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历论文-楚翘,吕倩

社会经历论文-楚翘,吕倩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经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创伤后成长,乳腺癌,社会支持,心理干预研究

社会经历论文文献综述

楚翘,吕倩[1](2019)在《乳腺癌经历后的心理成长:以乳腺癌知识普及和社会心理支持相结合的干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创伤后成长是指个体在经历创伤事件(例如:癌症)后,通过对抗压力而带来的心理状态的积极改变。尽管欧美国家已开展了众多针对创伤后成长的心理干预研究,但针对亚裔癌症患者的研究却很有限。目的:评价一项针对华裔乳腺癌患者的社会支持干预项目——《开怀学苑》对提高患者创伤后成长的作用。方法:86位在美华裔乳腺癌患者参与了为期8周的干预试验项目。项目内容包含两部分:1)乳腺癌知识及自我护理培训课程;(2)导师-学员互助支持小组。课程由各领域的专业从业人员讲授,包括肿瘤内科医生、心理咨询师、注册营养师和复健医师。导师由完成治疗且社会心理适应良好的患者组成,为新完成治疗的患者分享压力应对的经验,并提供情感支持。使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测量患者在五个维度的成长,包括:人际关系、新生希望、个人力量、灵性改变和对生活的感激,并与109位对照组乳腺癌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的患者在创伤后成长的全部5个唯独上均有显着提高,包括人际关系(p=.001, d=.43),新生希望(p=.01, d=.32),灵性改变(p=.02, d=.25),个人力量(p=.01, d=.32)和对生活的感激(p=.01, d=.36),而对照组在以上任何唯独上均没有显着改变(p>.05)。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以乳癌知识普及、自我护理技能培训以及导师-学员互助相结合的干预项目能有效促进创伤后成长,进而提高乳腺癌患者治疗后的社会心理适应。乳腺癌知识课程及导师-学员支持小组的干预方式有望对其他亚洲国家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调整做出贡献。(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胡晓晴[2](2019)在《模拟创伤性经历对随后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如地震,交通事故)后,人们可能会变得更加地亲社会:例如捐款,献血,助人。但另一种可能性是创伤性事件使人处于高度应激状态,从而更加关注自我的需求,而非他人的需求,从而减少亲社会行为。这里我们区分了两种不同的创伤性事件:集体性创伤事件,如地震,针对群体的枪击案;和个体性创伤事件,如虐待个人或涉及个人的交通伤亡。在实验室实验中,被试分别观看了叁种不同的电影视频:集体性创伤事件视频,个体性创伤事件视频,和中性事件视频。被试随后对其情绪进行了主观报告,并进行一个涉及真实慈善团体的捐赠任务。在捐赠任务里,被试需要拿出自己个人的钱对该慈善团体进行捐赠,因此更贴近于真实情况。我们发现,和观看中性视频相比,观看了集体性创伤事件的电影视频不仅显着提高了被试的负面情绪如焦虑,恐惧和压力,同时也提升了共情水平;而观看了个体创伤事件的视频仅仅提高了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对随后的亲社会捐赠行为进行考察发现,在观看了集体性创伤事件视频后,被试更倾向于作出更大程度上的"高损己"的亲社会捐赠;而观看了个体创伤事件视频后,被试更倾向于作出更大程度上的"低损己"的亲社会捐赠。我们的结果揭示了创伤性经历,情绪反应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为今后更为系统地探讨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做了铺垫。(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本刊综合[3](2019)在《上海:学生社会实践经历将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9月1日,上海市教委、市文明办、团市委出台的《上海市初中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开始实施,要求每个初中学生在初中阶段至少有1次进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学习和3个公益劳动岗位的经历。《实施办法》明确,学生在初中阶段需完成社会考察136课时、公益劳动80课时、职业体验32课时、安全实训24课时。社会考察(含社会调查)主要安排在六七年级,职(本文来源于《中学时代》期刊2019年10期)

杨小莉[4](2019)在《对有留守经历高职学生在社会支持、心理安全感和社交回避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有留守经历高职学生的社会支持、心理安全感与社交回避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问卷、安全感量表(SQ)、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对四川省内4所高职院校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22.0和Amos24.0,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无留守经历高职学生在客观支持(T=-4.467.P=0.001)和社会支持总分(T=-3.716.P=0.0.007)上差异显着,在心理安全感和社交回避各维度上差异不显着(p>0.05);社会支持、心理安全感和社交回避呈显着负相关;心理安全感为社会支持与社交回避的中介变量,起一定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环渤海经济了望》期刊2019年09期)

