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援助论文-刘方平

中国对外援助论文-刘方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对外援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对外援助,“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对外援助论文文献综述

刘方平[1](2019)在《中国对外援助70年:历史进程与未来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过去,中国援外70年的历史进程可以分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主导时期、平等互利四项原则主导时期和弘义融利的义利观主导时期。坚持党的领导、满足国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契合国家战略调整、提高援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援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障、历史使命、内在动力以及核心任务。聚焦当代,新时代中国援外理念利他色彩、战略色彩逐渐浓厚,援助体系由分散多边转向独立高效,援助实践更趋平衡,援助手段更加丰富。面向未来,中国援外需要在坚持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开展与各国的平等合作,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服务于国家发展需要,在坚持弘义融利、以义为先的基础上提升对外援助的综合效应,在真心诚意提供援助的同时注重受援国发展能力培养,在提升对外援助有效性的前提下注重打造援外"金字招牌",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9年12期)

蒋华杰[2](2019)在《现代化、国家安全与对外援助——中国援非政策演变再思考(1970—1983)》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对非援助政策发生了由"援助换政治"到"援助推发展"的演变,通过调整力度与广度的界限,援助重心由实现革命外交转至现代化发展与国家安全战略。由于在安哥拉内战中未能建立"反帝反霸统一战线","以苏划线"的政策使中非关系陷入困境,加之国内政局变动,中国自1976年开始着手改变援非政策,逐步摒弃"以援助换政治"的原则,乃至放弃援助莫桑比克以改善自身在非洲的战略困境。改革开放道路确定之后,资源有限前提下的现代化战略开始限制对非援助的规模与让渡性,并以此形成对外援助政策的上限。同时,以反苏为主线的国家安全战略促使中国提高对第叁世界的战略定位。在亚洲建立并支撑两个战略支点的同时,中国在非洲维系最低限度的援助以干扰苏联的全球部署。这一时期中国的对非援助政策在由国家安全和现代化两大关键因素构成的合理战略区间内灵活调整,进而援外部门通过将无偿援助与军售、有偿项目承包等国际经济合作措施相结合,开始实现援助与收益的平衡,有效化解了现代化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张力。与现代化道路和国家安全战略维持动态平衡,是改革开放以来叁十多年中国对外援助良性持续的根本前提。(本文来源于《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刘方平[3](2019)在《建国70年中国对外援助治理体系现代化:脉络与走向》一文中研究指出70年来,中国对外援助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之间始终保持着同向同步的发展脉络。在经历了建立、发展和调整阶段以后,中国对外援助治理体系在新时代进入创新阶段。在70年发展历程中,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国际合作思想、不断契合国家战略方针需要及治理体系变化、坚持以增进国家和人类社会整体利益为落脚点、以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核心是中国援外治理体系改革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为中国对外援助治理体系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以科学决策、高效执行、法治监督为特征的"叁位一体"式援助治理体系架构已经初步形成,并将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强化。(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杜文科[4](2019)在《对外援助70年:中国“授人以渔”彰显大国担当》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进程中,我国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中国迄今已向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近4000亿元人民币的发展援助,派遣60多万援助人员。中国还通过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等(本文来源于《中国产经新闻》期刊2019-11-15)

马志和,俞大伟[5](2019)在《新时代中国体育对外援助运行的探索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中国体育对外援助的运行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体育对外援助的层级较为清晰,多元执行主体紧密围绕外交使命,不断丰富外交的实践形式,推动运行系统的日益完善与转型升级。未来,在宏观层级上应出台针对发达国家的政策引导,在运行主体上应推动非政府意愿的全面表达,在运行形式上应提升体育援外创汇的深入开发,在运行保障上应完善法规制度的有效建设。(本文来源于《体育成人教育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倪晓宁,王明远,杨凯歌[6](2019)在《中国对外援助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现有文献对中国与巴基斯坦双边贸易的研究拓展至对外援助关系领域。首先从美、欧、日对外援助政策实践及对外援助实际贸易效应分析,接着探讨中国对巴援助促进双边贸易的机制,最后利用虚拟变量模型检验中国对巴援助的贸易影响效应。利用现有公开数据所获结论:对巴援助与两国双边贸易间存在多种影响机制和管道,中巴双边贸易变化在援建瓜达尔港前主要受两国市场供求影响,之后则主要受中国对巴援助规模影响。(本文来源于《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19期)

