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消费论文-钟茜妮

区位消费论文-钟茜妮

导读:本文包含了区位消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项目突破,邛崃,后发,区位劣势,新津县,崇州市,金堂县,经济下行压力,主导产业,产业功能

区位消费论文文献综述

钟茜妮[1](2019)在《这些地方地处偏远 为何能逆势突围?》一文中研究指出邛崃、崇州、金堂、新津,在成都过去的发展版图中,它们因地处偏远,而被归入后发梯队。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当前,这些区(市)县却主动作为、实干争先,在一些市直部门的共同支持下,交出逆势增长的答卷。8月29日,市委将再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会上邛崃市、(本文来源于《成都日报》期刊2019-08-29)

孙伟增,吴建峰,郑思齐[2](2018)在《区位导向性产业政策的消费带动效应——以开发区政策为例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排头兵,开发区政策能否带动城市居民消费活力的提升,成为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协同发展的重要机制?利用省级开发区升级的政策冲击,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对开发区政策的消费带动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开发区升级对于城市居民总消费、生活性消费、住房消费和子女受教育支出都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这主要得益于开发区升级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但在户籍制度更严格、流动人口购房限制更大以及社会和谐度偏低的城市,劳动力在城市里消费的意愿和能力相对较弱,内需难以扩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徐杨菲[3](2017)在《城市空间中的消费活力与区位价值: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质量的消费机会已经成为城市生活质量和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同时,城市消费活力也正在成为国际上城市经济学的前沿研究问题。城市政府的空间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对塑造城市消费空间有重要影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各个区位的消费者规模,从而影响消费活力。具有较高消费活力的区位,会具有较高的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区位价值。在国际前沿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着重关注城市空间中土地利用和交通体系对降低空间摩擦、塑造城市消费空间的经济机制:论文首先从市场规模理论出发,分析了由人口分布和交通成本共同决定的市场规模对提高零售店数量和多样性的影响机制;之后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城市空间中丰富的多维度微观数据,精确度量各个区位通过交通体系所获得的“潜在消费者”规模,以及街区层面的连通性特征将其转化为“周边消费者”规模的能力,并实证检验这两个层面的作用机制对消费活力的影响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特征价格模型揭示消费活力对提升商业和居住区位价值的效应。论文实证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在城市全局尺度,反映交通可达性的市场潜力指标每增加1个标准差,消费活力的数量和多样性指标分别增加0.8和0.5个标准差;但是交通拥堵会使得市场潜力和消费活力严重受损。相反,地铁的建设与开通极大提高了沿线站点的市场潜力,推动了相关区域的商业繁荣;(2)在城市局部尺度,分别以步行友好性和停车便利性度量的连通性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潜在消费者”向“周边消费者”的转变,所在区域零售店的消费活力也就越高;(3)消费活力越高,商业用地区位价值也越高,前者提升1个标准差会带来商业用地价值提高0.2-0.3个标准差;而丰富和多样化的消费活力也会提高生活质量,带动居住用地区位价值上升。本论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将在如下两个方面支持城市公共政策制定者和私营部门的科学决策:(1)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等公共政策制定者需要从全局和局部两个层面,从交通和土地利用相互整合的角度致力于降低城市空间中的交通摩擦,促进消费活力的有效形成,提升城市消费空间的质量,这将有利于吸引高质量人力资本;(2)消费机会的供给者(零售商)和需求者(居民)可以根据各区位的市场规模及未来变化,依据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偏好进行合理选址。(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7-06-01)

黄伟群[4](2014)在《我国文化产业的区域发展——基于固定投资、文化消费和区位熵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运用文献调研、比较分析和区位熵法,对2008—2012年我国31个省市文化产业的固定投资、文化消费和人才集聚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较低、文化消费水平城乡差异明显和劳动力集中度不高。提出加大资本投入,建立完善的投融资机制,促进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利用公共财政政策,缩小城乡文化消费差距,提高公众的文化消费能力;加强人才建设,培养创新型、实用型的文化产业人才等建议。(本文来源于《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杜宝荣,王曙光[5](2014)在《“区位选择—消费配置”模型在商业规划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一个虚拟案例对"区位选择—消费配置模型"在商业地理和商业规划中的应用作了介绍。介绍是在"网络分析"软件环境中进行的。文章先对模型的构成要素、数据准备及模型运行的步骤进行了描述;再对输出的信息和图表做了详细解译和分析;最后,对模型在商业规划中的应用价值和局限性做了总结性评判。(本文来源于《国际城市规划》期刊2014年03期)

