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眼病论文-王永崇

蛇眼病论文-王永崇

导读:本文包含了蛇眼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蛇眼病,叶斑病,草莓,作物

蛇眼病论文文献综述

王永崇[1](2017)在《作物病虫害分类介绍及其防治图谱——草莓蛇眼病及其防治图谱》一文中研究指出草莓蛇眼病又称草莓白斑病,是世界上各个草莓产地广泛发生的重要叶面真菌性病害,可导致植株长势衰弱、果肉变黑等,从而使草莓果实丧失商品价值。近年来随着多年连作等问题的出现,发病率一般在25%左右,种植年限长的地区的大棚内可高达80%以上,具有危害严重、传染性强、难以控制等特点,给种植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发病原因:引发草莓蛇眼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7年12期)

司海燕[2](2015)在《草莓蛇眼病的综合防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草莓蛇眼病是草莓栽培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初期染病植株症状极易与草莓褐斑病及甜瓜炭疽病相混,易被果农误诊而用错药或错过治疗适期导致该病大发生。据调查,新发病区一般减产20%~30%,发生2~3年的病区,如防治措施不力,将导致严重减产。该病可借风雨、浇水、人为管理等途径传播。在开始零星发病后,如不及时正确地防控,则很容易造成扩大蔓延,给草莓生产造成损失。1.发病症状草莓蛇眼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本文来源于《农村百事通》期刊2015年23期)

王磊,武社梅[3](2015)在《中牟县保护地草莓蛇眼病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年以来,河南省中牟县保护地草莓蛇眼病发生较为严重,发病棚率20%~30%,一般种植年限短的棚室发病株率5%~10%,种植年限长的发病株率高达50%~90%。该病具有为害严重、传染性强、发病初期不易发现、难以控制等特点,对中牟县保护地草莓生产造成极大威胁。笔者通过两年的田间观察和小区试验,基本上掌握了保护地草莓蛇眼病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现介绍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技推广》期刊2015年02期)

王磊,武社梅,王瑞芳[4](2014)在《保护地草莓蛇眼病的发生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保护地草莓蛇眼病的病原、发生症状、发病规律,并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为草莓蛇眼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4年22期)

韩富庆[5](2014)在《草莓蛇眼病的防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农业种植取得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但是一些病虫害的发生也给种植户带来了经济损失。随着秋天的到来气温降低,雨水增多,光照不足,一些草莓产区的蛇眼病开始频频发生,有的田块发病达50%以上,已经严重影响草莓的生长。(本文来源于《农民致富之友》期刊2014年06期)

司海燕,杜忠芳,朱耿建,张恒利,刘永[6](2012)在《滨湖地区草莓蛇眼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种植效益的不断增加,鲁南滨临微山湖的草莓栽培面积逐年增加,2011年已发展到6500公顷,其生产模式包括露地、各类促成、半促成栽培等多种种植模式。但草莓病害发生越来越严重,其中草莓蛇眼病发生面积最大,危害严重。主要是由于该病发病初期外部形态症状极易与草莓褐斑病及甜瓜炭疽病等(本文来源于《吉林蔬菜》期刊2012年02期)

尹同萍,孙美芝[7](2010)在《草莓蛇眼病的田间诊断及防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草莓的病害发生也有逐年加重趋势,尤其是草莓蛇眼病的出现,对草莓果实的危害很大,严重地块大量减产,现就草莓蛇眼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本文来源于《农业知识》期刊2010年23期)

颜添文[8](2010)在《落葵蛇眼病的发生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落葵俗称木耳菜,是一种以嫩叶食用的稀特蔬菜。由于该菜营养丰富,种植经济效益好,且适应性广,易于栽培,近几年种植面积发展较为迅速。蛇眼病是落葵生产上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病斑密布叶(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0年07期)

