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会论文-申芳

乡村教会论文-申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乡村教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乡村教会,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宗教社会性

乡村教会论文文献综述

申芳[1](2019)在《乡村教会的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借鉴“开放系统理论”,考察了晋南平安县张村教会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了解了城镇化过程中乡村教会的组织发展模式、组织结构特征以及教会的具体运行机制,从中把握宗教社会性表达的途径。在中国乡村教会“以堂带点”的基础运行模式之下,张村教会的组织架构表现出一定的科层化、程序化特征。教会在成立初期和发展过程中受外界政治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制度规则等作出本土化调整以适应相应社会环境,县基督教两会对其负责,教会内部拥有细致的组织机构分工,并严格遵守宗教教义规则和相关社会政策。但与此同时,乡村教会组织内部的运行和结构调整及完善则表现出一定的非程序化、自主化和封闭化的特征。教会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依靠以教务组执事为代表的宗教权威群体的奉献精神、宗教知识、口才和人格魅力等;其决策控制阶段并不单纯按照规章制度或说明等进行;人员的选派也多以志愿性原则进行;在一些教会活动的开展中,各个事务组之间会共同商议决定。对于以张村教会为代表的乡村教会来说,日常的运行几乎全部围绕着宗教性事务来进行,宗教社会性表达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信徒群体内部,因而限制了其宗教慈善的发展和社会融入度的提升。尽管如此,张村教会依旧表现出了非营利组织的相关特征:完整有序的运作体系,依法登记而受法律保护,不以盈利为目的,教会全部收入都用于内部的宗教活动开支和社会救助等。依靠这样的组织定位和教会日常运行中所输出的社会性产品,虽然目前乡村教会在宗教慈善事业上发展较为滞后,但随着日后经济的不断发展、教会组织管理结构的不断完善以及相关政策等的制定完善,乡村教会将在宗教慈善等社会事务上表现出更高的社会参与度,宗教慈善也将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公益力量。基督教为农村信徒群体提供了一种新的人际交往方式和社会支持网络,成为社会变迁背景下村庄秩序重建的重要补充。在经历一系列的组织重构和本土化变迁过程之后,乡村基督教逐渐与中国乡村民间信仰体系相融合,其运行过程中输出的宗教性和社会性产品成为信徒自我拯救的重要精神力量,乡村教会的宗教社会性表达方式和社会定位成为这一时代的重要课题。(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刘庆丰,邓群刚[2](2018)在《平教会乡村建设运动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学界关于平教会乡村建设运动的研究在战前阶段已取得丰硕成果,研究的视角与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晏阳初本人与定县实验区、战前定县实验区的具体实践内容、定县实验区失败原因以及经验启示叁个方面。然而,与战前相比,战时与战后的乡建运动研究或因资料匮乏,或因内容大都源于前者,从而在各实验区内容、各实验区的自身独特发展进程以及平教会向其他地区的推广等方面明显不足,尚待在广度与深度上寻求新的突破。(本文来源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王京强[3](2018)在《民国时期金陵神学院乡村教会科事工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乡村建设运动的历史时代潮流,在毕范宇的推动下,金陵神学院乡村教会科于1931年初成立,因抗日战争的影响,1938年5月至1939年初其教职员陆续西迁成都,1946年春复员返回南京,1952年底停办。在这期间,乡村教会科积极培养乡村教会人才、开展乡村教会事工、实施并推广实验研究成果、服务乡村社会。乡村教会科对基督教在近代乡村社会传播产生了一定影响,并促进了乡村社会改良,同时,对于当今基督教团体从事社会服务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金陵神学志》期刊2018年01期)

涂翔[4](2017)在《麻村:一个乡村教会的日常生活与价值伦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篇论文通过对一个农村天主教社区的田野调查来讨论乡土教会的日常生活与伦理价值。教众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难以获得意义与价值认同,只有当他们接受了一套宗教秩序体系,才能让日常经验得以成体系的被理解。这种秩序意义重大,往往在重大事件中才能标刻出宗教价值,并作为个体或集体的重要体验而被铭记。天主教的时间观念也是由天主教的宗教实践和宗教观念所产生出的记忆标度,它并非一种中性的标刻手段。在宗教时间体系里,时间以特殊的方式被分类和体系化,正是因为时间和文化体系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时间只有在宗教体系里面被合理的想象出来,它才能够在生活实践中被应用。在具体的宗教实践中,天主教与民间信仰的碰撞不可避免。基督教话语本身具有的神圣恶魔二元性划分,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既有效地想象了他者,也导致了他们对于他者信仰知识的保存。人们对于天主教核心价值的认同就意味他们愿意按照天主教的道德伦理来塑造自身。道德伦理既包括了一些道德观念,也包括一套宗教机制使道德观念得以在生活中实践。同时借用福柯的观念,从行为的信条和主体化形式两个方面对麻村天主教伦理进行分析。通过考察一些越轨者和宗教伦理的关系,反衬出人们自觉和道德伦理发生联系,遵行规则和理念,以形成自我认同和生命意义的肯定。(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7-06-30)

