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血质论文-蔡海荣,黄永莲,郭永宁,张为章,黄钜明

瘀血质论文-蔡海荣,黄永莲,郭永宁,张为章,黄钜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瘀血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医体质,广州地区,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瘀血质论文文献综述

蔡海荣,黄永莲,郭永宁,张为章,黄钜明[1](2017)在《广州地区中老年人群瘀血质、湿热质、平和质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广州地区中老年人群瘀血质、湿热质、平和质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中医体质辨识为瘀血质、湿热质、平和质的广州地区中老年人群315例,对比分析叁者之间血压、尿酸、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叁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体质量指数和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超重/肥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瘀血质以女性为主,该体质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超重/肥胖发生率显着高于平和质,湿热质尿酸、总胆固醇水平和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平和质。结论:瘀血质人群易患高龄、超重/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湿热质人群易患高胆固醇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提示可以基于中医体质角度防治心血管疾病。(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吴珍琴[2](2017)在《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痰湿质、瘀血质与内皮祖细胞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及意义:探究40~65岁脑动脉粥样硬化(Cerebral Atherosclerosis,CAD)患者中痰湿质、瘀血质与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的关系,为从中西医结合方面探究血管自我更新修复以防治脑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本研究入选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40~65岁经中医体质问卷筛选出的痰湿质、瘀血质、平和质患者,根据脑动脉粥样硬化筛查与诊断规范(2014版)判别CAD病变及其程度,将无CAD的平和质患者设为对照组,CAD的痰湿质、瘀血质患者设为实验组,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EPCs的数量,分析比较人口统计学资料和血管危险因素,以探究EPCs数量与40~65岁CAD患者痰湿质、血瘀质的关系。.结果:1、本课题共收录患者120例,痰湿质46例,瘀血质49例,对照组(无CAD平和质)25例;CAD组95例,其中轻度CAD 62例,中重度CAD 33例;女性44例(36.67%),平均年龄53.5±6.7岁:CAD相关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占70.00%,高脂血症占44.20%。2、多项Logiistic回归模型分析CAD痰湿质、瘀血质的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为CAD痰湿质、瘀血质的独立预测因素;EPCs数量与CAD瘀血质呈负相关;CAD瘀血质常见于既往有卒中/TIA病史者。3、多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AD的影响因素,结果:EPCs为CAD的保护因素,年龄、高血压为CAD的危险因素,大多数卒中/TIA病史的患者有CAD。4、多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AD程度(轻度、中重度)影响因素,结果:EPCs数量与CAD程度呈负相关,瘀血质是中重度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预测因素因素。5、ROC曲线分析结果:可认为EPCs用于判别对CAD有意义,EPCs数量越小为CAD的可能性越大,EPCs所对应的最佳诊断界值为0.115%。结论:1、EPCs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保护性因素,其作用可能与促进血管更新、延缓衰老有关,但抗血管衰老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2、EPCs数量与CAD瘀血质呈负相关,瘀血质为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异常有关。尚未发现EPCs与CAD痰湿质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6-01)

汪慧平[3](2016)在《刺络放血在针灸治疗瘀血质黄褐斑中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采用刺络放血结合针灸的方法调治瘀血质黄褐斑,并观察治疗前后黄褐斑皮损和瘀血体质积分的改善情况,进行客观评价,以探究上述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体质调理以及黄褐斑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瘀血体质黄褐斑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刺络放血结合针灸,具体步骤为:首次治疗,根据血络瘀血情况予以刺络放血治疗,并行针灸治疗。后续治疗,如已放血部位仍有瘀血表现者可在放血伤口愈合后或出现新的瘀血部位,予以刺络放血治疗,再针褐叁针(太阳、颧髎、下关)、面部阿是穴、合谷、曲池、血海、太冲、膈俞、肝俞、委中、关元、风池,其中关元和风池温针灸。对照组针灸取穴同治疗组,不予刺络放血。两组针灸治疗每周3次,4周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其面部黄褐斑皮损改善情况以及体质积分变化情况,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黄褐斑皮损改善方面,两组在治疗后皮损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但治疗组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改善黄褐斑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瘀血体质改善方面,两组在治疗后瘀血体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但治疗组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对于患者的瘀血体质状况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黄褐斑的治疗,两组均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治疗组的总有效率、皮损的改善、体质的改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采用刺络放血结合针灸的治疗组可从根本上改善体质偏颇,对于基于瘀血体质黄褐斑的治疗及瘀血体质的调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刺络放血结合针灸调理瘀血体质的综合疗法对于黄褐斑及其他以瘀血体质为基础的疾病均有较为深刻的指导意义,在临床应得到高度重视,并进行全面推广。(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5-01)

