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玉米粉论文-宋莎莎,陈相艳,弓志青,王文亮,石贤权

糯玉米粉论文-宋莎莎,陈相艳,弓志青,王文亮,石贤权

导读:本文包含了糯玉米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糯玉米粉,流变特性,面包品质

糯玉米粉论文文献综述

宋莎莎,陈相艳,弓志青,王文亮,石贤权[1](2014)在《糯玉米粉对小麦面团流变特性及面包烘焙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糯玉米粉对小麦面粉品质的影响,将不同含量的糯玉米粉添加到小麦粉中,用粉质仪和拉伸仪测定了糯玉米面粉的面团流变学特性,并研究添加糯玉米粉对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糯玉米粉添加量从4%增加到16%,小麦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减少,弱化度增加,除4%添加量外其余的综合评价值均降低;面团的R5阻力、拉伸长度、最大拉伸阻力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添加量4%时达到较好水平;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在添加量4%时达到峰值。焙烤制得面包比容下降,感官评分在添加量为4%时高于对照组,随后随着糯玉米粉添加量的增加降低。综合研究表明,添加4%糯玉米粉有助于改善面团的流变特性及面包的品质。(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4年04期)

弓志青,王文亮,程安玮,靳琼,陈相艳[2](2013)在《不同粒度糯玉米粉物化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粒度对糯玉米粉物化性质的影响,对80~100目、100~150目、150~200目及大于200目4个等级糯玉米粉的持水力、色泽、松密度和紧密度、休止角、酶解率以及粘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糯玉米粉粒度从80~100目到150~200目,休止角、酶解率、粘度逐渐增加,持水力保持不变,当粒度大于200目时,上述4个指标迅速下降;随着粒度的减小,松密度和紧密度逐渐减小;粒度越细,糯玉米粉L*值越高,b*值越小,色泽越差。除色泽外,糯玉米粉物化性质以150~200目最好。(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12期)

张钟,姜毅[3](2013)在《发芽糯玉米粉对面包面团结构和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添加0%、10%、20%和30%(发芽糯玉米粉的含量)的发芽糯玉米粉到面包面粉中后,面团的淀粉颗粒结构、流变性、老化性和持水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面团的结构和性质与添加发芽糯玉米粉的量有关,发芽糯玉米粉的添加引起面团结构的明显变化。其中B型淀粉含量增加,A型淀粉表面的凹陷越来越多。流变性和老化性变化在20%以上添加量时变化最明显,面团持水力、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性和粉质指数随着发芽糯玉米粉的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软化度和公差指数呈上升趋势。延伸度、拉伸阻力和能量值是呈总体下降趋势。老化性显着高于小麦面团,持水能力要比全部小麦粉的低。这些研究表明发芽糯玉米粉添加比例能够显着影响面团的结构和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3年12期)

周剑新,谢洁,蒲海燕[4](2013)在《白糯玉米粉制作汤圆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研究了以广西特产白糯玉米粉为主要原料制作汤圆的工艺,分别进行纯玉米汤圆和全麦面粉玉米汤圆基本工艺参数的正交实验。实验得出纯玉米汤圆制作最佳配方为:每1 kg糯玉米粉中添加黄玉米粉90 g,加糖60 g,蒸煮面陀120 g,加水770 g,各配料对产品品质影响程度依次为水>蒸煮面陀>黄玉米粉>糖;全麦面粉玉米汤圆的最佳配方为:每1 kg糯玉米粉中添加全麦面粉120 g,加糖70 g,加水780 g,各配料对产品品质影响程度依次为水>全麦面粉>糖。(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3年06期)

