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元素论文-李蕾

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元素论文-李蕾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元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第四统计力学,抗癌,中药,群子参数

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元素论文文献综述

李蕾[1](2010)在《利用群子理论分析抗癌中药生物功能高分子活性中心的生命动力元素分布与药效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我国中医药学在记载肿瘤方面有着有悠久的历史,但想让世界人民了解甚至接受中医知识,化学工作者们从化学的角度为中医药学作一定的诠释是必不可少的。癌症的中药疗法将在本文中从统计学角度来探讨。本文首次用群子统计力学群子理论来研究抗癌中药生命动力学元素分布与药效之间的定量关系。首先在众多治疗癌症的药方中,寻找高频用药的规律,进而得出各种抗癌药效与群子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对群子参数很的分析得出各处方的抗癌药理。结果表明,当r1/r2<1,且k2r1/r2<15时,中药类型主要对机体起增强免疫作用,且性温味甘,归肺经;当r1/r2>1,且k2r1/r2>20或者更大的时候,中药类型有抑杀癌细胞的功能,且性寒味苦,归肝经;r1/r2约等于1,且k2r1/r2大概在20左右的范围内时,这种中药的调理和抗癌目的主要是通过改善血液理化特性来达到的。本文总结的高频度治疗癌症的中药并标明了各项群子参数,而且测试了之前没有参数的十几味药,并通过实验将群子参数确定。本文在用群子理论来分析一些典型抗癌药处方,并提出了分析这些处方后,作者总结的药理的看法。在此基础上作者在文中还提出了治疗癌症的较为合理的处方,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0-06-03)

钱金晶[2](2009)在《茶叶中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元素的群子统计分布与其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表明,氧化损伤与许多慢性病,如心血管病、癌症及衰老密切相关。茶是一种为大众喜爱的饮料,自古以来其保健功能就深受人们关注,茶对多种包括肿瘤、冠心病在内的慢性病的预防作用与其抗氧化作用密切相关。本论文以元素亲电亲核强度标度理论和第四统计力学为理论基础,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测定了茶叶中Sr、Mn、Mo、Zn、V、Cr、Fe、Co、Cu、Ni、和Ti这11种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元素的含量,研究了茶叶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元素群(Sr、Mn、Mo、Zn、V、Cr、Fe、Co、Cu、Ni、和Ti)的分布及其营养价值。通过对14种茶叶生命动力元素群的统计与考察,用叁参数群子统计方程分别确立了这些茶叶的群子参数。并且测定小叶苦丁,普洱,大叶苦丁,云南大叶红茶等若干着名茶叶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本论文通过对这14种茶叶的群子参数数据与抗氧化性进行分析,有如下一些结论:(1)茶叶的k值范围在3.3-4.9之间。(2)对这些茶叶的羟自由基清除率进行比较,发现所有茶叶都有一定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清除率在50%-97%之间。其中铁观音,祁门红茶,白毫乌龙茶,黄山雀舌,洞庭碧螺春等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均在9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茶叶能够起到提高免疫力,抗衰老的功效。(3)茶叶中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参数lnF与其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元素分布参数ln(k~2r_1/r_2)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把此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元素的分布参数作为近似判断抗氧化能力大小的依据之一,因此可以通过群子参数可评价茶叶的抗氧化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09-06-01)

张金颖[3](2007)在《食疗型生物体中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元素分布与其抗氧化功能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元素是生物营养体的组成成分与催化激活的主要内在原因,其摄入,积累,运送与分布都与生物体的生物功能密切相关,所以可以通过金日光教授提出的第四统计力学——群子统计理论来考察其分布规律,进而考察、评价食疗型生物体的生物功能,从而为研究生物体的营养、药物功能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为诠释中国传统食疗学的相关理论打开新的思路。抗氧化功能是生物营养体的重要生物功能之一,通过摄取和补充具有抗氧化作用的食疗型生物体可以与机体中的自由基相互作用,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进而起到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的功效。本文主要考察食疗型生物体中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元素分布与其抗氧化功能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发现几类具有食疗功能蔬菜鲜品的群子统计参数(1-x)~(1/3)ln(r_1r_2/k)、(1-x)~(1/3)ln(k~2r_1/r_2)均与其总抗氧化能力参数ln[F(1-x)~]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且分别呈单减、单增趋势。同时对更大范围内的9大类蔬菜和5大类水果的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元素分布及其维生素C及维生素E含量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群子统计参数(1-x)~(1/3)ln(r_1r_2/k)、(1-x)~(1/3)ln(k~2r_1/r_2)与维生素C、E含量参数lnVc(1-x)~3、lnVe(1-x)~3均分别呈单减和单增的线性关系。本文还通过实验测定了15种食用菌鲜品的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元素含量、羟自由基清除率及含水量,并计算了其群子参数及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参数,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本文提出的理论的准确性。由此我们就可以通过食疗型生物体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元素分布来定量的了解各种生物营养体的抗氧化能力,把群子统计参数作为判断抗氧化能力大小的标度之一,通过群子统计参数对其抗氧化性进行评价。(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07-06-05)

