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风湿痹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白虎加桂枝汤,风湿热痹,类风湿关节炎
风湿痹证论文文献综述
袁林,吴金玉,唐婕,陈永贵,张之燕[1](2019)在《白虎加桂枝汤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痹证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白虎加桂枝汤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痹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15 mg/次,1次/周,口服,美洛昔康片7.5 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予加用白虎加桂枝汤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关节疼痛、压痛、肿胀、屈伸不利症状及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等临床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治疗后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晨僵等中医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CRP、ESR、R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DAS28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显着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3.3%)(P<0.05)。结论:白虎加桂枝汤联合西药治疗可明显提高RA临床疗效,对于缓解临床症状及降低CRP、RF、ESR水平优势明显。(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赵海玲,周宗波,李建强,黄健,程怡[2](2019)在《当归拈痛汤加减内服外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风湿热痹证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加减内服外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风湿热痹证的近期疗效及对疾病活动性的影响。方法:将118例KO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0. 2 g/次,1次/d;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适量外用痛处,3次/d。观察组采用当归拈痛汤加减内服、外洗。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2周。进行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于治疗前、治疗后2,4,6,14 d进行评价患者的行走和静息疼痛情况;膝关节功能采用西安大略和麦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于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进行治疗前后湿热痹证、日本骨科协会的膝关节功能(JOA)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第6,14天,行走和静息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WOMAC量表3个维度(疼痛、僵硬、关节功能)评分和WOMAC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者风湿热痹证主要症状评分和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1);治疗后观察组ESR,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β,IL-6,TNF-α和MMP-3均低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当归拈痛加减汤内服和外洗能有效减轻KOA风湿热痹型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等近期症状,能控制急性炎症指标,减轻病情程度,降低疾病的活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9年13期)
董小君,王永辉,侯渊,张晨曦,赵乐[3](2018)在《风湿宁对风寒湿痹证CIA大鼠模型滑膜组织中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风湿宁对风寒湿痹证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滑膜组织中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及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来氟米特片,2.33 mg·kg-1),风湿宁低、中、高剂量组(9.12,18.24,36.48 g·kg-1),每组9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风寒湿外感致病因素刺激,结合牛Ⅱ型胶原乳化剂诱导的方法,制备风寒湿痹证CIA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干预,每日1次,连续4周。观察药物对大鼠关节肿胀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血清类风湿因子(RF),环瓜氨酶肽(ACPA),白细胞介素(IL)-1β,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滑膜组织中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 D88),NF-κB酶抑制蛋白α(IκBα),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IA大鼠模型的关节肿胀度明显升高,血清RF,ACPA,IL-1β,TNF-α含量显著升高,IL-10含量显着降低,滑膜组织中TLR4,My D88,IκBα,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风湿宁低、中、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风寒湿痹证CIA大鼠模型的关节肿胀度与血清RF,ACPA,IL-1β,TNF-α含量,升高血清IL-10水平,下调滑膜组织中TLR4,My D88,IκB-α,NF-κB mRNA与蛋白表达量(P<0.05,P<0.01)。结论:风湿宁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从而抑制IL-1β,TNF-α的产生,起到治疗RA的作用,且其疗效与药物剂量有一定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董小君[4](2018)在《风湿宁对风寒湿痹证CIA模型TLR4/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建立风寒湿痹证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模型、大鼠模型,培养风寒湿痹证CIA模型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中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应用近红外荧光活体成像技术,围绕TLR4/NF-κB信号通路,从“滑膜组织-滑膜细胞-信号通路-靶向基因”角度,多层次地整体探究风湿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药效作用机制。