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分类论文-尹娜

动词分类论文-尹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词分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日语教学,自他动词,分类,对应

动词分类论文文献综述

尹娜[1](2019)在《从日语教学层面探究自他动词的分类及对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日语教学中,自他动词无疑是个重点、难点。其原因如下:其一、日语自他动词的分类和界定本身存在一定争议。其二、日语自他动词的范畴内还可细分为成对自他动词、无对自他动词及自他两用动词,用法复杂,不易掌握。其叁、日语自他动词不仅存在词汇层面的对应关系,在句型上也有对应关系。掌握了自他动词的对应关系,才能更好地掌握日语动词的使用,理解语言与文化的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21期)

车睿雯,曾琴[2](2019)在《日语复合动词分类教学的必要性研究——基于中译日复合动词使用情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探析日语专业学生对"V-V复合动词"的使用情况,对笔者所在大学的48名日语专业大叁学生进行了中译日短句翻译测试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一、学生们对两种复合动词的使用意识有一定的差别,语法性复合动词的使用意识较高。二、学生们对两种复合动词的掌握情况不同,语法性复合动词的错误率稍低于词汇性复合动词。叁、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后发现,两种复合动词的出错原因存在差别,词汇性复合动词的错误多与动词自他性相关,或由于对词义的理解错误。由于学生对两种复合动词的使用情况有所不同,所以在日语教育中,对复合动词进行分类与针对性讲解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期刊2019年10期)

马晓菲[3](2019)在《日语复合动词前项“ひき~”的意义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此前的复合动词研究,对前项动词的分析较少,对后项动词的关注相对较多。这是由于传统观点认为复合动词的语义核心在后项动词上而造成的。根据文献调查得知复合动词前项"ひき~"具有相当高的生产性。因此,为帮助日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复合动词,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前项[ひき~]进行意义分类。通过分析得出复合动词前项"ひき~"的意义可以分为五个类型。(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0期)

朴彩夽[4](2019)在《汉韩对比视角下的汉语动词分类及其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韩两种语言中,动词的分类标准并不一一对应。本文首先对汉语和韩语两种语言常用动词分类标准进行了梳理。汉语常用动词分类标准主要有根据动词的意义分类、根据动作行为是否受控制分类、根据动词必有论元的数量分类等。韩语常用动词分类标准除了以上几种以外,还根据动作行为是否涉及其他事物分类、根据动作行为是否影响其他动作行为主体分类、根据动作行为是否主动进行分类、根据动词能否单独使用分类等。基于对两种语言动词分类结果的比较分析能够发现,汉语中根据动词的意义分类与韩语中根据动词所表示的意义分类相比,最为明显的区别在于韩语中的“对称动词”和“受惠动词”。韩语动词根据是否涉及其他事物、动作行为是否影响其他动作行为主体、动作行为是否主动进行、根据能否单独使用等对动词进行分类。韩语的上述分类标准,在汉语研究中很少被虑及,但都对汉语动词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我们借鉴以上几种韩语动词分类的标准,将HSK(1—6级)词汇大纲中的动词进行分类,希望有助于区分汉韩动词的差异,并进一步认识汉语动词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刘美君,万明瑜[5](2019)在《中文动词及分类研究:中文动词词汇语义网的构建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的日益发展,语言学成为"产""业""学"界寻求合作及突破的新契机。其中语言学语义资源的构建及标注问题成为了当前的一大热点及难点。文章针对中文动词语义分类问题,从理论研究、语义网构建及实践应用叁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分析。理论研究上,文章以"框架为本,构式为用"的研究方法为基石,依循框架语义和构式语法以区分动词和构式之间的"形-义"搭配,形成"格式塔"(Gestalt)般互补。语义网构建上,以语言学分析为基础,语料实证为依归,通过"框架元素"与"定义性构式"来定义动词属性,使语料兼有词汇表征、框架阶层及语义标注等信息。语义知识库目前包含"沟通""认知""感知""情绪""评价""社会互动""自动"和"致使移动"八大类框架动词,已有效运用于多种基于语义及事件框架的中文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包括中文语义自动消歧,自动语义角色标注,事件框架甄别及故事自动生成。(本文来源于《辞书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蒋道宁[6](2019)在《基于动词特征的文本分类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在社交媒体和网络购物平台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文本作为这些数据的重要表现形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与寻找信息热点是现代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文本分类作为文本信息处理的基础技术之一,一直是信息挖掘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文本分类任务中,文本特征的提取及处理方法直接影响最终分类系统的分类效果。通过使用群体智能、迁移学习等技术可以更好的对文本特征进行识别和提取。本文提出了一种使用扩展后的动词特征进行分类的智能回归分类方法和一种通过迁移学习使用其他领域知识对缺乏标注的文本进行分类的方法,创新点如下:1.在使用文本表达意见、态度时,动词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依存句法分析提取核心动词作为特征并对动词特征进行扩展的方法。为了提高分类器的分类效果,该方法对文本中的动词特征进行了扩展,使用粒子群搜索算法从原始特征空间中寻找有效的特征映射函数,再根据这些函数将原始特征从低维空间映射至易于分类的高维空间,进而构建更合理的特征表达。2.在对动词特征进行扩展后,特征维数较高,本文提出了智能回归方法作为分类方法对扩展后的动词特征进行分类。该方法通过粒子群算法搜寻回归模型的各个参数,选取最优粒子构建分类模型。通过在电商平台评论等语料中的实验,验证了动词特征和该分类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对统计有效用户反馈有重要意义。3.在现实的文本分类任务中,标注缺乏的情况十分常见,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其他语言的样本标注进行训练的跨语言文本分类方法。该方法通过枢纽词学习两种语言词汇在同一特征空间中的分布表示,通过编码器将文本特征映射到新的特征空间。在映射过程中,丢弃语言特征,保留语义特征。映射完成后将使用源领域的标签训练的分类器应用于目标领域,即可得到分类结果。此外,针对动词在中短文本中的核心地位和语法特性,使用动词特征对该跨语言文本分类方法做出了改进。改进的内容为使用动词特征作为特征空间的锚点,在编码器的编码过程中参考动词锚点进行编码。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分类方法相比,跨语言文本分类方法的分类效果较好,改进后模型的分类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李艳平[7](2019)在《高中英语不规则动词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分类归纳》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近年高考真题来看,每年每套题都有一个或多个小题涉及过去式和过去分词不规则变化的动词。如:2017年全国Ⅰ卷短文改错第四处错误要求考生将goes改成一般过去式went。2017年全国Ⅱ卷短文改错第九处错误要求考生将came改成一般现在式come。(本文来源于《广东教育(高中版)》期刊2019年01期)

