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冲突论文-马丹驯,李满春,金晓龙,刘小强,姜朋辉

潜在冲突论文-马丹驯,李满春,金晓龙,刘小强,姜朋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潜在冲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CA-Markov模型,空间管制冲突,常州市

潜在冲突论文文献综述

马丹驯,李满春,金晓龙,刘小强,姜朋辉[1](2018)在《面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潜在冲突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准确识别、检测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与城市扩张之间的潜在冲突,以期为下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方法支撑。[方法]基于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了2020年江苏省常州市土地利用状况,在此基础上集成GIS空间分析技术,识别并检测了常州市2015—2020年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与城市未来发展之间的潜在冲突区域。[结果](1)2020年常州市建设用地总量及新增量规模将分别达到规划目标的101.16%,159.97%,即会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禁止建设区内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潜在冲突面积较少;(2)限制建设区内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潜在冲突面积较大,约占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的59.23%,其中约有59.15%的潜在冲突分布在武进区。[结论]在常州市下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中,应重点强化对限制建设区内潜在冲突区域的管控。(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8年06期)

闵婕,汪洋,白茹月,张杰,孔祥玉[2](2018)在《基于多目标适宜性的山地城市土地利用潜在冲突研究——以重庆市綦江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社会和经济全面转型发展过程中,研究土地利用冲突成为预测土地发展方向和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依据和参考之一。【方法】以重庆市綦江区为例,建立了山地城市中建设用地与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并通过排列组合法得到了研究区土地利用潜在冲突的空间分布和类型。【结果】1)适宜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的土地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空间分布不均。建设用地和农用地中高适宜性面积分别为1 425.25和1 586.97 km2,空间分布总体趋势都表现为由北到南逐渐减弱,在空间上两种用地类型存在较大的重迭。2)将綦江区可利用土地资源划分为9类土地利用潜在冲突区域,其中C1型强度潜在冲突与C2,C3型一般潜在冲突的面积分别为197.26,362.43和690.25 km2,分别占綦江区总面积的9.02%,16.58%和31.57%,整体来看綦江区有58.1%的土地具有潜在冲突的风险。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北部城区潜在冲突最剧烈且分布广,南部、东部和西部在镇有用地有一定潜在冲突。【结论】积极发展建设用地优势明显区域的同时需加强建设用地扩展的管制,应将高效的农用地列入基本农田加以保护和最大化利用。(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王春晖[3](2018)在《《国际电信规则》(ITR)审议和修订的分析与思考(之五)——新旧ITRs的潜在冲突及新ITR的法律适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9月,在国际电联ITR专家组(EG-ITRs)第二次会议讨论时,有国家和电信运营商提出关于新版ITR与旧版ITR在法律上存在潜在冲突和ITR的适用性等问题,对此,ITR专家组会议决定在ITR专家组提交2018年理事会的最终报告框架中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新旧版ITR是否存在冲突?笔者认为,国际法上的法律冲突或称法律抵触,主要指国际私法领域对同一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由于各国民事法律制度的不同,尤其是在行使管辖权时所发生的法律适用上的冲突。因此,新版ITR与旧版ITR不存在法律上的冲突,两者的法律(本文来源于《中国电信业》期刊2018年05期)

刘红[4](2018)在《浅谈内部审计的潜在冲突及解决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内部审计能够对组织内部进行监督与评价,正是由于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也使该部门与组织内部的其他部门容易产生潜在冲突。如何对这种潜在冲突进行化解,对促进审计部门的发挥职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内部审认潜在冲突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明确内部审计潜在冲突的相关要素,提出了化解内部审计潜在冲突的解决思路,使审计部门的监督与评价职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本文来源于《经贸实践》期刊2018年01期)