方法:第一部分,不同外感致病因素对病证结合CIA模型建立的比较研究。将110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10只)、CIA模型组(40只)、风寒湿痹证CIA模型组(30只)、风湿热痹证CIA模型组(30只)。采用风寒湿、风湿热外感致病因素刺激,结合牛II型胶原乳化剂诱导的方法,建立CIA模型、风寒湿痹证CIA模型、风湿热痹证CIA模型。分别采用疗效确切的验方风湿宁(18.24g·kg~(-1))与治痹经方乌头汤(4.9g·kg~(-1))、白虎加桂枝汤(10.15g·kg~(-1)),对这叁种RA模型加以治疗。运用以方测证的反证法和比较医学手段的正证法,观察模型大鼠的足掌温度、关节炎指数、关节肿胀度、血清RF、ACPA含量,踝关节病理学改变等指标,界定这叁种RA模型的中医证候属性,从而确定下一步研究风湿宁药效作用机制的最佳动物模型。第二部分,近红外荧光探针在风寒湿痹证CIA小鼠模型中成像的应用研究。将48只SPF级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3mg·kg~(-1))、风湿宁治疗组(23.45g·kg~(-1)),每组12只。采用风寒湿外感致病因素刺激,结合牛II型胶原乳化剂诱导的方法,建立风寒湿痹证CIA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小鼠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干预,每日1次,连续28天。末次灌胃1h后,通过尾静脉注射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IRDye~?800CW 2-DG,在活体水平上对小鼠RA炎症进行实时、动态、荧光成像观察,并对风湿宁治疗风寒湿痹证CIA小鼠模型的药效作用进行初步宏观探讨。第叁部分,风湿宁对风寒湿痹证CIA大鼠模型滑膜组织中TLR4/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将54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2.33mg·kg~(-1))、风湿宁低、中、高剂量组(9.12,18.24,36.48 g·kg~(-1)),每组9只。采用风寒湿外感致病因素刺激,结合牛II型胶原乳化剂诱导的方法,建立风寒湿痹证CIA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干预,每日1次,连续28天。运用ELISA、HE、TUNEL、IHC、Real-time PCR、Western Blot等方法对大鼠血清RF、ACPA,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膝、踝关节病理学改变,滑膜组织细胞凋亡,滑膜组织中c-IAP1、XIAP、Caspase-3、Caspase-9表达,TLR4、MyD88、IκB-α、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等进行检测,从TLR4/NF-κB信号通路上深入探讨风湿宁治疗RA的药效作用机制。第四部分,风湿宁含药血清对风寒湿痹证CIA-FLS增殖、凋亡和TLR4/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风寒湿痹证CIA模型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中FLS进行原代培养、传代和鉴定。将第3代CIA-FLS细胞随机分为6组:空白血清对照组、来氟米特含药血清组、5,10,15,20%风湿宁含药血清组。运用CCK-8、TUNEL、ELISA、Real-time PCR、Western Blot等方法对CIA-FLS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TNF-α、IL-4、IL-10含量,CIA-FLS细胞中TLR4、MyD88、IκB-α、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等进行检测,围绕TLR4/NF-κB信号通路,在细胞层面上,对风湿宁含药血清的药效作用机制进一步深入探讨。结果:第一部分,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IA模型各组大鼠整体状况,随着时间推移持续性加重,体质量增长缓慢,关节炎指数和关节肿胀度明显升高,血清RF、ACPA含量显着上升,其中以风湿热痹证CIA模型对照组最为严重。风湿宁与治痹经方各治疗组大鼠灌服相应中药水煎液后,除风湿热痹证CIA风湿宁治疗组外,精神状态均逐渐好转,足掌温度、血清RF、ACPA含量有所下降,关节肿胀程度有所减轻,行动迟缓情况逐步改善,皮毛光泽度、爪甲形态、舌象等异常状况逐渐恢复。踝关节HE染色结果显示,CIA模型各组大鼠滑膜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和血管翳的形成,关节软骨可见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及骨质的破坏。各治疗组大鼠灌服相应药物后,对滑膜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翳形成、骨质侵蚀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治疗各组组间比较,以CIA白虎加桂枝汤治疗组、风寒湿痹证CIA风湿宁治疗组、风湿热痹证CIA白虎加桂枝汤治疗组改善效果尤为显着。第二部分,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精神不振,倦怠少动,弓背蜷缩,喜扎堆,皮毛暗淡无泽,踝关节和足趾关节肿胀、变形,爪甲细长,色淡白,肛周污秽,小便清长,体质量增长减慢甚至减轻。风湿宁治疗组小鼠灌服中药水煎液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精神状态逐渐好转,体质量逐渐增长,足掌温度有所恢复,关节炎指数与踝关节宽度下降,关节肿胀程度有所减轻。近红外荧光活体成像结果显示,尾静脉注射2-DG荧光探针24h后,小鼠体内可观察到荧光信号;注射48h后,2-DG探针对关节炎特异性靶向效果佳,达到浓聚高峰,与正常组织对比明显;注射72h后,空白对照组小鼠体内2-DG探针逐渐排出体外,荧光信号减弱;模型对照组小鼠持续成像96h,仍可在炎症部位观察到荧光信号;风湿宁治疗组小鼠对2-DG探针在不同时刻的摄取量,较模型对照组少。第叁部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关节炎指数、关节肿胀度、血清RF、ACPA、IL-1β、TNF-α水平,脾脏、胸腺指数,膝踝关节组织病理学评分极显着升高(P<0.01),血清IL-4、IL-10水平,滑膜组织细胞凋亡率极显着下降(P<0.01),滑膜组织中c-IAP1、XIAP表达极显着上升(P<0.01),Caspase-3、Caspase-9表达极显着下降(P<0.01),TLR4/NF-κB信号通路表达极显着上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风湿宁各剂量组大鼠灌胃治疗28天后,关节炎指数、关节肿胀度、血清RF、ACPA、IL-1β、TNF-α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脾脏、胸腺指数,膝踝关节组织病理学评分显着或极显着下降(P<0.05,P<0.01),血清IL-4、IL-10水平,滑膜组织细胞凋亡率显着或极显着上升(P<0.05,P<0.01),滑膜组织中c-IAP1、XIAP表达显着或极显着下降(P<0.05,P<0.01),Caspase-3、Caspase-9表达显着或极显着上升(P<0.05,P<0.01),TLR4、MyD88、IκB-α、NF-κB mRNA与蛋白表达均显着或极显着下调(P<0.05,P<0.01),其中,风湿宁高剂量组TLR4/NF-κB信号通路表达下调程度尤为显着。