刘雪凯,张国艳[4](2016)在《瘀血质大学生生活方式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瘀血质大学生生活方式进行调查:瘀血质大学生睡眠时间比较少,睡眠质量不好,饮食不规律、运动量偏少,精神压力较大。依据瘀血质大学生生活方式调查提出建议:从大学生中医体质出发,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改善自己的不良生活行为;培养瘀血质大学生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建议多进行一些不限形式的有氧运动;建立1~2年1次的中医体质测试制度,并将监测结果形成数字化的"体质状况档案",以此反馈大学生中医体质的状况。(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6年08期)

谭超,刘建和,刘丹,李晓屏,陈璋秀[5](2015)在《冠心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瘀血质患者中医健康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冠心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体质分布情况,对属于瘀血质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干预,探讨中医体质干预在冠心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确诊为冠心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214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评估分析。属于瘀血质的4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干预组采用常规治疗加中医体质干预的健康管理模式。结果:冠心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瘀血质比例最高(22.4%)、其次为痰湿质(19.6%)。中医体质干预可改善瘀血质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片用量,降低再住院率;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显示:干预组ST段下移最大幅度降低,总运动时间延长,METs增加。结论:将中医体质干预方案融入健康管理的模式,能全面提高冠心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瘀血质患者的干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15年19期)

阎路达[6](2015)在《针灸调治中青年瘀血质颈椎亚健康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整合分析近年国内外学者针对中青年群体、高校大学生的颈椎健康情况、致病因素及其体质分型的相关调查结果。2.通过采取针灸调理瘀血体质结合局部“颈叁针”(即天柱穴、颈百劳穴、大杼穴)评价调体思路在治疗颈椎亚健康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通过《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华中医药学会)与《颈椎亚健康评价量表》筛选出64例符合颈椎亚健康诊断标准且均为瘀血体质的患者,简单随机法分为A组(针刺调体组)治疗组32例,B组(常规针刺组)32例。A组依据傅杰英教授对瘀血体质的调理思路:第一次治疗首先选取大椎穴刺络放血拔罐,然后选取调理瘀血体质的腧穴:膈俞、肝俞、太冲、血海、叁阴交进行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并辅以期门、日月拔罐;最后局部针刺风池、天柱、颈百劳、大杼,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B组选取颈椎病治疗常规穴组:风池、天柱、颈百劳、大杼、肝俞、叁阴交、太冲,针刺得气后均行平补平泻法;辅以期门、日月拔罐。每组每次均治疗30分钟,每周2次,4周为一疗程。观察1个疗程治疗效果。治疗结束后采用《颈椎亚健康评价量表》进行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使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1.A组和B组治疗效果均较为显着,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2.两组组间治疗后临床症状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A组治疗效果较B组更优。3.A组在瘀血体质的调理、改善颈部疲劳症状、消除主要症状方面优于B组(P<0.05)。结论:研究实验表明,针灸调体组和常规针刺组治疗颈椎亚健康均有一定疗效,但前者疗效优于后者。调体思路不仅能缓解临床症状,还能从体质根本上调理经脉气血,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同时也将治未病的核心思路贯穿于治疗过程。针灸作为祖国医学的瑰宝,在整体观和治未病两方面均能充分发挥优势,较药物副作用小,易于患者接受配合。因此针灸调理体质治疗颈椎亚健康是一种可行的有效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5-04-01)

徐玉锦[7](2014)在《四象医学太阴人体质与中医瘀血质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四象医学太阴人体质与中医瘀血质的比较,得出2种体质均易患痰饮、胸痹及中风等病证,且均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的结论。太阴人体质与瘀血体质在调治方法上各有其独到之处,体质和病证有明显的相关性,此项研究将有利于辨体、辨病与辨证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11期)

