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微粒论文-赵妍,乐燕芬,施伟斌

室内微粒论文-赵妍,乐燕芬,施伟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室内微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指纹定位,微粒群算法,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RSSI

室内微粒论文文献综述

赵妍,乐燕芬,施伟斌[1](2019)在《基于微粒群优化LSSVM的室内指纹定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定位过程中参数选取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微粒群进行参数优化的室内指纹定位算法。该算法通过离线采集的RSSI数据训练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利用微粒群算法寻找并确定LSSVM全局最优参数,获得基于位置指纹的LSSVM定位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LSSVM定位,PSO-LSSVM有效提高了定位准确度,并能在小样本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定位精度。(本文来源于《软件导刊》期刊2019年04期)

陈王琨,黄宥霖[2](2015)在《室内拜香造成细悬浮微粒(PM_(2.5))浓度控制的排气系统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针对室内拜香所所造成的细悬浮微粒排计进行分析。研究中以一个小型家庭式拜堂为案例,使用叁种不同的排气系统之设计,包括:无控制方案、整体换气方案、局部排气方案。并以实际使用人的行为来模拟浓度变化的情形。研究结果显示,无控制方案的细悬浮微粒(PM2.5)浓度最高,超过室内空气品质标准。而整体换气虽可以降低浓度,但是也同时将微粒带到整个空间,造成了烟雾迷漫的情形,对在室内空间的人们反而是另一种伤害。使用局部排气可以得到较佳的控制效果。除了可以较完全地立即捕集细悬浮微粒之外,在能源的使用上也较为经济。唯不同的形式之排烟需有不同之设计方可有较佳的效果,本文中也做比较与分析。(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十叁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10-22)

陈秋方[3](2015)在《室内超细微粒渗透传输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内无明显污染源的情况下,室外颗粒物的渗透是室内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为了评估室内人体污染物暴露风险,有必要了解颗粒渗透过程的影响因素及传输机理。本文采用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室外颗粒物通过建筑狭缝渗透进入室内的传输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并对狭缝内污染物扩散规律给予阐述。实验设计搭建不同尺寸狭缝的测量装置平台,借助快速粒径谱仪(FMPS)和质量浓度采样分析仪(DustTrak)测量两实验舱内的颗粒数浓度和质量浓度变化,得到不同粒径颗粒的穿透率和粒径谱演变特征。研究显示,在仪器粒径测量范围6~523nm内,随着粒径的增加,穿透率呈增加趋势,其主导影响因素为布朗扩散运动。在狭缝压差为4Pa,缝高为1mm,缝长为43mm的情况下,平均穿透率变化范围为0.51~0.98,而在缝长为94mm时,平均穿透率变化范围在0.55~0.95之间,颗粒穿透率随着缝长增加和压差减小而减小。室内外颗粒数浓度呈线性相关性,其室内外数浓度比值(I/O)为0.69~0.74,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表明室内颗粒物浓度很大程度上与室外颗粒的渗透有关。室内外颗粒质量浓度平均比值为0.74,相关系数R2达0.98以上。室外颗粒PM1、PM2.5、PM10和总颗粒质量浓度与穿透率呈负相关性。数值模拟方法采用Fluent软件进行计算,考虑其沉降机制如布朗扩散、重力沉降以及Saffman升力的影响。数值模拟显示,狭缝缝长越长,压差越小,缝高越小,颗粒穿透率就越小,其中缝高占主导影响因素。当缝高变化时,同一个粒径的颗粒沉降到壁面的主导因素变化,穿透率也随之变化。小粒径颗粒布朗扩散占主导作用,随着粒径的增大,重力沉降所占比率增加。在不同形状管道中,粒径较大的颗粒更容易沉积在入口段管道,因此入口段颗粒浓度最高。粒径较小的颗粒随气流运动。通道拐角越多,颗粒沉积位置越分散,从而减小通道阻塞。L型管道和U型管道在拐角底部及管道右壁面颗粒浓度较高,由于拐角处存在漩涡,颗粒更容易沉积下来。(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学院》期刊2015-03-01)