第四部分,CIA-FLS细胞传至3-6代,形态均一,呈长梭形。细胞免疫荧光鉴定,胞浆中Vimentin蛋白表达呈阳性。CCK-8、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风湿宁含药血清各浓度组处理CIA-FLS细胞24h、48h、72h后,对其增殖体现出抑制作用,且呈时间与浓度依赖性。与空白血清对照组同时段比较,其抑制作用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10,15,20%风湿宁含药血清处理细胞24h后,显着或极显着促进了CIA-FLS细胞的凋亡(P<0.05,P<0.01)。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风湿宁含药血清各浓度组处理CIA-FLS细胞24h后,较空白血清对照组,可降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TNF-α水平,提高IL-4、IL-10水平,有显着或极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P<0.01)。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风湿宁含药血清各浓度组处理CIA-FLS细胞24h后,细胞中TLR4、MyD88、IκB-α、NF-κB mRNA与蛋白表达均显着或极显着下调(P<0.05,P<0.01),其中,20%风湿宁含药血清组下调程度尤为显着。结论:(1)以CIA模型为基础,结合风、寒、湿、热等不同外感致病因素刺激,成功建立风寒湿痹证CIA大鼠模型和风湿热痹证CIA大鼠模型。(2)运用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IRDye~?800CW 2-DG,在活体水平上对风寒湿痹证CIA小鼠模型成功炎症靶向性荧光显像,风湿宁对模型小鼠足掌和关节的局部炎症有明显改善作用。(3)风湿宁对风寒湿痹证CIA模型大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药效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IL-1β、TNF-α产生,下调c-IAP1、XIAP表达,降低脾脏、胸腺指数,促进IL-4、IL-10生成,促进滑膜组织细胞凋亡,提高Caspase-3、Caspase-9表达,从而产生了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达到治疗RA的效果,且其疗效与药物剂量有一定相关性。(4)风湿宁含药血清能抑制CIA-FLS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且呈时间与浓度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抑制IL-1β、TNF-α产生,促进IL-4、IL-10生成,从而抑制RA滑膜增生,减轻滑膜炎症。(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3-01)
陈晨[5](2018)在《中药内服联合外洗治疗风湿痹证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中药内服联合外洗治疗风湿痹症的疗效,为风湿痹症中医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风湿痹症患者,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对照组采取内服中药治疗,观察组加行外洗治疗,对比两组风湿痹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组间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95.0%明显优于对照组70.0%,经统计学计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7.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相对于中药内服治疗风湿痹症,联合外洗治疗更具有效性优势,且未增加不良反应问题,具有安全性、有效性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王恒,郭光武,吉杨丹,朱思明,余跃生[6](2017)在《黔南苗族地区抗风湿痹证方药举隅》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整理出部分黔南苗族地区抗风湿痹证的方药,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2008-2017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Pub Med、High Wire Press、EBSCO-ASP等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并走访黔南苗医及中医世家。结果:整理出了黔南苗族地区的部分抗风湿痹证方药。结论:在黔南苗族抗风湿痹证方药发挥了良好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黔南民族医专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陈志龙,李木清[7](2016)在《当归拈痛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热痹证35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热痹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热痹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当归拈痛汤治疗。两组患者的观察时间均为2周,记录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82.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拈痛汤配合西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热痹证临床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臧妮[8](2016)在《督灸改善产后风湿痹证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督灸和口服中成药对产后风湿痹证的影响,证实督灸治疗产后风湿痹证的有效性,从而指导临床应用。方法:筛选产后风湿痹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督灸组(观察组)和药物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督灸组以督灸治疗,10天治疗一次,3次为一疗程;药物组以口服中成药治疗,一月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后风湿痹证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量化评分,进而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产后风湿痹证的症状改善程度。结果:督灸组及药物组自身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主症单项积分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督灸组总有效率为96.67%,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2.76%,两组症候总疗效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督灸及药物对产后风湿痹证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作用,但督灸疗法效果更加显着。(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6-15)
