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分化生长因子论文-丁才智,李剑峰,任力,赵春艳,杨祥松

生长分化生长因子论文-丁才智,李剑峰,任力,赵春艳,杨祥松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长分化生长因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力衰竭,慢性,肝细胞生长因子,生长分化因子-15

生长分化生长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丁才智,李剑峰,任力,赵春艳,杨祥松[1](2019)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生长分化因子-15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表达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7例,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36例、Ⅲ级41例、Ⅳ级30例,并于同期随机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GF、GDF-15水平,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仪测定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ROC曲线评估血清HGF、GDF-15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体检者比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GF、GDF-15水平升高,LVESD、LVEDD增大,LVEF减小(P均<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着NYHA分级增加,血清HGF、GDF-15水平逐渐升高,LVESD、LVEDD逐渐增大,LVEF逐渐减少(P均<0.05)。HGF与LVESD、LVEDD呈正相关(r=0.672、0.619,P均<0.05),与LVEF呈负相关(r=-0.658,P<0.05);GDF-15与LVESD、LVEDD呈正相关(r=0.736、0.702,P均<0.05),与LVEF呈负相关(r=-0.691,P<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9.53%。HGF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的AUC为0.805,最佳截断值为1 008.95 pg/mL,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73、0.82,准确度为0.79;GDF-15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的AUC为0.849,最佳截断值为1 226.72 pg/mL,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78、0.85,准确度为0.80;HGF联合GDF-15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的AUC为0.923,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86、0.89,准确度为0.87。结论血清HGF、GDF-15表达上调参与了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过程,并且与心功能受损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二者早期联合检测对预测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9年22期)

焦光美,单海雷,窦志杰,赵亮,张晓璇[2](2019)在《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中生长分化因子15表达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中生长分化因子15 (GDF-15)表达水平的影响,阐明NGF对脑梗死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模型。将5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NGF组,每组18只。NGF组大鼠腹腔注射50μg·kg~(-1) NGF,假手术组(仅分离动脉,不结扎栓线)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造模后1、3和7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病理形态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GDF-15阳性细胞数,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GDF-15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造模后7dNGF组大鼠神经细胞坏死程度较低,细胞间质水肿、胶质细胞增生程度均较轻。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NGF组大鼠造模后1、3和7d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5),GDF-15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脑组织中GDF-15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造模后3和7d时NGF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各时间点GDF-15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升高(P<0.05),各时间点脑组织中GDF-1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NGF可上调大鼠脑组织中GDF-15表达水平,改善神经功能,达到保护脑神经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张莉,王丽英,张敏,李建华[3](2019)在《健脾补肾化瘀泻浊法配合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及对血浆生长分化因子-1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抑素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健脾补肾化瘀泻浊法配合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及对血浆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抑素(E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50例给予盐酸贝那普利联合健脾补肾化瘀泻浊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脂、肾功能相关指标及血浆GDF-15、VEGF和ES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TG、TC、LDL-C、β_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蛋白肌酐比值及血浆GDF-15、VEGF和ES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HDL-C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肾化瘀泻浊法配合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较佳,且可显着降低血浆GDF-15、VEGF和ES水平。(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14期)