张荻[8](2013)在《针灸配合刺络放血治疗瘀血质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综合比较在痤疮局部处理及针灸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结合刺络放血疗法对改善瘀血质痤疮的疗效影响。为针灸治疗瘀血质痤疮临床优化方案提供临床证据。方法: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门诊,收集符合研究条件的70例瘀血质痤疮患者。根据研究目的,随机分组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为针灸及痤疮局部处理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对照组为痤疮局部处理及针灸治疗。两组针灸选穴为合谷、曲池、关元(温针灸)、血海、太冲、膈俞、肝俞。首次治疗,治疗组根据患者体表血络瘀血情况予以刺络放血,两组根据患者皮损情况予以痤疮局部处理,并行针灸治疗。后续的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予以痤疮局部处理及刺络放血治疗,并行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每周3次,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皮损消退情况、皮损积分及瘀血质体质积分变化情况。对痊愈的患者跟踪随访3个月,观察复发情况。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剔除5例受试者。通过治疗,治疗组32例,痊愈8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33例,痊愈5例,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1.82%,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结果显示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两组治疗后,痤疮皮损消退情况、皮损积分、瘀血质体质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这叁个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对痊愈的患者随访3个月,治疗组的复发率为0%,对照组的复发率为25%,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综合各指标说明治疗组痤疮病情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能更有效的改善瘀血质体质状况。结论:针灸结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瘀血质痤疮在临床疗效、改善皮损状况、改善瘀血质体质积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针灸治疗,且在有效改善瘀血体质的基础上不引起患者咽痛、口苦等上火症状。因此,该疗法更能从多方面、从根本上治疗瘀血体质人群所患的痤疮。此疗法是总结傅杰英教授的临床实践经验,在临床上已收到较满意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3-04-01)

骆玉玲[9](2012)在《健康瘀血质人群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体质与疾病发病倾向密切相关,通过了解不同体质的构成特点、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分类标准,可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治、康复与养生。瘀血质是中医体质九分法中的一种基本的体质类型,多种研究证明,瘀血质人群易忠心血管病、肿瘤、妇科等疾病。传统中医体质辨识主要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在微观研究上,尚无进一步的进展。目的:通过研究健康瘀血质人群的体质特征,测定瘀血质人群中血清NO、血浆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血管内皮素的含量,比较平和质、瘀血质各指标之间的差异性,从中探索健康瘀血质人群的特点,并与微观指标的相关性,从而为体质调理提供新的方向。方法:在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人共158例,其中89例为瘀血质组,69例为平和质组,体质辨识由体检中心体质辨识医生完成。并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等基本信息,抽取血液样品一份,通过离心,取得其血清样品,采用ELLA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血清NO、血浆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血管内皮素的含量。收集数据,整理观察表,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相关性采用多元相关性分析,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平和质组与瘀血质年龄比较。平和质组与瘀血质组年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和质组平均年龄显着低于瘀血质组。2.性别分布:平和质组男女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瘀血质组女性与男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体质女性明显多于男性。3.饮食习惯:瘀血质组与平和质组均存在饮食偏颇情况,瘀血质组饮食偏颇与平和质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平和质组各指标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比较。各指标与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5.瘀血质组各指标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比较。各指标与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6.平和质组与瘀血质组各指标组间比较。平和质组与瘀血质组组间NO、6-酮-前列腺素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TXB2、ET水平瘀血质组与平和质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7.各指标、年龄、性别、饮食习惯与瘀血质相关性分析:饮食习惯、NO、6-酮-前列腺素水平与瘀血质无明显相关性(P>0.05),性别、年龄、TXB2、ET水平与瘀血质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1.平和质组与瘀血质组年龄相比,有显着差异性(P<0.05),平和质组平均年龄低于瘀血质组,瘀血质组年龄显着高于平和质组。2.性别分布:瘀血质组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质具有性别倾向性。3.瘀血质组与平和质组中血清NO、TXB2,6-酮-前列腺素、血管内皮素水平与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4.饮食习惯、血清NO、6-酮-前列腺素水平与瘀血质无明显相关性(P>0.05),性别、年龄、TXB2、ET水平与瘀血质具有相关性(P<0.05)。(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2-04-01)

