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武汉大学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武大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杜双云[1](2021)在《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趋向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为适应社会的需求,我国高校纷纷响应并大力推进教育改革,积极与企业联合开展协同育人、校企合作办学。但高校在进行校企合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和摩擦,校企合作育人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此时建构校企合作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显得十分必要,本课题以湖北师范大学校企共建鼎利学院为例,从座谈、听课、分析人才培养方案、梳理相关文献、开展社会调研、测评等多途径、多角度入手,对构建科学合理、客观适用的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开展研究。在此分为五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绪论,主要论述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校企合作研究发展现状、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过程与方法等内容。第二章:对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核心概念“校企合作”、“教育评价指标体系”、“CIPP评价模式”进行界定;第三章: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主要论述使用CIPP评价模式在校企合作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特别注重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原则、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原则、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第四章: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要素设计,从湖北师范大学鼎利学院校企合作的特性出发,确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内容,共四项一级指标,九项二级指标,二十项三级指标和四十五个观测点。第五章: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要素权重设计,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第四章建立的评价指标分配相应的权重,并对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进行完善。

周慧[2](2020)在《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的基本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在各大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研究生教育数量飞涨,进而造成研究生教育质量出现滑坡的风险。深刻认识并把握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的基本问题,是高效发展研究生教育事业以及切实保证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的首要前提。研究主要采用了内容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借助相关学科理论,对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目标和标准的科学研制、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主体之间权益关系的协调、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主体的元认知策略改进这三个基本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旨在揭示我国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在以上三个基本问题方面的现存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而为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方法论的构建提供意义基础。从质量保证目标和标准来看,高校制定的质量保证目标和标准主要源自政府文件,而要有效达成质量保证目标和标准,依据自身发展特点制定具体、明晰的目标和标准内容才是关键。保证目标和标准的科学研制有赖于高校自身明确的发展方向以及保证主体合理的价值需求。学生是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的核心利益相关者,教师和管理人员是重要利益相关者,但核心利益相关者在质量保证中拥有的权力最小。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实质上是各自权力与利益的交互作用。而造成保住主体间发生利益冲突的主要原因就是保证主体间利益诉求表达和权力博弈的失衡。协调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益关系,首先得构建和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其次是寻求内部权力制衡。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主体的元认知策略的整体运用现状不佳,主要表现为自我管理意识薄弱、自我监控不到位、自我评估欠缺等。面对这样的现状,保证主体需意识到参与质量保证活动的重要性,正视自己参与质量保证活动的能力。保证主体在参与质量保证活动时要能够有意识运用元认知策略以提高质量保证成效。此外,研究还根据调查结果对部分保证主体元认知策略不良的具体表现提出了改进建议。研究还就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方法论的内涵、本质属性等内容作了尝试性探讨。研究认为,加强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的基本问题研究,有助于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方法论的构建与完善。鉴于此,研究主旨上要由“保证什么”转向“如何保证”,研究视角上要由“单一化”转向“多样化”。通过以上对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的基本问题的探究,以期为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完善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助力。

唐文泉[3](2020)在《S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国家政府不断增加经费投入,高校财务活动日趋复杂,这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内部控制作为规范学校经济活动,提升学校治理水平的合理保证,同样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当下,高校的内部控制尚处于建设中,未像企业内部控制一样形成完整的控制体系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因此完善内部控制建设并付诸实施已经成为高校适应自身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必然选择和迫切要求。经济活动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涉及资金运动还关系到高校的每一个人,研究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对完善整个高校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研究了一所综合性大学S高校的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通过对其内部控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经济活动内控上的薄弱项,并结合部分国内外高校的经验做法,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期能为S高校的内部控制建设和完善提供绵薄之力。本文主要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基于目前研究背景及我国高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归纳整理,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第二部分是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首先是对内部控制及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和阐述,强调了高校内部控制的目标和五大基本要素,为下文的优化对策做出铺垫。同时,结合高校内部控制的特性阐述了绩效管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控制论理论在高校内部控制中的指导作用。第三部分主要针对s高校的经济活动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的阐述。s高校目前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已经相对成熟,也比较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但是还存在着组织结构设计结构不够完善,教职工内控意识不强等问题。第四部分着重阐述了部分国内外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的做法和对S高校的经验借鉴。第五部分则是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从优化单位内控环境、完善经济活动控制机制、建立全面风险评估机制以及强化内部监督职能等方面对s高校的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提出了优化建议。