范晓涛,丰明俊,傅路红[4](2019)在《扩张性心肌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与生长分化因子15的变化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与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168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Ⅰ级21例、Ⅱ级45例,Ⅲ级52例,Ⅳ级50例。于治疗前取空腹肘静脉血,采用ELISA实验检测血清TGF-β和GDF-15水平,并分析两者与心室结构、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各组患者心室结构、心功能和血清TGF-β、GDF-15水平明显不同,与Ⅰ级相比,Ⅱ级、Ⅲ级、Ⅳ级LVEDV和LVESV增大,LVEF和CO减小,TGF-β和GDF-15水平升高;与Ⅱ级相比,Ⅲ级、Ⅳ级LVEDV和LVESV增大,LVEF和CO减小,TGF-β和GDF-15水平升高;与Ⅲ级相比,Ⅳ级LVEDV和LVESV增大,LVEF和CO减小,TGF-β和GDF-15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级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高于Ⅰ级与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F-β和GDF-15水平与LVEDV、LVESV有正相关性,与LVEF、CO呈负相关,且对心力衰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 TGF-β和GDF-15在扩张性心肌病左心室扩张和心肌重构中介导重要作用,其中TGF-β对心力衰竭具有较高预测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郭影,胡泽平,圣波,顾奕玥,王云飞[5](2018)在《肝细胞生长因子、生长分化因子-15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选取150例CHF患者作为心衰组,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进一步分为NYHA II级亚组、NYHA III级亚组、NYHA IV级亚组;根据原发病病因分为缺血性心衰(IHF)亚组、非缺血性心衰(NIHF)亚组。选取健康人28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HGF、GDF-15水平;测定脑钠肽(BNP)水平,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对CHF组患者随访6个月,记录CHF不良事件。通过西雅图心衰模型(SHFM)计算CHF组患者平均生存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衰组血清HGF、GDF-15、BNP、LVEDd明显升高,LVEF明显降低(P <0. 05)。HGF、GDF-15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增加而明显升高(P <0. 05)。与NIHF亚组相比,IHF亚组HGF升高更明显(P <0. 05)。血清HGF、GDF-15水平与BNP、LVEDd、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性(r=0. 47、0. 34,0. 42、0. 33,0. 85、0. 74,P<0. 05),与LVEF、SHFM生存年呈负相关性(r=-0. 49、-0. 45,-0. 27、-0. 30,P <0. 05)。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显示,血清HGF、GDF-15对CHF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 886、0. 862,两者联合AUC为0. 891,HGF、GDF-15、BNP叁者联合AUC为0. 898 (P <0. 05)。血清HGF、GDF-15诊断IHF的AUC分别是0. 757、0. 458 (P <0. 05)。血清HGF、GDF-15对CHF不良事件预测的AUC分别是0. 843、0. 817,HGF、GDF-15两者联合AUC为0. 873,HGF、GDF-15、BNP叁者联合AUC为0. 911 (P <0. 05)。血清HGF、GDF-15对IHF、NIHF亚组的CHF不良事件预测的AUC是0. 806、0. 488,0. 481、0. 429 (P <0. 05)。结论 CHF患者血清HGF、GDF-15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心功能恶化,临床预后不良;基础心脏疾病为IHF的CHF患者,血清HGF水平升高更为明显,提示血清HGF对CHF患者基础心脏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多指标的联合可提高对CHF的诊断和预测价值。(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郭影[6](2018)在《肝细胞生长因子、生长分化因子-15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选取150例CHF患者作为心衰组,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进一步分为NYHA II级亚组、NYHA III级亚组、NYHA IV级亚组;根据原发病病因分为缺血性心衰(IHF)亚组、非缺血性心衰(NIHF)亚组。选取健康人28例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HGF、GDF-15;测定脑钠肽(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对CHF组患者随访6个月,记录CHF不良事件(因心衰加重再次入院和心衰性死亡)。通过西雅图心衰模型(SHFM)计算CHF组患者平均生存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衰组血清HGF、GDF-15、BNP、LVEDd明显升高,LVEF明显降低(P<0.05)。HGF、GDF-15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增加而明显升高(P<0.05)。与NIHF亚组相比,IHF亚组HGF升高更明显(P<0.05)。血清HGF、GDF-15水平与BNP、LVEDd、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47、0.34,0.42、0.33,0.85、0.74,P值均<0.05),与LVEF、SHFM生存年呈负相关(r=-0.49、-0.45,-0.27、-0.30,P值均<0.05)。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显示,血清HGF、GDF-15对CHF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86、0.862,两者联合AUC为0.891,BNP对CHF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是0.866,HGF、GDF-15、BNP叁者联合AUC为0.898(P<0.05)。血清HGF、GDF-15诊断IHF的AUC分别是0.757、0.458(P值均<0.05)。血清HGF、GDF-15对CHF不良事件预测的AUC分别是0.843、0.817,HGF、GDF-15两者联合AUC为0.873,BNP对CHF不良事件预测的AUC是0.815,HGF、GDF-15、BNP叁者联合AUC为0.911(P<0.05)。血清HGF、GDF-15对IHF、NIHF亚组的CHF不良事件预测的AUC是0.806、0.488,0.481、0.429(P值均<0.05)。结论CHF患者血清HGF、GDF-15水平明显升高,对CHF有诊断和预后意义,并提示心功能恶化,临床预后不良;基础心脏疾病为IHF的CHF患者,血清HGF水平升高更为明显,提示血清HGF对CHF患者基础心脏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多指标的联合可提高对CHF的诊断和预测价值。(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邢峰,马迅[7](2015)在《转化生长因子β1联合生长分化因子-5体外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联合生长分化因子-5体外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取SD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种干细胞CD105、CD90、CD44、CD29、CD45、CD34、CD24的表达。将增殖至第叁代的BMSCs分为对照、TGF-β1、GDF-5、TGF-β1+GDF-5四组,分别以含不同细胞因子诱导液培养14d后,采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Ⅱ型胶原、蛋白多糖、SOX-9基因的表达。结果两种干细胞CD105、CD90、CD44、CD29表达阳性;CD45、CD34、CD24表达阴性。向类髓核细胞诱导培养14d后,TGF-β1、GDF-5、TGF-β1与GDF-5叁组的Collagen typeⅡ、Aggrecan、SOX-9基因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诱导组经过诱导后的Collagen typeⅡ、Aggrecan、SOX-9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TGF-β1组及GDF-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F-5与TGF-β1都具有诱导BMSCs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能力,且二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联合应用可以更好的诱导BMSCs向类髓核细胞分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5年11期)

