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面膜论文-张铎,李晓东,张丽,袁珍珍,董淑英

药物面膜论文-张铎,李晓东,张丽,袁珍珍,董淑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药物面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强脉冲光GP666b,超声波药物导入,透明质酸贴辅料,激素依赖性皮炎

药物面膜论文文献综述

张铎,李晓东,张丽,袁珍珍,董淑英[1](2018)在《强脉冲光gp666b联合超声波药物导入和保湿面膜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激素依赖性皮炎采取强脉冲光GP666b联合超声波药物导入和透明质酸贴辅料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依赖性皮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6年2月~2017年1月期间,将其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研究组,2组患者各30例,均行强脉冲光GP666b治疗,研究组行超声波导入及透明质酸贴辅料予以治疗,并对比2组患者经相应治疗方案干预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经强脉冲光GP666b联合超声波药物导入和保湿面膜治疗的总好转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P<0.05,其症状积分为(2.65±1.20)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激素依赖性皮炎采取强脉冲光GP666b联合超声波药物导入和透明质酸贴辅料治疗的效果显着,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8年18期)

谭雪晶,王亚飞[2](2018)在《丹参酮联合红光药物面膜综合治疗轻中度痤疮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痤疮是由多原因导致的皮肤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我国青少年发病率约70~87%,由于发病部位多位于头面等暴露部位,患者往往会有抑郁、焦虑、愤怒等情绪产生。西医多认为痤疮的发生与毛囊皮脂腺过度角化、微生物特别是痤疮丙酸杆菌的繁殖、皮脂的生成以及炎症、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因此临床上从这些方面入手,多数采用抗生素、维甲酸、抗雄激素等治疗方法,但往往因为不良反应多,患者治疗体验差,复发率高,痤疮反复迁延难愈,导致患者依从性差。丹参酮是丹参的乙醇提取物,夏明静等观察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对痤疮棒状杆菌抑制的作用,发现丹参酮对痤疮棒状杆菌具有中敏作用。有研究证实,丹参酮中所含的多种成分均具有抗炎作用,包括丹参酮ⅡA(TSA)、隐丹参酮(CTS)、丹参酮ⅡB(TSB)等;另外,有研究者发现,丹参酮胶囊可明显降低痤疮患者体内睾酮(T)水平,治疗寻常性痤疮效果显着。丹参酮成为了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痤疮的中成药。物理疗法治疗寻常性痤疮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包括果酸、光动力、激光、面膜、红光等治疗方法。药物与非药物之间搭配治疗逐渐成为了临床上治疗痤疮的新方向。(本文来源于《201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04-19)

赵卫红[3](2018)在《胶原蛋白面膜联合口服药物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胶原蛋白面膜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1月我院200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103例和对照组97例。治疗组采用胶原蛋白面膜联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羟氯喹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复方甘草胶囊、羟氯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89.32%,高于对照组的72.1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原蛋白面膜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羟氯喹治疗面部激素赖性皮炎疗效确切,可修复皮肤屏障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8年08期)