孔繁宇[4](2020)在《“微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研究》文中指出“微时代”是信息通讯技术和移动电子设备快速发展的产物,具有主体大众化、信息碎片化、信息裂变化、传播快速化、影响多元化等特点。伴随着移动终端广泛普及,“微时代”已经逐渐融入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舆情引导,有利于保证高校网络环境健康安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高校大学生网民道德修养。本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微时代”背景下,“微平台”、“微信息”、“微传播”、“微环境”对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既有机遇同时也有挑战。“微时代”丰富了网络舆情引导传播载体、增强网络舆情引导内容生命力、减少网络舆情引导沟通障碍、促进高校良性舆情环境的形成。同时,也加大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难度、信息良莠不齐影响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动摇了主体地位削弱话语权、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文章认为,在进行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时,应坚持科学性、正向性、交互性和综合性四种原则;通过规范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信息收集、舆情研判、舆论引导、评估反馈四个方面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过程建设;通过掌握舆论引导时机节奏、把握力度分寸、讲求效果时效三个方面来改进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方法;通过完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主体结构、明确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主体责任、提升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主体素养等方面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主体建设;最后,文章还认为应建立多种平台协同发展,线上线下协同共育,建立校际信息互通共享,政府高校合作共建等机制来进一步强化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机制建设。

王克娜[5](2019)在《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不断提高质量。2010年,39所高校率先发布了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随后,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体系建设越来越完善,包括法律制度建设、组织建设、评价标准的完善和专家团队的建设等。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相关文献研究越来越多,但是,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发展还不成熟,还存在很多相关问题,例如,教育行政机关制度建设不健全、高校质量意识淡漠、受教育者缺少参与学校的管理等,我们有必要继续学习和深入研究。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研究,有助于积累我国高校教学质量报告编写及发布经验。论文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学校效能理论,采用文本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对内蒙古自治区17所高校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本进行分析。通过搜集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文本情况和各高校“师资与教学条件、教学建设与改革、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学生学习效果、特色发展、需解决的问题”六部分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具有发布平台比较分散、发布时间略显滞后、文本的严谨性有待提高、内容与结构上的规范性有待改进等特点。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还具有以下问题:质量信息不完整、倾向展示成绩,回避问题、缺乏畅通的反馈渠道等。笔者参考存在的问题,从教育行政机关、高校自身、受教育者和用人单位四个主体出发进一步分析原因。内蒙古自治区高校质量报告的改进建议上借鉴国家重点高校的优点,结合笔者提出“鼓励高校客观呈现实际问题、促进高校内部组织高效运转和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渠道”等观点,希望对各高校在提高发布水平、改进教学质量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阮欣韵[6](2019)在《地域文化视角下高校纪念品设计研究与策划实践》文中认为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与提高,将情感寄托于实际物体的需求越来越大,短短数年间,纪念品市场逐渐扩大,琳琅满目的商品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高校纪念品也是其中之一。高校纪念品已经是一所优秀学校必不可少的宣传手段。高校纪念品记载了这所学校甚至这一个地域的历史、文化、思想、习俗、情感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学校打造优质的校园形象,建立良好的口碑。以地域文化为切入点的高校纪念品设计,不仅能增添设计的独特性,对优良的地域文化也是一种宣传与再现,所以设计的时候添加更多当地的文化元素,通过地域文化展现出高校纪念品的多元性,为高校品牌锦上添花。本课题主要针对地域文化视角下的高校纪念品设计策划与推广等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地域文化和高校纪念品的相关要素进行分析,在国内外的市场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结合消费者的常见诉求,探寻地域文化应用于高校纪念品设计的策略、原则和方法。在此以地域文化视角下的高校纪念品设计策划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具体针对湖南工业大学高校纪念品的空白市场,突出湖湘与湖南工业大学的地域文化特色,为湖南工业大学量身定做了一套基本可行的策划系列方案,一来为课题研究提供案例支撑,二来检验理论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基于此得出了现阶段高校纪念品及纪念品商店建设和投入势在必行的结论,以期能够为高校纪念品设计理论体系等方面的构建与完善添砖加瓦,为国内高校纪念品市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推动高校纪念品研究的发展,有助于深化纪念品设计策划的理论。

彭锦[7](2018)在《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十三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对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推动新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要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MOOC作为一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深入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也是现代教育中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它具有大规模、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MOOC的应用和推广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扩大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有着巨大的作用。学分制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上其课程选择的灵活性、学习过程的指导性、弹性学制的机动性、学习内容的宽广性以及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等特点而迅速地得到推广和不断的发展、完善,被世界各国高等学校采纳并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民办高等学校实行学分制面临着师资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等诸多困难,借助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MOOC这一现代化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是解决民办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面临问题的有效办法。本论文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和网络学习法,基于MOOC这一视角,对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设计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论文首先音剖析了当前民办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面临的问题,如学科专业设置单一,课程面狭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基本教学条件不够完善,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学生选课盲目缺乏导向,学习自主性不强;制度不全与保障缺失等等。为了解决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实施面临的现实问题,论文提出利用MOOC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推进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改革。论文探讨了 MOOC的特征及对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实施的作用和影响,指出(1)MOOC为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的实施提供了更多优质课程资源,促进了精品课程建设,从而助推学分制改革;(2)MOOC为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的实施解决了优秀教师资源不足问题,提高了整体教师队伍质量;(3)MOOC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有利于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顺利推行。