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类二萜生物碱论文-尹田鹏,罗智慧,王敏,汪泽

乌头类二萜生物碱论文-尹田鹏,罗智慧,王敏,汪泽

导读:本文包含了乌头类二萜生物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乌头,成分,二萜生物碱,核磁共振

乌头类二萜生物碱论文文献综述

尹田鹏,罗智慧,王敏,汪泽[1](2019)在《黔产乌头的二萜生物碱类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贵州地区产乌头中的二萜生物碱类成分,为进一步丰富乌头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以及开发利用该药用植物提供参考。方法:取贵州产乌头块根,采用酸提碱沉法提取总生物碱浸膏,并采用硅胶柱层析对总生物碱浸膏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二萜生物碱类成分。结合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分析技术对所获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与结论:从贵州产乌头中分离鉴定出15个二萜类生物碱,分别为12-epi-15-O-acetyl-17-benzoyl-16-hydroxy-16,17-dihydronapelline(Ⅰ)、宋果灵(Ⅱ)、Songoramine(Ⅲ)、10-羟基乌头碱(Ⅳ)、次乌头碱(Ⅴ)、去氧乌头碱(Ⅵ)、乌头碱(Ⅶ)、新乌头碱(Ⅷ)、14-benzoyltalasamine(Ⅸ)、塔拉萨敏(Ⅹ)、尼奥宁(Ⅺ)、6-表查斯曼宁(Ⅻ)、异塔拉定(ⅩⅢ)、萨卡可尼亭(ⅩⅣ)和多根乌头碱(ⅩⅤ)。其中化合物Ⅸ、Ⅻ均为首次从乌头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9年22期)

单连海,陈琳,周先礼[2](2019)在《多根乌头中二萜生物碱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多根乌头(Aconitum karakolicum Rapaics)中二萜生物碱成分,本研究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和高效液相等色谱分离方法,从中分离得到15个二萜生物碱;通过多种波谱手段以及文献对比的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aconitine(1),3-deoxyaconitine(2),16-epipyroaconine(3),neoline(4),indaconitine(5),14-benzoyl-8-O-methylaconitine(6),spicatine A(7),15-α-hydroxyneoline(8),taurenine(9),14-benzoylaconine(10),14-benzoylaconine-8-oleate(11),lappaconitine(12),beiwudine(13),13-hydroxyfranchetine(14)和8-O-linoleoyl-14-benzoylaconine(15),化合物3~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和叶碟法分别考察了部分化合物的抗肿瘤和拒食活性,化合物14-benzoylaconine-8-oleate(11)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人肺癌H460细胞、肝癌HepG2细胞的IC_(50)值分别为11.9、27.6和31.8μM。乌头碱型的二萜生物碱aconitine(1)、3-deoxyaconitine(2)、 indaconitine(5)和beiwudine(13)表现出一定的拒食活性的活性(EC_(50)<2 mg/cm~2)。(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09期)

熊娇,刘王艳,何丹,张莲,杨崇康[3](2019)在《直缘乌头地上部分二萜生物碱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直缘乌头Aconitum transsectum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经谱学数据(1H-NMR、13C-NMR、MS)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直缘乌头的干燥茎叶用甲醇渗漉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龙头乌碱甲(1)、14-乙酰塔拉地萨敏(2)、8-甲氧基黄草乌碱丁(3)、塔拉地萨敏(4)、黄草乌碱丁(5)、14-乙酰萨卡可尼亭(6)、forestine(7)、查斯曼宁(8)、crassicausine(9)、homochasmanine(10)、crassicautine(11)、8-去乙酰滇乌碱(12)、贡乌生(13)、黄草乌碱乙(14)、滇乌碱(15)、isotalatizidine(16)。结论化合物1~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地上部分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9~11、13~14、16为首次从直缘乌头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10期)