邢峰[8](2015)在《转化生长因子β1联合生长分化因子-5体外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联合生长分化因子-5体外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取SD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对两种干细胞CD105、CD90、CD44、CD29、CD45、CD34、CD24的表达进行检测。将增殖至第叁代的BMSCs分为对照、TGF-β1、GDF-5、TGF-β1+GDF-5四组,分别以含不同细胞因子诱导液培养14d后,采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Ⅱ型胶原、蛋白多糖、SOX-9基因的表达。结果:两种干细胞CD105、CD90、CD44、CD29表达阳性;CD45、CD34、CD24表达阴性。TGF-β1、GDF-5、TGF-β1与GDF-5叁组的Collagen typeⅡ、Aggrecan、SOX-9基因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诱导组经过诱导后的Collagen typeⅡ、Aggrecan、SOX-9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TGF-β1组及GDF-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F-5与TGF-β1都具有诱导BMSCs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能力,且二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联合应用可以更好的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5-05-23)

张长春,陆泉秀,周新社,鲍正齐,胡建国[9](2014)在《生长分化因子-5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家兔椎间盘髓核细胞成骨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家兔椎间盘髓核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研究重组人生长分化因子-5(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5,rhGDF-5)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髓核细胞成骨潜能的激发作用。方法将诱导剂rhGDF-5和bFGF分别及联合加入体外培养的髓核细胞中,观察髓核细胞的成骨表型表达和细胞学特性的变化。结果 rhGDF-5和bFGF均能促进钙盐沉积形成钙结节。rhGDF-5抑制髓核细胞增殖同时增加骨钙素表达;bFGF促进髓核细胞增殖及Ⅰ型胶原表达,但对骨钙素表达无显着影响。联合使用rhGDF-5和bFGF对髓核细胞成骨潜能(促进髓核细胞增殖、Ⅰ型胶原及骨钙素表达和钙盐沉积)的激发作用均优于单独使用其中任一细胞因子。结论 rhGDF-5诱导髓核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bFGF加强该诱导作用,联合使用rhGDF-5和bFGF能充分激发髓核细胞的成骨潜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期刊2014年03期)