陆大雷,王鑫,孙旭利,徐仁超,闫发宝[5](2013)在《基肥配施和拔节期追氮对糯玉米粉糊化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氮、磷、钾基肥配施和拔节期追氮量对糯玉米粉糊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国家南方区糯玉米区域试验对照品种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氮、磷、钾基肥配施和拔节期追氮对糯玉米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基肥配施和拔节期追氮单因素及其互作对糯玉米粉糊化特征值有显着影响。基肥配施对糊化特征值(崩解值除外)的影响大于拔节期追氮处理。基肥配施处理下,氮磷钾均施时糯玉米粉糊化温度适中,其它糊化特征值较高;随着拔节期追氮量增加,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和崩解值呈先升后降趋势,回复值逐渐增加,糊化温度相对稳定。秋播糯玉米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较高,回复值、崩解值和糊化温度较低。与渝糯7号相比,苏玉糯5号具有较低的峰值黏度、崩解值,较高的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回复值和糊化温度。相关分析表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和终值黏度两两显着正相关,且回复值与谷值黏度和终值黏度显着正相关。【结论】糯玉米生产中,秋播处理下氮、磷、钾均衡基施并拔节期适量追氮,可调优糯玉米糊化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5期)

陆大雷,孙旭利,王鑫,闫发宝,陆卫平[6](2013)在《灌浆结实期水分胁迫对糯玉米粉理化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灌浆结实期水分胁迫对糯玉米粉理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为材料,利用负水头供水控水盆栽装置研究灌浆结实期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90%、75%和60%,分别代表水分过量、正常和亏缺)对糯玉米粉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糯玉米粉糊化特征值中,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回复值和糊化温度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小,水分亏缺使峰值黏度和崩解值降低。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表明,热焓值和终值温度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小,起始温度和峰值温度在水分亏缺时较高,且水分过量或亏缺均导致样品回生值增加。苏玉糯5号籽粒淀粉平均粒径和直径>17μm淀粉粒比例在土壤水分正常时较低,而渝糯7号恰好相反。最大吸收波长在水分正常时最低,水分亏缺时最高。碘结合力和结晶度苏玉糯5号受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小,渝糯7号在土壤水分亏缺时碘结合力较高而结晶度较低。【结论】灌浆结实期土壤水分胁迫对糯玉米粉糊化和热力学特性有显着影响,水分亏缺时较低的结晶度和较高的碘结合力导致糯玉米粉峰值黏度和崩解值较低,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回生值较高。水分正常时,籽粒加工品质较优(高峰值黏度与崩解值,低回生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1期)

陆大雷,郭换粉,董策,陆卫平[7](2011)在《拔节期追氮对鲜食糯玉米粉糊化和热力学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苏玉糯1号、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为材料,研究了拔节期追氮量(N0、150和300kg/hm2)对鲜食糯玉米粉糊化和热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拔节期追氮量的增加,峰值黏度和崩解值下降,糊化温度升高,而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和回复值呈先降后升趋势;热力学特征参数中,回生值、终值温度、糊化范围和峰值指数受拔节期追氮量影响较小。原样品热焓值和回生后样品热焓值均表现为随着拔节期追氮量的增加呈先降后升趋势。糊化和热力学特征值对拔节期追氮量的响应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鲜食糯玉米粉的理化特性存在显着的基因型差异,峰值黏度以苏玉糯5号最高,苏玉糯1号最低;峰值温度苏玉糯1号和苏玉糯5号无显着差异,但均高于渝糯7号;热焓值、回生值、糊化范围和峰值指数不同品种间相对稳定。相关分析表明,峰值黏度与原样品热焓值和峰值指数呈显着正相关;崩解值与糊化温度及转变温度,回生值与淀粉的终值黏度和回复值呈显着负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拔节期追氮总体上使糯玉米食用品质降低,其中以苏玉糯5号在不追氮处理下的糊化和热力学特性较优,即峰值黏度、崩解值和热焓值较高,回生值较低。(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陆大雷,郭换粉,董策,陆卫平[8](2010)在《鲜食期和成熟期糯玉米粉理化特性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以5个糯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其鲜食期和成熟期籽粒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糯玉米粉的最大吸收波长鲜食期和成熟期无显着差异,均表现出典型的糯性特征,禾盛糯1512成熟期的蓝值高于鲜食期,其余品种鲜食期和成熟期无显着差异。成熟期糯玉米粉具有较高的淀粉含量和较低的蛋白质含量。成熟期糯玉米粉的结晶度和膨胀势高于鲜食期,而溶解度和透光率低于鲜食期,但不同品种对收获期的响应不一致。中糯319鲜食期的黏度特性较优,其他4个品种成熟期较优,鲜食期收获的粤彩糯1号不能糊化。差示扫描量热仪结果表明,成熟期收获的糯玉米粉具有较低的转变温度(起始温度、峰值温度、终值温度)、热焓值、峰值指数以及较宽的糊化范围,鲜食期收获的糯玉米粉具有较低的回生值。相关分析表明,最大吸收波长与峰值黏度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3,P<0.05),与糊化温度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6,P<0.01)。结晶度与糊化温度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0,P<0.05),与热焓值、峰值指数及回生后的热焓值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4,P<0.01;0.62,P<0.05;0.74,P<0.01)。回生值与蓝值、最大吸收波长、结晶度及回生后的热焓值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P<0.05;0.61,P<0.05;0.69,P<0.05;0.96,P<0.01)。中糯319鲜食期收获具有较高的淀粉含量、结晶度和黏度特征值,适宜作鲜食;粤彩糯1号两个时期的回生值远低于其他品种,适宜制作低回生的食品。(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0年12期)

