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播林论文-王建武

飞播林论文-王建武

导读:本文包含了飞播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飞播林,林业管理,股份制,管理初探

飞播林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武[1](2018)在《山阳县飞播林管理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山阳县位于长江流域中上游地段,林地面积27. 95万公顷,其中飞播林13. 01万公顷,属陕西省重点林区县,森林资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现有林的管理上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飞播林既占有极大比例,又是管理的薄弱环节。抓好飞播林管理工作,对于防止水土流失,治理好长江流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林业生产持续高效发展,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山阳县飞播林管理工作的实际,从飞播林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管理的对策与措施叁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进一步抓好飞播林管理工作,提高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情报》期刊2018年03期)

姚丽杰,王世忠,张文臣,卢国珍,林阳[2](2018)在《辽西地区油松飞播林自然成林类型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辽西地区飞播林的自然成林类型开展了调查研究,调查对象为21年生和31~32年生的油松飞播林。根据调查结果,划分出3个成林类型、12个树种组成类型,11个混交垂直结构类型。揭示了飞播成林的类型规律,对高山远山植被向顶级植被群落演替和人工营造混交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8年01期)

王天时[3](2017)在《秦岭深处飞播林》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75年到2017年,地处秦岭深处的陕西省商洛市,坚持四十多年持续不断地飞播造林,过去的荒山秃岭,如今长出了茂密的植被森林,其中万亩以上的飞播林96处,10万亩以上的7处,110万亩1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青山绿水还带来了全省第一的蓝天白云。(本文来源于《商洛日报》期刊2017-02-21)

施艳霞,谢小东[4](2016)在《山阳县油松飞播林疏伐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山阳县油松飞播造林疏伐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疏伐与未疏伐对照比较,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增加1.29 m、3.07 cm、0.10052m3,疏伐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现代农村科技》期刊2016年06期)

黄萍,马茂芳[5](2015)在《马尾松飞播林土壤肥力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造林绿化中,飞播造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和措施,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但是也存在着林分结构差、生长势减弱、林分质量和产量下降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土壤养分的分析,对马尾松飞播林土壤肥力进行相应的研究和探讨,希望可以为尾松飞播林林分施肥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5年12期)

肖欣[6](2015)在《马尾松飞播林与天然林碳密度时空分布特征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江西中南部马尾松飞播林与天然林两种类型林分不同生长阶段的标准地调查与相关样品的测定,探讨比较其不同龄级碳密度及其垂直分布特征,并针对其差异提出相适应的经营措施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同一类型不同龄级间乔木层碳密度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且差异显着(P<0.05);在Ⅱ龄级时,飞播林树干、树枝、树根碳密度均显着低于天然林(P<0.05),其它龄级差异不显着(P>0.05);飞播林乔木层总碳密度在Ⅱ龄级显着低于天然林(P<0.05),Ⅲ-Ⅴ龄级时碳密度无显着差异(P>0.05)。(2)两种类型的林下植被及凋落物层碳密度随林龄的增加均无明显的变化规律,且相同类型不同龄级间碳密度差异不显着(P>0.05);飞播林林下植被及凋落物层碳密度在Ⅱ龄级均显着低于天然林(P<0.05),随着林龄的增加无显着差异(P>0.05)。(3)两种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每10 cm土层厚度平均有机碳密度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两种类型不同龄级间土壤0-100 cm有机碳密度大小均表现为Ⅴ龄级>Ⅳ龄级>Ⅲ龄级>Ⅱ龄级,且差异显着(P<0.05);飞播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在Ⅱ龄级时显着低于天然林(P<0.05),随着林龄的增加,两者土壤有机碳密度间无显着差异(P>0.05)。(4)两种类型的林分总碳密度均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各龄级间差异达显着水平(P<0.05);飞播林总碳密度在Ⅱ龄级显着低于天然林(P<0.05),但随着林龄的增加,飞播林与天然林的林分总碳密度无显着差异(P>0.05);两种类型各层的碳密度分配比例均为:土壤层>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乔木、土壤层及林分总碳密度叁者之间有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1),且土壤层与林分总碳密度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5)天然林的固碳能力优于飞播林,故在种源较丰富的地区应采取封山育林等措施保障植被的自然更新,但在种源较缺乏、面积大及交通不便的地区,飞播造林也是快速恢复植被、实现森林碳汇功能的有效手段。同时,控制合理的林木密度、补种阔叶树等经营措施能有效提高林分的碳密度。(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张学义,张泽彦[7](2014)在《清华洞林场云南松飞播林固碳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结合实地调查与实验室测定,研究了祥云县清华洞林场云南松飞播林的固碳能力,结果表明:从1963年飞播到2009年调查期间,平均每公顷飞播林地固碳15.4t,年固碳速率为0.33t·(hm-2·a-1),该林场1963年飞播成效面积为1 493.3hm2,截至2009年,共固碳22 996.82t,平均每年固碳499.93t。(本文来源于《陕西林业科技》期刊2014年06期)

