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论文-王昌荣

中学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论文-王昌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学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科学教育,中学理科综合实验,教学手段,改革

中学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王昌荣[1](2012)在《中学理科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学理科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课程是上海师范大学科学教育专业在培养综合型实验操作教师的探索中进行的一次尝试和创新。实验室教学能发展学习者科学推理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帮助学习者理解自然科学和培养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但在目前学校的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机械模仿既定实验步骤,使其功能的发挥受到极大的限制。在现今信息时代背景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教学手段层出不穷。为了了解当代国际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于科学教育专业实验课程的情况、借鉴国际教育发达国家开展科学教育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的经验,为各高校更好开展中学理科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实验教学提供参考和为科学教育专业学习者提供资源和交流平台,本文对本课程的教学手段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本论文采用(1)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在这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趋势,提炼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2)案例分析法。搜集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手段改革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国内外在教学手段改革方面的得与失,研究如何使教学手段的效能最大化;(3)问卷调查法。调查国内科学教育专业理科综合实验课程的开设情况,特别是其使用教学手段的详细情况及各校网站建设的情况。(4)行动研究法。中学理科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文献、资料库、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改进。通过研究得出结论:(1)国外科学教育实验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偏向虚拟化、无线化和网络化。(2)通过网络调查和问卷调查发现,国内开设科学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存在理科综合实验课程开设率低、实验室建设滞后、实验仪器配置不够、教学手段利用传统单一、未建设理科综合实验教学网站等问题。(3)理科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否定,而是根据本地区本校本专业实际,有选择地改进多媒体课件教学、建立教学研交流平台和实现立体化教学。(4)在科学教育专业网站基础上,可设立理科综合实验课程教学网站,但在建设过程中应以生态学相关原理为指导,注意增强教学网站的系统性,保持稳定的生态位,塑造生态化的认知工具,维护信息的生态性,创设出理科综合实验教学有效学习环境,实现网站效能最大化。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中学理科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改革应多角度展现实验教学内容,体现教学手段的时代性与创新性;全方位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实现网站建设的共享性与交互性。(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2-04-01)

侯国萍[2](2012)在《中学理科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材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顺应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承担师资培养任务的师范院校自2001年开始设立科学教育专业。自2001年成立至今,短短十年的时间,全国已有80余所高等院校开设了这个专业。目前,已成立了20余所院校为委员单位的全国科学教育专业建设协作工作委员会。2009年,具有确立科学教育研究新起点意义的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成立。这些都有利地推动着科学教育的发展,在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的一系列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作为一个新兴专业,由于缺乏对科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统一规定,该专业综合课程开设情况不尽人意。本研究结合上海师范大学开设《理科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经验,在该课程现有自编讲义的基础上,展开教材建设研究,以达到完善科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促进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本文在研究方法上,首先,采用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有关本研究的科学教育专业综合实验建设等文献及国家教育教学改革政策等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加工,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政策依据。然后,针对我校毕业生进行回访调查,了解我校科学教育专业《中学理科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课程开设的现状;再次,使用访谈法和自编问卷调查法,了解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及综合实验教材的市场需求。基于调查结果分析得出,《中学理科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现行讲义内容存在偏旧、偏难、对仪器设备要求过高等问题;全国科学教育专业综合实验课程开设的情况很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没有相关教材和师资力量匮乏。最后,研究者根据调查结果,在上海师范大学科学教育专业现有讲义的基础上展开教材建设工作,删除重复、陈旧与繁琐的内容,吸收中学课本中的经典实验,调整教材内容的编排结构,体现科学教育专业特色,设计符合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综合实验教材。最后,对本次教材建设工作反思,如教材的内容设计与教材建设后的推广实践问题,并结合本次课题研究的经验对教材使用提出可行性建议。(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2-04-01)

胡兴昌[3](2009)在《科学教育专业《中学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课程作为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要素,是学校办学最重要的支撑条件之一,是决定一所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最基本因素。本文针对科学教育专业的特点,分析了中学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的现状和主要问题,从本课程的性质和现状、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课程建设的特色、课程内涵建设的主要举措等几方面对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09-08-01)

沈琳,胡兴昌[4](2009)在《科学教育专业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中学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课程精品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科学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中学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相应配套的网络课程建设,运用相关教学理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中学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网络课程进行分析、设计、开发、整合。(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09-08-01)