郑思齐,任荣荣,符育明[6](2012)在《中国城市移民的区位质量需求与公共服务消费——基于住房需求分解的研究和政策含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对住房的需求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对住房自身所提供的居所服务的需求(居住空间需求)和对住房所在区位提供的公共服务的需求(区位质量需求)。其中,区位质量需求是由家庭对当地公共服务以及能够降低学习成本的社会交流活动的支付意愿所决定的。本文依据这一思路来研究户口状况对中国城市移民在住房选择方面的影响。在中国,"户口"作为一个人在城市永久居住的许可证,同时也决定了其能否享受当地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福利的权利。北京市居民抽样调查的实证研究表明,与居住空间需求相比,居民对于住房区位质量的需求对家庭收入和户口状况的反映更加敏感。研究结果显示,一方面消费者对公共服务和便利设施的支付意愿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另一方面,户籍制度限制了移民获得当地公共服务的机会,阻碍其为提升人力资本而投资的意愿,这都会造成福利的损失。(本文来源于《广东社会科学》期刊2012年03期)

李铁柱,侯翼鹏[7](2012)在《阜桥街道 聚力现代服务业发展 创建繁荣文明和谐阜桥》一文中研究指出市中区阜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区十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针,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不断优化贯穿文化元素的都市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转型升级和“双城同建”为契机,以作风建设为支撑,进一步提升标杆,加大项目带动力度,夯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基础,努力建设更高层次(本文来源于《济宁日报》期刊2012-02-10)

张建杰[8](2010)在《农户家庭消费结构的区位差异分析——基于河南16村1000农户的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运用ELES模型对农户家庭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目前仍处于低水平消费阶段,生存性消费远高于发展类消费;农户基本消费需求随经济区位变化的敏感性高于自然区位,且在生存类与发展类上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区位农户基本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各异,其中优势区农户的满足度较高;农户边际消费倾向总体偏低,但优势区农户生存类消费与弱势区农户发展类消费的边际倾向均较高;不同区域各类型户收入弹性的变动幅度较大,差异格局明显。(本文来源于《生产力研究》期刊2010年06期)

尚志海,叶兆基[9](2008)在《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微观区位选择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消费行为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复杂行为,其形成的活动空间也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基于消费行为地理学的研究,以消费行为理论、微观区位理论等为依据,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微观区位选择进行了初探,以问卷调查得来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对嘉应学院学生消费行为的微观区位选择的特征进行了探讨。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消费行为具有明显的空间圈层结构,认知距离在其选择消费区位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云南地理环境研究》期刊2008年01期)

杨正林[10](2007)在《拉萨市城关区做大做强“特”字文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拉萨讯(杨正林)随着拉萨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群众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拉萨市城关区坚持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中心,依托市场优势,加快奶牛养殖、蔬菜种植及城郊特色种植养殖叁大特色产业向规模化方向发(本文来源于《西藏日报》期刊2007-08-20)

区位消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排头兵,开发区政策能否带动城市居民消费活力的提升,成为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协同发展的重要机制?利用省级开发区升级的政策冲击,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对开发区政策的消费带动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开发区升级对于城市居民总消费、生活性消费、住房消费和子女受教育支出都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这主要得益于开发区升级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但在户籍制度更严格、流动人口购房限制更大以及社会和谐度偏低的城市,劳动力在城市里消费的意愿和能力相对较弱,内需难以扩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位消费论文参考文献

[1].钟茜妮.这些地方地处偏远为何能逆势突围?[N].成都日报.2019

[2].孙伟增,吴建峰,郑思齐.区位导向性产业政策的消费带动效应——以开发区政策为例的实证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8

[3].徐杨菲.城市空间中的消费活力与区位价值: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D].清华大学.2017

[4].黄伟群.我国文化产业的区域发展——基于固定投资、文化消费和区位熵的比较分析[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

[5].杜宝荣,王曙光.“区位选择—消费配置”模型在商业规划中的应用[J].国际城市规划.2014

[6].郑思齐,任荣荣,符育明.中国城市移民的区位质量需求与公共服务消费——基于住房需求分解的研究和政策含义[J].广东社会科学.2012

[7].李铁柱,侯翼鹏.阜桥街道聚力现代服务业发展创建繁荣文明和谐阜桥[N].济宁日报.2012

[8].张建杰.农户家庭消费结构的区位差异分析——基于河南16村1000农户的实证[J].生产力研究.2010

[9].尚志海,叶兆基.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微观区位选择特征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

[10].杨正林.拉萨市城关区做大做强“特”字文章[N].西藏日报.2007

标签:;  ;  ;  ;  ;  ;  ;  ;  ;  ;  

区位消费论文-钟茜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