论文概括了当前民办高等学校运用MOOC推行学分制可以采用的几种模式:1)自助课程+课程证书认证模式;2)第三方课程平台选课+学校学分认证模式;3)联盟高等学校课程平台选课+高等学校间学分互认模式。并以D校为例,借助尔雅通识教育MOOC平台,设计了基于MOOC的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该方案对部分高等学校实行的购买第三方课程平台选课+学校学分认证模式的实践探索进行了概括、总结和提炼,上升到理论高度,以期为更多的民办高等学校进行基于MOOC的学分制改革提供参考。该方案对D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减少了必修课的比例,扩大了选修课的比例,并且以优质的、丰富的MOOC通识教育综合素养选修课程替代了原有的狭窄的、贫乏的跨专业选修课程,同时对学分管理及收费制度做了设计。为保证基于MOOC的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的顺利实施,论文还探讨了实施基于MOOC的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的保障策略,包括经费保障、制度保障、网络等后期服务和管理保障等。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有三点:(1)视角的创新。以MOOC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切入点对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设计进行研究,构建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改革的全新模式和路径,这为探索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改革的新路子打开了视野。(2)内容的创新。论文以尔雅通识教育MOOC平台为依托,设计出基于MOOC的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这对创新民办高等学校的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方式具有开拓性意义。(3)方法的创新。本论文运用网络学习法,依据网络学习的特点进行MOOC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的广阔性、互动性、自由性和精服务,从而凸显了基于MOOC的学分制方案的优越性。本研究对深化民办高等学校的学分制改革,加快民办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推进民办高等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进程,促进民办高等学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王天予[8](2018)在《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本科翻译专业教学模式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翻译教学与研究的飞速发展,本科翻译教学模式也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社会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关注学习者的社会性互动和人文成长,符合译者能力形成规律,本研究旨在构建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本科翻译专业教学模式(SCTM),包括分析其构成要素,设计模式框架,以及具体模式应用形式。主要研究问题涉及该专业的整体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及评价体系等方面,为本科翻译专业提供宏观教学设计。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主要通过访谈法和文献分析法完成,旨在探析当前我国本科翻译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高等教育诉求以及在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为模式建构提供背景数据和维度参考。定量分析主要包括问卷数据和文献数据的定量分析,旨在提供学习者需求分析和课程设计分析。本研究认为SCTM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要遵循“一致性建构”原则,即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及教学评价设计要有内在一致性。SCTM教学目标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为依据,以培养学生语言知识与能力、翻译知识与能力、(与翻译相关)通识知识与能力、职业知识与能力以及专业知识与能力为维度,根据本科生的不同学习阶段设计具体教学目标。SCTM的课程体系依据教学目标共包含上述知识与能力培养的五个课程模块,旨在实现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建构。SCTM的主要教学理念是运用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设计从简到难的不同教学活动,使其最终能够完成完整的翻译项目。SCTM的评价体系包括宏观教学管理评价和微观译文质量评价。宏观教学管理评价旨在引导学生管理自身学习过程,应包括多种评价方式。微观译文质量评价旨在培养学生对自己翻译作品的评价能力,如译文的准确性、专业性与翻译任务的契合度等。本研究为本科翻译专业教学设计理念的转变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教学模式,为教学实践设计提供蓝本,可供开设本科翻译专业的院校参考。通过实践社会建构主义理念的教学设计可以审视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在我国当前社会文化环境中本土化的可行性,为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提供修正或补充的维度和观测点。

周玲[9](2018)在《多元文化视域下教师教学效能实证研究 ——以六所国家民委直属院校为例》文中认为教师教学效能研究是一个值得深究的大课题,它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所需,是全球多元文化视域下对教师角色认知和教学效能的挑战,是高校教育质量保障的需求,其目的在于改善和提高教师教学效能,促进教师教学效能发展,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实现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建国至今,民族教育对我国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协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民族高等教育和民族工作的重要承担者,民族院校坚守大学本质、践行办学宗旨、履行特殊使命,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这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教育的使命需要,又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为此,本文以提高民族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背景,以六所国家民委直属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比较法、调查法、课堂志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方法,结合多元文化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教育组织行为学理论,梳理了多元文化教育与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的耦合机理,构建了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研究模型图,分析其现状和问题,进而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其中,教育组织行为学理论是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研究的前提基础,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是教师教学效能研究的核心内容,社会认知理论是教师教学效能研究的运行模式。具体而言,首先基于教育组织行为学理论,认识和理解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行为特征,具体表现为:“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多元一体”;分析民族院校教育组织内行为规律,通过科学的管理过程,改善和提高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教正确的学”。其次,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理论,论证了多元文化与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耦合机理,在民族院校教育教学组织运行过程中,针对文化发展转型下的教师角色定位转型,提出多元文化视域下教师角色需求,具体体现为:具备族群多元文化知识内容、尊重知识建构、整合课程内容、体现文化公平、减少文化偏见的教师知识、能力、技能和其他特征需求,从而确定多元文化视域下教师角色重塑。最后,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在民族院校多元一体化教育环境的作用下,产生其教师教学行为,形成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社会认知的三元模式,即个体认知(教师素养)、行为(课堂管理、教学策略)和环境(教学环境和激励保障)。本文研究共有绪论、相关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多元文化教育与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耦合机理、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影响因素计量分析、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影响因素描述性统计分析、对策建议六部分内容。本文主要对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分析多元文化与民族高等教育的耦合机理,构建了多元文化与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的耦合实践路径。论文从多元文化教育和民族高等教育的理论基础着手,展开对多元文化教育和民族高等教育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的深入探讨和分析,拟合两者间的的辩证统一关系,即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多元一体。