胡疆,吕涛,蔡建,高秀,张丽芳[4](2019)在《滇南乌头中C_(19)二萜生物碱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硅胶、反向硅胶、Sephadex LH-20及MCI柱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和方法对滇南乌头Aconitum austroyunnanense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利用1H-NMR,13C-NMR和MS等波谱学方法并结合文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该植物地下根的95%乙醇提取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8个C_(19)二萜生物碱,分别鉴定为14α-benzoyloxy-13β,15α-dihydroxy-1α,6α,8β,16β,18-pentamethoxy-19-oxoaconitan (1),N-deethylaconitine (2),spicatine B (3),leucanthumsine A (4),acofamine B(5),macrorhynine B(6),aconitilearine(7)和ambiguine(8)。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比色法对部分生物碱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人类肿瘤细胞系A-549,Hep G2,He La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IC_(50)<20μmol·L~(-1))。(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阿合买提别克·沙曼拜义[5](2018)在《新疆乌头中二萜生物碱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新疆乌头(Aconitum sinchiangense W.T.Wang)中的二萜生物碱成分进行研究,包括单体化合物的分离与其结构的鉴定。方法:1)以碱化-有机溶剂冷浸提取为提取方法,氯仿-甲醇(4:1)混合溶剂为提取媒介,对新疆乌头全草进行提取,并用酸碱处理、乙酸乙酯萃取提取物得到总生物碱。2)采取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型薄层层析硅胶板,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分离方法及仪器对总生物碱进行分离与纯化。3)采用核磁共振~1H-NMR、~(13)C-NMR、HMBC、HSQC、~1H-~1H COSY,NOESY,DEPT和ESI-MS等现代波谱分析仪器测定单体化合物的相关数据并对其结构进行解析。结果:采取多种现代化学分离分析方法对新疆乌头全草中的总生物碱提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了9个二萜生物碱并鉴定了其结构:一个新的C_(20)-二萜生物碱sinchianine(1),叁个已知的C_(20)-二萜生物碱:12-acetyl-12-epi-napelline(2),12-epi-napelline(3),songorine(4),和五个已知的C_(19)-二萜生物碱:neoline(5),talatisamine(6),14-O-acetylsenbusine A(7),benzoylaconine(8)和aconitine(9)。结论:所得到的9个化合物都均为首次从新疆乌头中分离得到;其中新化合物1为罕见的denudatine型C_(20)-二萜生物碱。本研究丰富了新疆乌头中化学成分研究内容,为该植物的进一步活性筛选研究和深层次开发利用新疆这一特色植物资源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何丹,刘王艳,郭成鑫,李贵琼,段晓燕[6](2017)在《拳距瓜叶乌头二萜生物碱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拳距瓜叶乌头Aconitum hemsleyanum var.circinatum的块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数据(~1H-NMR、~(13)C-NMR、MS)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拳距瓜叶乌头块根总生物碱中共分离得到17个二萜生物碱,分别鉴定为黄草乌碱丁(1)、8-甲氧基黄草乌碱丁(2)、贡乌生(3)、塔拉地萨敏(4)、查斯曼宁(5)、8-甲氧基塔拉胺(6)、14-乙酰塔拉胺(7)、8-去乙酰滇乌碱(8)、crassicautine(9),crassicaudine(10)、粗茎乌头碱甲(11)、黄草乌碱丙(12)、黄草乌碱甲(13)、滇乌碱(14)、transconitine B(15)、工布乌碱(16)、大渡乌碱(17)。结论化合物2、3、6、7、9、12~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7年19期)

段晓燕,沈勇[7](2017)在《滇西乌头二萜生物碱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毛茛科乌头属植物滇西乌头的块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滇西乌头的干燥块根用甲醇渗漉提取,所得浸膏用1.5%HCl溶解,5%NaOH调pH至9,乙酸乙酯萃取,得总生物碱粗提物。粗提物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经光谱数据(~1H-NMR,~(13)C-NMR,MS)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12个二萜生物碱,分别为:丽江乌头碱(1),粗茎乌碱甲(2),查斯曼宁(3),塔拉地萨敏(4),去苯甲酰大渡乌碱(5),彭生宁(6),crassicautine(7),滇乌碱(8),大渡乌碱(9),贡乌生(10),直缘乌碱乙(11),pseudoaconine(12)。结论:化合物3~7,10~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7年09期)

郭成鑫,李桂琼,黄丽,何丹,段晓燕[8](2017)在《滇北乌头块根中二萜生物碱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毛茛科乌头属植物滇北乌头的块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滇北乌头的干燥块根粉碎后用甲醇渗漉提取,回收溶剂所得浸膏用1.5%HCl溶解,乙酸乙酯萃取,酸水溶液用5% NaOH调至pH为9,乙酸乙酯萃取,得总生物碱粗提物。粗提物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经光谱数据(~1H-NMR,~(13)C-NMR,MS)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18个二萜生物碱,分别为:14-O-acetylsachaconitine(1),franchetine(2),crassicaudine(3),indaconoitine(4),14-benzoyl chasmanine(5),14-Oacetyltalatisamine(6),talatisamine(7),chasmannine(8),crassicauline A(9),bikhaconine(10),13,15-dideoxyaconitine(11),crassicautine(12),kongboensine(13),liljestrandisine(14),ludaconitine(15),8-deacetyl-yunaconitine(16),yunaconitine(17),ouvrardiantine(18)。结论:首次对滇北乌头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共分离鉴定18个二萜生物碱。(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7年07期)