孙明霞[7](2019)在《中国对外援助决策机制的国际镜鉴——以美国“千年挑战账户”决策分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组建,中国对外援助在2018年进入"改革元年"。为了稳健推进中国对外援助事业,我国应当广泛借鉴包括美国千年挑战账户在内的国际经验。对于美国在2002年建立千年挑战账户的行为,以往的研究认为这是出于反恐的需要。但千年挑战账户的援助资金既未投向滋生恐怖主义的失败国家,也未投向前线反恐的贫困国家。针对这一解释困境,本文借鉴多源流理论来分析小布什政府建立千年挑战账户的决策过程,认为千年挑战账户建立的原因是千年挑战账户的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叁股源流以及政策之窗打开即联合国发展筹资会议召开的时机,这几方面因素相互汇合和作用的结果。多源流理论视域中的美国千年挑战账户决策过程对我国对外援助事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既要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与时俱进地变革对外援助方式,也要在顺应潮流的基础上增强对受援国的制度供给,更要在审时度势的条件下适时推动新型对外援助项目与机制。(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宋微[8](2019)在《开拓南南合作新局面——中国对外援助70年成就巡礼》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即开始提供对外援助,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纵观中国对外援助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叁个阶段,即:建国初期,重点支持第叁世界国家独立自强;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发展;十八大以来,在正确义利观指导下,大力推动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经过7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对外援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中国来说,中国对外援助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合作;对受援国来说,中国对外援助推动了受援国的经济社会发展。70年来中国对外援助真正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共赢,是南南合作的典范,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本文来源于《国际商务财会》期刊2019年09期)

覃嘉良[9](2019)在《中国对外援助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以核心期刊/CSSCI期刊文献为样本》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中国国际地位的显着提升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对外援助的研究价值也在与日俱增,并逐渐成为学术界的普遍共识。2018年4月,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成立,中国把对外援助与发展合作提升到更高层级的外交布局。~((1))近年来,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保持在较高水平,(本文来源于《国际研究参考》期刊2019年08期)

屈彩云[10](2019)在《新时代中国对外援助的成果、特征及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崛起,对外援助日益成为中国大国外交的重要路径和平台。十八大以来,中国高度重视对外援助,不断增大对外援助力度和规模,推进对外援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并逐渐成为国际援助体系的重要大国。兼具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大国多重角色,中国对外援助有着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它不仅把中国对外援助推向了国际舞台的显着位置,而且树立了中国在国际援助体系中独树一帜的地位。中国积极推进对外援助,体现了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贡献,彰显了中国勇于承担国际责任的大国风范,发挥着积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中国对外援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对非援助政策发生了由"援助换政治"到"援助推发展"的演变,通过调整力度与广度的界限,援助重心由实现革命外交转至现代化发展与国家安全战略。由于在安哥拉内战中未能建立"反帝反霸统一战线","以苏划线"的政策使中非关系陷入困境,加之国内政局变动,中国自1976年开始着手改变援非政策,逐步摒弃"以援助换政治"的原则,乃至放弃援助莫桑比克以改善自身在非洲的战略困境。改革开放道路确定之后,资源有限前提下的现代化战略开始限制对非援助的规模与让渡性,并以此形成对外援助政策的上限。同时,以反苏为主线的国家安全战略促使中国提高对第叁世界的战略定位。在亚洲建立并支撑两个战略支点的同时,中国在非洲维系最低限度的援助以干扰苏联的全球部署。这一时期中国的对非援助政策在由国家安全和现代化两大关键因素构成的合理战略区间内灵活调整,进而援外部门通过将无偿援助与军售、有偿项目承包等国际经济合作措施相结合,开始实现援助与收益的平衡,有效化解了现代化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张力。与现代化道路和国家安全战略维持动态平衡,是改革开放以来叁十多年中国对外援助良性持续的根本前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对外援助论文参考文献

[1].刘方平.中国对外援助70年:历史进程与未来展望[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

[2].蒋华杰.现代化、国家安全与对外援助——中国援非政策演变再思考(1970—1983)[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9

[3].刘方平.建国70年中国对外援助治理体系现代化:脉络与走向[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4].杜文科.对外援助70年:中国“授人以渔”彰显大国担当[N].中国产经新闻.2019

[5].马志和,俞大伟.新时代中国体育对外援助运行的探索与反思[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9

[6].倪晓宁,王明远,杨凯歌.中国对外援助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

[7].孙明霞.中国对外援助决策机制的国际镜鉴——以美国“千年挑战账户”决策分析为例[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8].宋微.开拓南南合作新局面——中国对外援助70年成就巡礼[J].国际商务财会.2019

[9].覃嘉良.中国对外援助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以核心期刊/CSSCI期刊文献为样本[J].国际研究参考.2019

[10].屈彩云.新时代中国对外援助的成果、特征及影响[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标签:;  ;  ;  

中国对外援助论文-刘方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