谢健[5](2017)在《国家、社团与个人视野下的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及其嬗变——以平教会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各种新兴社团是近代以来民族国家构建中有别于传统社会的重要因素,在这些社团的活动过程中,国家力量为实现其政治意志而通过各种手段参与其中。平教会作为民国乡村建设的主要力量之一,其工作过程也是其与政治力量合作加强的过程。在这种合作的框架下,平教会不仅将乡村建设区域从华北扩展到华西,同时也将乡村建设工作从改造农民、农村扩大到改造整个中国,并最终形成其特有的乡村建设模式。对平教会及其活动的具体考察,是探讨近代以来"国家—社团"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的一个具体实例。(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刘锐[6](2016)在《乡村地下教会蔓延 “全能神”式邪教相伴》一文中研究指出建设一个和谐健康的中国教会是"正规"基督教的不懈目标,但与"正规"教会相对,还有很多"不正规"教会,学界和媒体一般称之为地下教会。基督教的发展和传播不仅与文化建设相关,而且与社会团结和政治稳定相连。鉴于基督教本身的敏感性和复杂性,过多地论述或者价值评判都显得粗鄙浅陋,笔者在此将近年来自己及所在团队对地下教会传播的相关情况做一简单陈述,希望能引起相关学人志士的关注和研究。(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第4辑·2014)》期刊2016-03-01)

李伦娥[7](2015)在《培养“浓乡型”中职教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李伦娥)“这么多学生?连吃饭都要分叁批。”今年刚毕业的新教师袁亮,跨进湖南桃源县职业中专的校门时很吃惊。“学校居然有在校生6000多人,还要找关系才能进,农村中职真的兴旺。”袁亮不知道,湖南农村中职如此兴旺,他的母校——湖南农业大(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报》期刊2015-12-10)

惠晶[8](2015)在《乡村教会的“文艺范” 记江苏宿迁市基督教涧南教会文艺宣传队》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教会的特色不在于拥有多么宏大的教堂,而是在于能够承载多么强大的精神和信仰。涧南教会文艺宣传队用农村接地气的文化表演,凝聚起大家对于农村更加美好富裕新生活的向往。在宿迁农村的一片稻田中有一座高大崭新的教堂——涧南教堂,虽说是一所乡村教堂,但是却很有自己的特色。1995年,涧南教会建立之初,仅有几间平房,为了满足当地村民教友的需要,2014年新教堂开工建设。这座硬件设施得到很大提(本文来源于《中国宗教》期刊2015年11期)

李传斌[9](2015)在《教会·乡村·医疗: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基督教乡村卫生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1927—1937年,基督教在世俗和宗教因素的影响下,在中国各地进行了形式不同的乡村卫生建设。这些乡村卫生建设从总体上可以区分为两种模式,即单一的医疗模式与综合模式的乡村卫生建设。各教会组织所进行的乡村卫生建设分布10余个省份,在西医传播与乡村改造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受制于客观环境以及教会自身在经济与人才等方面的束缚,这些乡村卫生建设只能影响有限的区域,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乡村社会。这不仅是基督教乡村卫生建设的困境,而且是当时整个中国乡村卫生建设所面临困境的反映。(本文来源于《晋阳学刊》期刊2015年03期)

王超文[10](2014)在《读《都市里的乡村教会》》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传统的社会科学命题看来,伴随着社会的现当化进程,世俗化将势不可挡。但当下的现实是,不管是在美国还是中国,抑或世界的其它地方,宗教皆呈现出某种形式的"复兴"。改革开放以来,经过10年"文革"洗礼的民间信仰"死灰复燃",而在官方话语中成为"问题"的基督教亦是方兴未艾。以信徒的构成来看,当今中国基督教仍以乡村基督(本文来源于《宗教人类学》期刊2014年00期)

乡村教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学界关于平教会乡村建设运动的研究在战前阶段已取得丰硕成果,研究的视角与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晏阳初本人与定县实验区、战前定县实验区的具体实践内容、定县实验区失败原因以及经验启示叁个方面。然而,与战前相比,战时与战后的乡建运动研究或因资料匮乏,或因内容大都源于前者,从而在各实验区内容、各实验区的自身独特发展进程以及平教会向其他地区的推广等方面明显不足,尚待在广度与深度上寻求新的突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乡村教会论文参考文献

[1].申芳.乡村教会的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机制[D].山西大学.2019

[2].刘庆丰,邓群刚.平教会乡村建设运动研究综述[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

[3].王京强.民国时期金陵神学院乡村教会科事工探微[J].金陵神学志.2018

[4].涂翔.麻村:一个乡村教会的日常生活与价值伦理[D].厦门大学.2017

[5].谢健.国家、社团与个人视野下的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及其嬗变——以平教会为中心的考察[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6].刘锐.乡村地下教会蔓延“全能神”式邪教相伴[C].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第4辑·2014).2016

[7].李伦娥.培养“浓乡型”中职教师[N].中国教育报.2015

[8].惠晶.乡村教会的“文艺范”记江苏宿迁市基督教涧南教会文艺宣传队[J].中国宗教.2015

[9].李传斌.教会·乡村·医疗: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基督教乡村卫生建设[J].晋阳学刊.2015

[10].王超文.读《都市里的乡村教会》[J].宗教人类学.2014

标签:;  ;  ;  ;  

乡村教会论文-申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