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论文-唐琳

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论文-唐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学生,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角色类型,自我同一性

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论文文献综述

唐琳[1](2013)在《初中生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角色类型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及教育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少年期是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阶段,建立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期的中心发展任务。然而在高科技发展的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青少年个性的张扬提供了舞台,减少了时代少年具有较大的同一性的可能。面对这种现实,研究网络、尤其是网络游戏对于青少年性格中同一性与差异性形成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在网络游戏中,角色扮演游戏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实现自身需求的可能,他们通过在游戏中进行角色设置与完成任务,获得生活中难以进行的游戏体验。青少年参加角色扮演游戏的内在原因是什么,他们倾向于扮演什么角色以及扮演角色与青少年自身之间的关系如何,这是本研究首要关注的问题。研究中,以《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玩家角色类型量表》和《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量表》作为测量工具,以量化的方法在天津市某中学初一到初叁年级的中学生进行施测,最后收回有效问卷619份,根据数据结果,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中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中:娱乐与社交、自我肯定、逃避约束维度上存在显着性别差异。在自我肯定、社会规范上存在显着年级差异。游戏经验不同的学生在逃避约束存在显着差异。每周游戏时间不同的学生在娱乐与社交、自我肯定存在显着差异。(2)玩家角色类型中:在探险者、杀手、成就者、升级者上有显着性别差异,在社交者、升级者存在年级差异,游戏经验和每周游戏时间不同的学生在各维度均有较大差异。(3)角色扮演中,青年选择角色类型与自我同一性表现出正相关。自我同一性表现出弥散特征的青年,与成就者、杀手、升级者、探险者表现出正相关;自我同一性具有排斥性特征的青年与杀手、探险者、升级者游戏维度表现出正相关;自我同一性具有延缓行特征的青年与成就者的正相关更为密切;自我同一性具有成就型特征的青年,与社交者、升级者表现出正相关。(4)娱乐与社交对社交者、杀手、成就者、升级者有预测作用,自我肯定对社交者、杀手、成就者、升级者有预测作用,逃避约束对杀手、升级者有预测作用,社会规范社交者、探险者有预测作用。社交者预测了成就型自我同一性,杀手预测了弥散型自我同一性,探险者预测了排他型自我同一性,成就者预测了延缓型自我同一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3-12-01)

王利静[2](2008)在《大学生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角色类型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处在合法延缓期里,并利用这一时间学习并试验各种角色,学习各种本领,以及接触各种思想、人生观和价值观,尝试着做出选择,在反复尝试中决定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将来的职业,最终形成自我同一性。角色扮演网络游戏成为了大学生角色试验的平台,他们在游戏里面试验各种他们理想的角色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那么大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网络游戏的动机有哪些,他们会在游戏中扮演哪些角色呢?大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与角色类型和自我同一性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是本研究试图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其中修订了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问卷和角色类型问卷,问卷反映了游戏玩家参与角色扮演网络游戏的动机和选择扮演的角色类型。修订后,问卷达到了一定的信度和效度标准,且更适合本土化相关研究。本研究分别在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乐山师院、内江师院选取文理两个专业,一到叁年级的共700大学生进行施测,最后收回有效问卷461份。本研究发现,(1)大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主要有:娱乐与社交动机、自我肯定动机、逃避约束动机和社会规范动机,大学生选择的角色类型主要有:社交者、探险者、杀手、成就者和升级者;(2)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各维度在性别、专业并无显着差异,玩家网游经验在自我肯定动机显着差异;角色类型的各维度在年级上有显着差异;探险者在每周游戏时间上有显着差异;(3)在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角色类型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会通过其扮演的角色类型影响自我同一性状态,也就是说角色类型起到了中介作用;通过路径分析得出了角色扮演网络游戏、角色类型与自我同一性关系的四条路径,动机通过探险者正向预测弥散型同一性,同样娱乐与社交、逃避约束动机通过杀手也对弥散型同一性有正向预测作用;娱乐与社交、自我肯定动机通过探险者对排他型自我同一性有正向预测作用;娱乐与社交、自我肯定动机通过升级者对延缓型自我同一性有正向预测作用;娱乐与社交、社会规范动机通过社交者对成就型自我同一性有正向预测作用。(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08-03-10)

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学生处在合法延缓期里,并利用这一时间学习并试验各种角色,学习各种本领,以及接触各种思想、人生观和价值观,尝试着做出选择,在反复尝试中决定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将来的职业,最终形成自我同一性。角色扮演网络游戏成为了大学生角色试验的平台,他们在游戏里面试验各种他们理想的角色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那么大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网络游戏的动机有哪些,他们会在游戏中扮演哪些角色呢?大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与角色类型和自我同一性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是本研究试图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其中修订了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问卷和角色类型问卷,问卷反映了游戏玩家参与角色扮演网络游戏的动机和选择扮演的角色类型。修订后,问卷达到了一定的信度和效度标准,且更适合本土化相关研究。本研究分别在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乐山师院、内江师院选取文理两个专业,一到叁年级的共700大学生进行施测,最后收回有效问卷461份。本研究发现,(1)大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主要有:娱乐与社交动机、自我肯定动机、逃避约束动机和社会规范动机,大学生选择的角色类型主要有:社交者、探险者、杀手、成就者和升级者;(2)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各维度在性别、专业并无显着差异,玩家网游经验在自我肯定动机显着差异;角色类型的各维度在年级上有显着差异;探险者在每周游戏时间上有显着差异;(3)在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角色类型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会通过其扮演的角色类型影响自我同一性状态,也就是说角色类型起到了中介作用;通过路径分析得出了角色扮演网络游戏、角色类型与自我同一性关系的四条路径,动机通过探险者正向预测弥散型同一性,同样娱乐与社交、逃避约束动机通过杀手也对弥散型同一性有正向预测作用;娱乐与社交、自我肯定动机通过探险者对排他型自我同一性有正向预测作用;娱乐与社交、自我肯定动机通过升级者对延缓型自我同一性有正向预测作用;娱乐与社交、社会规范动机通过社交者对成就型自我同一性有正向预测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论文参考文献

[1].唐琳.初中生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角色类型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及教育对策[D].天津师范大学.2013

[2].王利静.大学生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角色类型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

标签:;  ;  ;  ;  

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论文-唐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