钟江,付兰兰,方刚,林辰,覃永健[10](2010)在《清痤养颜面膜联合大黄虫丸治疗“瘀血质”痤疮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清痤养颜面膜联合大黄虫丸治疗瘀血质痤疮的安全性、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105例患者分为3组:面膜组:采用清痤养颜面膜外用3次/w,每次保留30min;中成药组:口服大黄虫丸3g,2次/d;联合组:采用清痤养颜面膜外用3次/w,同时加服大黄虫丸3g,2次/d;结果:联合组痊愈率为45.7%,总有效率为88.6%,总有效率与单纯面膜组及中成药组相比,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结论:清痤养颜面膜联合大黄虫丸治疗瘀血质痤疮安全性好,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0年10期)

瘀血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及意义:探究40~65岁脑动脉粥样硬化(Cerebral Atherosclerosis,CAD)患者中痰湿质、瘀血质与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的关系,为从中西医结合方面探究血管自我更新修复以防治脑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本研究入选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40~65岁经中医体质问卷筛选出的痰湿质、瘀血质、平和质患者,根据脑动脉粥样硬化筛查与诊断规范(2014版)判别CAD病变及其程度,将无CAD的平和质患者设为对照组,CAD的痰湿质、瘀血质患者设为实验组,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EPCs的数量,分析比较人口统计学资料和血管危险因素,以探究EPCs数量与40~65岁CAD患者痰湿质、血瘀质的关系。.结果:1、本课题共收录患者120例,痰湿质46例,瘀血质49例,对照组(无CAD平和质)25例;CAD组95例,其中轻度CAD 62例,中重度CAD 33例;女性44例(36.67%),平均年龄53.5±6.7岁:CAD相关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占70.00%,高脂血症占44.20%。2、多项Logiistic回归模型分析CAD痰湿质、瘀血质的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为CAD痰湿质、瘀血质的独立预测因素;EPCs数量与CAD瘀血质呈负相关;CAD瘀血质常见于既往有卒中/TIA病史者。3、多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AD的影响因素,结果:EPCs为CAD的保护因素,年龄、高血压为CAD的危险因素,大多数卒中/TIA病史的患者有CAD。4、多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AD程度(轻度、中重度)影响因素,结果:EPCs数量与CAD程度呈负相关,瘀血质是中重度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预测因素因素。5、ROC曲线分析结果:可认为EPCs用于判别对CAD有意义,EPCs数量越小为CAD的可能性越大,EPCs所对应的最佳诊断界值为0.115%。结论:1、EPCs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保护性因素,其作用可能与促进血管更新、延缓衰老有关,但抗血管衰老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2、EPCs数量与CAD瘀血质呈负相关,瘀血质为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异常有关。尚未发现EPCs与CAD痰湿质的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瘀血质论文参考文献

[1].蔡海荣,黄永莲,郭永宁,张为章,黄钜明.广州地区中老年人群瘀血质、湿热质、平和质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

[2].吴珍琴.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痰湿质、瘀血质与内皮祖细胞的相关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7

[3].汪慧平.刺络放血在针灸治疗瘀血质黄褐斑中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4].刘雪凯,张国艳.瘀血质大学生生活方式调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

[5].谭超,刘建和,刘丹,李晓屏,陈璋秀.冠心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瘀血质患者中医健康管理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5

[6].阎路达.针灸调治中青年瘀血质颈椎亚健康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7].徐玉锦.四象医学太阴人体质与中医瘀血质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

[8].张荻.针灸配合刺络放血治疗瘀血质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9].骆玉玲.健康瘀血质人群特征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10].钟江,付兰兰,方刚,林辰,覃永健.清痤养颜面膜联合大黄虫丸治疗“瘀血质”痤疮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0

标签:;  ;  ;  ;  

瘀血质论文-蔡海荣,黄永莲,郭永宁,张为章,黄钜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