姚烨琳[5](2019)在《流动经历与社会融入:在沪外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外籍流动人口能否最大程度地服务于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取决于其能否在大城市长时间居留。分析外籍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大城市制定吸引外籍人才的相关政策、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理论及现实意义。利用上海外籍流动人口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了流动经历和社会融入对外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流动经历对外籍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具有显着影响,来自欠发达国家的外籍流动人口比来自发达国家的外籍流动人口有着更强的居留意愿,居留时间与外籍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呈"U型"关系,在中国其他城市的居住经历能显着提升外籍流动人口在上海的居留意愿。在经济融入方面,自雇外籍流动人口更不愿意长期居留在上海,而房屋所有权对外籍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没有显着影响。在社会文化融入方面,本地社会网络是影响外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重要因素。在心理融入方面,外籍流动人口对城市和社区的满意度越高,对上海的适应程度越好,其长期居留在上海的可能性就越大。(本文来源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杜园春,徐晨[6](2019)在《不愿“吃喝玩乐过四年” 91.2%受访大一新生称会给自己立规矩》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学季,大一新生们即将开启梦寐以求的大学新生活。相比高中生活,大学生活更自由,个别大学生甚至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想去上课才上课……不过,很多00后大一新生已经不愿意过这样的大学生活,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更清晰的定位。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期刊2019-09-05)

李娜[7](2019)在《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亲密关系与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亲密关系与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300名在校大学生施测社会支持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亲密关系量表。结果:(1)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与没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亲密关系的依恋回避维度上存在显着差异;(2)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依恋焦虑在性别、年级、民族、目前是否恋爱上均存在显着差异;(3)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依恋回避在过去是否恋爱上存在显着差异;(4)核心自我评价、社会支持与亲密关系存在显着相关关系;(5)核心自我评价、社会支持均可作为亲密关系的预测变量,核心自我评价在社会支持与依恋回避间起完全中介作用;(6)核心自我评价在社会支持与依恋焦虑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下旬刊)》期刊2019年08期)

丁玉龙[8](2019)在《父代外出务工经历对子代社会融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2017年湖北省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水平进行测度,并实证分析流动人口父代外出务工经历对子代社会融合的影响。结果显示,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水平较低,父代具有外出务工经历提高了子代社会融合水平,并且这种代际影响具有性别差异,母亲具有外出务工经历对子代社会融合的促进作用更大。研究建议增加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完善并落实人口流动与家庭化迁移配套政策,帮助女性劳动力摆脱家务劳动的束缚,鼓励其流动并实现就业,提升流动人口及其子代的社会融合水平。(本文来源于《调研世界》期刊2019年08期)

王宗怡,孙程浩[9](2019)在《追梦之缘》一文中研究指出2年前,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军人干部胡西科,正亲历新一轮军改,时年41岁的他,开始思索自己在军队的去留;当时,该院社会招聘文职人员白秀军在网上浏览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期待自己的职业生涯能借改革东风更进一步;1500公里外,四川大学(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报》期刊2019-08-07)

邵雍[10](2019)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统战事业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有统一战线比没有要好”1950年3月,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召开,周恩来总理到会作了两次报告,批评了党内部分干部严重存在的“左”倾思想。他指出,各个民主党派,不论名称叫什么,仍然是政党,都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不能用英、美政党的标准来衡量他们(本文来源于《团结报》期刊2019-08-01)

社会经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如地震,交通事故)后,人们可能会变得更加地亲社会:例如捐款,献血,助人。但另一种可能性是创伤性事件使人处于高度应激状态,从而更加关注自我的需求,而非他人的需求,从而减少亲社会行为。这里我们区分了两种不同的创伤性事件:集体性创伤事件,如地震,针对群体的枪击案;和个体性创伤事件,如虐待个人或涉及个人的交通伤亡。在实验室实验中,被试分别观看了叁种不同的电影视频:集体性创伤事件视频,个体性创伤事件视频,和中性事件视频。被试随后对其情绪进行了主观报告,并进行一个涉及真实慈善团体的捐赠任务。在捐赠任务里,被试需要拿出自己个人的钱对该慈善团体进行捐赠,因此更贴近于真实情况。我们发现,和观看中性视频相比,观看了集体性创伤事件的电影视频不仅显着提高了被试的负面情绪如焦虑,恐惧和压力,同时也提升了共情水平;而观看了个体创伤事件的视频仅仅提高了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对随后的亲社会捐赠行为进行考察发现,在观看了集体性创伤事件视频后,被试更倾向于作出更大程度上的"高损己"的亲社会捐赠;而观看了个体创伤事件视频后,被试更倾向于作出更大程度上的"低损己"的亲社会捐赠。我们的结果揭示了创伤性经历,情绪反应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为今后更为系统地探讨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做了铺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经历论文参考文献

[1].楚翘,吕倩.乳腺癌经历后的心理成长:以乳腺癌知识普及和社会心理支持相结合的干预试验研究[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胡晓晴.模拟创伤性经历对随后亲社会行为的影响[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3].本刊综合.上海:学生社会实践经历将纳入综合素质评价[J].中学时代.2019

[4].杨小莉.对有留守经历高职学生在社会支持、心理安全感和社交回避等方面的相关研究[J].环渤海经济了望.2019

[5].姚烨琳.流动经历与社会融入:在沪外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6].杜园春,徐晨.不愿“吃喝玩乐过四年”91.2%受访大一新生称会给自己立规矩[N].中国青年报.2019

[7].李娜.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亲密关系与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

[8].丁玉龙.父代外出务工经历对子代社会融合的影响[J].调研世界.2019

[9].王宗怡,孙程浩.追梦之缘[N].解放军报.2019

[10].邵雍.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统战事业的发展[N].团结报.2019

标签:;  ;  ;  ;  

社会经历论文-楚翘,吕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