赵岩[9](2008)在《草莓对蛇眼病抗性中防卫相关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草莓蛇眼病为研究对象,对草莓小球腔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品种草莓感染小球腔菌后叶片中防御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如下:1.草莓小球腔菌的生物学特性:主要从营养条件和物理条件这两方面对小球腔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营养条件包括氮源(天门冬素、硝酸钾、硝酸铵、蛋白胨)和碳源(麦芽糖、蔗糖、葡萄糖、甘露醇),比较病原菌对不同氮源和碳源的利用程度,分析哪种氮源和碳源对病原菌的生长有利。结果表明:用葡萄糖做碳素营养,分别以硝酸钾、硝酸铵、蛋白胨、天门冬素做氮素营养,病原菌在不同氮素培养基上生长菌落大小差异不大,但菌落特征差异很大,可见氮素营养对病原菌丝生长速度影响不大,但对菌丝生长特征影响较大,以蛋白胨做为氮素营养对病原菌生长最为有利;用天门冬素做氮素营养,用麦芽糖、蔗糖、葡萄糖,甘露醇分别做碳素营养,结果表明麦芽糖做为碳素营养对病原菌生长最有利,菌落直径最大,边缘整齐,菌丝茂密。物理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生长的最适pH值范围为6.0—7.0,菌丝生长茂密,在25℃—30℃之间生长最适宜,菌丝茂密,颜色纯正。2.草莓抗蛇眼病主要防御酶的研究:本试验选用6种不同抗性的草莓品种,测定草莓感染小球腔菌后体内防御酶含量,分析草莓感病后的PPO、PAL、CAT、SOD、POD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总体上,所有品种草莓在感病后酶活性都强于对照,抗病品种酶活性都强于中感品种,中感品种强于高感品种。抗病品种的酶活性变化的特点是高峰出现的早,有的出现两次高峰,最高峰值与对照相差的倍数大;中感和高感的酶活性变化特点是高峰出现的晚,最高峰值与对照相差的倍数小,且酶活性变化较平缓。对照处理的酶活性无明显变化。这些表现说明PPO、PAL、CAT、SOD、POD在草莓抗蛇眼病上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几种酶变化的强弱可以作为早期鉴定草莓品种抗蛇眼病的一种有价值的生理指标。(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林春华,谭雪,林锦英,秦晓霜[10](2007)在《不同栽培模式对藤叁七产量、品质和蛇眼病发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藤叁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有一定的种植面积,栽培过程中常发生蛇眼病,为害叶片,影响产品品质,严重时产品失去食用价值。笔者于2005~2006年在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种质资源圃开展不同栽培模式对藤叁七产量、品质以及对蛇眼病发生的影响试验。试验设大棚(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07年03期)

蛇眼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草莓蛇眼病是草莓栽培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初期染病植株症状极易与草莓褐斑病及甜瓜炭疽病相混,易被果农误诊而用错药或错过治疗适期导致该病大发生。据调查,新发病区一般减产20%~30%,发生2~3年的病区,如防治措施不力,将导致严重减产。该病可借风雨、浇水、人为管理等途径传播。在开始零星发病后,如不及时正确地防控,则很容易造成扩大蔓延,给草莓生产造成损失。1.发病症状草莓蛇眼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蛇眼病论文参考文献

[1].王永崇.作物病虫害分类介绍及其防治图谱——草莓蛇眼病及其防治图谱[J].农药市场信息.2017

[2].司海燕.草莓蛇眼病的综合防治技术[J].农村百事通.2015

[3].王磊,武社梅.中牟县保护地草莓蛇眼病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J].中国农技推广.2015

[4].王磊,武社梅,王瑞芳.保护地草莓蛇眼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4

[5].韩富庆.草莓蛇眼病的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4

[6].司海燕,杜忠芳,朱耿建,张恒利,刘永.滨湖地区草莓蛇眼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J].吉林蔬菜.2012

[7].尹同萍,孙美芝.草莓蛇眼病的田间诊断及防治方法[J].农业知识.2010

[8].颜添文.落葵蛇眼病的发生与防治[J].农药市场信息.2010

[9].赵岩.草莓对蛇眼病抗性中防卫相关酶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8

[10].林春华,谭雪,林锦英,秦晓霜.不同栽培模式对藤叁七产量、品质和蛇眼病发生的影响[J].中国蔬菜.2007

标签:;  ;  ;  ;  

蛇眼病论文-王永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