陈琳,王倩,黄帅,单连海,高峰[9](2017)在《白喉乌头中二萜生物碱及其拒食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白喉乌头(Aconitum leucostomum Vorosch.)中分离得到13个二萜生物碱,采用HR-ESI-MS,1D NMR和2D NMR等波谱技术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一个为新的C_(18)二萜生物碱:刺乌宁,其余为已知化合物.同时考察了其中12个化合物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氨茴酰基牛扁碱和东乌头定的活性较好(EC_(50)<1mg/cm~2),其次是N-acetylsepaconitine,赣乌碱和N-去乙酰高乌甲素(EC_(50)<2 mg/cm~2).(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7年07期)

季涛,毛羽,宋磊,梁晓霞[10](2017)在《德钦乌头二萜生物碱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乌头属植物德钦乌头(Aconitum ouvrardianum)根部二萜生物碱类化学成分。采用了柱色谱、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从中分离得到5个二萜生物碱,分别鉴定为黄草乌碱丁(Ⅰ)、异塔拉乌头定(Ⅱ)、塔拉萨敏(Ⅲ)、查斯曼宁(Ⅳ)和denudatine(Ⅴ)。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C-20型二萜生物碱。(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学》期刊2017年02期)

乌头类二萜生物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多根乌头(Aconitum karakolicum Rapaics)中二萜生物碱成分,本研究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和高效液相等色谱分离方法,从中分离得到15个二萜生物碱;通过多种波谱手段以及文献对比的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aconitine(1),3-deoxyaconitine(2),16-epipyroaconine(3),neoline(4),indaconitine(5),14-benzoyl-8-O-methylaconitine(6),spicatine A(7),15-α-hydroxyneoline(8),taurenine(9),14-benzoylaconine(10),14-benzoylaconine-8-oleate(11),lappaconitine(12),beiwudine(13),13-hydroxyfranchetine(14)和8-O-linoleoyl-14-benzoylaconine(15),化合物3~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和叶碟法分别考察了部分化合物的抗肿瘤和拒食活性,化合物14-benzoylaconine-8-oleate(11)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人肺癌H460细胞、肝癌HepG2细胞的IC_(50)值分别为11.9、27.6和31.8μM。乌头碱型的二萜生物碱aconitine(1)、3-deoxyaconitine(2)、 indaconitine(5)和beiwudine(13)表现出一定的拒食活性的活性(EC_(50)<2 mg/cm~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乌头类二萜生物碱论文参考文献

[1].尹田鹏,罗智慧,王敏,汪泽.黔产乌头的二萜生物碱类成分研究[J].中国药房.2019

[2].单连海,陈琳,周先礼.多根乌头中二萜生物碱成分[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9

[3].熊娇,刘王艳,何丹,张莲,杨崇康.直缘乌头地上部分二萜生物碱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9

[4].胡疆,吕涛,蔡建,高秀,张丽芳.滇南乌头中C_(19)二萜生物碱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9

[5].阿合买提别克·沙曼拜义.新疆乌头中二萜生物碱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8

[6].何丹,刘王艳,郭成鑫,李贵琼,段晓燕.拳距瓜叶乌头二萜生物碱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7

[7].段晓燕,沈勇.滇西乌头二萜生物碱成分研究[J].中国药师.2017

[8].郭成鑫,李桂琼,黄丽,何丹,段晓燕.滇北乌头块根中二萜生物碱成分研究[J].中国药师.2017

[9].陈琳,王倩,黄帅,单连海,高峰.白喉乌头中二萜生物碱及其拒食活性研究[J].有机化学.2017

[10].季涛,毛羽,宋磊,梁晓霞.德钦乌头二萜生物碱成分研究[J].广州化学.2017

标签:;  ;  ;  ;  

乌头类二萜生物碱论文-尹田鹏,罗智慧,王敏,汪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