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水利现代化;水利系统;现代水利;资源水利

前言

水利,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基本实践活动。从传统水利到现代水利,既是水利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生产力推动水利不断发展进步的客观规律。水利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保障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对水资源安全利用和可持续利用的过程。因此,水利现代化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也是伴随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长期过程。体制机制的创新是水利事业蓬勃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强大动力,实现水利现代化要以加快水利改革为切入点,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水利科学发展为目标,做好以下重大改革工作:建立健全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不断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管理模式;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完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等。通过因地制宜开展水利改革试点工作,找准体制机制方面的深层次矛盾,破解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出制约,进而推动水利改革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加快水利改革对于“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实现水利现代化具有积极作用,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行动,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地区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1、水利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水利工程大多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建设标准低,资金筹集渠道不同,建设方式不同,特别是灌溉工程设备标准不一,田间渠系不配套,加之长期运行,老化失修的问题仍较突出。全省田间配套面积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7%,干支渠衬砌率仅为56%,斗农渠衬砌率仅为36%,渠系建筑物完好率仅为43%,泵站机电设施完好率仅为40.3%,有11%的机电井带病运行。末级渠系简陋、计量设施不健全的问题仍较普遍,既造成水的大量浪费,又加大了农民水费支出,还制约了终端水价、超定额(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制度的全面推行。因此,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基础条件。

二、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不完善。

水利工程管理实行分级负责、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管理方式。部分重要的水利枢纽工程、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千吨万人以上集中式农村供水工程实行专业机构管理;大中型灌区支、斗渠道、农村供水管网工程实行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小型水利工程大多实行群众性管理组织管理;小水窖等微型水利工程大多交由用水农户管理。2011年以来,全省恢复、新建乡镇水利站119个。但全省大多数乡镇水利站经费缺少保障,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办公设施简陋,技术人员缺乏,影响了服务水平和质量。南部地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较慢,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水费收入不稳定等问题较为普遍。因此,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管理模式,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完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三、公益性“两费”落实难度较大。

地区92个县市区中许多个为国扶贫困县,财政自给率低,“两费”足额落实有难度。国有水管单位公益性“两费”落实渠道不稳定,公益性人员经费没有足额落实,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落实率相对较低。群管的小型水利工程公益性费用更难以保障。因此,建立健全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不断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稳定职工队伍,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2水利改革与水利现代化发展途径探索

2.1正确把握水利现代化的内涵

科学的治水理念和治水思路,是水利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内涵。水资源的安全管理、科学利用和有效保护,是现代水利发展的基本任务。由于水资源既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又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这就决定了现代水利的发展,既要服从水资源的自然循环规律,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又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增长需求,保障经济社会与水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地区是水资源缺乏省份,必须以保护水资源和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为重末级渠系、分散式农村人饮等小型水利工程交由协点。把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确立科学的治水理念,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创新治水实践,拓展治水领域,不断提升现代水利的基础保障和社会服务能力。

2.2突出科学规划引领作用

规划是指导水利建设和行业管理的依据,是行业发展的龙头。水利现代化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协调,有序推进。建立水利现代化发展的规划体系,充分发挥科学规划的引领作用,是水利现代化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工作。

2.3加快水利改革促进水利现代化

水利现代化发展既是一个理论课题,更是一个社会实践,水利改革试点工作,将会为水利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会为我国其它地区水利改革和实现水利现代化提供有力借鉴。

3对加快水利改革促进水利现代化的几点建议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的召开为省水利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为提升水利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改革、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深化水价改革等三个方面率先突破。这是地区实现水利现代化首先需要突破的瓶径,同时,也能有效破解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全省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提供坚实水利支撑。为实现这个目标,地区重点从五个方面入手,为实现水利现代化打好基础。

3.1组建“三站一队”

在全省组建72个事业性质的县级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统一法人,创建县级事业单位性质的水利建设管理站48个,组建事业性质的县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与安全管理站48个,组建乡镇水利站500个,组建事业性质的县级抗旱防汛服务队60个。要使“三站一队”覆盖全省所有水利工程,有效地夯实现代水利所必备的基础,使得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工程质量得以保证,同时要使省、市、县、乡各级管理职能不断加强,从而全方位强化水利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同时也为实现水利现代化做好队伍建设管理和人才基础储备。

3.2足额落实公益性“两费”

根据2008年水管体制改革完成时各级政府批复核定的公益性人员经费和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标准,将公益性人员经费全部纳入各级地方财政预算,采取地方自筹和中央补助的办法足额落实全省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根据财政部、水利部《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中央水利基金维修养护经费补助,以解决地区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落实困难。现代水利发展所必需面对的是经费困难,落实经费也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只有克服经费困难,才能在地区这样一个基础条件和经济条件较差的省份实现水利现代化。

3.3实施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根据“谁投资、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按照公共安全、公共利益和自管自用等三类,划分小型水利工程类型,作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职责划分和产权界定的主要依据,积极稳妥地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在明晰工程产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采用集中管理、专业化和社会化管理等多种管理模式,创新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小型水利工程也是制约地区水利现代化发展的最大因素,因此,实施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是水利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3.4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基层水利服务是实现水利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地区要按照“积极稳妥、注重实效、政府指导、农民自愿、自主管理”的原则,积极培育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为实现水利现代化打好最坚实的基础。河西地区,原则上按照“一村一会”,以村为单元或者以水文边界为单元全面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中部地区,原则上按照“一村一组”全面组建村社管水组织、水利合作社、农民用水者协会等多种形式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陇东、南地区应积极培育农民用水者协会等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标签:;  ;  ;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