曹睿昕,陈会昌,陈欣银[5](2017)在《潜在冲突情境下儿童资源获得行为的学校适应意义——一个历时5年的跨文化追踪》一文中研究指出同伴冲突是儿童同伴交往中难以避免的一环,且儿童的冲突大部分都是由获得或者使用资源引起的。在同伴交往中的冲突很多时候都不是显在的,而是潜而未发的,这种潜在冲突是被化解还是被激化,取决于儿童言行的适宜性。已有研究结果在表明资源获得行为有适应意义的同时,在结果上并不一致,文化差异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到个体的认知、态度、信念、价值观等方面,而这些方面又会直接影响个体的行为。在心理学中,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是被讨论最多的文化类别。在个体主义文化背景下,冲突容易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而在集体主义文化下,冲突则容易被认为是应该尽力避免的。因此,不论是如何避免冲突还是如何解决冲突都需要在文化的背景下去考察,资源获得行为的适应意义也应该放在文化背景下去考察。采用实验室观察和问卷调查,对潜在冲突情境下中国(160人)和加拿大(133人)儿童7岁时的资源获得行为对其11岁时学校适应的预测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轮流规则行为对儿童的学校适应具有消极的预测作用,;(2)请求行为对中国儿童有着特殊的意义;(3)对于资源获得失败次数少的儿童,求助成人行为有积极的适应意义;(4)儿童资源获得行为的结果在儿童7岁时资源获得行为与11岁时学校适应之间有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期刊2017-11-03)

余懿臻[6](2017)在《对环境公益诉讼费用规则潜在冲突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已从理论层面走向实践,但当下的环境公益诉讼费用规则难以适应发展需要,造成其在司法实践中受阻。通过对现今环境公益诉讼费用规定的研究,不难发现其在适用范围、收费标准、激励机制等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因此,应当在公共负担、平等和经济合理原则的基础上,具体确定环境公益诉讼费用的交纳标准、时间与负担等规则,同时尽快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基金、律师费用移转等补充规定,以此推进我国环境公益诉讼费用规则的完善。(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斯蒂芬·罗奇,朱琳[7](2017)在《特朗普时代的中美潜在冲突:全球化的隐患》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美经济的双向关系类似于心理学中"相互依赖"的概念。这种关系始自毛泽东与尼克松的首次接触,巩固于双方在各自艰难的发展历程中生发出的相互需要感。未来,这种关系很可能也将如过去几十年一般,继续发挥深刻作用。离开中国,美国的繁荣难以想象。中美关系并非特例,经济互赖的某些特征普遍存在于世界主要经贸关系中,这种关系也隐藏着破坏性基因。全球化的多边特征已经造成中美许多冲突,且还将继续下去,因为全球化自有其弊端。理论过时不是全球化面临的唯一危机,世界贸易近期趋势也在不断发出警告。随着"美国第一"原则的提出,不少人相信中国很快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贸易乃至全球经济的领导者。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世界领袖的接力棒不会交接得如此顺利。中国目前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改革和新规解决国内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绕过这个阶段而盲目寻求世界大国地位是严重的战略错误。国内实力决定国际领导力,特朗普治下的美国正在重新认识这个道理。(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期刊2017年14期)

张晋邦[8](2017)在《中央立法审查权与香港司法审查权的潜在冲突刍议——以香港基本法第17条发回权条款不确定性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央港关系的矛盾在基本法世界中具有普遍性。作为一种宏观的政治构想,"一国两制"事业的繁荣发展有赖于人们运用法治思维,在基本法实践过程中积极正确地对待央港之间的矛盾冲突,逐步加以推进。香港基本法第17条在处理中央立法权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自治立法权的关系中具有枢纽地位。由于规范结构和立法原则上的深层规限,其第3款设置的中央立法审查发回权条款在启动理由和运行程序上具有显着的不确定性,酝酿着中央立法审查权和香港特区司法审查权的潜在冲突可能。中央立法权与香港特区自治立法权的划分是一个难点问题。厘清发回权条款的规范疑义及其法律效果,明确中央立法审查权的主导地位,可将长期受到遮蔽的中央立法审查权与香港司法审查权之间的潜在冲突消解在萌芽状态。(本文来源于《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郑石桥[9](2017)在《内部审计潜在冲突及其应对:理论框架和例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内部审计冲突是指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感知的对立或不一致。以冲突双方为框架,内部审计潜在冲突包括四类:内部审计确认职能和咨询职能之间的冲突、不同的领导者之间的需求冲突、不同部门之间的冲突、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冲突。内部审计潜在冲突应对措施包括共性措施和个性措施,前者指对多数潜在冲突都有作用的措施,后者指只对特定潜在冲突有作用的措施,有效的内部审计沟通和恰当的内部审计体制是主要的共性措施。(本文来源于《会计之友》期刊2017年12期)