张峥艳[8](2018)在《浅谈非谓语动词的分类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逐渐涵盖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极为频繁,作为沟通桥梁的语言就显得至关重要,英语作为当下全球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的高质量学习对于一个人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和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对英语中的非谓语动词进行概念、分类的阐述,并介绍其在英语句子中的多种应用,以给英语学习者学习参考。(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8年24期)

朱晓晨[9](2018)在《浅析俄语感情类动词语义特点及其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感情类动词定义情感类动词(глаголэмоцональноовоздействии)是一种特殊的动词形式,它表示一个动作,而这动作往往落到人身上,即主体所产生的相应的感情色彩。对感情动词、感情状态的多项研究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时代。而为了更好的研究一类词汇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其进行分类重新组合划分,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我们也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类型。通常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从语义学对其进行了初次划分,一个情感类动词对应一种情绪,(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26期)

李璐笛[10](2018)在《动物名词加动词构成词的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物词作为词汇体系中相当丰富的一部分,关于它们的研究颇多,然而多集中在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的宏观研究上。事实上,动物词这一词汇类型内部也是相当丰满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有必要对其进行更加细致微观的研究。将动物词内部的"鲸吞"、"蚕食"、"狼嚎"等动物名词加动词构成的动物词作为微观研究对象,从语用的角度将这类词进行分类,以此来分析研究这类词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昭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动词分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旨在探析日语专业学生对"V-V复合动词"的使用情况,对笔者所在大学的48名日语专业大叁学生进行了中译日短句翻译测试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一、学生们对两种复合动词的使用意识有一定的差别,语法性复合动词的使用意识较高。二、学生们对两种复合动词的掌握情况不同,语法性复合动词的错误率稍低于词汇性复合动词。叁、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后发现,两种复合动词的出错原因存在差别,词汇性复合动词的错误多与动词自他性相关,或由于对词义的理解错误。由于学生对两种复合动词的使用情况有所不同,所以在日语教育中,对复合动词进行分类与针对性讲解是很有必要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词分类论文参考文献

[1].尹娜.从日语教学层面探究自他动词的分类及对应[J].大众文艺.2019

[2].车睿雯,曾琴.日语复合动词分类教学的必要性研究——基于中译日复合动词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

[3].马晓菲.日语复合动词前项“ひき~”的意义分类[J].青年文学家.2019

[4].朴彩夽.汉韩对比视角下的汉语动词分类及其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5].刘美君,万明瑜.中文动词及分类研究:中文动词词汇语义网的构建及应用[J].辞书研究.2019

[6].蒋道宁.基于动词特征的文本分类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7].李艳平.高中英语不规则动词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分类归纳[J].广东教育(高中版).2019

[8].张峥艳.浅谈非谓语动词的分类及应用[J].祖国.2018

[9].朱晓晨.浅析俄语感情类动词语义特点及其分类[J].北方文学.2018

[10].李璐笛.动物名词加动词构成词的分类研究[J].昭通学院学报.2018

标签:;  ;  ;  ;  

动词分类论文-尹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