张玉泉[9](2016)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冬病夏治治疗风湿痹证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对冬病夏治治疗风湿痹证的疗效与评价。方法:从接受诊治的患者中选取78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常规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观察组的治疗方案: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一项治疗内容——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试验完成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并制表说明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经系统治疗,疼痛、酸楚的症状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报告显示痹证的指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风湿痹证时在冬病夏治的基础上配合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具有一定的疗效,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本文来源于《北方药学》期刊2016年03期)
杨树国,邢国献[10](2016)在《邢国献主任辨治风湿痹证经验拾萃》一文中研究指出邢国献副主任中医师从事临床工作已20余年,系保定市首届名中医,急诊科主任,学验俱丰,师古不泥古,经方时方,择善而从,对风湿痹证治疗有着独特的认识和见解,疗效显着。笔者有幸跟师随诊,受益匪浅,现择其精髓归纳总结于下。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痹证一词源于《内经》,《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叁气杂至,合而为痹"。传统认为其病因有二:1外因为感受风寒湿邪,外邪留滞于关节筋骨,致气血阻痹而发为风寒湿痹,若素体阳气(本文来源于《内蒙古中医药》期刊2016年01期)
风湿痹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加减内服外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风湿热痹证的近期疗效及对疾病活动性的影响。方法:将118例KO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0. 2 g/次,1次/d;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适量外用痛处,3次/d。观察组采用当归拈痛汤加减内服、外洗。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2周。进行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于治疗前、治疗后2,4,6,14 d进行评价患者的行走和静息疼痛情况;膝关节功能采用西安大略和麦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于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进行治疗前后湿热痹证、日本骨科协会的膝关节功能(JOA)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第6,14天,行走和静息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WOMAC量表3个维度(疼痛、僵硬、关节功能)评分和WOMAC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者风湿热痹证主要症状评分和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1);治疗后观察组ESR,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β,IL-6,TNF-α和MMP-3均低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当归拈痛加减汤内服和外洗能有效减轻KOA风湿热痹型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等近期症状,能控制急性炎症指标,减轻病情程度,降低疾病的活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风湿痹证论文参考文献
[1].袁林,吴金玉,唐婕,陈永贵,张之燕.白虎加桂枝汤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痹证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2].赵海玲,周宗波,李建强,黄健,程怡.当归拈痛汤加减内服外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风湿热痹证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
[3].董小君,王永辉,侯渊,张晨曦,赵乐.风湿宁对风寒湿痹证CIA大鼠模型滑膜组织中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8
[4].董小君.风湿宁对风寒湿痹证CIA模型TLR4/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
[5].陈晨.中药内服联合外洗治疗风湿痹证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
[6].王恒,郭光武,吉杨丹,朱思明,余跃生.黔南苗族地区抗风湿痹证方药举隅[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7
[7].陈志龙,李木清.当归拈痛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热痹证35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6
[8].臧妮.督灸改善产后风湿痹证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
[9].张玉泉.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冬病夏治治疗风湿痹证疗效评价[J].北方药学.2016
[10].杨树国,邢国献.邢国献主任辨治风湿痹证经验拾萃[J].内蒙古中医药.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