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隐患与防范分析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隐患与防范分析

湖北省恩施市中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湖北恩施445000

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方法:分析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的安全防护,将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条例完善、增强岗位责任制、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相关知识和责任、标准的操作流程、学习与培训、具备专业的防护用具、确定合理的、正确的防范措施。结果:工作人员自我防范的责任心和意识显著改善,有效制止了安全隐患的发生。结论:消毒供应室的安全隐患不容小觑,大多数人都会忽略,所以应从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执行规范的操作和预防,科学的加强管理和防护措施,降低职业安全隐患,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不受威胁。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安全隐患;防护措施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中提供无菌医疗器材和一次性物品的相关科室,不但管理医院无菌医疗器材的发放,还要将发放的再生医疗器材回收并清洁消毒,同时还要灭菌、存放和发放。所以,工作中难免会接触部分不了解感染因素而同时又很危险患者血液、体液或分泌物等污染品,其中有潜在发生损伤或显露性感染的危险和环境如下:高温、消毒剂、噪音等安全隐患,若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可能会感染、中毒。而长时间在高温和噪音环境中工作的工作人员,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安全,第一点就是提高工作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

一、危险因素

1、物理因素

1.1噪音目前消毒供应室中伴随着多种噪音污染,例如清洗机、消毒机、烘干机、灭菌器等,包含各类不锈钢器械之间的碰撞和摩擦发出的声音,而长期处于噪音>90分贝的环境中,可能导致听觉系统出现问题,使耳部神经受损,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甚至可能导致焦虑、耳鸣、血压增高、睡眠质量下降等问题。

1.2温湿度针对清洗工作的人员,随时需佩戴口罩、帽子、手套、专用鞋和隔离衣物、护目镜等一系列防护措施,但同时工作人员体内的汗液不能及时排出,给身体造成影响。另外,各类机器使用时会散发热气,室内温湿度会显著增高,清洗机舱门开启将物品卸载时,设备内的温度>90°,而烘干机内的温度还高达120°,若工作人员稍有不慎,都可能导致眼睛、皮肤及内脏受伤。

1.3光污染由于工作期间是封闭状态,所以日关灯随时都需要工作,核对包装时也需要强光照耀,而且紫外线照射野是供应室空气消毒物品表面不可或缺的东西。消毒和检测时带来的辐射会对人体带来危害,轻微可能导致烧伤、出现红斑等症状。

1.4化学污染消毒供应室中使用率最高的是消毒剂,该物品具备的腐蚀性较强,且具有易挥发、刺激性强等特征,对人体的皮肤、眼睛等各个器官,还有神经系统都会造成威胁,长时间接触可能导致哮喘、皮炎等症状。多酶清洁剂带来的危害更多,若工作时不慎将其滴入皮肤,会对皮肤和呼吸道造成影响。

1.5布类纤维由于医院的各类包装都是布料,而布料在拆洗时容易散发纤维和灰尘,对人体眼睛和呼吸道造成伤害,同时人体吸入后对肺也会造成伤害,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肺纤维化。

1.6生理因素因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工作人员应保持长期站立,以及精神高度集中,可能出现不良情绪或精神绷紧等情况。

二、安全隐患相关防护措的探讨

1、首先,完善相关防护条例,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将操作流程标准化,学习相关防护的知识,工作人员身体健康也是为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提供保障,需严格遵守相关条例。询问工作人员的建议,将消毒供应的运输流程规范化,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知识的传递。定时抽查工作人员的清洗、消毒的相关知识。

2、其次,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降低噪音带来的危害,定时对各类器械进行保养何维护,并遵守厂家的保养要求定期对消毒机、灭菌器进行检查和清洗,并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对噪音较大的物品做到轻拿轻放,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同时,做好室内通风,定时对通风设备进行检查,降低室内水蒸气的排放,不用水电气时及时关闭,降低温度和湿度。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工作人员需持证上岗,并遵守相关操作流程。

3、生物防护,工作人员在回收设备和器材时、检查和整理时,穿好隔离衣及手套等防护物品,防止接触感染物品。并于清洗工作完成后,立刻将清洗器消毒,并及时更换个人防护用品,洗手和消毒,充分运用各类防护工具,尽最大力量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并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用包装纸,减少布类产生的纤维对人体带来伤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4、定时体检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应定时进行体检,并注射相应的疫苗。当发生事故时,根据受伤部分对伤口进行正确的清洗、消毒和包扎,并将职业暴露登记表填写完成后交给院感科,医院随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预防治疗,防止进一步感染。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安全隐患和工作环境、自我防范意识和相关知识的匮乏相关。因接触具有感染和传染性的血液和体液等物品较多,导致供应室的工作人员成为职业损伤的高危人群。我国卫生部于09年宣布“两规一标”的相关要求,就有提高加强安全防范的关键性,坚持规范预防措施,将各个岗位的操作流程规范化,并严格遵守岗位职责,将相关管理条例完善,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并定时对器械进行保养和维修,将防护措施应用于日常工作中,有效减少安全隐患的同时,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也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李颖,张英兰,王丹,丁珠云.消毒供应室工作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9):104.

[2]王晓祺,张梅.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05):1127-1128+1186.

[3]王姿英.消毒供应室安全隐患及风险管理[A].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第六届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暨两岸四地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汇编(上册)[C].中华护理学会:,2010:3.

[4]段旭红.消毒供应室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A].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第5届全国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09:3.

[5]段旭红.消毒供应室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A].河南省护理学会.河南省现代消毒供应中心(室)建设与管理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09:4.

标签:;  ;  ;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隐患与防范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