风格在冲动性和消费罪恶感之间存在显着中介效应。(本文来源于《当代港澳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孙嘉彦[5](2018)在《时尚消费决策风格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商家的促销方式层出不穷,但这些促销方式是否对消费者有效却是不确定的。因为消费者之间具有差异性,也有很多与众不同的消费者,所以研究消费者的决策风格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如果不通过研究来了解消费者的决策风格,就无法了解不同的消费者对商品的不同偏好,所以也就无法准确地预测出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基于此,对年龄和大五人格中外倾性和开放性对服饰消费决策的影响展开研究。共有被试295名,年龄平均值为37.4(SD=12.16,全距为11-82)。通过询问被试的年龄、外倾性、开放性与其服饰消费决策风格,经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只有外倾性和开放性能够预测时尚消费风格。此研究结果有助于商家进一步了解消费者在进行消费决策时的偏好,从而提出针对性高、可行性高的营销策略,以此提升商家的市场营销竞争能力。(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8年31期)

HONG,JU,YEON[6](2017)在《父母对中学生消费决策风格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儿童与青少年的消费规模不断增加,他们已然跃升成为巨大的消费群体。本研究主要通过代际消费决策风格、家庭理财教育方式和自我差异来探究中学生群体的消费社会化。研究—根据前人研究重新修订了消费决策风格量表,并具备较良好的信效度,可适用于中学生和成人群体,能作为后续研究的测量工具。研究二在国内各地的初、高中正式发放家长和中学生子女的消费决策风格、家庭理财教育方式和自我差异的问卷,共收集了2 15对有效数据。研究结果发现:(1)代际消费决策风格整体相关程度较高,父母和孩子都表现出了较高的质量认知导向和忠诚习惯性导向消费决策风格,但在品牌认知、休闲娱乐和决策困扰存在差异;(2)在父母和孩子不同的消费决策风格关系中,相应的理财教育方式会起到中介作用,如焦虑牢骚理财教育方式中介代际冲动性购买导向消费决策风格;(3)自我差异对质量认知导向、价格认知导向、冲动性购买导向的代际消费决策风格之间存在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6-30)

王美芳[7](2017)在《情绪启动范式下:自我监控、决策风格对冲动性消费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冲动性消费已经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消费行为了。尤其是最近几年,中国国力增强同时人民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大家的消费能力也在显着的增强,以及由此导致的消费升级,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格调,因此在中国,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行为,冲动性消费已经不再是偶然发生的情况,它占到企业销售额的很大的比重,因此对于包括零售行业在内的许多行业来说,顾客冲动性消费行为引起了这些企业的高度重视。因而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梳理以前对于冲动性消费的研究可以看出,冲动性消费行为是研究者目前正在努力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从冲动购买行为的原因,驱动力到如何触发等等。尽管西方国家于1940年就开始了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但是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关注冲动性消费的概念或是这种行为表现出哪些区别于其他消费行为的特征,或者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的冲动性消费水平。进一步梳理文献会发现,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对于冲动性消费行为现场情境因素的研究,例如消费者进行消费时的物理环境(声音、光线、色彩等),以及时间因素;二是对于消费行为的内在机制的研究,具体表现在对于消费者本身特质的探索。我国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要晚于西方很多,大概是2000年以后才开始出现的,并且大多是台湾学者研究的。台湾学者对于冲动性消费行为的研究表现在研究不同人群的冲动性消费水平以及有哪些特殊因素会影响冲动性消费行为。在本研究中,首次引入认知因素中的自我监控水平和决策风格因素,同时引入情绪这一心理学变量,研究其对冲动性消费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的方法是问卷法和实验法,选取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来研究决策风格和自我监控水平这两个因素在不同情绪的启动状态下会对冲动性消费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具体来说:一是研究自我监控如何影响冲动性消费行为以及高低自我监控着情绪对其所起的作用是否相同;二是研究决策风格如何影响冲动性消费以及情绪如何影响不同决策风格的个体。从理论上来说这项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冲动性消费的理论研究,从实践的角度来说可以提供给商家许多信息,帮助他们更加精准的确定自己营销的目标人群,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实验数据显示:(1)高低自我监控的被试的冲动性消费行为存在显着差异。自我监控水平较高的个体其冲动性消费水平更高,即高自我监控水平的个体更容易进行冲动性消费。(2)四种决策风格的个体的冲动性消费存在显着差异。与其他叁种决策风格的被试相比,逃避型被试其冲动性消费水平更高,更易进行冲动性消费。(3)不同情绪对依赖型决策风格和逃避型风格的个体影响呈现显着差异。积极情绪的依赖型个体冲动性消费水平更高;消极情绪的逃避型风格个体冲动性消费水平更高。对另外两种决策风格的被试(即理智型、直觉-冲动型)来说,两种情绪之间的差异并不显着。(4)不同情绪对高自我监控个体影响呈现显着差异,即积极情绪启动下的高监控水平个体比消极情绪更容易进行冲动性消费;而对于自我监控水平低的个体来说,两种情绪不存在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7-03-18)

沈滔[8](2016)在《电商背景下新消费主流群体的购物决策风格分层及营销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充分认识和界定主流消费群体意义重大。本文将新消费群体依据购物决策风格的不同,进行了系统分层分类,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建议。(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6年06期)

贾龙生[9](2015)在《个体消费决策风格现状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消费决策风格是个体在做出消费决策时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本文研究发现,个体消费决策风格的不同维度会表现出显着的性别差异、城乡差异、购物方式差异,企业应该根据消费群体选择合适的营销方式。(本文来源于《全国商情》期刊2015年22期)

吴月姣,胡小兰[10](2015)在《大学生人格特质与消费决策风格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当代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其消费决策风格之间的关系,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及《消费者决策风格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人格特质中的内外倾维度与决策风格类型中的高质量—完美认知导向、新奇—流行认知导向以及品牌认知—价格等于质量导向存在显着的正相关;神经质维度与决策风格中的冲动—粗心型存在显着正相关;掩饰性维度与消费决策风格的冲动—粗心型存在显着负相关。(本文来源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消费决策风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家的各种营销手段层出不穷,但是这些手段对消费者是否能够起到作用却不得而知。本研究考查了家庭经济状况和责任心,宜人性对服饰消费决策的影响。295名被试参与了本研究,被试年龄平均值为37.38 (SD=12.16,全距为11–82),男性占33.2%,女性占66.8%。本研究加深了了人们对消费者决策风格影响因素的了解,有助于商家进一步了解消费者在进行消费决策时的偏好、态度、习惯等心理特征,从而做出具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提升商家的市场营销竞争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消费决策风格论文参考文献

[1].朱尧天.时尚消费决策风格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

[2].刘书羽.时尚消费决策风格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

[3].蒋曾雯萱.父母对中学生消费决策风格的影响[J].青年与社会.2019

[4].王臻,陈毅文.港澳大学生冲动性与消费罪恶感的关系:决策风格的中介作用[J].当代港澳研究.2018

[5].孙嘉彦.时尚消费决策风格的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

[6].HONG,JU,YEON.父母对中学生消费决策风格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7

[7].王美芳.情绪启动范式下:自我监控、决策风格对冲动性消费的影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8].沈滔.电商背景下新消费主流群体的购物决策风格分层及营销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

[9].贾龙生.个体消费决策风格现状调查[J].全国商情.2015

[10].吴月姣,胡小兰.大学生人格特质与消费决策风格的关系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5

标签:;  ;  ;  ;  

消费决策风格论文-朱尧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