从全球多元文化视域下,剖析出两者间的耦合机理,即多样性与统一性共生于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多元一体化教育是当代国家流行趋势并不断发展、文化与教育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由此构建出两条耦合路径:路径一,多元文化视域下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二,多元文化视域下的教师角色重塑。第二,分析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关键影响因素,构建教师教学效能“五要素”模型。论文基于教育组织行为学理论、多元文化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及其量表,结合AMOS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根据对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相关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在此基础上凝练析取出影响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的因素:教师素养、课堂管理、教学策略、教学环境和教学激励保障五大要素,并运用SPSS23统计分析软件和AMOS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分析其关键影响要素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勾画出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五要素”研究模型图,为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研究夯实基础。第三,分析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现状并提出对策建议。总体上,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现状表现一般,教师教学素养认知度好,课堂管理能力较强,但教学策略运用、教学环境、教学激励和保障等维度特征情况表现一般。教师教学效能表现与所属民族类型、年龄、高校教龄、学位、职称、所教班级类型等基本维度特征有相关性,其相关度根据具体维度特征的不同而不同,但与教师的教师性别、所授课程类型、所担任职务等基本维度特征没有显着相关性。纵观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现状,发现其存在社会认知的三元交互失衡,具体表现为:三元交互个体认知失衡,即教学目标认知失衡、教学问题认知归因失衡等;三元交互教学行为失衡,即课堂管理和教学策略失衡,以及民族院校教学运行机制不健全,教师教学行为失衡;三元交互环境失衡,即民族院校教学定位失衡直接影响教学人文环境、教学激励与保障失衡,教学工作场所固化态直接影响学生参与性和校风班风失衡,教学工作量普遍偏大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质量失衡,教学评价机制尚不完善,教师教学动力不足。为此,论文提出在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发展中,应该秉承国家关于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宗旨和理念,遵循民族高等教育规律,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定位,建立完善的教学运行机制,培育教师教学专业素养,提高教师教学效能行为能力。也就是培育教师要具备“教正确的学”和“正确的教学”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从而真正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效能的目的,完善民族院校教学整体质量。

朱华杰[10](2017)在《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学术不端是全球学术界和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世界范围内的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各国都认识到学术不端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学术风气等方面造成的巨大危害,纷纷加强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工作,维护学术诚信。研究生是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成绩显着。但学术不端行为仍在研究生群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既制约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在社会中造成了恶劣影响,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因此,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防范学术不端,十分必要、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聚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研究,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等,对相关概念及关系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实践进程。本章从整体进展和个别探索两个维度,对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实践进程进行了梳理。一是立足我国学风建设与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工作全局,紧密结合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和阶段性特征,探讨了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整体进展。二是以武汉大学为例,对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努力与探索进行了具体呈现。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知行状况调查分析。为进一步摸清研究生学术行为现状,掌握学术道德规范教育情况的第一手资料,笔者面向武汉地区七所高校的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的认知与遵守情况、研究生学术不端的原因、研究生对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建议期待等,结合数据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域外借鉴。本章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有效举措进行了梳理,主要分为4个方面: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以生为本,倡导自律;加强教育,重在预防;重在执行,严惩不贷。这些经验可为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提供借鉴。第五部分,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基本原则与重点内容。基本原则包括: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课程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处理惩罚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和遵守规范与鼓励创新相结合。重点内容包括:培育学术精神、提升研究能力和强化规范意识。第六部分,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强化策略。本章从基础支撑、合力构建和全程教育等三个维度,探讨了如何更好推进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强调要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大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提供坚实支撑。探讨了从组织力量、制度力量和队伍力量等三方面构建合力,通过入学前教育、入学教育、课程教育、毕业教育和网络教育,将学术道德规范教育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二、武大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武大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校企合作现状
        (一)国外校企合作研究现状
        (二)国内校企合作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
    一、校企合作
    二、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三、CIPP评价模式
第三章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
    一、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原则
    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原则
    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
第四章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要素设计
    一、背景评价
    二、输入评价
        (一)资源设计
        (二)课程设计
        (三)实践教学设计
        (四)制度设计
    三、过程评价
        (一)资源利用
        (二)课程实施
        (三)制度执行
    四、成果评价
第五章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设计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二、构造判断(成对比较)矩阵
    三、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四、层次总排序
    五、案例评价分析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发表论文及获奖
附件2 校企合作背景下鼎利学院学生学习效果调查问卷
致谢

(2)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的基本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存在滑坡的风险
        (二)当前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尚不健全
