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话音论文-冯燕

感知话音论文-冯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感知话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儿童,普通话,范畴感知,语言习得

感知话音论文文献综述

冯燕[1](2018)在《儿童普通话音位范畴感知及其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范畴性是语言感知的显着特点之一,范畴感知发展在儿童语言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语音范畴感知发展的相关研究主要针对英语国家的儿童,且大多只考察了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等个别音位特征。本文将采用语音感知实验,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健康儿童的声调、元音、辅音发音部位(体现在过渡音征变化)、辅音发音方法(体现在嗓音起始时间(Voice Onset Time,VOT)变化)等音段及超音段音位特征的感知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通过分析儿童的音位感知模型及发展趋势,以期探讨不同音位感知的发展顺序,并为儿童的言语发展迟缓诊断提供参考。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第一,选定并录制目标语音样本——声调组/i/55(衣)-/i/35(姨)、元音组/tu/55(嘟)-/ti/55(滴)、辅音 VOT 组/pa/55(八)-/p'a/55(趴)、辅音过渡音征组/pa/55(八)-/ta/55(搭),借助语音合成软件TANDEM-STRAIGHT进行刺激音连续统的合成。第二,通过预实验考察成人、儿童的实验特性,借助心理实验设计软件E-prime 2.0进行有针对性的成人实验和儿童实验设计。第叁,针对以汉语为母语的24个成人开展普通话音位感知实验,提取声调、元音、VOT及过渡音征的感知模型,作为对照组。第四,通过音位感知实验探讨40个6-10岁的健康儿童的普通话声调、元音、VOT及过渡音征的感知模型,对比儿童与成人、不同年龄儿童的音位感知模型,分析儿童音位感知的发展趋势。第五,对比不同性别儿童的音位感知模型及发展趋势,考察性别对音位范畴感知的影响。同时,考察音乐训练对汉语不同音位的感知能力发展的影响。通过一系列实验,我们发现,以汉语为母语的健康儿童对声调、元音、VOT、过渡音征的感知均为范畴感知,但不同音位的感知发展顺序不同。儿童的普通话声调和元音的范畴感知能力在6岁时达到成熟水平。10岁儿童的辅音嗓音起始时间的范畴辨认能力达到成人水平,但嗓音起始时间的区分能力仍未发展成熟。针对辅音过渡音征的范畴辨认与区分能力在10岁时均未达到成熟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音乐训练对一年级儿童汉语声调感知区分能力有显着的积极影响,越早接受音乐训练,接受音乐训练的时间越长,跨范畴的声调区分能力越好。此外,就本文的实验结果而言,性别对儿童的范畴感知发展尚不存在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杨璇,周海峰[2](2014)在《建设GSM专网解决高铁用户话音感知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宏基站覆盖模型下,高铁列车内用户话音呼叫的连续性和可靠性无法满足,根据专网特性规划建设高铁GSM专网,采用分布式基站合并小区方式组网方式,并通过单站和全网性能优化大幅度高铁用户通过可靠性和连续性,提高客户话音感知。同时,将高铁站点维护列入VIP维护级别,确保专网站点正常运行。(本文来源于《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期刊2014年04期)

姜琦[3](2013)在《话音用户综合感知指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基于用户感知预防优化目的,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理论对用户综合感知体系建模,并使用大量投诉样本来统计得到该体系下4大因素,接入性、保持性、完整性和网络健康因子的权重,推导出用户综合感知评估体系,并获得了以下研究成果。(本文来源于《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期刊2013年10期)

付莉[4](2008)在《浅谈北京话音系的感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以北京话音系就普通话和英语进行调整与适应的现象进行探讨,从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四个角度分析了北京话音系与普通话音系的差异,进而采用英语及普通话作为被试语言对北京话音系进行了语音和词汇的初步感知探索,并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基于规则和基于限制的两种途径的阐释。(本文来源于《语言与文化研究》期刊2008年01期)

付莉[5](2008)在《浅谈北京话音系的感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以北京话音系就普通话和英语进行调整与适应的现象进行探讨,从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四个角度分析了北京话音系与普通话音系的差异,进而采用英语及普通话作为被试语言对北京话音系进行了语音和词汇的初步感知探索,并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基于规则和基于限制的两种途径的阐释。(本文来源于《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期刊2008-01-01)

郑静玉[6](2007)在《方言经验对普通话音系感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受国外跨语言语音感知研究的启发,并沿袭相关的实验范式,针对语音音段层上的双唇塞音,尝试性地考察母语为闽南方言的(闽南语和普通话)双语者,其母语经验对感知普通话的双唇清塞音对-(/p/,/ph/)所产生的影响;同时也试图探讨闽南方言中更为丰富的双唇塞音音位-(/ph/,/p/,/b/)是否是造成闽南话双语者在感知普通话的这对双唇塞音时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本文的两项实验结果表明:即使是被视为普通话的“变体”、与之有高度相似性的闽南方言仍明显地影响了闽南方言双语者,使其表现出不同于仅会说普通话的单语者的感知形式;同时根据六年级双语被试的表现,我们发现随着普通话语言经验的增加,闽南话双语者是可以有类似于普通话单语者的感知形式。实验还发现当第二语言的双唇塞音总藏小于母语的双唇塞音总藏时,母语经验会使学习第二语言的双语者多感知出二语中不存在的语音。(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7-04-01)

李敏[7](2005)在《普通话音位系统对英语音位感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普通话音位系统与英语音位系统存在有相同的音、区别特征对称的共性。两者更存在几点差异。对两者相似又不同的音位、普通话中没有的区别特征及普通话中没有的音位(包括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汉语母语者不易把握。(本文来源于《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感知话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传统宏基站覆盖模型下,高铁列车内用户话音呼叫的连续性和可靠性无法满足,根据专网特性规划建设高铁GSM专网,采用分布式基站合并小区方式组网方式,并通过单站和全网性能优化大幅度高铁用户通过可靠性和连续性,提高客户话音感知。同时,将高铁站点维护列入VIP维护级别,确保专网站点正常运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感知话音论文参考文献

[1].冯燕.儿童普通话音位范畴感知及其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杨璇,周海峰.建设GSM专网解决高铁用户话音感知的探讨[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4

[3].姜琦.话音用户综合感知指数[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3

[4].付莉.浅谈北京话音系的感知分析[J].语言与文化研究.2008

[5].付莉.浅谈北京话音系的感知分析[C].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2008

[6].郑静玉.方言经验对普通话音系感知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7

[7].李敏.普通话音位系统对英语音位感知的影响[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标签:;  ;  ;  ;  

感知话音论文-冯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