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突出物论文-邵传东,庄辉

建筑突出物论文-邵传东,庄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建筑突出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鞭梢效应,高层建筑,细长突出物

建筑突出物论文文献综述

邵传东,庄辉[1](2016)在《建筑框架结构顶部细长突出物的鞭梢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层建筑物顶部经常会因为某些需要而建造一些细长的突出物,这些细小的突出物在地震作用下经常会发生比主体结构大得多的强烈振动,这种现象称为"鞭梢效应"。本文针对鞭梢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采用ANSYS大型通用软件建立了高层框架结构的数值计算模型,通过改变细长突出物质量和自振周期比较了不同因素对于鞭梢效应的影响程度,为工程设计中如何减小鞭梢效应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门窗》期刊2016年10期)

刘纯,汪大洋,周云[2](2009)在《带突出物高层建筑的减振方案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改进的自回归模型模拟了某带突出物高层建筑结构的脉动风荷载时程,针对其自身特点,提出了突出物玻璃幕墙开洞(方案A)、设置粘滞阻尼器(方案B)、玻璃幕墙开洞与设置粘滞阻尼器相结合(方案C)的3种减振方案。在10年和50年一遇2种风振作用下,对该工程进行了不同减振方案下的风振动力分析,最后依据分析结果对类似结构体系风振控制的分析与设计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方案B和方案C具有大量耗散风振输入能量、有效衰减结构动力响应和降低结构风振作用的能力,可减小主体结构顶点位移和加速度响应的最大幅度分别为34.6%、36.8%,提出的减振方案对于抑制结构风致振动、提高结构安全性和舒适性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刘纯[3](2009)在《高层建筑突出物风振控制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大型通用软件Etabs建立一带钢塔的高层结构模型,分析了结构的动力特性,研究了不同风振作用下原结构及其减振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揭示了风速谱、频率比、风向角、基本风压、钢塔高度和跨度等参数对高层建筑突出物风振动力性能的影响规律和变化趋势;结合突出物所受振动激励的特点和阻尼减振装置附加给结构的阻尼特性,给出了高层建筑突出物风振控制设计的简化设计方法;最后针对一带玻璃幕墙构架的高层建筑结构,采用顶部幕墙开洞和阻尼减振技术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风振控制与设计。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带钢塔高层结构,采用Etabs进行了结构动力特性分析、对不同参数条件下的33组工况进行了风振响应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钢塔对主体结构影响很小,而主体结构对钢塔影响较大,高层建筑楼顶钢塔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远大于下部主体结构的动力响应,风速谱、频率比、风向角、基本风压、钢塔高度和跨度是影响高层建筑楼顶钢塔风振响应的重要因素,设计楼顶钢塔时应充分考虑利用钢塔自身的抗风性能,避开不利影响,尽量减小结构的鞭梢效应且不能忽略主体结构对其振动影响;2.针对带钢塔高层结构,采用速度相关型阻尼器对其进行风振控制分析。结果表明,速度相关型阻尼器可以有效抑制钢塔类突出物的风致振动响应,提高突出物在强风下的安全性能,在耗能减振装置的选取和布置上,应结合实际结构合理确定合适的耗能减振装置和布置方式;3.将突出物所受振动激励的特点和阻尼减振装置附加给结构的阻尼特性相结合来分析高层建筑突出物风振控制响应。结果表明将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可以简化高层建筑突出物风振控制设计;4.对于高层建筑突出物的风振控制,提出减小突出物的受风面积和设置阻尼减振装置的减振方式。针对一带玻璃幕墙构架突出物的高层结构,采用叁种减振方式对其进行风振反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可以经济有效的控制结构风振响应,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09-05-01)

曾桂香,郭呈祥[4](2008)在《高层建筑顶部细小突出物的鞭梢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层建筑顶部,经常会因某种需要而建造一些细长的突出物,如电讯接收塔等。这些细小的突出物,在强风和强震作用下常发生比主体结构大得多的强烈振动,这种现象称为鞭梢效应。利用结构动力学和风振理论,计算了风震作用下的鞭梢效应系数,并分析了它与鞭梢效应强弱的关系,为工程设计中如何减小鞭梢效应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葛雪康,竹影[5](2006)在《高层建筑结构突出物的可靠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根据工程结构可靠度理论,分析了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和突出物的可靠度和失效概率,并得出有关公式。当主体结构的质量和刚度确定时,结构设计者可以根据可靠度和失效概率值及时调整突出物的质量和刚度,尽量避免鞭梢效应的发生,从而为结构设计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本文来源于《江苏建筑》期刊2006年03期)