        (三)相关方面对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基本问题的忽视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研究生教育质量
        (二)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
    三、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反思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五、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难点
        (二)研究创新之处
第一章 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的基本问题的概念界定与确认
    一、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的基本问题的概念界定
        (一)何谓“基本”
        (二)何谓“问题”
        (三)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的基本问题的内涵
    二、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的基本问题的确认
        (一)本体性领域的基本问题
        (二)社会性领域的基本问题
        (三)专业性领域的基本问题
第二章 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目标和标准的审视与构建
    一、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目标和标准:内涵及相关性
        (一)什么是“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目标”
        (二)什么是“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标准”
        (三)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目标和标准的相关性
    二、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目标及标准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政策文本的选择
        (二)高校政策文本的结果分析
        (三)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目标与标准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目标与标准的优化原则和示例
        (一)优化原则
        (二)质量保证目标和标准的优化——以Y大学为例
第三章 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主体的权益关系分析与优化
    一、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主体的权益冲突分析
        (一)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的利益相关者及其交互作用
        (二)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证主体的利益冲突分析
    二、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主体权益关系的协调
        (一)保证主体的权益关系协调的必要性
        (二)协调保证主体权益关系的基本原则
    三、优化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证主体权益关系的建议
        (一)协调保证主体权益关系的前提——构建和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二)协调保证主体权益关系的关键——寻求权力制衡
第四章 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主体元认知策略的现状调查与改进
    一、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主体与元认知策略之界说
        (一)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主体
        (二)元认知策略与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活动的关系
        (三)元认知策略下的保证主体的责任界定
    二、保证主体的元认知策略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三、部分保证主体元认知策略不良的具体表现及改进建议
        (一)部分保证主体元认知策略不良的具体表现
        (二)改进保证主体元认知策略的建议
第五章 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方法论探讨
    一、基于基本问题研讨的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方法论
        (一)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方法论概述
        (二)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方法论——一个游走于规律与经验总结之间的权变理论
    二、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方法论完善之道
        (一)研究主旨:由“保证什么”转向“如何保证”
        (二)研究视角:由“单一化”转向“多样化”
结语
附录 A
    附录1 :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主体元认知策略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2 :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主体元认知策略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3 :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主体元认知策略现状调查问卷(管理人员卷)
附录 B
    附录1 :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3 :学生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S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内部控制
        2.1.2 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
    2.2 理论基础
        2.2.1 绩效管理理论
        2.2.2 系统论
        2.2.3 委托代理理论
3 S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S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现状
        3.1.1 内部控制环境现状
        3.1.2 风险管理情况
        3.1.3 信息与沟通情况
        3.1.4 监督体系情况
    3.2 S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3.2.1 内部控制环境需要改进
        3.2.2 经济控制活动存在缺陷
        3.2.3 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3.2.4 监督管理不到位
4 国内外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的做法及经验借鉴
    4.1 国外知名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分析
        4.1.1 美国加州大学的内控现状
        4.1.2 英国剑桥大学的内控现状
        4.1.3 日本东京大学的内控现状
    4.2 国内部分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分析
        4.2.1 高校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对比分析
        4.2.2 高校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对比分析
    4.3 国内外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对S高校的启示
        4.3.1 完善的控制环境是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顺利运行的基础
        4.3.2 预算管理是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活动的核心
        4.3.3 风险评估是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4.3.4 内部监督是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完善的促进
5 关于优化S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的建议
    5.1 优化单位内部控制环境
        5.1.1 建立明确的优化目标
        5.1.2 树立单位人员内部控制意识
    5.2 完善经济活动控制机制
        5.2.1 完善预算管理机制
        5.2.2 加强收支审批控制
        5.2.3 推进信息系统融合
    5.3 建立全面风险评估机制
        5.3.1 树立事前风险意识
        5.3.2 完善风险评估体系
    5.4 强化内部监督职能
        5.4.1 明确监督职责
        5.4.2 形成日常监督常态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微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性与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2 “微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相关概述
    2.1 “微时代”的内涵及特征
        2.1.1 “微时代”的内涵
        2.1.2 “微时代”的实质
        2.1.3 “微时代”的特征
    2.2 “微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涵义及主要内容
        2.2.1 “微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涵义
