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叙述论文-聂章军

文革叙述论文-聂章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革叙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时期小说,儿童视角,“文革”叙述,复调叙事

文革叙述论文文献综述

聂章军[1](2018)在《新时期小说儿童视角叙述下的“文革”话语》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以来,不乏以儿童视角叙述"文革"的作品。这种叙述视角有其独特的表现模式与美学风格。"童眼"之于"文革"有多种话语形态:表现特殊的社会环境下,一代人迷茫的青春;以儿童纯真的目光透视"革命"的本质,消解"革命"的神圣;还原在充满斗争的环境下,孩子们成长的艰难。作家们之所以选择儿童视角来讲述"文革",是基于叁点原因:通过孩子的天真无邪另辟蹊径形成独特的叙述策略;作者将自己的声音隐藏在儿童背后,形成复调叙事;选择既是旁观者又是亲历者的儿童作为故事讲述者以加强叙述客观性。(本文来源于《阴山学刊》期刊2018年03期)

李宇楠[2](2018)在《奢望与罪孽——解读《黄金时代》对文革荒诞现实的独特叙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小波在小说《黄金时代》中,运用狂欢话语和黑色幽默来描写特定时代荒诞的现实,把对个体生存处境的揭露和反思寓于众声喧哗式的多层叙事中,使读者得以站在崭新的视角和高度窥见历史本原,展开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反思[1]。(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15期)

杨敏[3](2017)在《“文革”想象与叙述——以《认罪书》和《茧》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革"是中国的一段沉痛的历史,是具有深刻思想史意义的文学母题,也是任何中国作家不能轻易绕过的文学命题。有着"文革"经验的前辈作家已经对"文革"做了相当多的书写,但缺乏足够"文革"记忆和"文革"经验的"70后"、"80后"作家们该如何叙述这段历史呢?本文以"70后"作家乔叶的《认罪书》和"80后"作家张悦然的《茧》为例,从他们对历史记忆的书写方式、叙事模式以及对待文革的态度及思考力度叁方面来论述他们是如何对"文革"进行想象和叙述的。(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7年Z1期)

徐翔[4](2017)在《另类的“文革”想象与叙述——评王小妮《1966年》》一文中研究指出"文革"在中国二十世纪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是难以回避的重大事件,亲历其中的人们对文革的记忆更多的是毁灭性的灾难和难以言说的心灵痛楚。在文革后的很长时间内,出于倾诉内心痛楚和反思历史的需要,文革被无数人不断地言说。文革因此进入了文学视野,成为新时期文学一个独特的文学标识,不同的作家都对那段历史作出了不同的注解。王小妮的《1966年》别具一格,以举重若轻的笔法描绘了那个特殊年代里的众生百态,描绘了历史大潮下小人物的生存体验,展现了一种另类的"文革"想象和叙述。(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雷鸣[5](2016)在《论新世纪长篇小说“文革”叙述的话语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市场化与消费主义语境中,"文革"历史在可资写作的同时,亦成为了消费娱乐的文化资源。新世纪长篇小说的"文革"叙述在书写方式与表达策略上,呈显出鲜明的消费主义话语形态。以"性+革命"作为想象"文革"历史的一种定式,渲染文革时期"性爱奇观";回叙"文革"的青春记忆时,聚焦于重构自由快乐与浪漫纯情的青春镜像,透露出浓郁的怀旧心态;把文革中的日常生活予以"消费编码"和"温情化"处理,亦是对当下小资情调的同步归趋。这种受到市场与消费主义规约的"文革"叙述的话语形态,导致了对历史深度反思的缺失,亦放逐了对苦难与创伤的追问。(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郭兴,张岚[6](2015)在《余华小说《河边的错误》中的文革叙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余华早期的作品《河边的错误》是一部反映其文革体验的作品。在历史意蕴层面,《河边的错误》通过小孩和主人公马哲对河边世界的探索来建构文学世界中的文革社会,反映了文革社会的荒谬性。在哲学意识层面,河边世界的疯子被赋予了深刻的意义,暗示着人类永恒的原始生命力和性冲动,以及人类本性中永恒的"恶魔性"因素。作品通过"探索者"和具有历史普遍意义的疯子来反映世界的荒谬性。(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井延凤[7](2014)在《“文革”地下娱乐类手抄本的城市想象与叙述——以《一只绣花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革"地下娱乐类手抄本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有关现代城市形态的叙述。在这些叙述中,大陆城市显得纯洁而空洞,异域城市则呈现出堕落而多彩的特点。造成这种叙述倾向的原因,一方面是"两条路线斗争"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城市"生产性"特质的强调和对城市"消费性"特质的警惕。但叙述者对于异域城市的津津乐道和无限艳羡,暴露了意识形态控制的失败和真实的时代心理。(本文来源于《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黎鲲[8](2014)在《淡化的记忆 侧描的生活——浅论王安忆文革知青小说的叙述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早期"伤痕文学"中反映的文革知青生活的小说,大多把上山下乡看作是一场不堪回首的噩梦,文学由此而增加了强烈的批判色彩和伤感情绪。而王安忆的作品中,对"文革"的特定记忆采用了特殊的叙述方式,不渲染文革的惨烈生活,更多的是对"文革"中普通市民似与文革无关的边缘生活的描述。(本文来源于《鸭绿江(下半月版)》期刊2014年08期)