沈琳[5](2009)在《“中学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网络课程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深入推进,相关课程建设成为关系到该专业培养的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否能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随着网络教学的蓬勃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资源建设也越来越备受重视,而网络课程正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利用网络教学课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科学教育专业属新兴专业,“中学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是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因此,该课程的网络课程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中学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课程进行了相应配套的网络课程建设,运用相关教学理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中学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课程进行分析、设计、开发、整合。本论文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中学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概述,对“中学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作了介绍。第二部分网络课程的理论基础,从概念的角度分析了网络课程的内涵,阐述了现代教学理论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并总结了网络课程的特点。第叁部分中学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网络课程设计原则与建设目标,结合本课程的实际特点,明确了本课程网络课程设计开发的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第四部分中学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网络课程的建设,对网络课程的开发建设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主要包括分析、设计、开发、整合四个环节,即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分析和教学实施的分析,并根据网络课程开发设计的原则、网络课程的特点及教学设计理论等进行教学情境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和技术设计,在分析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开发整合,形成比较完整的网络课程。第五部分中学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网络课程的展示与应用,将实际网络课程成果进行了展示和展望。第六部分课题的总结,对课题进行了总结,包括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周缨[6](2009)在《《中学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奠基性工程。本文结合该课程建设的实践,阐述了解决问题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并对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以期为进一步加强与完该课程建设与实施提供科学而有力的决策依据。本文以推动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为指导思想,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目的,侧重从理论层面研究高等师范院校科学教育专业《中学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建设。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课题研究的背景,介绍了高等师范院校科学教育专业发展情况,课程建设对科学教育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地位以及课程建设的特色。第二部分:课程建设的基本理论,用文献法界定了课程的内涵,全面分析了建构主义理论,情境认知理论,杜威实用教育理论分别对于课程建设的现实启示作用,明确了课程编制模式,课程理论的基本问题及发展趋势,以课程理论为基础,提升课程建设的理念。第叁部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从课程目标出发,详细分析了课程建设的课程内容,包括课程内容的选择准则,课程教学大纲制定和课程的基本内容(物理学部分、化学部分、生物学部分),介绍了如何进行多媒体课件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和课程的评价体系建设。课程建设顺应新课程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探索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和评价。第四部分: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引用互动式、研讨式,探究式等实验案例,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重视思维训练,使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尽快适应教育改革的大环境,成长为复合型教师。第五部分:思考课程建设的几个问题,如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课程建设,如何建设具有学科特色和地域特点的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性教学环境,如何将课程形式与内涵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实现课程的资源共享。(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中学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顺应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承担师资培养任务的师范院校自2001年开始设立科学教育专业。自2001年成立至今,短短十年的时间,全国已有80余所高等院校开设了这个专业。目前,已成立了20余所院校为委员单位的全国科学教育专业建设协作工作委员会。2009年,具有确立科学教育研究新起点意义的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成立。这些都有利地推动着科学教育的发展,在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的一系列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作为一个新兴专业,由于缺乏对科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统一规定,该专业综合课程开设情况不尽人意。本研究结合上海师范大学开设《理科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经验,在该课程现有自编讲义的基础上,展开教材建设研究,以达到完善科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促进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本文在研究方法上,首先,采用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有关本研究的科学教育专业综合实验建设等文献及国家教育教学改革政策等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加工,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政策依据。然后,针对我校毕业生进行回访调查,了解我校科学教育专业《中学理科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课程开设的现状;再次,使用访谈法和自编问卷调查法,了解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及综合实验教材的市场需求。基于调查结果分析得出,《中学理科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现行讲义内容存在偏旧、偏难、对仪器设备要求过高等问题;全国科学教育专业综合实验课程开设的情况很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没有相关教材和师资力量匮乏。最后,研究者根据调查结果,在上海师范大学科学教育专业现有讲义的基础上展开教材建设工作,删除重复、陈旧与繁琐的内容,吸收中学课本中的经典实验,调整教材内容的编排结构,体现科学教育专业特色,设计符合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综合实验教材。最后,对本次教材建设工作反思,如教材的内容设计与教材建设后的推广实践问题,并结合本次课题研究的经验对教材使用提出可行性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学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昌荣.中学理科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侯国萍.中学理科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材建设[D].上海师范大学.2012

[3].胡兴昌.科学教育专业《中学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精品课程建设研究[C].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09

[4].沈琳,胡兴昌.科学教育专业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中学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课程精品建设[C].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09

[5].沈琳.“中学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网络课程建设[D].上海师范大学.2009

[6].周缨.《中学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标签:;  ;  ;  ;  

中学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论文-王昌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