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述评论文-董晓波,袁梦瑶

茶经述评论文-董晓波,袁梦瑶

导读:本文包含了茶经述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茶经》,六羡歌,茶道,陆羽,中华茶文化,天人合一,行俭,叁沸,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理念

茶经述评论文文献综述

董晓波,袁梦瑶[1](2020)在《品《茶经》:从功能到审美》一文中研究指出茶,是文化、文明、精神的象征,《茶经》是世界上首部茶文化着作,在茶道思想、人文思想以及创作形式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作者陆羽,唐代复州竟陵人,学识渊博、文采上佳,为人清高且淡泊名利。自21岁决定写《茶经》开始,就开始四处游历,对中华茶文化进行了考察学习。经(本文来源于《学习时报》期刊2020-01-17)

梁骁[2](2019)在《从阐释学角度谈《茶经》中译者的主体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茶的起源地,其茶文化历史悠久。唐代陆羽所着的《茶经》是当今世界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茶叶专着,也是最完整、全面的一本茶叶百科全书。本文以阐释学为视角,选取《茶经》篇目五——《五之煮》进行翻译,并运用阐释翻译理论的四个步骤分别对其英译本进行分析,总结译者翻译的策略与规律。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对语言、文化、风格等方面做出适当的补偿,以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50期)

姜新兵[3](2019)在《《茶经》中的茶名详辩》一文中研究指出茶的名称历来按照《茶经》的说法有"茶、槚、蔎、茗、荈"五名之说,但仔细核对文献发现:"槚"的本义并不是指茶,是郭璞对《尔雅》所作的注中的理解;《晏子春秋》中的"茗菜"应是"苔菜"之误;"蔎"一般被解释为香草;《尔雅》《说文解字》等东汉以前训诂类文献也未收录"茶"和"茗"字,从训诂学和文字学角度来看,茶的利用时间应不会早于东汉时期。(本文来源于《农业考古》期刊2019年05期)

周英惠[4](2019)在《《茶经》中自然和谐的健康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茶经》中崇敬自然的健康思想和运用自然的健康思想等两方面进行分析,挖掘了《茶经》中所蕴含的自然和谐的健康思想。同时,探讨了《茶经》中自然和谐的健康思想的意义所在:有助于塑造淡泊宁静的人格,实现精神的超越与升华;有益于营造和谐有度、健康持久的养生之道;有利于树立尊重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最后认为,自然环境是环绕人类生活所需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同样也是社会环境的基础,阐述与传播《茶经》中自然和谐的健康思想对现代社会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农业考古》期刊2019年05期)

施由明[5](2019)在《论《茶经》与陆羽的人生哲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陆羽在《茶经》中提出了"精行俭德"的人格目标,他的生平事迹显现他特立独行的个性特征和逍遥自适的生活态度,这叁者构成了陆羽人生哲学的核心。陆羽的人生哲学影响了自唐代中后期以来的中国茶人和许多文人。(本文来源于《农业考古》期刊2019年05期)

张永芳,刘加秀,刘兆东,董书强[6](2019)在《谈《茶经》》一文中研究指出成书于8世纪的陆羽《茶经》,是全世界第一部较完整的茶叶专着。它凝聚了陆羽一生的心血,对促进唐代及后世茶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作为时代产物并不是十全十美,历代文人褒贬不一,肯定的多,也有少数旁议。(本文来源于《蚕桑茶叶通讯》期刊2019年05期)

姜斐斐[7](2019)在《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茶经》英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茶经》是我国茶文化的核心典籍,对其进行英译使其在西方世界进行流传对我国的茶文化宣传有重要的价值,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播也有重要的意义,但不同语言在表达的过程中会存在差异,所以在具体翻译《茶经》的时候需要基于功能语言学视角做具体的分析,采用资料分析法对《茶经》的不同翻译分析,发现在《茶经》英译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从语言的功能表达出发进行文本的翻译,具体的翻译内容会丢失原本的文化意蕴或者是文化特色。(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曹晔[8](2019)在《《茶经》文化的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茶文化是传统中国人在居家生活和社交场合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南宋《梦粱录》提到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现象。由此可见,品茗饮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逮至宋代就已进入寻常百姓们的家中。茶最早是因其药用价值而在中国被(本文来源于《书屋》期刊2019年10期)

孙秀丽,王敏,贺薪颖[9](2019)在《从《茶经》英译本看茶文化传播中词汇空缺及其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遗产,其发源、传承和传播的历史源远厚重。《茶经》作为中国茶学研究开山之作,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而典籍作品的翻译,需要译者有丰富的实践以力求巧妙和最大化地消除文化传播的障碍。本文从《茶经》英译本出发,阐述了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和挑战、茶文化英译词汇空缺现象及分类,最后提出英译词汇空缺情况及相应对策,旨在推动我国茶文化的广泛传播。(本文来源于《茶叶通讯》期刊2019年03期)

曹晔[10](2019)在《至治馨香 明德惟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作为礼仪之邦,茶文化是传统中国人在居家生活和社交场合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南宋时期,一部名为《梦粱录》的书中就提到了“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现象。可见,品茗饮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逮至宋代就已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茶在中国的发现和利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9-19)

茶经述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是茶的起源地,其茶文化历史悠久。唐代陆羽所着的《茶经》是当今世界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茶叶专着,也是最完整、全面的一本茶叶百科全书。本文以阐释学为视角,选取《茶经》篇目五——《五之煮》进行翻译,并运用阐释翻译理论的四个步骤分别对其英译本进行分析,总结译者翻译的策略与规律。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对语言、文化、风格等方面做出适当的补偿,以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茶经述评论文参考文献

[1].董晓波,袁梦瑶.品《茶经》:从功能到审美[N].学习时报.2020

[2].梁骁.从阐释学角度谈《茶经》中译者的主体性[J].智库时代.2019

[3].姜新兵.《茶经》中的茶名详辩[J].农业考古.2019

[4].周英惠.《茶经》中自然和谐的健康思想探析[J].农业考古.2019

[5].施由明.论《茶经》与陆羽的人生哲学[J].农业考古.2019

[6].张永芳,刘加秀,刘兆东,董书强.谈《茶经》[J].蚕桑茶叶通讯.2019

[7].姜斐斐.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茶经》英译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曹晔.《茶经》文化的传承[J].书屋.2019

[9].孙秀丽,王敏,贺薪颖.从《茶经》英译本看茶文化传播中词汇空缺及其对策[J].茶叶通讯.2019

[10].曹晔.至治馨香明德惟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标签:;  ;  ;  ;  ;  ;  ;  ;  ;  ;  

茶经述评论文-董晓波,袁梦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