王亚飞[4](2018)在《丹参酮联合红光药物面膜综合治疗轻中度痤疮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丹参酮联合红光药物面膜综合疗法治疗轻中度痤疮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年9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皮肤科门诊诊断符合Pillsbury分级轻中度痤疮的4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第1次治疗前由患者填写痤疮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并向患者交代治疗流程及注意事项。实验组予丹参酮胶囊口服联合红光药物面膜综合治疗,对照组予红光药物面膜综合治疗,疗程4周。由同一位皮肤科专业医师,分别于治疗前、2周、4周,记录患者相关临床病症及体征,并拍照记录,患者填写DLQI(Dermatology Quality of Life Index,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表评估生活质量。所有照片由同一皮肤科专业医师,采用Pillsbury国际改良分级法和GAGS(Global Acne Grading System)两种方法进行评分。随访在疗程结束1个月之后进行,主要观察复发及加重情况。痊愈患者中新发皮疹超过10个以上记为复发,显效及好转患者以总皮损数较治疗4周时增加10个以上记为加重。结果(1)病因分析:约37.5%的患者平素不会注意防晒或保湿,22.5%的患者有每日喝牛奶的习惯,65%的患者喜欢糕点类甜食,55%的患者喜食辛辣,其次是咸味及油腻食物,所有调查患者每日睡眠时间约为(7.21±0.95)h,每日面对电脑或手机时间约为(6.18±3.38)h;(2)两组基线均衡性比较:两组之间年龄、性别、病程、Pillsbury分级、GAG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3)疗效比较:治疗4周后,实验组20例患者总显效率为70%;对照组20例患者总显效率为35%,实验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GAGS评分对比:治疗前,实验组GAGS评分为(24.60±5.26),对照组GAGS评分为(23.20±4.9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实验组GAGS评分平均降低(5.55±3.61),对照组GAGS评分平均降低(6.20±4.99),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实验组GAGS评分平均下降(10.20±4.54),对照组GAGS评分平均下降(7.25±4.24),实验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5)DLQI评分对比:治疗前,实验组DLQI评分为(11.50±3.85),对照组D L Q I评分为(9.30±4.77),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DLQI评分为(5.30±2.52),对照组DLQI评分为(4.45±2.2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DLQI评分平均降低(6.20±2.88),高于对照组(4.85±3.17),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不良反应:实验组出现4例(2 0%),对照组3例(1 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事件;(7)预后:治疗1月后进行随访,实验组出现3例加重或复发情况,对照组出现4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发及加重情况均较轻微,较治疗4周新增皮损数量多在10~15个之间,没有较治疗前加重患者。结论(1)大部分痤疮患者喜食辛辣及甜食,其次是咸味及油腻食品;(2)丹参酮联合红光药物面膜综合治疗痤疮较单用红光药物面膜治疗疗效明显;(3)丹参酮联合红光药物面膜综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痤疮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其安全性与单用红光药物面膜治疗痤疮无明显差别。(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8-02-01)

吕东,于潇华,王军伟[5](2017)在《纳米银敷料面膜联合药物导入治疗面部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对面部Ⅱ度烧伤患者实施纳米银敷料面膜联合药物导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面部Ⅱ度烧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纳米银敷料面膜联合药物导入方法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70.00%,高于对照组的25.00%(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25.00%(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7.52±3.22)d,短于对照组的(12.58±5.41)d(P<0.05)。结论采用纳米银敷料面膜联合药物导入方法治疗面部Ⅱ度烧伤可取得更好的效果,应用价值高。(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7年11期)

祁鹏军,于慧,赵梁,景春花,舒友廉[6](2016)在《如意薰衣草药物面膜治疗寻常性痤疮30例疗效观察及对痤疮丙酸杆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自制如意薰衣草药物面膜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及其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性。方法我院门诊按挂号顺序随机选60例痤疮患者(严重程度为Ⅰ~Ⅲ级),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以自制如意薰衣草药物面膜治疗,对照组用异维A红霉素凝胶外用,观察1、2、4、6周疗效,皮损积分、不良反应,及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抗菌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对照组7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皮损积分明显降低,痤疮丙酸杆菌数目明显减少。治疗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如意薰衣草药物面膜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显着,对痤疮丙酸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6年24期)

曾丁,孙可,富斌,吕广平,杨洪美[7](2015)在《纳米银敷料面膜联合药物导入治疗面部Ⅱ度烧伤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纳米银敷料面膜联合药物导入在治疗面部Ⅱ度烧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烧伤科应用纳米银敷料面膜联合磺胺嘧啶锌软膏以及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 EGF)治疗面部Ⅱ度烧伤126例,其中浅Ⅱ度烧伤74例,深Ⅱ度烧伤52例,根据创面渗出情况间隔1~2 d换药1次,直至创面愈合。结果本组126例患者面部创面全部治愈并出院,74例浅Ⅱ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7.1±3.5)d,52例深Ⅱ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2.3±4.1)d。结论结合磺胺嘧啶锌以及rh EGF应用纳米银敷料面膜是一种治疗面部Ⅱ度烧伤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期刊2015年04期)