席腾飞[4](2014)在《探讨静脉药物配置室内不同操作距离对空气微粒污染的影响程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室内不同操作距离对空气微粒污染的影响。方法于配置室内进行模拟配液加药,分别选取5个不同位置进行操作,采用空气粒子计数器进行空气微粒数的检测,记录并分析空气微粒的污染情况。结果不同操作距离处的空气微粒污染情况对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以C点污染最为严重,A点微粒数目最少。结论在洁净室内进行静脉药物配置时,距离操作人员越近,空气微粒污染越严重,因此在进行静脉药物配置时,应尽量使用层流台或在送风口处操作,以加强职业防护,保证配液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产业》期刊2014年28期)

张勇,巩敦卫,胡滢,张建化[5](2014)在《室内噪声环境下气味源的多机器人微粒群搜索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室内噪声环境下的气味源定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骨干微粒群进化的多机器人协调搜索方法.该方法将每个机器人看作一个微粒,机器人传感器探测到的气味浓度值作为微粒的适应值,所有机器人组成一个进化微粒群;采用动态统计方法在线估计机器人所测气味浓度的噪声强度,并通过区间数表示噪声环境下微粒的适应值;定义微粒间的概率支配关系,更新微粒的全局和局部引导者,并利用关于全局引导者和局部引导者的高斯采样更新机器人的位置.最后,通过2个典型实验环境,验证了所提算法在处理噪声环境下气味源定位问题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王平全,冯俊雄,尹达,匡续兵[6](2012)在《抗高温微粒子钻井液的室内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当前深井、超深井逐步向深层次开发的需要,在分析评价各种抗高温钻井液处理剂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以CX-189、JC-J003为主要降滤失剂的抗220℃高温微粒子钻井液,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钻井液经220℃、16 h高温老化后,仍具有良好的流变性,高温高压滤失量仅为13.6 mL,形成的泥饼薄而韧;同时,该钻井液还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性能和抗盐(15%NaCl)、抗钙(2.5%)能力。(本文来源于《钻井液与完井液》期刊2012年01期)

王国庆,昌旭东,付广智[7](2011)在《事故条件下~(239)PuO_2气溶胶微粒在室内小环境扩散的叁维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数值模拟了事故条件下,有人员在操作间工作时,~(239)PuO_2微粒在操作间小环境条件下的扩散及其粒子轨迹。研究结果对含钚材料的操作、检测及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期刊2011-12-10)

李婷婷[8](2008)在《微粒凝并Monte Carlo法分析及室内微粒演变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对大气悬浮微粒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细微粒及超细微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气悬浮颗粒物由于粒径较小,吸附有害物质多,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巨大隐患。因此,系统地研究大气中的微粒演变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计算方法,通过通用动力学方程(GDE)确定微粒凝并过程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多重Monte Carlo(MMC)方法,编写C语言计算程序,模拟微粒的碰撞凝并过程。通过对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理论结果的比较,验证了利用多重Monte Carlo算法模拟微粒凝并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系统的分析了虚拟微粒数、初始化区间长度以及初始微粒浓度对该算法模拟计算结果的影响。通过研究,确定了虚拟微粒数大小、初始化区间长度以及微粒浓度大小对凝并过程计算结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增大虚拟微粒数和初始化区间长度,可以提高模拟结果的准确度;选取适当的虚拟微粒数、初始化区间长度可以合理的描述微粒的实际凝并过程;虚拟微粒数大小的选取同样受到初始微粒浓度的影响。本文建立了描述室内环境微粒的凝并、沉降和扩散沉降过程的数学模型。编写C语言计算程序,对室内环境微粒的凝并、重力沉降、扩散沉降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吻合度较好,说明本文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合理反映室内微粒的演变规律。计算分析了凝并、扩散沉降、重力沉降、通风速率以及微粒特性对室内微粒浓度和尺度分布的影响,以及不同背景条件下,微粒浓度和尺度分布的演变过程,确定了微粒浓度和尺度分布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凝并、扩散沉降过程是造成室内环境微粒减少的主要原因;微粒初始浓度对演变过程中的微粒浓度和尺度分布产生影响;室内通风同样会影响到微粒浓度的变化,通风是导致微浓度降低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08-06-01)

