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散函数论文-曾佳,汪荣贵,王晶,董俊鹏

耗散函数论文-曾佳,汪荣贵,王晶,董俊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耗散函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图像复原,大气散射模型,大气耗散函数,图像质量

耗散函数论文文献综述

曾佳,汪荣贵,王晶,董俊鹏[1](2016)在《基于高精度大气耗散函数的快速雾天图像复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基于大气散射模型去雾的求解是一病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精度大气耗散函数的快速雾天图像复原算法。算法从大气散射模型出发,通过引入大气耗散函数提出一种简化的大气散射模型;通过寻找天空区域或雾最浓区域的思想构造出一种环境光的高精度求解方法;基于类形态学的思想,通过计算拉依达准则下限值的策略获取高精度的大气耗散函数,由此根据简化的大气散射模型实现对雾天图像的快速复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真实地恢复场景的色彩和清晰度,提高图像质量,并且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达到图像像素数的线性函数,在计算速度上取得了较大的提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6年04期)

冷学礼,田茂诚,张冠敏[2](2011)在《对流换热中的准(火积)耗散函数》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对流换热过程中微元控制体内的(火积)流动平衡,得到类似于热传导过程中(火积)耗散函数表达形式的对流换热准(火积)耗散函数,表明对流换热过程中的(火积)耗散由热传导和对流形成的耗散共同构成。并通过分析对流换热过程的特点,对准(火积)耗散函数中对流项的影响进行了修正,使用圆管内热充分发展流动与无限宽平行通道内的对流换热过程检验,控制体内准(火积)耗散函数的计算结果与边界(火积)流的结果一致,表明文中提出的准(火积)耗散函数是可靠的。(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1年08期)

刘华坪,陈焕龙,杨晓光,陈浮[3](2011)在《基于耗散函数的低速扩压叶栅损失机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导了含耗散函数项的总压输运方程,利用总压损失、熵增、耗散函数等参数分析某扩压叶栅流动与损失特性,探讨其损失产生机理.研究表明:栅内损失主要来源于叶片前缘附近、流道表面、尾迹区、分离区与主流交界区的流动耗散;分离区仅是高总压损失和高熵值的低能流体聚集区,而非高损失来源区;通过减小分离区以提高叶栅性能的控制方法本质是通过增加分离区的速度或减小分离区来减弱其与主流的剪切强度或减小强剪切作用区;控制叶片前缘附近附面层和马蹄涡的发展也是提高叶栅气动性能的途径之一.上述研究为叶栅流动损失控制研究提供了一种思路.(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凌锦龙[4](2007)在《不可逆过程中的能量耗散函数》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可逆过程热力学提供了研究传输过程统一的标准方法.文章介绍了在有交互传输的系统中,其不可逆过程中的能量耗散函数的数学表达式。(本文来源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3期)

胡亚元[5](2005)在《多重耗散函数率无关塑性力学在粘土模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经典的塑性力学无法根据Drucker塑性公设从理论上证明非相关联流动准则,因而从连续介质热力学基本原理出发研究土的弹塑性模型。根据率无关塑性力学理论,通过Gibbs自由能和多个独立耗散函数,建立土的多重屈服准则及其流动准则,证明了屈服准则重数和独立耗散函数个数相等,分析了耗散函数形式对屈服准则和塑性流动准则的影响。分析了一簇新的能够同时考虑相关联流动准则和非相关联流动准则的粘土的Gibbs自由能和耗散函数的表达式,殷宗泽双屈服面模型是其特例,但新模型具有更为明确的物理含义,能考虑非相关联流动准则的情况。根据粘土室内实验选取了模型参数,并与实测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对比,说明新模型可以模拟粘土的多重屈服面本构关系。(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05年S1期)

Mohsen,Hassan,Vand,王松涛,冯国泰,王仲奇[6](2005)在《基于耗散函数的叶顶泄漏流动非定常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更进一步的改善间隙泄漏流动需要对其复杂的流动结构作深入的认识 ,若不能给出间隙泄漏流动影响更真实的表述将导致对其研究无法进行。为了更深入的认识涡轮叶栅流动粘性耗散的细节及分布 ,作者采用商用N -S求解器对具有动叶顶部间隙的涡轮级非定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研究。本文引入耗散函数对间隙泄漏流动的粘性耗散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是对粘性影响带来的粘性耗散的最简单也是最直接模拟和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节能技术》期刊2005年01期)