陈秋仙,刘渊[10](2017)在《论合作学习原理与中国教育文化观的潜在冲突》一文中研究指出因其坚实的理论基础以及对学习的多元促进作用,合作学习在西方教育领域被广为接受,并于近年逐渐扩展到包括我国在内的亚太地区。知识建构主体、冲突处理方式以及目标实现手段这叁方面的对立和冲突表明,衍生于西方文化的合作学习原理与中国学习文化观有潜在冲突。因此,要想让合作学习原理在我国的教育情境下取得预期效果,就要降低教师权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话语空间,尝试用新的视角处理人际关系,并建立良好的评价体系,降低教育评价的竞争性影响。(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7年15期)

潜在冲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在社会和经济全面转型发展过程中,研究土地利用冲突成为预测土地发展方向和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依据和参考之一。【方法】以重庆市綦江区为例,建立了山地城市中建设用地与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并通过排列组合法得到了研究区土地利用潜在冲突的空间分布和类型。【结果】1)适宜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的土地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空间分布不均。建设用地和农用地中高适宜性面积分别为1 425.25和1 586.97 km2,空间分布总体趋势都表现为由北到南逐渐减弱,在空间上两种用地类型存在较大的重迭。2)将綦江区可利用土地资源划分为9类土地利用潜在冲突区域,其中C1型强度潜在冲突与C2,C3型一般潜在冲突的面积分别为197.26,362.43和690.25 km2,分别占綦江区总面积的9.02%,16.58%和31.57%,整体来看綦江区有58.1%的土地具有潜在冲突的风险。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北部城区潜在冲突最剧烈且分布广,南部、东部和西部在镇有用地有一定潜在冲突。【结论】积极发展建设用地优势明显区域的同时需加强建设用地扩展的管制,应将高效的农用地列入基本农田加以保护和最大化利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潜在冲突论文参考文献

[1].马丹驯,李满春,金晓龙,刘小强,姜朋辉.面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潜在冲突检测[J].水土保持通报.2018

[2].闵婕,汪洋,白茹月,张杰,孔祥玉.基于多目标适宜性的山地城市土地利用潜在冲突研究——以重庆市綦江区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王春晖.《国际电信规则》(ITR)审议和修订的分析与思考(之五)——新旧ITRs的潜在冲突及新ITR的法律适用性[J].中国电信业.2018

[4].刘红.浅谈内部审计的潜在冲突及解决思路[J].经贸实践.2018

[5].曹睿昕,陈会昌,陈欣银.潜在冲突情境下儿童资源获得行为的学校适应意义——一个历时5年的跨文化追踪[C].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2017

[6].余懿臻.对环境公益诉讼费用规则潜在冲突的反思[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

[7].斯蒂芬·罗奇,朱琳.特朗普时代的中美潜在冲突:全球化的隐患[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

[8].张晋邦.中央立法审查权与香港司法审查权的潜在冲突刍议——以香港基本法第17条发回权条款不确定性为视角[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9].郑石桥.内部审计潜在冲突及其应对:理论框架和例证分析[J].会计之友.2017

[10].陈秋仙,刘渊.论合作学习原理与中国教育文化观的潜在冲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

标签:;  ;  ;  ;  

潜在冲突论文-马丹驯,李满春,金晓龙,刘小强,姜朋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