朱刚,张莉,苏敏谊,潘文松,梁桂珍[9](2007)在《不同操作距离对静脉药物配置室内空气微粒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室内不同操作距离对空气微粒污染的影响程度。方法在配置室内模拟配液加药,分别在距离操作者不同位置,用空气粒子计数器对空气微粒数进行检测,以了解空气微粒的污染情况。结果操作距离不同位置5个点的空气微粒污染程度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均P<0.01)。配置室内操作时空气微粒污染程度与操作距离有关,近操作者较远离操作者污染明显;此外,空气微粒污染程度还与洁净室的空间位置有关,回风口微粒污染明显,而送风口污染最轻。结论在万级洁净室内进行配液操作时,操作者周围空气中微粒污染仍严重,必须使用层流台或生物安全柜,以保证配液的质量和增强职业防护。(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杂志》期刊2007年09期)

朱淑群,陈永乾,闫宏伟[10](2002)在《关于室内悬浮微粒物质的毒性筛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燃料是室内空气污染物重要来源之一 ,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对比了改良炉灶和传统炉灶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影响 ,用几种实验方法对室内空气污染物进行了检验和评价。(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期刊2002年02期)

室内微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针对室内拜香所所造成的细悬浮微粒排计进行分析。研究中以一个小型家庭式拜堂为案例,使用叁种不同的排气系统之设计,包括:无控制方案、整体换气方案、局部排气方案。并以实际使用人的行为来模拟浓度变化的情形。研究结果显示,无控制方案的细悬浮微粒(PM2.5)浓度最高,超过室内空气品质标准。而整体换气虽可以降低浓度,但是也同时将微粒带到整个空间,造成了烟雾迷漫的情形,对在室内空间的人们反而是另一种伤害。使用局部排气可以得到较佳的控制效果。除了可以较完全地立即捕集细悬浮微粒之外,在能源的使用上也较为经济。唯不同的形式之排烟需有不同之设计方可有较佳的效果,本文中也做比较与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室内微粒论文参考文献

[1].赵妍,乐燕芬,施伟斌.基于微粒群优化LSSVM的室内指纹定位算法[J].软件导刊.2019

[2].陈王琨,黄宥霖.室内拜香造成细悬浮微粒(PM_(2.5))浓度控制的排气系统分析(英文)[C].第十二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十叁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

[3].陈秋方.室内超细微粒渗透传输机理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5

[4].席腾飞.探讨静脉药物配置室内不同操作距离对空气微粒污染的影响程度[J].中国卫生产业.2014

[5].张勇,巩敦卫,胡滢,张建化.室内噪声环境下气味源的多机器人微粒群搜索方法[J].电子学报.2014

[6].王平全,冯俊雄,尹达,匡续兵.抗高温微粒子钻井液的室内研究[J].钻井液与完井液.2012

[7].王国庆,昌旭东,付广智.事故条件下~(239)PuO_2气溶胶微粒在室内小环境扩散的叁维数值模拟[C].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11

[8].李婷婷.微粒凝并MonteCarlo法分析及室内微粒演变规律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

[9].朱刚,张莉,苏敏谊,潘文松,梁桂珍.不同操作距离对静脉药物配置室内空气微粒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7

[10].朱淑群,陈永乾,闫宏伟.关于室内悬浮微粒物质的毒性筛查[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02

标签:;  ;  ;  ;  

室内微粒论文-赵妍,乐燕芬,施伟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