        2.2.2 “微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主要内容
        2.2.3 “微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目标
    2.3 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意义
        2.3.1 保证高校网络环境健康安全的需要
        2.3.2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2.3.3 提高高校大学生网民道德修养的需要
3 “微时代”对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机遇挑战
    3.1 “微时代”对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机遇
        3.1.1 “微平台”丰富了网络舆情引导传播载体
        3.1.2 “微信息”增强网络舆情引导内容生命力
        3.1.3 “微传播”减少网络舆情引导的沟通障碍
        3.1.4 “微环境”促进高校良性舆情环境的形成
    3.2 “微时代”对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挑战
        3.2.1 “微平台”加大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难度
        3.2.2 “微信息”良莠不齐影响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
        3.2.3 “微传播”动摇主体地位削弱了高校的话语权
        3.2.4 “微环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挑战
4 “微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对策建议
    4.1 坚持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正确原则
        4.1.1 “微平台”发展坚持科学性原则
        4.1.2 “微信息”发布坚持正向性原则
        4.1.3 “微传播”交流坚持交互性原则
        4.1.4 “微环境”治理坚持综合性原则
    4.2 规范“微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过程
        4.2.1 以“微平台”的信息收集为基础
        4.2.2 以“微信息”的舆情研判为关键
        4.2.3 以“微传播”的舆论引导为重点
        4.2.4 以“微环境”的效果反馈为评估
    4.3 创新“微时代”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方法
        4.3.1 争夺舆论引导主动权要掌握时机节奏
        4.3.2 掌控舆论引导主导权要把握力度分寸
        4.3.3 加强舆论引导要讲求效果时效
    4.4 加强多元高效的网络舆情引导主体建设
        4.4.1 完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主体结构
        4.4.2 明确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主体责任
        4.4.3 提升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主体素养
    4.5 健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相关机制
        4.5.1 建立多种平台协同发展机制
        4.5.2 建立线上线下协同共育机制
        4.5.3 建立校际信息互通共享机制
        4.5.4 建立政府高校合作共建机制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A 高校微信公众号“我和我的祖国”推文统计表
附录B 中美贸易摩擦事件集
附录C 高校讲好战“疫”故事统计
附录D 山东理工大学学生虐猫事件

(5)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和不足
        1.创新点
        2.不足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高等教育质量
        2.本科教学质量
        3.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理论基础
        1.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学校效能论
二、《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全国总体形势分析
    (一)法律基础
        1.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2015 修正)
        2.信息公开制度
        3.规定、意见
    (二)制度建设和发展
        1.制度的建立
        2.制度的发展
    (三)制度的实施效果
        1.取得的进步
        2.尚待改进的方面
三、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分析
    (一)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本搜集情况
    (二)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发布形式的分析
        1.发布方式
        2.发布时间
    (三)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内容的分析
        1.师资与教学条件
        2.教学建设与改革
        3.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4.学生学习效果
        5.特色发展
        6.需解决的问题
    (四)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总结分析
        1.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特点
        2.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存在的问题
四、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教育行政机关
        1.发布制度方面
        2.监督机制方面
    (二)高校自身
        1.高校质量意识淡漠
        2.传统观念和体制束缚
        3.认知水平、管理水平存在差距
    (三)受教育者
        1.缺乏维权意识
        2.缺少参与学校的管理
    (四)用人单位
五、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问题的改进建议
    (一)教育行政机构
        1.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建立报告审查制度
        2.鼓励高校客观呈现实际问题
        3.发挥教指委作用
        4.完善学生权力法律制度建设
        5.强化教学质量外部监控机制
    (二)高等院校
        1.完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撰写制度
        2.促进高校内部组织高效运转
        3.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渠道
        4.领悟《标准》内涵
        5.关注学生权力,完善学生组织建设
    (三)受教育者
        1.提升维护自身权利意识
        2.积极进行教学质量监督
    (四)用人单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地域文化视角下高校纪念品设计研究与策划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课题研究目的
        1.2.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地域文化及其在高校中的表现
    2.1 地域文化的基本内涵
    2.2 地域文化的基本要素
        2.2.1 人文环境
        2.2.2 民俗文化
        2.2.3 自然历史文化
    2.3 地域文化在高校中的表现
        2.3.1 方言文化
        2.3.2 饮食文化
        2.3.3 民俗文化
        2.3.4 建筑文化
        2.3.5 地理环境
第三章 高校纪念品市场现状
    3.1 国外高校纪念品市场
    3.2 我国高校纪念品市场
    3.3 当前高校纪念品案例
        3.3.1 高校纪念品经典案例一——四川大学
        3.3.2 高校纪念品经典案例二——武汉大学
        3.3.3 高校纪念品经典案例三——厦门大学
    3.4 当前高校纪念品设计的不足及成因
        3.4.1 当前高校纪念品的不足之处
        3.4.2 导致不足的原因
第四章 消费者对于纪念品的常见诉求
    4.1 消费群体界定
    4.2 消费者的常见诉求
        4.2.1 美的诉求
        4.2.2 理性诉求
        4.2.3 感性诉求
        4.2.4 道义诉求
第五章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高校纪念品设计策划与推广策略
    5.1 地域文化视域下高校纪念品的款式策划
        5.1.1 分析高校校园文化的地域性表征
        5.1.2 把握高校校园文化的地域性内涵
        5.1.3 地域文化背景下高校纪念品的款式构想
    5.2 地域文化背景下高校纪念品的整体风格定位和设计
        5.2.1 突出各地高校的地域特性诉求
        5.2.2 结合消费者常见诉求
        5.2.3 借鉴国内外纪念品市场风格定位
        5.2.4 精准定位高校纪念品地域风格
        5.2.5 定制纪念品流程
    5.3 高校纪念品宣传途经
        5.3.1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文创产品的设计与推广
        5.3.2 结合旅游业及其他行业领域
        5.3.3 结合淘宝及其他电商平台
        5.3.4 结合微信、微博、视频网站等互联网宣传平台
第六章 高校纪念品设计策划..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
    6.1 湖南工业大学高校纪念品策划目的与意义
    6.2 调研与分析
        6.2.1 高校纪念品市场分析
        6.2.2 消费者人群及其需求分析
        6.2.3 湖南工业大学校园纪念品设计的优势与劣势
        6.2.4 竞争对手状况与水平分析
    6.3 湖南工业大学纪念品风格定位及前期准备