李振[9](2014)在《“七○后”的“文革”想象与叙述——以《花街往事》和《认罪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文革"进入中国文学版图,"五○后"、"六○后"作家相继成为讲述"文革"的绝对主力,他们先天占据着"亲历者"的优势,讲起"文革"底气十足。对很多"五○后"、"六○后"作家来说,"文革"甚至成了他们的心结,对其反复书写,一方面是对历史的再现、重述和问责,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青春岁月的一个交待。但对"七○后"、"八○后"作家来说,"文革"似乎离他们十分遥远,他们更关心身边事和儿女情,更关心个人或一(本文来源于《当代作家评论》期刊2014年04期)

邹强[10](2014)在《“后新时期”中国内地小说的“文革叙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文革"的书写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叙述角度和情感价值判断也渐趋多元和客观,这意味着一种新的文革叙事的开始,即一种客观冷静、沉入历史内部、思考政治与人性的文革深度写作模式。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对这些新特征作以梳理。(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4年14期)

文革叙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王小波在小说《黄金时代》中,运用狂欢话语和黑色幽默来描写特定时代荒诞的现实,把对个体生存处境的揭露和反思寓于众声喧哗式的多层叙事中,使读者得以站在崭新的视角和高度窥见历史本原,展开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反思[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革叙述论文参考文献

[1].聂章军.新时期小说儿童视角叙述下的“文革”话语[J].阴山学刊.2018

[2].李宇楠.奢望与罪孽——解读《黄金时代》对文革荒诞现实的独特叙述[J].青年文学家.2018

[3].杨敏.“文革”想象与叙述——以《认罪书》和《茧》为例[J].文教资料.2017

[4].徐翔.另类的“文革”想象与叙述——评王小妮《1966年》[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5].雷鸣.论新世纪长篇小说“文革”叙述的话语形态[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6].郭兴,张岚.余华小说《河边的错误》中的文革叙述分析[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

[7].井延凤.“文革”地下娱乐类手抄本的城市想象与叙述——以《一只绣花鞋》为例[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8].黎鲲.淡化的记忆侧描的生活——浅论王安忆文革知青小说的叙述特点[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

[9].李振.“七○后”的“文革”想象与叙述——以《花街往事》和《认罪书》为例[J].当代作家评论.2014

[10].邹强.“后新时期”中国内地小说的“文革叙述”[J].青年文学家.2014

标签:;  ;  ;  ;  

文革叙述论文-聂章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