李慧[10](2014)在《生长分化因子-1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抑素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人口老年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全球范围内DM患病率逐年上升,截止2010年DM患者达2.8亿,预计2030年将达到4.3亿。糖尿病已成为患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的第叁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DM特异性微血管并发症,也是DM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据统计,30%-40%的1型糖尿病(type1diabetes,T1DM)患者有糖尿病肾损害,而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T2DM)患者中也约有20%发生DN。DN的特点之一是一旦出现肾功能损害,其进展速度往往远快于非DN,乃至发展成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需要进行透析治疗或肾移植。随着DM患病率的增加,DN已成为欧美国家ESRD的首位原因,在我国ESRD的病因中也高居第2位。临床观察发现,DN发展至ESRD时,无论给予透析治疗还是肾移植,患者的远期预后均比其它肾脏疾病患者差,这类患者常合并心血管并发症,死亡率高。因此,DN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一个重大问题。DN的基本病理改变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系膜区细胞外基质增多、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足细胞损害和数量减少、肾小管肥大、肾小管基底膜增厚与分层,以及出入球小动脉透明变性和动脉硬化,伴随蛋白尿的出现,进一步加剧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最终进展为ESRD。DN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DN是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糖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多种细胞因子、胰岛素抵抗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DN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细胞增殖、细胞肥大等诸多方面,均有细胞因子的参与。种类繁多的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途径发挥作用,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DN发病过程中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在DN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的一个远支。GDF-15是由巨噬细胞在多种病理及环境应激情况下活化表达的产物,巨噬细胞激活后通过分泌TNF-α上调GDF-15的表达,而GDF-15负反馈抑制巨噬细胞活化产生TNF-α等细胞因子,故又称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是一种应激反应蛋白,在体内发挥广泛的保护性调节作用。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发现,在糖尿病动物模型肾损害的早期(7天),GDF-15作为其中主要的调节因子之一即有表达的明显上调。另有基础研究发现,在1型和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中,GDF-15基因敲除小鼠较野生型小鼠肾损害重。目前,GDF-15作为一种新型心血管保护因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GDF-15水平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有密切关系。在T2DM中,患者血循环中GDF-15水平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升高。国外少量前瞻性研究发现:GDF-15不仅是1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良好预测指标,还能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增多的风险。但是,血浆GDF-15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变化的临床研究甚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选择性作用于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在肾脏中主要是由足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其生物学特性是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血管生成及增加黏附分子产生等。在生理情况下,足细胞分泌的少量VEGF具有维持内皮窗孔的功能,适量的VEGF能保护和修复肾小球内皮细胞。高血糖、血管紧张素Ⅱ、TGF-β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均能诱导足细胞过表达VEGF。过量的VEGF则可降低肾小球内皮细胞电阻、增加内皮细胞通透性,导致蛋白尿的产生,促进多种致纤维因子分泌、诱发细胞外基质沉积、肾小管基底膜增厚和肾间质纤维化,促成肾小球硬化,从而在DN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动物模型中阻断VEGF可有效改善DN、减轻蛋白尿,而大量临床研究表明DN患者血浆VEGF水平随着肾病进展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内皮抑素(ES),是VEGF的拮抗因子,两者是目前抑制血管生成和促进血管生成生物效应最强的一对因子。ES可在多个环节抑制VEGF介导的促血管生成和促血管通透效应。动物模型中,糖尿病大鼠的血浆及肾组织中ES和VEGF表达增加,两者的表达量均与糖尿病肾损害严重程度呈显着正相关,血浆中VEGF和ES也具有显着正相关性。有文献报道,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浆ES水平均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升高,但未见探讨DN患者血浆ES水平变化的研究报道。且同时探讨VEGF、ES这两个细胞因子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两者与DN关系的临床研究甚少。研究目的1.本研究第一部分应用ELISA法,检测血浆GDF-15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变化,并分析GDF-15与尿微量白蛋白(mAlb)、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反映糖尿病肾损害严重程度的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旨在初步探讨GDF-15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病情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2.本研究第二部分应用ELISA法,检测血浆VEGF、ES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Mogensen分期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变化,并分析两者在DN不同临床分期中的相互关系,旨在探讨VEGF、ES与DN发生发展以及各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具体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第一章生长分化因子-15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研究对象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自2013年6月至2013年9月,从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患者中收集)。入选标准(1)30-75周岁;(2)符合1999年WHO (Wor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2型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3)受试者知情同意参加试验。