蒋治国[4](2005)在《天然食物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元素群分布的第四统计力学统计参数与营养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④此京化工大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天然食物生嘛解活性中心 元素群分布的第四统计力学 统计参数与管养拜的研究材一蒋一全专业(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05-06-02)

金日光,牟雪雁[5](2003)在《关于生物高分子元素活性中心分布规律的第四统计力学理论标度的研究(Ⅳ)——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的阴阳性与氧化电位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各种生物体包括中药在内都有各自不同的元素分布 ,而且它们各自氧化电势也不同 ,通常氧化电势越高 ,离子所呈现的阳性越强 ;反之氧化电势越小 ,小到负值时离子的阴性越强。作者从大量中药元素的分析数据中发现 ,传统中药学里所说的药的阴阳性 ,在很大程度上与第四长周期里的元素的氧化电势分布有密切关系。在阳性药中 ,氧化电势高的元素占优势 ,而在阴性药中氧化电势低的元素占优势 ,可以用氧化电势来衡量中药阴阳性和药味。首次提出了从人体内元素含量比值的变化来衡量人体阴阳是否平衡的观点。(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5期)

金日光,牟雪雁[6](2003)在《关于生物高分子元素活性中心分布规律的第四统计力学理论标度的研究(Ⅲ)——论各种化学元素成为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元素的先决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各种化学元素成为有利于生命过程的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元素至少需要满足的八个条件 :不能与环境中的OH-和大量Cl-发生沉淀 ;不能与各种有机酸和酰酮基团等过分络合 ;不能同氨基酸单体过分亲合 ;不能与生物蛋白分子中大量的酰胺基团过分络合 ;此外 ,有益于生命的元素离子还不能先同体内的—SH基团作用。本文还根据金属离子和不同基团的络合能力把各种元素分为有益元素群和有毒元素群 ,为从元素角度分析病因提供了原始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4期)

金日光,吕坤[7](2003)在《关于生物高分子元素活性中心分布规律的第四统计力学理论标度的研究(Ⅱ)——心血管中药的生命动力元素按原子序数分布的规律与群子参数间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采用第四统计力学群子理论对心血管中药中生命动力元素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结果表明心血管中药的生命动力元素按原子序数分布呈现出如下四种分布规律 ,即不同中药有轻度元素分布、较轻度元素分布、较重度元素分布和重度元素分布 ,并且每一种分布根据R2 /R1的值又可分为两个分支。本文还首次阐述了群子统计参数R1、R2 、R2 /R1及R1·R2 在中药生命动力元素分布中的物理内涵。这些研究为进一步定量地研究中药的性味和药效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必要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1期)

金日光,吕坤[8](2002)在《关于生物高分子元素活性中心分布规律的第四统计力学理论标度的研究(Ⅰ)——抗癌中药的生命动力元素按原子序数分布的规律与群子参数间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采用第四统计力学群子理论对抗癌中药的生命动力元素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获得了相应的群子参数 ,结果表明抗癌中药的生命动力元素按原子序数分布呈现出如下四种分布 ,即 :轻度元素分布、较轻度元素分布、较重度元素分布和重度元素分布。另外还发现群子参数的比值R2 /R1反映了中药抗癌性能的大小 ,可以作为界定同一类分布中药抗癌性能的参数。(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6期)