        6.3.1 纪念品风格定位
        6.3.2 纪念品设计
        6.3.3 与本校生进行推广活动的互动
    6.4 湖南工业大学纪念品的中期推广
        6.4.1 结合旅游业及其他领域进行地域校园文化推广
        6.4.2 结合淘宝及其他电商平台进行宣传
        6.4.3 结合微信、微博、视频网站等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
        6.4.4 进行中期效果监控并适当调整
    6.5 结合本校实际状况的策略设计
        6.5.1 在校举办纪念品包装设计比赛与学生进行互动
        6.5.2 高校纪念品的个性化营销和配套出售
        6.5.3 利用文创活动等进行系列营销
    6.6 推广预算与效果预测、监控
        6.6.1 推广预算
        6.6.2 湖南工业大学纪念品市场调查问卷表
        6.6.3 湖南工业大学高校建立纪念品商店势在必行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理论及成果
    7.2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的不足之处
    7.4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
        1.2.2 国外相关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4.1 研究的重点
        1.4.2 研究的难点
        1.4.3 研究的创新点
2 相关概念解析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解析
        2.1.1 MOOC的定义
        2.1.2 民办高校的概念
        2.1.3 学分制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多元智能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网络学习环境理论
3 民办高校实施学分制面临的问题基于四所民办高校的调查
    3.1 基于四所民办高校的调查
        3.1.1 调查对象、方法和过程
        3.1.2 调查内容和结果
    3.2 民办高校实施学分制面临的问题分析
        3.2.1 学科专业设置单一,课程面狭窄
        3.2.2 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3.2.3 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3.2.4 基本教学条件不够完善,管理水平相对滞后
        3.2.5 学生选课盲目缺乏导向,学习自主性不强
        3.2.6 制度不全与保障缺失
4 MOOC的特征及其对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影响
    4.1 MOOC的特征
        4.1.1 大规模
        4.1.2 开放性
        4.1.3 个性化
    4.2 MOOC的技术背景
        4.2.1 MOOC平台的功能
        4.2.2 MOOC平台的基本技术架构
    4.3 MOOC对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影响
        4.3.1 现实与契机
        4.3.2 MOOC促进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几种模式
        4.3.3 MOOC对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的积极作用
        4.3.4 民办高校利用MOOC进行学分制改革的有利条件
5 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以D校为例
    5.1 D校的基本情况
        5.1.1 学校概况
        5.1.2 D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
    5.2 D校基于MOOC的学分制方案设计
        5.2.1 指导思想
        5.2.2 设计原则
        5.2.3 设计思路
        5.2.4 方案构架
6 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实施的保障策略
    6.1 制度保障
        6.1.1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6.1.2 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
        6.1.3 建立健全导师制
        6.1.4 建立健全收费制度
        6.1.5 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
    6.2 经费保障
    6.3 后勤保障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访谈提纲
附录二: 民办高校学分制实施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三: 超星尔雅综合素养选修课目
附录四: 尔雅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平台介绍
附录五: 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8)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本科翻译专业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术语界定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意义与创新
    五、研究方法
    六、论文结构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社会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一、建构主义的哲学基础与心理学渊源
        二、当代建构主义思想流派
        三、社会建构主义教学研究
    第二节 社会建构主义视域下翻译教学模式研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框架
    第一节 社会建构主义翻译教学理论
        一、多现实和多角度
        二、协作学习
        三、改造
        四、真实任务
        五、支架式教学
        六、社会认知学徒
    第二节 一致性建构理论
        一、概念及核心思想
        二、要素分析及实施步骤
        三、可测学习成效结构分类法
    第三节 翻译能力体系
        一、国内外翻译能力模型研究
        二、翻译能力框架
    第四节 SCTM教学模式理论框架
        一、模式建构原则
        二、理论基础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CTM教学模式建构数据分析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定性研究
        二、定量研究
    第二节 教学模式建构数据分析
        一、模式构成要素数据分析
        二、学习者需求数据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CTM教学模式建构
    第一节 SCTM教学模式构成要素及互动分析
        一、教学目标要素分析
        二、课程要素分析
        三、教学要素分析
        四、评价要素分析
    第二节 SCTM教学模式框架
    第三节 SCTM教学模式构建流程
        一、教学目标设计
        二、课程设计
        三、教学设计
        四、评价设计
    第四节 SCTM教学模式评价
        一、定性评价分析
        二、定量评价分析
    本章小结
结论
    一、研究成果
    二、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多元文化视域下教师教学效能实证研究 ——以六所国家民委直属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教师教学效能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内教师教学效能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述评
    四、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相关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核心概念的梳理
        (一)教师教学效能
        (二)民族院校
    二、理论基础
        (一)教育组织行为学理论
        (二)多元文化教育理论
        (三)社会认知理论
第二章 多元文化教育与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的耦合机理
    一、多元文化教育与民族高等教育耦合的关系梳理
        (一)多元文化教育与民族高等教育的理论梳理
        (二)多元文化教育与民族高等教育的异同
        (三)多元文化与民族高等教育的耦合机理
    二、多元文化教育与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的耦合路径
        (一)多元文化视域下的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二)多元文化视域下的教师角色重塑
第三章 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一、研究方案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选择
    二、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影响因素探索性分析
        (一)教师教学效能影响因素的理论依据
        (二)教师教学效能影响因素模型变量的选取
        (三)研究假设与问卷设计
    三、问卷统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二)信度和效度分析
        (三)相关因子分析
    四、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一)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
        (二)结构方程模型路径修正
        (三)结构方程模型路径系数检验
        (四)结构方程模型中介验证
第四章 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影响因素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多维度分析
        (一)主体维度分析
        (二)基本信息维度分析
        (三)效能维度分析