排除标准:(1)特殊类型的糖尿病;(2)近1个月内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3)近1月内有脑梗塞或TIA病史者;(4)冠心病(ECG、临床表现及病史)、急慢性心功能不全;(5)血ALT、AST大于等于正常值上限2倍;(6)发热、急性感染及手术等应激情况下患者;(7)有肿瘤病史者:(8)有泌尿系感染或糖尿病肾病以外肾脏疾病的患者;(9)已行透析治疗或肾移植患者。2.研究方法:2.1根据Mogensen分期标准,分为:(1)正常蛋白尿组(A组)30例,mAlb<30mg/24h;(2)微量蛋白尿组(B组)20例,30mg/24h≤mAlb<300mg/24h;(3)大量蛋白尿组(C组)30例,mAlb≥300mg/24h。各组在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BMI)方面均匹配。2.2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和肌酐值,采用CKD-EPI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即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按eGFR≥90ml/min/1.73m2、60≤eGFR<90ml/min/1.73m2、eGFR<60ml/min/1.73m2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肾功能正常组(D组)、肾功能轻度受损组(E组)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组(F组)叁个亚组,各组的样本量分别为31、26和23,在年龄、性别及BMI方面均匹配。2.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浆中GDF-15的浓度,并收集整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单因素方差分析。GDF-15与常见临床指标的相互关系采用偏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Alb及GDF-15诊断肾功能受损(即eGFR<90ml/min/1.73m2)的有效性。最后以mAlb为因变量、GDF-15及其它临床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正常蛋白尿组和微量蛋白尿组的GDF-15水平分别为704.5(548.8-975.8)pg/ml、864.0(636.1-994.3) pg/ml,均低于大量蛋白尿组[1773.9(1099.1-2357.4)pg/ml](P均<0.01);正常蛋白尿组GDF-15水平低于微量蛋白尿组(P>0.05)。2.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轻度受损组的GDF-15水平分别为752.2±340.9pg/ml、1399.5±1145.1pg/ml,均低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组(2184.1±1673.8pg/ml)(P<0.01,P<0.05);肾功能正常组GDF-15水平低于肾功能轻度受损组(P<0.01)。3.偏相关分析显示,血浆GDF-15与糖尿病病程、mAlb、尿素氮(BUN)及肌酐(sCr)呈显着正相关(r=0.246,0.493,0.390,0.471,P均<0.05),与eGFR及血浆白蛋白(Alb)呈显着负相关(r=-0.438,-0.397,P均<0.01)。4.以mAlb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的回归方程为mAlb=-2675.46+19.18SBP+0.49GDF_15,显示:GDF-15与mAlb水平具有独立相关性。5.在对肾功能下降(eGFR<90ml/min/1.73m2)的诊断中,GDF-15和mAlb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和0.717,GDF-15曲线下面积大于mAlb(P<0.05)。当733.78pg/ml作为GDF-15诊断肾功能受损的临界值时,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最佳,分别为88.1%和58.1%。[结论]1.GDF-15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中的表达量随着肾病进展逐渐增多,与目前反映肾损害的经典临床指标(mAlb、eGFR、BUN及sCr)存在显着的相关性,且与mAlb水平独立相关,可反映肾病严重程度;GDF-15有望成为评估2型糖尿病肾病肾损害严重程度的一种新的血液学标志物。2.GDF-15浓度在肾功能轻度受损(eGFR<90ml/min/1.73m2)时即有显着性升高,且随着eGFR的下降而逐渐升高;另外,在对肾功能下降(eGFR<90ml/min/1.73m2)的诊断中,GDF-15曲线下面积大于mAlb;GDF-15有望成为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一种新的血液学标志物。第二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抑素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研究[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抑素(ES)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1.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同第一章。2.实验方法:根据Mogensen分期标准,分为:(1)正常蛋白尿组(A组)30例,mAlb<30mg/24h;(2)微量蛋白尿组(B组)20例,30mg/24h≤mAlb<300mg/24h;(3)大量蛋白尿组(C组)30例,mAlb≥300mg/24h。各组在年龄、性别及BMI方面均匹配。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浆中VEGF和ES的表达水平,并收集整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3.统计方法: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余同第一章。[结果]1.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的血浆VEGF水平分别为50.93(26.99-72.24)pg/ml、63.89(42.84-93.38)pg/ml,均高于正常蛋白尿组[45.96(24.94-64.37)pg/ml](P<0.05,P<0.01);大量蛋白尿组VEGF水平高于微量蛋白尿组(P<0.05)。2.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的血浆ES水平分别为95.64(79.65-125.63)pg/ml、170.13(105.52-195.25)pg/ml,均高于正常蛋白尿组[86.67(76.69-119.02)pg/ml](P<0.05,P<0.01);大量蛋白尿组的血浆ES水平高于微量蛋白尿组(P<0.01)。3.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VEGF与SBP (r=0.226,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r=0.221,P<0.05)、mAlb (r=0.226,P<0.01)、HDL(r=0.227,P<0.05)呈显着正相关,与eGFR (r=-0.237,P<0.05)及Alb (r=-0.233,P<0.05)呈显着负相关。4.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ES与糖尿病病程(r=0.252,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r=0.229,P<0.05)、SBP(r=0.312,P<0.01)、BUN(r=0.459,P<0.01)、 sCr (r=0.585,P<0.01)、UA (r=0.320,P<0.01)及mAlb (r=0.491,P<0.01)呈显着正相关,与eGFR (r=-0.620,P<0.01)及Alb (r=-0.432,P<0.01)呈显着负相关。5.正常蛋白尿组和微量蛋白尿组血浆VEGF水平均与ES呈显着正相关(r1=0.633, P1<0.01; r2=0.532, P2<0.05),而大量蛋白尿组血浆VEGF与ES不相关(r3=0.175,P3>0.05)。[结论]1.VEGF和ES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中的表达量随着肾病进展逐渐增多,均与mAlb、eGFR存在显着的相关性,两者的联合检测可望成为评估DN严重程度的一种新的辅助手段。2.血浆VEGF和ES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临床分期中的相互关系发生变化,推测两者的表达失衡可能促进了DN的发生发展。(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4-04-19)