李新华,贾立冬[9](2010)在《乳熟期糯玉米粉应用品质测定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开发乳熟期糯玉米加工产品,以乳熟期糯玉米为原料,利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鲜糯玉米粉。通过对鲜糯玉米粉的保水力、凝胶特性和糊化性质的检测,并与乳熟期普通玉米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乳熟期糯玉米经过喷雾干燥制成的糯玉米粉的保水力为1.45g·g-1,凝胶体积膨胀率为5.40mL.g-1,糯玉米粉糊透光率为87.2%,糯玉米粉的成糊粘度好,冷糊稳定性好,不易老化,各项特征均好于乳熟期普通玉米,说明乳熟期糯玉米粉具有很好的应用品质和开发前景。(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陆大雷[10](2010)在《拔节期追氮量影响糯玉米粉糊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拔节期追氮量对春播和秋播糯玉米粉的糊化特性存在显着影响,且不同品种间存在显着差异。在不同拔节期追氮处理中,以适宜追氮量(150千克/公顷)处理(本文来源于《农家顾问》期刊2010年01期)

糯玉米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粒度对糯玉米粉物化性质的影响,对80~100目、100~150目、150~200目及大于200目4个等级糯玉米粉的持水力、色泽、松密度和紧密度、休止角、酶解率以及粘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糯玉米粉粒度从80~100目到150~200目,休止角、酶解率、粘度逐渐增加,持水力保持不变,当粒度大于200目时,上述4个指标迅速下降;随着粒度的减小,松密度和紧密度逐渐减小;粒度越细,糯玉米粉L*值越高,b*值越小,色泽越差。除色泽外,糯玉米粉物化性质以150~200目最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糯玉米粉论文参考文献

[1].宋莎莎,陈相艳,弓志青,王文亮,石贤权.糯玉米粉对小麦面团流变特性及面包烘焙特性的影响[J].食品科技.2014

[2].弓志青,王文亮,程安玮,靳琼,陈相艳.不同粒度糯玉米粉物化性质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3

[3].张钟,姜毅.发芽糯玉米粉对面包面团结构和特性的影响[J].中国粮油学报.2013

[4].周剑新,谢洁,蒲海燕.白糯玉米粉制作汤圆工艺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

[5].陆大雷,王鑫,孙旭利,徐仁超,闫发宝.基肥配施和拔节期追氮对糯玉米粉糊化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3

[6].陆大雷,孙旭利,王鑫,闫发宝,陆卫平.灌浆结实期水分胁迫对糯玉米粉理化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3

[7].陆大雷,郭换粉,董策,陆卫平.拔节期追氮对鲜食糯玉米粉糊化和热力学特性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

[8].陆大雷,郭换粉,董策,陆卫平.鲜食期和成熟期糯玉米粉理化特性的差异[J].作物学报.2010

[9].李新华,贾立冬.乳熟期糯玉米粉应用品质测定及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

[10].陆大雷.拔节期追氮量影响糯玉米粉糊化特性[J].农家顾问.2010

标签:;  ;  ;  

糯玉米粉论文-宋莎莎,陈相艳,弓志青,王文亮,石贤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