    二、民族院校教师教学运行机制分析
        (一)教学管理机构与职能分析
        (二)教学服务机构与职能分析
        (三)教学评价机构与职能分析
        (四)教学激励保障机构与职能分析
    三、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三元交互问题分析
        (一)三元交互个体认知失衡
        (二)三元交互教学行为失衡
        (三)三元交互教学环境失衡
第五章 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对策建议
    一、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定位理念
        (一)基于SMART原则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二)认同民族院校特有的使命与愿景
        (三)引领教师个体专业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教学运行机制
        (一)构建“行政-管理式”教学治理运行体制
        (二)搭建“咨询-指导式”教学服务运行平台
        (三)重建“监督-反馈式”教学评价运行模式
        (四)完善“激励-保障式”教学奖励支撑体系
    三、培育教师教学专业素养
        (一)树立教师专业理想
        (二)培育教师专业情操
        (三)调整教师专业性向
        (四)确立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五)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四、提高教师教学效能行为能力
        (一)创设与管理课堂环境,激发学生潜能
        (二)创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师教学策略
        (三)明确教学目标,搭建知识框架体系
        (四)引导学生参与,及时反思改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状况调查问卷(教师)(初稿)
    附录二 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状况调查问卷(教师)修正稿
    附录三 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状况调查访谈提纲(教师)
    附录四 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状况调查访谈记录(教师)
    附录五 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状况调查访谈提纲(教育行政人员)
    附录六 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状况调查问卷(学生)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 研究的总体概况
        (二) 研究的多维视角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概念界定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实践进程
    一、整体进展
        (一) 在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中动态把握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二) 在学风建设全局中全面审视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二、个案呈现—以武汉大学为例
        (一)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二) 制定完善规章制度
        (三) 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三、主要问题
        (一) 思想认识方面
        (二) 教育活动方面
        (三) 规范建设方面
第二章 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知行状况调查分析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 性别分布
        (二) 年级分布
        (三) 学位类别分布
        (四) 学科分布
        (五) 工作经历
    二、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认知与遵守情况
        (一) 研究生对学术道德规范的认知情况
        (二) 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遵守情况
    三、研究生学术不端的影响因素
        (一) 社会和学界层面的影响因素
        (二) 研究生个人层面的影响因素
        (三) 技术层面的影响因素
    四、研究生对学术道德规范建设的主要期待
        (一) 进一步发挥研究生导师的重要作用
        (二) 在招生录取、毕业答辩等关键环节加强专项审查
        (三) 进一步提升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实效性
        (四) 制定专门的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
第三章 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域外借鉴
    一、国家层面高度重视
        (一) 设立专职机构
        (二) 制定政策法规
        (三)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以生为本,倡导自律
        (一)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二) 签署誓言,倡导自律
        (三) 注重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三、加强教育,重在预防
        (一) 教育内容具体明确
        (二) 教育方法灵活多样
    四、强化监管,重在执行
        (一) 执法必严,违规必究
        (二) 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第四章 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基本原则与重点内容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二) 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
        (三) 课程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
        (四) 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五) 严明纪律与人文关怀相结合
        (六) 遵守规范与鼓励创新相结合
    二、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重点内容
        (一) 培育学术精神
        (二) 提升研究能力
        (三) 强化规范意识
第五章 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强化策略
    一、夯实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基础支撑
        (一) 深化招生改革,提高人才选拔质量
        (二) 明确培养目标,推进培养机制改革
        (三) 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四) 推进科研评价机制改革,建立正确的学术导向
    二、构建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强大合力
        (一) 组织力量:健全机构,明确权责
        (二) 制度力量:明确标准,重在执行
        (三) 队伍力量:全员参与,各司其责
    三、推进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的全程教育
        (一) 重视入学前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二) 加强入学阶段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三) 注重课程中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四) 抓实毕业环节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五) 做好网络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附录二: 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状况问卷调查
    附录三: 个别访谈
后记

四、武大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构研究[D]. 杜双云. 湖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的基本问题研究[D]. 周慧. 江苏大学, 2020(05)
  • [3]S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研究[D]. 唐文泉.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4]“微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研究[D]. 孔繁宇.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5]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现状研究[D]. 王克娜. 内蒙古大学, 2019(09)
  • [6]地域文化视角下高校纪念品设计研究与策划实践[D]. 阮欣韵. 湖南工业大学, 2019(01)
  • [7]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研究[D]. 彭锦. 武汉大学, 2018(01)
  • [8]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本科翻译专业教学模式研究[D]. 王天予. 黑龙江大学, 2018(12)
  • [9]多元文化视域下教师教学效能实证研究 ——以六所国家民委直属院校为例[D]. 周玲. 中南民族大学, 2018(05)
  • [10]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研究[D]. 朱华杰. 武汉大学, 2017(06)

标签:;  ;  ;  ;  ;  

武汉大学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