生长分化生长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中生长分化因子15 (GDF-15)表达水平的影响,阐明NGF对脑梗死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模型。将5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NGF组,每组18只。NGF组大鼠腹腔注射50μg·kg~(-1) NGF,假手术组(仅分离动脉,不结扎栓线)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造模后1、3和7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病理形态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GDF-15阳性细胞数,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GDF-15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造模后7dNGF组大鼠神经细胞坏死程度较低,细胞间质水肿、胶质细胞增生程度均较轻。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NGF组大鼠造模后1、3和7d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5),GDF-15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脑组织中GDF-15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造模后3和7d时NGF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各时间点GDF-15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升高(P<0.05),各时间点脑组织中GDF-1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NGF可上调大鼠脑组织中GDF-15表达水平,改善神经功能,达到保护脑神经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长分化生长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1].丁才智,李剑峰,任力,赵春艳,杨祥松.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生长分化因子-15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表达及其意义[J].山东医药.2019

[2].焦光美,单海雷,窦志杰,赵亮,张晓璇.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中生长分化因子15表达水平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3].张莉,王丽英,张敏,李建华.健脾补肾化瘀泻浊法配合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及对血浆生长分化因子-1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抑素水平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4].范晓涛,丰明俊,傅路红.扩张性心肌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与生长分化因子15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

[5].郭影,胡泽平,圣波,顾奕玥,王云飞.肝细胞生长因子、生长分化因子-15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8

[6].郭影.肝细胞生长因子、生长分化因子-15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D].安徽医科大学.2018

[7].邢峰,马迅.转化生长因子β1联合生长分化因子-5体外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5

[8].邢峰.转化生长因子β1联合生长分化因子-5体外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

[9].张长春,陆泉秀,周新社,鲍正齐,胡建国.生长分化因子-5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家兔椎间盘髓核细胞成骨作用的研究[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4

[10].李慧.生长分化因子-1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抑素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D].南方医科大学.2014

标签:;  ;  ;  ;  

生长分化生长因子论文-丁才智,李剑峰,任力,赵春艳,杨祥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