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形象论文-陈金龙

新中国形象论文-陈金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中国形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形象,建构

新中国形象论文文献综述

陈金龙[1](2019)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形象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人民形象的建构,从人民地位、人民权利、人民力量、人民利益等维度建构了立体的人民形象。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形象的建构既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支撑,又有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新中国经济建设经验的实践佐证,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衬托了人民形象,比较方式的借用提升了人民形象的说服力。新中国初期人民形象的建构,促进了国家形象、政党形象的建构,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冯双白[2](2019)在《新中国历史形象的诗意书写——《奋斗吧 中华儿女》的史诗品格》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10月9日《中国艺术报》第3版"文艺评论"版在头条位置"70年文艺观察"栏目刊发了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同志撰写的文章"新中国历史形象的诗意书写——《奋斗吧中华儿女》的史诗品格",本刊现全文转载,以飨读者。(本文来源于《舞蹈》期刊2019年06期)

郭致杰[3](2019)在《电影叙事与国家形象的建构研究——基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电影发展变迁史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具有描摹文化生态现象与凝聚意识形态表征的双重功能,这就决定了电影叙事与国家形象的建构存在密不可分的重要关联。本文在分析电影叙事与国家形象建构关系的基础上,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电影叙事与国家形象建构的变迁,概括出四个阶段的不同特征,同时总结出电影叙事与国家形象建构变迁带来的启示与问题,并尝试提出优化电影叙事与国家形象建构的路径。(本文来源于《新闻知识》期刊2019年11期)

轩小杨[4](2019)在《我和我的祖国——新中国70年歌曲中的国家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相比于其他艺术门类,歌曲的日常化、大众化特点尤为突出。曾有人说过,这世上或许有从来没读过书的人,但没有从来没听过歌的人。在歌声里,真实地记录着社会生活与时代变迁,也真实地记录下社会大众的喜怒哀乐。在新中国70年的光辉岁月里,歌声一路相伴,像一部留声机,清晰地刻下新中国前进的足音和全国人民与祖国同频共振的心跳。一、动与静:大踏步前进的祖国与和平安宁的家园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本文来源于《音乐生活》期刊2019年11期)

[5](2019)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电影剧本和典型人物形象评选与表彰大会暨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剧作理论委员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电影新作》期刊2019年05期)

庞书纬[6](2019)在《新中国70年电影中的西部形象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电影中西部形象的建构与变迁总体呈现国家话语与地方话语之间的复杂博弈,而以前者为主导。不同时代国家话语与地方话语之间关系的变化,加之不同电影人各自的文化、审美及意识形态诉求,使西部形象一方面呈现出不尽相同的面貌,一方面又分享着类似的认知结构乃至知识谱系。梳理70年来中国电影中西部形象的变迁,不难发现上述过程背后的社会历史动因和审美诉求,以及不同时期国家话语与地方话语之间的复杂关联。(本文来源于《电影新作》期刊2019年05期)

雷艳芝,谢思麒[7](2019)在《毛泽东与新中国形象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创建一个新中国,建构崭新的国家形象,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理想。毛泽东不仅为中国人民勾画了新中国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理想形象,构筑了新中国团结统一、民主和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安定有序、风清气正的现实形象,还塑造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而(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0-21)

姚韫[8](2019)在《新中国70年文学中的士兵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70年文学创作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立体丰富、真实多元的士兵形象。以时间为脉,梳理当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学观念的影响下军事文学作品中的士兵形象。建国叁十年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精神烛照下的战斗英雄;新时期人性、人情视角反思中的军人形象;新世纪新军事变革影响下的当代士兵形象,以及回望历史重新诠释的另类英雄。通过对士兵形象的梳理、阐释与反思,寄望于来路。(本文来源于《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谢忆梅[9](2019)在《新中国70年当代作品中的工人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我国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当代文学中工业题材的写作呈现出繁荣之态势,塑造了大量真实生动、富有时代色彩的工人形象。围绕"工人精神"这一支点,对70年当代文学中的传统产业工人形象的特点及其演变进行梳理,并探讨塑造工人形象的现实意义,有助于了解70年来国家工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社会所经历的巨大变迁。(本文来源于《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宋振军,陈姝含,王双[10](2019)在《新中国70年摄影艺术中的国家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形象是一个综合体,它是国内外公众对国家的各种活动成果所做的总的评价和定性。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巩固国防到社会结构的完善,从英雄人物到国家领导,从国际地位的提高到国家形象全方位的塑造。这中间摄影作品以其方便、具象、直观的属性真实地勾勒出整个发展的轨迹,全面展示了一个强大、富裕、英雄辈出、有国际担当的大国形象。(本文来源于《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新中国形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9年10月9日《中国艺术报》第3版"文艺评论"版在头条位置"70年文艺观察"栏目刊发了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同志撰写的文章"新中国历史形象的诗意书写——《奋斗吧中华儿女》的史诗品格",本刊现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中国形象论文参考文献

[1].陈金龙.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形象的建构[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冯双白.新中国历史形象的诗意书写——《奋斗吧中华儿女》的史诗品格[J].舞蹈.2019

[3].郭致杰.电影叙事与国家形象的建构研究——基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电影发展变迁史的思考[J].新闻知识.2019

[4].轩小杨.我和我的祖国——新中国70年歌曲中的国家形象[J].音乐生活.2019

[5]..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电影剧本和典型人物形象评选与表彰大会暨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剧作理论委员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J].电影新作.2019

[6].庞书纬.新中国70年电影中的西部形象探析[J].电影新作.2019

[7].雷艳芝,谢思麒.毛泽东与新中国形象建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8].姚韫.新中国70年文学中的士兵形象[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9].谢忆梅.新中国70年当代作品中的工人形象[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宋振军,陈姝含,王双.新中国70年摄影艺术中的国家形象[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标签:;  ;  ;  

新中国形象论文-陈金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