李红霞,茅德康[7](2004)在《单个守恒型方程熵耗散格式中熵耗散函数的构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一维单个守恒律方程,文[8]设计了一种非线性守恒型差分格式.此格式为二阶Godunov型的,用的是分片线性重构(reconstruction),重构函数的斜率是根据熵耗散得到的.格式满足熵条件.与传统的守恒格式不同的是此格式在计算过程中不仅用到了数值解还用到了数值熵.在此格式中一个所谓的熵耗散函数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在每一个网格的计算中耗散熵,以保证格式满足熵条件.文[8]中设计的熵耗散函数比较复杂,并且不是很完善.故数值地分析了在格式的构造中为何应给熵以一定的耗散,及应耗散多少.并且给出了一个新的以数值解的二阶差分作为基本模块的熵耗散函数.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数值算例.(本文来源于《计算物理》期刊2004年03期)

李卫东[8](2003)在《非平衡系统中的熵产生与能耗散函数》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普遍的热力学方程出发,导出了粘性多组分流体有外力场存在时的熵产生和能耗散函数的一般表达式,通过对具体过程的分析讨论,指出:能耗散函数在存在体积力的情况下,不具有普适性。(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2期)

赵南蓉,罗久里[9](2001)在《活化络合耗散函数与反应速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过渡状态的活化给合物 ,实际上处于非平衡定态 .作者根据非平衡态热力学的随机理论 ,对反应速度活化络合物理论涉及的热力学及统计力学问题给予了评论 ;定量地分析了活化络合过程的耗散与涨落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导出了修正速度常数的统计表达式(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1年06期)

王振发[10](2001)在《含耗散函数的拉格朗日方程及耗散函数的物理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力学的拉格朗日方程是机械振动理论的基础 ,含耗散函数的拉格朗日方程又是这个基础的重要方面。本文作者首先定义出耗散函数 ,由耗散函数导出广义耗散力 ,然后建立含耗散函数的拉格朗日方程 ;最后讨论耗散函数的物理意义。本文讨论的耗散力是指粘滞阻力 ,可视为线性阻力 ,因此含耗散函数的拉格朗日方程及由此建立的振动微分方程被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去(本文来源于《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1年02期)

耗散函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分析对流换热过程中微元控制体内的(火积)流动平衡,得到类似于热传导过程中(火积)耗散函数表达形式的对流换热准(火积)耗散函数,表明对流换热过程中的(火积)耗散由热传导和对流形成的耗散共同构成。并通过分析对流换热过程的特点,对准(火积)耗散函数中对流项的影响进行了修正,使用圆管内热充分发展流动与无限宽平行通道内的对流换热过程检验,控制体内准(火积)耗散函数的计算结果与边界(火积)流的结果一致,表明文中提出的准(火积)耗散函数是可靠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耗散函数论文参考文献

[1].曾佳,汪荣贵,王晶,董俊鹏.基于高精度大气耗散函数的快速雾天图像复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6

[2].冷学礼,田茂诚,张冠敏.对流换热中的准(火积)耗散函数[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

[3].刘华坪,陈焕龙,杨晓光,陈浮.基于耗散函数的低速扩压叶栅损失机理探讨[J].航空动力学报.2011

[4].凌锦龙.不可逆过程中的能量耗散函数[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5].胡亚元.多重耗散函数率无关塑性力学在粘土模型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2005

[6].Mohsen,Hassan,Vand,王松涛,冯国泰,王仲奇.基于耗散函数的叶顶泄漏流动非定常数值模拟[J].节能技术.2005

[7].李红霞,茅德康.单个守恒型方程熵耗散格式中熵耗散函数的构造[J].计算物理.2004

[8].李卫东.非平衡系统中的熵产生与能耗散函数[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9].赵南蓉,罗久里.活化络合耗散函数与反应速度[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10].王振发.含耗散函数的拉格朗日方程及耗散函数的物理意义[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标签:;  ;  ;  ;  

耗散函数论文-曾佳,汪荣贵,王晶,董俊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