张健,近藤正一,蔡军,若山滋[6](1997)在《多民族建筑文化共生的哈尔滨近代建筑的形态母题及美学意匠 屋顶突出物及女儿墙》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历史背景及研究目的: 作为中国近代国际化都市之一的哈尔滨,素有“东方巴黎”、“东方莫斯科”之关誉,其近代建筑在中国乃至亚洲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所蕴含的多民族的建筑文化、多姿的建筑样式、多彩的建筑风格以及独特的建筑文脉是人类建筑样式的宝贵财富。哈尔滨近代建筑,是自1898年城市的诞生至1949年建筑风格形成的城市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时期。在这短短的50 年内,哈尔滨从一个普通的北方小镇一跃而成为多民族建筑文化共生、多种建筑样式并存的近代大都市,奠定了建筑的(本文来源于《世界民族建筑国际会议论文集》期刊1997-08-01)

梁兴文[7](1997)在《带屋面突出物的高层建筑水平地震力的实用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带屋面突出物的高层建筑的水平地震力.对于屋面突出物,给出了有别于主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对于主结构,考虑了突出物对其地震力的影响.方法简便实用.(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1997年07期)

王一江[8](1994)在《建筑突出物侵入建筑控制线》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突出物侵入建筑控制线北京铁路局太原勘测设计院王一江现象修建在城市中的铁路房屋,一般情况下城市规划部门均对建筑场地规定出建筑控制线(红线)。在设计时有的建筑设计人员未处理好建筑突出物(如台阶、平台、窗井、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管线以外...(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1994年08期)

程季达,俞嘉声,瞿伟廉[9](1987)在《高层建筑顶部突出物的地震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高层建筑顶部突出物弹性地震力的一个近似和实用的计算方法。文中在把主体结构(不包括顶部突出物的结构主体)的每个振型看成为一个广义单自由度体系的基础上,分别考虑了这些广义单自由度体系对顶部突出物地震力的影响。并在应用振型组合的原则对这些影响进行组合后,得到了结构顶部突出物弹性地震力的计算公式。根据本文方法对工程实例的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足够的精度,是实用的。(本文来源于《地震学刊》期刊1987年01期)

建筑突出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改进的自回归模型模拟了某带突出物高层建筑结构的脉动风荷载时程,针对其自身特点,提出了突出物玻璃幕墙开洞(方案A)、设置粘滞阻尼器(方案B)、玻璃幕墙开洞与设置粘滞阻尼器相结合(方案C)的3种减振方案。在10年和50年一遇2种风振作用下,对该工程进行了不同减振方案下的风振动力分析,最后依据分析结果对类似结构体系风振控制的分析与设计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方案B和方案C具有大量耗散风振输入能量、有效衰减结构动力响应和降低结构风振作用的能力,可减小主体结构顶点位移和加速度响应的最大幅度分别为34.6%、36.8%,提出的减振方案对于抑制结构风致振动、提高结构安全性和舒适性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建筑突出物论文参考文献

[1].邵传东,庄辉.建筑框架结构顶部细长突出物的鞭梢效应研究[J].门窗.2016

[2].刘纯,汪大洋,周云.带突出物高层建筑的减振方案对比[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

[3].刘纯.高层建筑突出物风振控制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D].广州大学.2009

[4].曾桂香,郭呈祥.高层建筑顶部细小突出物的鞭梢效应[J].自然灾害学报.2008

[5].葛雪康,竹影.高层建筑结构突出物的可靠性分析[J].江苏建筑.2006

[6].张健,近藤正一,蔡军,若山滋.多民族建筑文化共生的哈尔滨近代建筑的形态母题及美学意匠屋顶突出物及女儿墙[C].世界民族建筑国际会议论文集.1997

[7].梁兴文.带屋面突出物的高层建筑水平地震力的实用算法[J].建筑结构.1997

[8].王一江.建筑突出物侵入建筑控制线[J].铁道标准设计.1994

[9].程季达,俞嘉声,瞿伟廉.高层建筑顶部突出物的地震反应分析[J].地震学刊.1987

标签:;  ;  ;  

建筑突出物论文-邵传东,庄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