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下黔江生态经济城市建设研究

新发展理念下黔江生态经济城市建设研究

重庆市黔江区委党校

生态经济学理论认为,城市的实质是一个生态经济系统,具有生态资源有限性特点。生态经济城市是世界银行在2011年提出的新概念,以生态与经济之间协同增效为基础,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发展城市经济,以很小的可再生资源为代价实现同样的经济价值,同时减少有害污染和不必要的浪费,实现城市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全市党校系统学习贯彻宣传阐释十九大精神专项委托重点课题(主持人:任卫彬,项目编号:CQDXZXZ-003)

一、生态经济城市建设的内涵、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

(一)生态经济城市建设的内涵

从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城市人口与城市资源环境相适应的角度来看,可将生态经济城市定义为: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充分发挥区域生态环境与资源的优势,科学运作城市生态资本,用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全新模式发展城市经济,建设城市环境,创建城市生态文明,在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有机结合、协调发展,把区域城镇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良、经济繁荣发达、城市功能完备、社会和谐文明的生态经济城镇。

生态经济学理论认为,城市的实质是一个生态经济系统,具有生态资源有限性特点。生态经济城市是世界银行在2011年提出的新概念,以生态与经济之间协同增效为基础,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发展城市经济,以很小的可再生资源为代价实现同样的经济价值,同时减少有害污染和不必要的浪费,实现城市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欠发达城市面临着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双重任务:既要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步伐,努力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又要切实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应把建设生态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走经济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城市建设的核心是生态,落脚点在城市。生态是自然、经济、城市与人有机融合的城市生态,城市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城市,而是一个以人的行为为主导、生态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为经络的“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一是从地域范围看,生态经济城市是一个与周围市郊及有关区域紧密相连的开放系统,时刻与系统外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各种流通,实现全面的、更高的生态经济效益。二是从涉及领域看,生态经济城市不仅涉及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也涉及城

市人工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三是从城市经济看,既要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更要能保证增长的质量。通过合理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生产布局,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效益有机统一。四是从社会方面看,不仅要满足市民的基本需求,还要同城市地域空间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供给条件相适应。五是从经济、社会与环境相互之间的关系看,经济发展从自然环境获取的资源不能超过环境再生增殖能力,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要大于经济增殖对资源的需求,尽可能较高利用再生资源,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生态经济城市的标准

1、城市复合系统要素健全、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实现了持续平衡和良性循环,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2、生态环境优良,人居环境清洁、舒适、优美,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景观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各类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3、经济繁荣发达,实现了城市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力合理布局,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体系和生态产业链已经形成,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合理。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占主导地位,城市经济整体竞争力较强。

4、城市功能完备,现代化程度高,基础设施健全,人口规模适度、质量高,市场发育健康,具有较强的向心力和辐射能力,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5、社会和谐文明,生态文明建设高度发达,公民的环境意识、环境道德和生态文化素质达到较高水平,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热爱环境、保护家园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6、城市经济总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达到全国同类城市的先进水平。

(三)加强生态发展,建立生态经济产业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经济。加快重点能耗行业技术改造,有序推进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过渡转型,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加大新型生态工业的政策优惠力度,鼓励生态产业向园区集中,大力培育信息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生物医药产业等循环节约型产业,形成生态优势产业链。大力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加快渝东南再生资源回收、废旧塑料资源循环利用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页岩气开发利用,加强企业“三废”管理,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多渠道创建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二是培育壮大生态旅游经济。坚持“以城为景,以城为主”,加大城市峡谷公园、仰头山森林公园以及城郊生态农业观光园等建设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土家民族文化元素的城市人文景观,积极创建小南海5A级景区和城市峡谷峡江、武陵仙山、濯水古镇·蒲花暗河3个4A级景区,唱响“峡谷峡江、清新清凉”城市旅游品牌。加快发展避暑纳凉乡村旅游,大力开发森林探险、生态观光、民俗体验、美丽乡村等休闲旅游产品,形成由观光型、品尝型、休闲型、体验型、综合型组成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完善“食、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提高旅游配套服务能力,实现生态旅游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全区重要的支柱产业,加快建成武陵山区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标签:;  ;  ;  

新发展理念下黔江生态经济城市建设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