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心理表现论文-龙安星

政治心理表现论文-龙安星

导读:本文包含了政治心理表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表现

政治心理表现论文文献综述

龙安星[1](2012)在《浅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原因,提出了纠正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与措施。要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改进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本文来源于《新西部(理论版)》期刊2012年09期)

李娜[2](2011)在《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分为以下五种类型:超限逆反心理、自主逆反心理、情境逆返心理、禁止逆反心理和评定逆反心理。为了有效防止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产生逆反心理,应采取如下对策: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本文来源于《教育探索》期刊2011年10期)

邓洪[3](2010)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消极表现与克服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效果不佳的现实,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逆反心理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际效果。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四种逆反心理表现,并提出了相关对策。(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0年04期)

裴倩倩[4](2009)在《“大跃进”时期领袖群体的政治心理表现及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大跃进”运动,在中国现代史的历程中占据着难以忽略的位置,这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失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对此已经做出分析和评价。深入研究“大跃进”运动,不论对于总结历史,还是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某一课题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有助于拓宽研究的领域和视野,从而提供更为全面客观的理解和认识。对于“大跃进”运动的研究也可以借鉴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思路,还原更为明晰和全面的历史原貌。本论文采用这一思路,立足于“大跃进”时期的国际和国内背景,着重分析了这一时期领袖群体的政治心理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政治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深刻分析了之所以会产生这些心理表现的原因。试图通过搭建这样一种架构,为“大跃进”运动的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和考察视角。本论文由四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为后文论述做好准备和铺垫。第一章对“大跃进”运动的概况做了分析和论述,主要包括对“大跃进”运动发生的国际国内背景的分析和梳理,对“大跃进”运动的发动过程包括前期的准备、进行的过程演变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为后文分析这一时期领袖群体政治心理的表现奠定时代背景基础、搭建平台。第二章对这一时期领袖群体的政治心理表现进行研究,在深刻分析领袖毛泽东的政治心理表现的同时,也着重描述了领袖群体中其他领导人的心理。包括领袖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忧患意识、赶超心理、盲目自信心理和矛盾冲突心理等等,着力对领袖群体行为举止背后的政治心理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出这些林林总总的心理表现的相同与微妙变化,特别注意分析领袖群体和单个个体之间政治心理的差异和共通之处,为下文进行原因分析奠定了基础。第叁章主要围绕“大跃进”时期领袖群体之所以会表现出某些特别的政治心理进行原因分析,并从客观和主观两个大的方面进行划分和界定,将相关原因梳理于其中,力求做到全面而客观。总结语部分对全篇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同时对论文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看法,并提出一些后续设想,以此作为此课题继续研究的视角和动力。(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谢德宝[5](2007)在《大学生逆反心理表现及教育策略——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理性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但现实中,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对大学生的成长存在着多种影响。对逆反心理正确定位和积极应对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期刊2007年Z2期)

贺文洲[6](1989)在《改革时期人们心理矛盾状况的主要表现及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改革时期人们心理矛盾的主要表现 改革是一场极其深刻广泛的革命。它在迅速改变我国社会面貌的同时,也不可遏止地冲击着人们传统的、陈旧的心态,给人们的心理结构注入新质。但是,这种对人们心(本文来源于《求实》期刊1989年09期)

王北生,徐遂唐[7](1988)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逆反心理是近几年来心理学研究中新提出的一个概念。它一般是指人们对于直接刺激的事物所做出的同正常状念下性质相反的反应。逆反心理可谓广泛地存在于思想、政治、教学、审美、体育、文学、艺术等领域,表现在儿童、青少年,以至老年人身上。就其主体和指向来说,则主要分布在青少年身上和指向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这就给我们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提出了一个现实而又严峻的课题——如何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中逆反心理的研究,怎样寻找克服的途径。为此,本文就我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与防治做一点理论探讨。(本文来源于《教育科学》期刊1988年04期)

政治心理表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分为以下五种类型:超限逆反心理、自主逆反心理、情境逆返心理、禁止逆反心理和评定逆反心理。为了有效防止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产生逆反心理,应采取如下对策: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治心理表现论文参考文献

[1].龙安星.浅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对策[J].新西部(理论版).2012

[2].李娜.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

[3].邓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消极表现与克服对策[J].才智.2010

[4].裴倩倩.“大跃进”时期领袖群体的政治心理表现及原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

[5].谢德宝.大学生逆反心理表现及教育策略——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

[6].贺文洲.改革时期人们心理矛盾状况的主要表现及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J].求实.1989

[7].王北生,徐遂唐.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与防治[J].教育科学.1988

标签:;  ;  ;  ;  

政治心理表现论文-龙安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