马明科,钱拴提[8](2014)在《秦岭山区油松飞播林生长状况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秦岭山区60多块25年生油松飞播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油松飞播林密度差异较大(51~366株·500 m-2)。高密度林分为纯林,林下几乎无活地被物,植株枝条稀疏,冠幅较小,绝大多数偏冠,林分平均直径小(10.6cm),生长速度慢;疏林是较稀疏的混交林,树木枝繁冠大干尖削,林分平均直径较大(16.5 cm),直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大;中密度林分处于二者之间。建议对不同密度和特征的林分尽早采取相应的抚育措施,以改善林分结构,促进林分生长,增强林分稳定性。(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9期)

王青宁,马明科,钱拴提,韩东锋,孙德祥[9](2014)在《秦岭油松飞播林的空间结构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地处秦岭的28年生油松飞播林进行标准地调查,从林木个体在地面上的分布格局、树种隔离程度、大小分化度等3个方面分析林分空间结构。结果表明:高密度林分林木属团状分布,中密度林分为随机分布,低密度林分为均匀分布;各类林分的混交程度都很微弱,几乎为油松纯林;高密度林分的林木大小差异不大,低密度林分差异很大,中密度林分介于二者之间。据此,对油松高密度林分应采取抚育间伐措施,使其结构合理,功能和稳定性增强。(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孙舒[10](2013)在《基于景观格局分析的榆林地区飞播林碳汇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碳循环和碳储量的研究是当前全球变化以及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土壤有机碳储量作为全球温室气体的一个重要源和汇,其微小地变动都可能引起陆地生态系统和大气环境的迅速响应。因此,研究飞播林碳汇特征成为应对气候变化以及研究碳汇、源的重要目标。本研究结合遥感TM影像,利用ArcGIS、ENVⅠ以及Fragstat等软件对研究区景观类型进行分类并分析景观特征。从景观角度进行碳汇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客观地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提供重要依据支撑。研究通过野外实地采样、实验室土壤离子测定,分析研究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并利用改进的CASA模型,估算榆林飞播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进而得出研究区不同土地类型下的土壤和植被碳储量,提出碳核算的不确定性,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1)榆林飞播林地区景观类型大致分为:林地景观、草地景观、耕地景观、水体景观、城建用地景观及其它6大类,其中,耕地、草地和林地景观为主要类型,且耕地是该地区的主导景观类型。(2)沙柳的NPP水平最高,以柠条+沙柳+沙蒿为播种模式的人工林地生物量最高。(3)飞播林区各样地的植被碳储量值为2450.04g。其中,沙竹的碳储量最大,花棒的碳储量最小:20世纪80年代末种植的植被碳储量值最大;沙竹的碳汇功能相对稳定,是日后飞播造林工程的最佳飞播树种;平均温度在22.4℃-25.6℃,紫外辐射量在89uw·cm-2-129uw·cm-2之间时,飞播林植被碳汇功能最强;(4)研究区土壤属硫酸盐型,土壤层分异特征不明显,土壤仍处于初级发育阶段。各样地的土壤碳储量大致呈现表聚现象,表层土壤碳储量在不同景观类型下变化差异性较大;土壤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具有明显地域性;林地的碳汇能力最大,飞播造林对榆林市生态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5)土壤碳汇与土壤容重、含水率及全氮呈正相关。土壤碳储量随土壤温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土壤温度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并不明显;真菌和放线菌与土壤碳储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细菌与土壤碳储量存在负相关性,但相关性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3-05-01)

飞播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辽西地区飞播林的自然成林类型开展了调查研究,调查对象为21年生和31~32年生的油松飞播林。根据调查结果,划分出3个成林类型、12个树种组成类型,11个混交垂直结构类型。揭示了飞播成林的类型规律,对高山远山植被向顶级植被群落演替和人工营造混交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飞播林论文参考文献

[1].王建武.山阳县飞播林管理初探[J].林业科技情报.2018

[2].姚丽杰,王世忠,张文臣,卢国珍,林阳.辽西地区油松飞播林自然成林类型调查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8

[3].王天时.秦岭深处飞播林[N].商洛日报.2017

[4].施艳霞,谢小东.山阳县油松飞播林疏伐试验[J].现代农村科技.2016

[5].黄萍,马茂芳.马尾松飞播林土壤肥力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5

[6].肖欣.马尾松飞播林与天然林碳密度时空分布特征比较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5

[7].张学义,张泽彦.清华洞林场云南松飞播林固碳能力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14

[8].马明科,钱拴提.秦岭山区油松飞播林生长状况调查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4

[9].王青宁,马明科,钱拴提,韩东锋,孙德祥.秦岭油松飞播林的空间结构规律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

[10].孙舒.基于景观格局分析的榆林地区飞播林碳汇特征[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

标签:;  ;  ;  ;  

飞播林论文-王建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