吕坤[9](2002)在《生物高分子元素活性中心分布规律的第四统计力学理论标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人类基因组测序为代表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已经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最为前沿的研究热点,但是基因组研究并不能解决关于生命的一切问题。人体内多数生物高分子以一系列元素含水络合离子作为生物酶的活性中心,通过它们的催化激活动力作用来进行合成的。这些活性中心从本质上也控制着DNA的合成、复制和转录等行为,从而对人的生老病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生命科学和医学界只注意到个别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及它们和相关疾病的关系,而没考虑各种元素的整体分布对人体某器官和组织的健康与否所产生的影响。第四统计力学作者首先提出了生命动力元素群的概念和一整套理论的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第四统计力学—JRG群子理论对人体器官、抗癌中药和心血管中药等的生命动力元素整体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 本研究利用JRG群子理论对大量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首次建立了生物体内元素分布的群子模型,提出了生物体生命动力元素分布的计算方法,并对群子参数R_1、R_2以及均匀性标度参数R_1·R_2的物理涵义做了进一步的阐明。北京化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论文从原子序数和亲电强度标度理论出发,分别建立了不同的群子模型,用来研究生命动力元素的整体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人体器官和组织、中药、抗癌中药、心血管中药分别呈现如下四种分布:轻度元素分布、较轻度元素分布、较重度元素分布、重度元素分布(根据原子序数Z)和低亲电强度分布、较低亲电强度分布、较高亲电强度分布、高亲电强度分布(根据亲电强度标度值毛)。 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但是由于中医学本身不能够提供现代的科学依据来证明五行学说的正确性,因此使得五行学说倍受冷落,本文通过对群子参数进行分析从而定量地考察了中医五行学说的科学性和必然性,揭示了人类器官和组织的元素分布的差异是五行学说科学性的本质基础。 根据传统的理论,阴阳中药的区分往往是建立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定性唯象理论基础之上的,本文依据元素分布的群子模型(按亲电强度),首次提出了确定中药和器官阴阳分类的定量标准,即利用群子参数Rl进行界定,阳性中药和器官(Rl<6)、较阳性器官和中药 (6<R1<10)、较阴性器官和组织(10<Rl<13)、阴性中药和器官(Rl>13)。 本研究通过分析群子参数之间的关系,发现中药的阴阳属性和其性味存在着密切的对应关系,即低亲电强度分布的阳性中药(Rl<6)和较低亲电强度分布的较阳性中药(6<R1<l0)的性味主要是甘、辛、热、温,而高亲电强度分布的阴性中药(Rl>13)和较高亲电强度分布的较阴性中药(10<Rl<l3)的性味则主要是苦、咸、酸、寒。同时,竺旦竺里旦旦竺竺里旦旦旦竺旦旦旦旦些旦旦旦里竺旦旦旦旦旦旦旦旦竺竺竺旦旦竺旦旦旦旦旦旦竺里旦旦旦旦旦里旦旦旦旦旦旦旦旦 一2一北京化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用人体器官、组织和中药的群子参数之间的关系,对于中药的归经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定量的分析结果,即低亲电强度分布的阳性中药(R,<6)主要归于阳性器官(Rl<6),而高亲电强度分布的阴性中药(Rl>13)主要归于阴性器官(Rl习3)。 抗癌中药目前是吸引了最多研究目光的一大类中药,本研究发现那些属于低亲电强度分布的阳性中药(Rl<6)和高亲电强度分布的阴性中药(Rl>13)的抗癌性能较弱,而那些属于较低亲电强度分布的较阳性中药(6<R1<l0)和较高亲电强度分布的较阴性中药(10<Rl<13)则具有非常好的抗癌性能。 本研究采用第四统计力学分析了抗癌中药和心血管中药的有机化学成分和亲电强度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证实了生命动力元素的亲电强度是决定抗癌中药和心血管中药主要化学成分的内在原因。 如何定量的确定中药的具体药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利用第四统计力学一JRG群子理论对于心血管中药的生命动力元素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到心血管中药的性味、药效和相应的群子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这将为进一步开发新型药物奠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02-05-20)

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元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表明,氧化损伤与许多慢性病,如心血管病、癌症及衰老密切相关。茶是一种为大众喜爱的饮料,自古以来其保健功能就深受人们关注,茶对多种包括肿瘤、冠心病在内的慢性病的预防作用与其抗氧化作用密切相关。本论文以元素亲电亲核强度标度理论和第四统计力学为理论基础,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测定了茶叶中Sr、Mn、Mo、Zn、V、Cr、Fe、Co、Cu、Ni、和Ti这11种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元素的含量,研究了茶叶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元素群(Sr、Mn、Mo、Zn、V、Cr、Fe、Co、Cu、Ni、和Ti)的分布及其营养价值。通过对14种茶叶生命动力元素群的统计与考察,用叁参数群子统计方程分别确立了这些茶叶的群子参数。并且测定小叶苦丁,普洱,大叶苦丁,云南大叶红茶等若干着名茶叶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本论文通过对这14种茶叶的群子参数数据与抗氧化性进行分析,有如下一些结论:(1)茶叶的k值范围在3.3-4.9之间。(2)对这些茶叶的羟自由基清除率进行比较,发现所有茶叶都有一定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清除率在50%-97%之间。其中铁观音,祁门红茶,白毫乌龙茶,黄山雀舌,洞庭碧螺春等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均在9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茶叶能够起到提高免疫力,抗衰老的功效。(3)茶叶中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参数lnF与其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元素分布参数ln(k~2r_1/r_2)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把此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元素的分布参数作为近似判断抗氧化能力大小的依据之一,因此可以通过群子参数可评价茶叶的抗氧化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元素论文参考文献

[1].李蕾.利用群子理论分析抗癌中药生物功能高分子活性中心的生命动力元素分布与药效的关系[D].北京化工大学.2010

[2].钱金晶.茶叶中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元素的群子统计分布与其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关系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

[3].张金颖.食疗型生物体中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元素分布与其抗氧化功能关系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

[4].蒋治国.天然食物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元素群分布的第四统计力学统计参数与营养关系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

[5].金日光,牟雪雁.关于生物高分子元素活性中心分布规律的第四统计力学理论标度的研究(Ⅳ)——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的阴阳性与氧化电位的关系[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6].金日光,牟雪雁.关于生物高分子元素活性中心分布规律的第四统计力学理论标度的研究(Ⅲ)——论各种化学元素成为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元素的先决条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7].金日光,吕坤.关于生物高分子元素活性中心分布规律的第四统计力学理论标度的研究(Ⅱ)——心血管中药的生命动力元素按原子序数分布的规律与群子参数间关系[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8].金日光,吕坤.关于生物高分子元素活性中心分布规律的第四统计力学理论标度的研究(Ⅰ)——抗癌中药的生命动力元素按原子序数分布的规律与群子参数间关系[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9].吕坤.生物高分子元素活性中心分布规律的第四统计力学理论标度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2

标签:;  ;  ;  ;  

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元素论文-李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