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地质作用论文-陈海燕

不良地质作用论文-陈海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不良地质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不良地质作用,采空地面塌陷,岩溶地面塌陷,特殊类岩土

不良地质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海燕[1](2019)在《徐州市区地铁沿线不良地质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一期工程沿线不良地质作用为研究对象。基于地质环境背景,如气象水文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地层岩性、区域地质特征、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特征等,结合详细的野外调查、区域资料、采矿资料、钻探资料、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全面论述徐州市区地铁沿线的3种主要不良地质作用:采空地面塌陷、岩溶地面塌陷、特殊类岩土(砂土、软土)。以3种不良地质作用为主要研究对象,查明其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和规模。预测其发展趋势,分析其对工程的影响及危害程度,并提出处理措施和建议。通过区域地质、工程地质和采矿资料,查清3条地铁沿线采空区分布及影响,根据影响范围程度的不同,提出加强上部结构处理、避让、注浆、监测等措施建议。根据岩溶地面塌陷不良地质作用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将3条地铁沿线分为基岩裸露区、非可溶岩区、隐伏岩溶区叁个区域。以3号线和淮区间为例,分析岩溶发育程度,对岩溶地面塌陷进行预测分析,论述水文地质天窗位置更易产生岩溶塌陷。通过地形地貌分析查清3条地铁沿线砂粉土的分布及影响,论述地铁饱和粉(砂)土液化判别的步骤及方法。以3号线和淮区间为例,通过标准贯入判别法及静力触探判别法查清砂粉土是否为液化土及地基土的液化等级。同时,从砂粉土分布范围、降水、加固、施工工艺、监测等6方面提出砂土防治措施;从查明软土分布范围、采取合适盾构机及施工工艺等3方面提出软土的防治措施。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徐州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一期工程的设计和安全施工提供参考。为探究不良地质作用对地下工程的影响提供一定的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论文有图15幅,表12个,参考文献68篇。(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4-01)

朱艳艳[2](2016)在《断裂及岩溶综合不良地质作用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论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场区勘察工作以钻探为主,配合相应的物探、波速、标贯、抽水、载荷试验、岩土样化(试)验等;不良地质作用主要为断裂构造及下伏基岩的岩溶;提出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以减少断层及岩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科技展望》期刊2016年02期)

刘文彬,王宁,刘峻豪,闫小旗[3](2014)在《唐家山隧址区工程地质特征及不良地质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唐家山隧道位于北川—映秀大断裂的北西侧,该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震活动较频繁,隧址区地面多处滑坡。本文在岩土工程勘察及地质灾害评估的基础上,对该隧址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水文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区域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对隧道工程的影响,对隧道的施工过程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建议。(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4年01期)

宋杰,郝嘉胤[4](2013)在《浅谈地下水的不良地质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水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是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防治中的重要任务。针对地下水在岩土工程中影响深远而常被忽视的情况,就地下水在地质灾害中的作用和地下水与岩土体相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的灾害类型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科技致富向导》期刊2013年24期)

李伟宏,吴江林[5](2011)在《长输管道工程不良地质作用的探讨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于是长输管道建设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管道又属于危险源,一旦发生泄漏事故,易燃易爆的高压介质迅速扩散,对沿线造成较大危害,于是管道的选线勘察直接影响管道建设的工程安全性,管道的保护和使用的年限及管道的工程造价,对社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1年05期)

刘颖炯,彭柏兴,李军雄,段坚堤[6](2010)在《长沙隧道工程不良地质作用及其风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沙市即将建设的隧道工程包括营盘路湘江隧道、南湖路湘江隧道、长沙市轨道交通2号线和1号线一期工程。隧道工程沿线地质条件相当复杂,主要不良地质作用为岩溶、断裂及风化槽谷。文章通过地质调查、钻探和物探等手段,对隧道工程沿线的不良地质作用特征及分布进行了归纳,对其工程影响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应对措施。(本文来源于《城市勘测》期刊2010年05期)

槐东升[7](2009)在《对管道穿跨越黄土冲沟不良地质作用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几年的输油、输气管道大规模的建设,黄土冲沟不良地质作用严重危机管道安全。对管道采用那种方式通过,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条件和施工技术等条件,只有严格通过勘察、设计、施工以及维护,才能确保管道安全。(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09年09期)

赵文廷,卢毅[8](2007)在《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绪论关于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是这样定义的:不良地质作用(adwerse geologic actions)是指由地球内力或外力产生的对工程可能造成危害的地质(本文来源于《中国建材资讯》期刊2007年05期)

肖汉忠[9](1996)在《降雨对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的基本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四川盆地及邻近地区为例,综合分析了降雨对滑坡、泥石流发育的基本作用.研究认为,前期降雨量是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的充分条件,而降雨强度则是必要条件.前期降雨量与降雨强度这一对充要条件进行滑坡、泥石流预报预警的主要指标.(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学院学报》期刊1996年03期)

陈连举[10](1994)在《浅谈砂土处治水文地质不良地段和道路翻浆的作用及效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用砂土处治水文地质不良地段和道路翻浆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东北公路》期刊1994年04期)

不良地质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场区勘察工作以钻探为主,配合相应的物探、波速、标贯、抽水、载荷试验、岩土样化(试)验等;不良地质作用主要为断裂构造及下伏基岩的岩溶;提出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以减少断层及岩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良地质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陈海燕.徐州市区地铁沿线不良地质作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2].朱艳艳.断裂及岩溶综合不良地质作用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论证[J].科技展望.2016

[3].刘文彬,王宁,刘峻豪,闫小旗.唐家山隧址区工程地质特征及不良地质作用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

[4].宋杰,郝嘉胤.浅谈地下水的不良地质作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

[5].李伟宏,吴江林.长输管道工程不良地质作用的探讨与分析[J].科技风.2011

[6].刘颖炯,彭柏兴,李军雄,段坚堤.长沙隧道工程不良地质作用及其风险分析[J].城市勘测.2010

[7].槐东升.对管道穿跨越黄土冲沟不良地质作用的探讨[J].科技风.2009

[8].赵文廷,卢毅.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J].中国建材资讯.2007

[9].肖汉忠.降雨对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的基本作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6

[10].陈连举.浅谈砂土处治水文地质不良地段和道路翻浆的作用及效益[J].东北公路.1994

标签:;  ;  ;  ;  

不良地质作用论文-陈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