张群英[8](2014)在《红蓝光照射联合药物面膜治疗痤疮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科2012年3~8月采用红蓝光联合药物面膜治疗寻常痤疮8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符合I~III度痤疮的诊断标准。1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男35例,女45例;年龄16~39岁,平均22.25岁;病程1个月~7年,平均1.3年。对照组80例,男39例,女41例;年龄15~35岁,平均23.6岁;病程2个月至6年,平均1.5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①职业性痤疮、药物性痤(本文来源于《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期刊2014年09期)

杜玉风,白永晟[9](2013)在《药物面膜综合疗法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药物面膜综合疗法和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22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113例,采用药物面膜综合疗法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法,对照组107例,单纯采用药物面膜综合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差异有显着性(P<0.01)。结论药物面膜综合疗法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面膜综合疗法。(本文来源于《光明中医》期刊2013年09期)

贾芸玲,孙杰,王兴刚[10](2013)在《药物面膜综合治疗职业性黑变病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声波导入维生素C注射液加中草药面膜粉敷面方法治疗职业性黑变病,1次/d,10次1个疗程;结合静脉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注射液,3 g/d,15次1个疗程。结果显示,2例职业性黑变病患者疗效显着。提示超声波导入维生素C注射液加中草药面膜粉能很好地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素的合成,结合静脉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注射液,起到消除和减轻色素沉着的作用,使用方法简单、方便,易于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3年01期)

药物面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痤疮是由多原因导致的皮肤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我国青少年发病率约70~87%,由于发病部位多位于头面等暴露部位,患者往往会有抑郁、焦虑、愤怒等情绪产生。西医多认为痤疮的发生与毛囊皮脂腺过度角化、微生物特别是痤疮丙酸杆菌的繁殖、皮脂的生成以及炎症、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因此临床上从这些方面入手,多数采用抗生素、维甲酸、抗雄激素等治疗方法,但往往因为不良反应多,患者治疗体验差,复发率高,痤疮反复迁延难愈,导致患者依从性差。丹参酮是丹参的乙醇提取物,夏明静等观察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对痤疮棒状杆菌抑制的作用,发现丹参酮对痤疮棒状杆菌具有中敏作用。有研究证实,丹参酮中所含的多种成分均具有抗炎作用,包括丹参酮ⅡA(TSA)、隐丹参酮(CTS)、丹参酮ⅡB(TSB)等;另外,有研究者发现,丹参酮胶囊可明显降低痤疮患者体内睾酮(T)水平,治疗寻常性痤疮效果显着。丹参酮成为了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痤疮的中成药。物理疗法治疗寻常性痤疮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包括果酸、光动力、激光、面膜、红光等治疗方法。药物与非药物之间搭配治疗逐渐成为了临床上治疗痤疮的新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药物面膜论文参考文献

[1].张铎,李晓东,张丽,袁珍珍,董淑英.强脉冲光gp666b联合超声波药物导入和保湿面膜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

[2].谭雪晶,王亚飞.丹参酮联合红光药物面膜综合治疗轻中度痤疮临床观察[C].201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8

[3].赵卫红.胶原蛋白面膜联合口服药物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8

[4].王亚飞.丹参酮联合红光药物面膜综合治疗轻中度痤疮临床观察[D].大连医科大学.2018

[5].吕东,于潇华,王军伟.纳米银敷料面膜联合药物导入治疗面部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

[6].祁鹏军,于慧,赵梁,景春花,舒友廉.如意薰衣草药物面膜治疗寻常性痤疮30例疗效观察及对痤疮丙酸杆菌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6

[7].曾丁,孙可,富斌,吕广平,杨洪美.纳米银敷料面膜联合药物导入治疗面部Ⅱ度烧伤的临床应用[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5

[8].张群英.红蓝光照射联合药物面膜治疗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4

[9].杜玉风,白永晟.药物面膜综合疗法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3

[10].贾芸玲,孙杰,王兴刚.药物面膜综合治疗职业性黑变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3

标签:;  ;  ;  ;  

药物面膜论文-张铎,李晓东,张丽,袁珍珍,董淑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