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服外治法治疗小儿肺炎的应用与疗效探析

内服外治法治疗小儿肺炎的应用与疗效探析

(灵山县妇幼保健院;广西灵山535400)

【摘要】目的:探析内服外治法治疗小儿肺炎的应用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4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参照组62例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62例在此基础上予以内服外治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参照组咯痰、咳嗽、气促、发热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治疗组,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统计比较,治疗组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炎应用内服外治法可取得理想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使用和进一步推广普及。

【关键词】小儿肺炎;内服外治疗法;应用效果

小儿肺炎是临床儿科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其在任何季节都可发病,患儿主要表现出发热、呼吸困难、咳嗽、气促等临床症状,病情反复发作,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则易导致其他并发症,对患儿健康成长和生命安全非常不利。小儿肺炎具体可分为两种表现,及非典型或典型,其主要致病因素为病毒和细菌。据相关调查资料统计[1],小儿肺炎的发病率近年来明显升高,常规治疗方法并不能有效治疗患儿病症,因此,急需探寻一种科学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本文选取我院在收治的124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目标,现对治疗效果作如下评定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4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目标,均符合小儿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组均为62例患儿。参照组男患儿36例,女患儿26例,患儿年龄1-6岁,平均年龄(3.5±0.7)岁;病程2-7d,平均病程(3.2±0.4)d。治疗组男患儿34例,女患儿28例,患儿年龄1-5岁,平均年龄(3.1±0.2)岁;病程2-8d,平均病程(3.7±0.8)d。将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作统计对比,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均衡(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方法

参照组62例予以常规治疗,针对细菌性肺炎患儿,静脉滴注30-50mg/kg.次,头孢他啶,2次/d,7-10d为1疗程;针对病毒性肺炎患儿,静脉滴注10mg/(kg?d)利巴韦林,2次/d,5d为1疗程或静脉滴注10mg/(kg?d)炎琥宁,2次/d,7-10d为1疗程。治疗组62例在此基础上予以内服外治法进行治疗,采用大黄、芒硝组成的“敷背散”,按照5:4比例将其与蒜泥混合,剪取适宜面积辅料将药物均匀摊好,覆盖在湿罗音密集地带,根据患儿年龄决定敷药时间,控制在10-20min不等,直到肺部啰音完全消失为止。采用和中药“敷背散”具有一致气味、颜色和外观的安慰剂外敷,用药方法、疗程等与“敷背散”相同。同时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合理用药,高热者予以布洛芬混悬液口服,剂量控制在0.25-0.5mL/kg之间。

1.3观察指标与效果评价

对两组患儿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与比较,其中显效: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完全消失,体温正常;有效:临床症状、肺部体征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减轻,体温基本正常;无效:临床症状、肺部体征、体温等均无变化或病情有所加重。显效、有效二者百分比之和即为治疗总有效率[3]。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以()表示并应用t检验,治疗总有效率等以(%)表示并应用x2检验,若P<0.05,则证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两组患儿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进行统计比较

治疗组与参照组在发热、气促、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统计比较上,治疗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1。

注:#表示同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小儿肺炎是婴幼儿发病率较高的肺部疾病,年龄与发病率成反比,其主要特点为病情重、复发率高等,绝大多数患儿发病后都需要住院治疗。小儿肺炎患者肺炎病症中,肺部啰音吸收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这会相应的延长患儿的住院时间。抗感染治疗是临床针对该病提出的主要方法,其抗感染疗效确切,但无法对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和损伤情况进行彻底消除,故不能对患儿病情进行彻底改善[4]。中医药不仅具有良好的抗氧自由基、抗炎、抗纤维的作用,还能促进微循环得到良好改善,并有效调节免疫功能,缓解病原体对机体造成的免疫损害和炎性损伤程度,仅有一步改善病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重要治疗,可促使患儿体液循环能力得到改善,减轻病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与成人相比,儿童具有较强的吸收和恢复能力,其不仅可以对外敷中药实现良好吸收,还能显著提高整体治疗效果[5]。

小儿肺炎采用中西医结合内外合治的方案,其特色和优势受到了主治医师和相关研究人员的肯定与赞赏。外治法主要通过敷背膏、安慰剂,敷背膏中的大黄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破积化瘀的治疗功效,且抗菌作用显著;芒硝具有软坚散结、泻热化痰的治疗效果,其可促进局部血管扩张,使微循环得以改善,再加上其高渗作用可是组织肿胀现象尽快吸收和小三。中西医结合内服外治法可针对肺炎病机从多个角度实施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有效[6]。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发现治疗组比参照组优势明显(P<0.05)。由此证明小儿肺炎应用内服外治法可取得理想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使用和进一步推广普及。由于本组研究选择的病例偏少,研究时间也比较短,内服外治法对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等还需要深入分析和探讨。

参考文献

[1]肖臻,姜之炎,徐彬彬等.中医分期辨证联合外治疗法治疗小儿肺炎的多中心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55(6):688-690.

[2]郝永敏.中医内外合治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65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3):482-483.

[3]秦治华.中医内外合治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50例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7):69-70.

[4]杨志华,沈玉鹏,吴尚华等.内外合治法治疗痰热闭肺型小儿肺炎喘嗽60例[J].西部中医药,2016,29(2):97-99.

[5]何华丽.评价内外合治法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5,46(17):182-182.

[6]张红卫,连学顺,张雯等.内外合治法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38(12):105-106.

标签:;  ;  ;  

内服外治法治疗小儿肺炎的应用与疗效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